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6455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涉及电池领域,包括与动力电池组正极柱连接的正极连接板以及与负极柱连接的负极连接板,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均包括头部连接板、与头部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中部过渡板以及连接在中部过渡板后部的转接装置,所述转接装置内部设有一置于其中部的固定柱,在所述固定柱上连接有卷簧,在所述转接装置内均设有两个导电绕柱,所述导电绕柱与中部过渡板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转接装置内的卷簧之间连接有一金属软带,所述金属软带与导电绕柱环绕并紧密贴合。所述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能根据需要自动收缩金属软带来自由调整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安装方便快捷,实用性高。
【专利说明】
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
[0001 ]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
[0003]【背景技术】:
[0004]动力电池主要应用于汽车和摩托车行业,主要是为发动机的起动点火和车载电子设备的使用提供电能,以及应用于工业电力系统,用于输变电站、为动力机组提供合闸电流,为公共设施提供备用电源以及通讯用电源,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行业,取代汽油和柴油,作为电动汽车或电动自行车的行驶动力电源,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上涨带火了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因此,动力电池的应用领域以及范围越来越广,因此,为适应各个领域以及用途,目前市场上关于动力电池的设计种类越来越多,尤其有大功率的动力电池组,由于大功率的电池组内部的单个动力电池之间需要正负极连接后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系统,因而当动力电池组的连接件在此处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目前市场上电池组连接件的种类繁多,但是大部分的连接效果不理想,安全性不高,安装灵活性低,较为耗费人力物力。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且能有效实现电池组正极柱与负极柱之间电连接的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包括与动力电池组正极柱连接的正极连接板以及与负极柱连接的负极连接板,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均包括头部连接板、与头部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中部过渡板以及连接在中部过渡板后部的转接装置,所述转接装置内设有一置于其中部的固定柱,在所述固定柱上连接有卷簧,在所述转接装置内均设有两个导电绕柱,所述导电绕柱与中部过渡板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转接装置内的卷簧之间连接有一金属软带,所述金属软带与导电绕柱环绕并紧密贴合。
[0009]作为优选,在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中部过渡板上均设有一能将中部过渡板完全分离的开口,所述开口底部设有一网格状绝缘底层,所述网格状绝缘底层与开口的两侧壁粘贴紧固,在所述网格状绝缘底层上设有一铜锰合金熔断层,所述铜锰合金熔断层填充于开口内且将中部过渡板连接为一整块导电体。
[0010]作为优选,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头部连接板上均设有两个半封闭半开口的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分别位于头部连接板的板体两侧边缘。
[0011 ]作为优选,所述转接装置上设有供金属软带穿过的开孔,其开孔外观呈方形且水平设置。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中部过渡板与导电绕柱连接的一端开有一螺纹孔,所述中部过渡板与导电绕柱的下端螺栓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所述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采用在正极连接板以及负极连接板的端部设置具有自动收缩功能的卷簧以及连接于卷簧上金属软带,因而在实际应用时能根据需要自动收缩金属软带来自由调整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安装方便快捷,而其连接板上的可熔断设置,较大程度上增加其安全性,因此,整体连接结构件结构简单,制作安装以及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适合推广应用。
[0014]【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沿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头部连接板2、中部过渡板3、转接装置4、固定柱5、卷簧6、导电绕柱7、金属软带8、开口 9、绝缘层10、铜锰合金熔断层11、连接孔
[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1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包括与动力电池组正极柱连接的正极连接板以及与负极柱连接的负极连接板,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均包括头部连接板1、与头部连接板I固定连接的中部过渡板2以及连接在中部过渡板2后部的转接装置3,所述转接装置3内设有一置于其中部的固定柱4,在所述固定柱4上连接有卷簧5,在所述转接装置3内均设有两个导电绕柱6,所述导电绕柱6与中部过渡板2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转接装置3内的卷簧5之间连接有一金属软带7,所述金属软带7与导电绕柱6环绕并紧密贴合,实际应用时,由金属软带7连接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转接装置3,由于导电绕柱6与中部过渡板2固定连接,且金属软带7在转接装置3内卷曲伸缩时始终绕着导电绕柱6且与其紧密贴合,因而能保持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良好的导电性,且由于金属软带缠绕于卷簧5上,因而在需要调整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之间的距离时,只需将金属软带7拉伸或收缩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0022]为增强所述连接件的安全性,在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中部过渡板2上均设有一能将中部过渡板2完全分离的开口 8,所述开口 8底部设有一网格状绝缘底层9,所述网格状绝缘底层9与开口8的两侧壁粘贴紧固,在所述网格状绝缘底层9上设有一铜锰合金熔断层10,所述铜锰合金熔断层10填充于开口内且将中部过渡板2连接为一整块导电体,因而,一旦动力电池组发生故障出现短路的情况,其中部过渡板2上的铜锰合金熔断层10由于高温而发生熔断,其熔融液流到网格状绝缘层9下部,从而将中部过渡板分离切断,继而避免波及整个电池组,造成更大的损失,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
[0023]为进一步有效提高连接件的安装的便捷性,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头部连接板I上均设有两个半封闭半开口的连接孔11,两个所述连接孔11分别位于头部连接板I的板体两侧边缘,继而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孔11进行安装连接,且在安装时只需将连接孔11卡进极柱内,拧紧紧固件即可,过程简单快捷。
[0024]另外,为避免金属软带7在安装的过程中妨碍电池组内的其他组件且为节约内部空间资源,所述转接装置3上设有供金属软带7穿过的开孔,其开孔外观呈方形且水平设置。而为进一步提高所述连接件在安装时的灵活性,所述中部过渡板2与导电绕柱6连接的一端开有一螺纹孔,所述中部过渡板2与导电绕柱6的下端螺栓固定连接,因而当需要调整中部过渡板2与转接装置3的相对位置时,只需松开导电绕柱6下部螺母,然后将中部过渡板2以导电绕柱6为支点转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再将导电绕柱6与中部过渡板2两者紧固。
[0025]上述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采用在正极连接板以及负极连接板的端部设置具有自动收缩功能的卷簧以及连接于卷簧上金属软带,因而在实际应用时能根据需要自动收缩金属软带来自由调整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安装方便快捷,而其连接板上的可熔断设置,较大程度上增加其安全性,因此,整体连接结构件机构简单,制作安装以及操作简单方便,具有$父尚的实用性。
[0026]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包括与动力电池组正极柱连接的正极连接板以及与负极柱连接的负极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均包括头部连接板(I)、与头部连接板(I)固定连接的中部过渡板(2)以及连接在中部过渡板(2)后部的转接装置(3),所述转接装置(3)内设有一置于其中部的固定柱(4),在所述固定柱(4)上连接有卷簧(5),在所述转接装置(3)内均设有两个导电绕柱(6),所述导电绕柱(6)与中部过渡板(2)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转接装置(3)内的卷簧(5)之间连接有一金属软带(7),所述金属软带(7)与导电绕柱(6)环绕并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中部过渡板(2)上均设有一能将中部过渡板(2)完全分离的开口(8),所述开口(8)底部设有一网格状绝缘底层(9),所述网格状绝缘底层(9)与开口(8)的两侧壁粘贴紧固,在所述网格状绝缘底层(9)上设有一铜锰合金熔断层(10),所述铜锰合金熔断层(10)填充于开口内且将中部过渡板(2)连接为一整块导电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板与负极连接板的头部连接板(I)上均设有两个半封闭半开口的连接孔(11),两个所述连接孔(II)分别位于头部连接板(I)的板体两侧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3)上设有供金属软带(7)穿过的开孔,其开孔外观呈方形且水平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组快捷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过渡板(2)与导电绕柱(6 )连接的一端开有一螺纹孔,所述中部过渡板(2 )与导电绕柱(6 )的下端螺栓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H01M2/34GK205645960SQ20162025866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丁慎平, 廖祥兵
【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