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的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9077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缆的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的支承结构,这种支承结构是用来支承弹性地架设所穿过的电缆的,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夹持部件的。
背景技术
以往的为把弹性地架设电缆的夹持部件支承在支承板上的结构如图15所示,在由电缆11所穿过并支持着它的夹持部件58的外圆周上,设有横断面呈圆形的凹槽59,另外,在支承板60上,设有圆形的支承孔61,以及内端与该支承孔61连接,而外端向外部敞开的缝隙62。可是,在这种支承结构中,夹持部件58在支承孔61轴线周围的位置并没有固定下来,而且,在把夹持部件58组装在支承板60上的过程中,很难弄清楚夹持部件58是否完全穿过了支承孔61。
因此,在日本专利文献330906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电缆的固定结构中,在弹性地支承电缆的内部部件上装有外部部件,它能沿着电缆的轴线方向相对移动,但阻止它绕着电缆的轴线转动,然后,再把这种外部部件穿过设置在车身上的通孔,使它能绕着轴线转动,但阻止它沿着轴向移动。
可是,在上述日本专利文献330906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电缆的固定结构中,为了把电缆固定在车身上,需要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两种部件,而且,为了阻止它绕着电缆的轴线转动和沿着轴线方向移动,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都要有很复杂的形状,组装作业也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有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零件的数量少而结构简单,并且能在阻止其绕着轴线转动和沿着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将电缆以一定的姿态支承在支承板上的电缆支承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来支承弹性地架设所穿过的电缆的,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夹持部件的电缆支承结构,其第一特征在于,在支承着夹持部件用的支承板上设有支承孔,和内端与该支承孔连接,而外端向外部敞开的缝隙,并在上述夹持部件上设有从上述夹持部件的外圆周凹进去的,以便与上述支承板结合的凹槽,以及包围着上述凹槽,并且能以弹性挠曲的方式从上述缝隙安装到上述支承孔中,或从其上脱卸下来的插入部分。
按照这种第一特征的结构,将插入部分穿过设置在支承板上的支承孔,并且把支承板结合在夹持部件的凹槽中的状态下,就阻止了夹持部件沿电缆轴线方向的移动。即,除了夹持部件和支承板以外,不需要其他零件,能用零件很少的简单的结构把夹持部件支承在支承板上。而且,在把夹持部件安装到支承板上去的时候,只需要将夹持部件压向支承板一侧这样的操作,就能很容易地安装好。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第一特征的结构上还有下列第二特征,即,在上述支承板上设有与上述插入部分向着上述缝隙的插入方向相对的,从两侧夹着上述缝隙的外端的一对接受部分,而在上述夹持部件上设有下列各部分穿过上述支承孔,具有向着上述插入方向的前端形成逐渐变窄的非圆形横断面形状的的上述插入部分;具有能穿过上述缝隙的宽度,连接在上述插入部分的后端的颈部;在把上述插入部分穿过上述支承孔的状态下,成直角地连接设置在上述颈部的后端上,以便压接在上述两个接受部分上的压接部分;以及在包围上述插入部分和上述颈部的同时,在上述压接部分的两个端部的内侧面上封闭圆周方向的两端,做成圆弧形的上述凹槽。
按照这种第二特征的结构,由于插入部分具有向着沿支承板缝隙的插入方向的前端形成逐渐变窄的非圆形横断面,把插入部分从缝隙压入支承孔中的作业很容易完成。此外,由于连接在插入部分后端的颈部的后端上,成直角地连接设置了压接在设置在从两侧夹着缝隙的支承板上的接受部分上的压接部分,所以能以一定的姿态把夹持部件组装在支承板上。而且,由于在把压接部分压入接受部分上时,插入部分已经处于完全穿过支承孔的状态,所以能给作业人员以插入的感觉。
本发明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的结构上还有下列第三特征,即,上述支承板设置在夹持保持部件上,而该夹持保持部件安装在设置在固定的支承壁上,能让上述电缆贯穿的安装孔中,能够装卸。按照这种结构,能通过夹持保持部件把夹持部件固定支承在固定的支承壁上。
还有,本发明在上述第三特征的结构上还有下列第四特征,即,在上述夹持保持部件上形成了相对与上述支承板为倾斜的,并且在上述安装孔的周围压接,支承在上述支承壁上的支承面。按照这种结构,用相对于支承壁倾斜的支承板来保持夹持部件,所以就能很容易地控制夹持部件相对于支承壁的安装角度和安装方向。
下面,通过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就能明了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1~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图1是支承板和夹持部件的立体图,图2是夹持部件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3-3线的放大断面图,图4是表示夹持部件安装到支承壁上去的过程与图3相对应的断面图,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夹持部件的侧视图,图6是第三实施例的夹持部件的侧视图,图7是第四实施例的夹持部件的侧视图,图8~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图,图8是电缆穿过后的夹持部件、夹持保持部件和支承壁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夹持部件的侧视图,图10是图9中的沿10-10线的放大断面图,图11是把夹持部件安装到夹持保持部件上去之前的状态下的纵向侧断面图,图12是夹持部件通过夹持保持部件固定在支承壁上的状态的纵向侧断面图,图13是图12中的沿13-13线的放大断面图,图14是依次表示夹持部件安装到夹持保持部件上去的过程与图10相对应的断面图,图15是以往的例子中支承板和夹持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在图1中,例如,传递从车轮速度传感器发来的信号的电缆11保持在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夹持部件12A中,这个夹持部件12A安装在固定在车身(图中未表示)上的支承板13上。
图2和图3中,夹持部件12A具有安装部分14,和连接在安装部分14上,与其成为一体,具有随着远离安装部分14而直径逐渐变小的外圆周面的圆锥形支承筒部15,并且,电缆11穿过设置在夹持部件12A的轴线方向全部长度上的通孔16。而且,在电缆11穿过通孔16的状态下,通孔16的整个内圆周面与电缆11的外圆周面弹性地密切接触,使得电缆11能借助于与夹持部件12A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穿过并保持在夹持部件12A中,阻止它绕着轴线转动和沿着轴线的方向移动。
在支承板13上设有下列各部分从支承板13的外侧面凹进来的收容凹部17,支承孔18,以及联结在该支承孔18和上述收容凹部17之间的缝隙19。缝隙19的内端与支承孔18相连,其外端通过上述收容凹部17向外敞开。而且,缝隙19的外端部的两个侧面,随着向收容凹部17延伸的同时,形成互相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9a、19a。
另一方面,夹持部件12A的上述安装部分14由下列两部分构成与支承筒部15同轴线的圆环部分14a,以及从圆环部分14a的外圆周向着该圆环部分14a的半径方向局部向外凸出的方形部分14b。在这个安装部分14上还设有下列各部分能从上述缝隙19向上述支承孔18插入和拔出,并且形成向着插入方向20的前端逐渐缩小的非圆形横断面形状的插入部分21;具有能穿过上述缝隙19的宽度,连接在上述插入部分21后端上的颈部22;与颈部22的后端连接成直角的压接部分23;以及包围着上述插入部分21和上述颈部22,并且用上述压接部分23的两端的内侧面封闭了其圆周方向的两端的,呈圆弧状的凹槽24。
上述插入部分21大致在圆环部分14a的中央部分形成,它具有由下列各种线条连接后包围起来的形状布置成与通孔16同轴线,直径比缝隙19的最小宽度大的第一假想圆C1的圆弧;直径比第一假想圆C1小的第二假想圆C2的圆弧;以及连接第一和第二假想圆C1、C2的两条切线。另一方面,支承板13的支承孔18具有大致与插入部分21的外形相对应的形状。
此外,压接部分23构成了上述方形部分14b外端部的一部分,与沿着颈部22的插入方向20的后端连接成直角,大致与颈部22形成T字形。此外,颈部22的宽度设定为比上述第一假想圆C1的直径小,而比上述第二假想圆C2的直径大。
上述凹槽24从上述安装部分14的外圆周向内部凹进,以便结合在上述支承板13上。支承板13上的上述收容凹部17的内端部,由从两侧夹着上述缝隙19外端的,并且与上述插入部分21向上述缝隙19插入的方向相对的一对平坦的接受部分25、25所构成。此外,在上述夹持部件12A上,连接在颈部22的后端的压接部分23上的两个端部的内侧面,在把上述插入部分21穿过上述支承孔18的状态下,压接在上述两个接受部分25、25上。上述颈部22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上述压接部分23的宽度,设定为在把该压接部分23的两个端部的内侧面压接在上述两个接受部分25、25上时,能让整个压接部分23都收容在收容凹部17中。
而且,在设有上述收容凹部17的部分中的安装部分14的外侧面做成平坦的面,上述压接部分23的外侧面,即在安装部分14上的方形部分14b的外侧面也做成平坦的面,所以在该压接部分23的两个端部的内侧面压接在上述两个接受部分25、25上时,便与上述安装部分14的外侧面成为一个面。此外,在压接部分23的外侧面,即在安装部分14上的方形部分14b的外侧面的中央部分上,设有在将插入部分21从缝隙19压入支承孔18中的过程中为作业人员的手指压接用的凹部26。
下面,参照图4说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作用。在把穿过并夹持着电缆11的夹持部件12A安装在支承板13上的时候,如图4(a)所示,将夹持部件12A的插入部分21对着支承板13上的收容凹部17,沿着插入方向20把夹持部件12a压入支承板13一侧。然后,如图4(b)所示,在插入部分21弹性地挠曲的同时通过缝隙19之后,再如图4(c)所示,让插入部分21插入支承孔18中,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插入部分21结合在支承孔18和缝隙19的连接部分中了,所以夹持部件12A就不能向着与上述插入方向20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使用这种夹持部件12A把电缆11装在支承板13上的支承结构中,由于夹持部件12A的插入部分21具有非圆形的横断面形状,所以在把插入部分21穿过支承板13的支承孔18的同时,使得支承板13处于结合在夹持部件12A的凹槽24中的状态下,所以,在阻止夹持部件12A绕着电缆11的轴线转动的同时,也阻止了夹持部件12A沿着电缆11的轴线方向的移动。
即,这是一种除了夹持部件12A和支承板13之外,不需要其他零件的零件数量少的简单的结构,能在阻止夹持部件12A绕着轴线转动和沿着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将电缆11以一定的姿态固定在支承板13上。
而且,由于插入部分21在沿着插入支承板13的缝隙19的方向上,做成向着其前端变窄的形状,所以将插入部分21从缝隙19压入支承孔18中的作业很容易完成,特别是,由于缝隙19的外端部的两个侧面做成向着收容部分17一侧互相远离地倾斜的倾斜面19a、19a,所以,借助于两个倾斜面19a、19a对插入部分21进行导向,进一步方便了把夹持部件12A从缝隙19压入支承孔18中的作业。
此外,由于在支承板13上,设置了从两侧夹着缝隙19的外端的一对与插入方向20相对的接受部分25、25,而在连接在插入部分21的后端的颈部22的后端,成直角地连接设置了压接在上述两个接受部分25、25上的压接部分23,所以能将夹持部件12A以一定的姿态安装在支承板13上。而且,由于在把压接部分23压入接受部分25、25中的时候,插入部分21已经处于完全穿过支承孔18的状态下,所以能给作业人员以插入的感觉。
此外,由于在支承板13中设有收容凹部17的部分的外侧面做成平坦的面,而压接部分23的外侧面,即在安装部分14上的方形部分14b的外侧面也做成平坦的面,在该压接部分23的两个端部的内侧面压接在上述两个接受部分25、25上时,就与上述安装部分14的外侧面成为一个面,所以,把夹持部件12A安装在支承板13上的作业人员只要确认上述外侧面成为一个平面了,就能确认插入部分21已经完全插入支承孔18中了。
还有,由于在夹持部件12A中,在压接部分23的外侧面,即在安装部分14上的方形部分14b的外侧面的中央部分上,设有在将插入部分21从缝隙19压入支承孔18中的过程中为作业人员的手指压接用的凹部26,所以在把夹持部件12A压入支承板13中时,把压入载荷施加在夹持部件12A上的位置很稳定,能提高安装作业的稳定性。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夹持部件12B具有安装部分14,和连接在安装部分14上,与其成为一体,具有随着远离安装部分14直径逐渐变小的外圆周面的圆锥形支承筒部15’,在支承筒部15’的外圆周上,沿着轴线方向隔开间隔设有若干条,例如三条环状凹槽27、27、27。
按照这个第二实施例,由于环状凹槽27...能提高支承筒部15’的弯曲性能,所以制作夹持部件12B的材料可以使用硬度较高的橡胶或者合成树脂,有助于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本发明使用于只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安装部分14相对应的部分夹持部件12C中。还有,如图7中所示的第四实施例所示,也可以将本发明使用于把支承筒部15’、15’设置成连接在安装部分14的两侧所构成的夹持部件12D中。
下面,参照图8~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首先,图8中,例如,传递从车轮速度传感器发来的信号的电缆11穿过用橡胶之类的材料制成的夹持部件12B,由该夹持部件12B弹性地支承着,这种夹持部件12B则通过夹持保持部件34固定在,例如,车身的一部分,即支承壁33上。
在图9和图10中,夹持部件12B具有安装部分14,和连接在安装部分14上的与其成为一体且具有随着远离安装部分14其直径变小的外圆周的圆锥形支承筒部15’,并且,电缆11穿过设置在夹持部件12B的轴线方向全部长度上的通孔16。而且,在电缆11穿过通孔16的状态下,通孔16的整个内圆周面与电缆11的外圆周面弹性地密切接触,使得电缆11能借助于与夹持部件12B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支承在夹持部件12B上,阻止它绕着轴线转动和沿着轴线的方向移动。
在支承筒部15’的外圆周上,沿着轴线方向隔开间隔设有若干条,例如三条环状凹槽27、27、27,由于借助于环状凹槽27...能提高支承筒部15’的弯曲性能,所以制作夹持部件12B的材料可以使用硬度较高的橡胶或者合成树脂,从而能有助于降低成本。
在支承壁33上设有大致呈圆形的安装孔39,在安装孔的内圆周面的圆周方向上有一个在半径方向上向外的定位凹部39a,而夹持保持部件34以能装能卸的方式安装在这个安装孔39中。
请一起参照图11~图14,夹持保持部件34具有下列各部分能插入上述安装孔39中和从其中拔出来的筒状部分40;从筒状部分40的一端向外侧方向延伸出来的凸缘部分41;与凸缘部分41呈倾斜状态,连接设置在筒状部分40的一端的侧面的支承板42。
上述筒状部分40的横断面呈圆弧形,在圆周方向的两个端部之间形成了开口部分43,以便能把上述夹持部件12B的安装部分14从侧面插入或拔出,在与开口部分43相反一侧的筒状部分40的外圆周上,凸出地设置了能嵌合在上述定位凹部39a中的凸条40a。此外,凸缘部分41大致呈U字形,以便能把上述夹持部件12B的安装部分14从侧面插入其中,或从其中拔出来。
上述支承板42从上述开口部分43一侧的侧面看时,布置在与该开口部分43相对应的位置上的筒状部分40一端的外侧。连接在上述筒状部分40的一端的圆周方向两端上,成为一体的上述支承板42,在向另一端延伸时离开上述凸缘部分41,呈倾斜状态。该支承板42的另一端和上述筒状部分40的一端之间用横断面为圆弧形的连接部分44连接。
在上述开口部分43的两侧的上述筒状部分40上,设有与安装孔39的圆周边缘弹性结合的结合爪45、45,当把筒状部分40插入安装孔39中,一直到在上述凸缘部分41的一面上形成的平坦的支承面41a压接在安装孔39周围的支承壁33上时,结合爪45、45便沿着筒状部分40的半径方向产生弹性的弯曲。在凸缘部分41上则形成了操作孔46、46,以便能进行使这些结合爪45、45解除与安装孔39圆周边缘的弹性结合状态的操作。
于是,通过把筒状部分40插入安装孔39中,夹持保持部件34便安装在支承壁33上,使得支承面41a压接和支承在安装孔39周围的支承壁33上,而这个支承面41a相对于上述支承板42是倾斜的。
在夹持保持部件34的支承板42上设有支承孔48,和连结该支承孔48与上述支承板42的一端之间的缝隙49,而内端与支承孔48相连的缝隙49的外端,在支承板42的一端向外敞开。而且,缝隙49的外端部的两侧面,随着从支承孔48向相反的方向离开的同时,形成互相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9a、49a。
另一方面,夹持部件12B的上述安装部分14由下列两部分构成与支承筒部15’同轴线的圆环部分14a,以及从圆环部分14a的外圆周向着该圆环部分14a的半径方向局部向外凸出的方形部分14b。在这个安装部分14上还设有下列各部分能从上述缝隙49向上述支承孔48插入和拔出,并且形成向着夹持保护部分34的插入方向50的前端逐渐缩小的非圆形横断面形状的插入部分21;具有能穿过上述缝隙49的宽度,连接在上述插入部分21后端上的颈部22;与颈部22的后端连接成直角的压接部分23;以及包围着上述插入部分21和上述颈部22,并且用上述压接部分23的两端的内侧面封闭了其圆周方向的两端的,呈圆弧状的凹槽24。
上述插入部分21大致在圆环部分14a的中央部分形成,它具有由下列各种线条连接后包围起来的形状布置成与通孔16同轴线,直径比缝隙49的最小宽度大的第一假想圆C1;直径比第一假想圆C1小的第二假想圆C2;以及连接第一和第二假想圆C1、C2的两条切线。另一方面,支承板42的支承孔48具有大致与插入部分21的外形相对应的形状。
此外,压接部分23构成了上述方形部分14b的外端部的一部分,与沿着颈部22的插入方向20的后端连接成直角,大致与颈部22形成T字形。此外,颈部22的宽度设定为比上述第一假想圆C1的直径小,而比上述第二假想圆C2的直径大。
上述凹槽24从上述安装部分14的外圆周向内部凹进,以便结合在上述支承板42上。支承板42上的一个端部,由从两侧夹着上述缝隙49外端的,并且与上述插入部分21向上述缝隙49插入的方向相对的一对平坦的接受部分55、55所构成。此外,在上述夹持部件12B上,连接在颈部22的后端的压接部分23上的两个端部的内侧面,在把上述插入部分21穿过上述支承孔48的状态下,压接在上述两个接受部分35、35上。
此外,在压接部分23的外侧面,即在安装部分15上的方形部分15b的外侧面的中央部分上,设有在将插入部分21从缝隙49压入支承孔48中的过程中为作业人员的手指压接用的凹部26。
下面,参照图14说明第五实施例的作用。在把有电缆11穿过,并弹性地支承着电缆11的夹持部件12B安装在夹持保持部件34上,使其处于穿过支承壁33的安装孔39的状态时,如图14(a)所示,将夹持部件12B的插入部分21对着支承板42的一端,把夹持部件12B布置在与夹持保持部件34的开口部分43相对应的位置上,沿着插入方向50把夹持部件12B压入支承板42一侧。然后,如图14(b)所示,在插入部分21弹性地挠曲的同时通过缝隙49之后,再如图4(c)所示,让插入部分21穿过支承孔48,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插入部分21结合在支承孔48和缝隙49的连接部分中了,所以夹持部件12B就不会向着与上述插入方向50相反的方向移动。
这样,在夹持部件12B组装在夹持保持部件34上的状态下,由于夹持部件12B的插入部分21具有非圆形的横断面形状,所以在把插入部分21穿过夹持保持部件34上的支承板42的支承孔48的同时,使得支承板42处于结合在夹持部件12B的凹槽24中的状态下,所以,在阻止夹持部件12B绕着电缆11的轴线转动的同时,也阻止了夹持部件12A沿着电缆11的轴线方向的移动,通过把夹持保持部件34安装在支承壁33上而把电缆11固定在支承壁33上。
即,这是一种除了夹持部件12B和夹持保持部件34之外,不需要其他零件的零件数量少的简单的结构,在阻止夹持部件12B绕着轴线转动和沿着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还能将电缆11以一定的姿态固定在支承壁33上。而且,在把夹持部件12B组装在夹持保持部件34上的过程中,只需要把夹持部件12B压向夹持保持部件34的支承板42一侧的操作就可以了,使得夹持部件12B能很容易地安装在夹持保持部件34上。
而且,由于插入部分21在沿着插入支承板42的缝隙49的方向上,做成向着其前端变窄的形状,所以将插入部分21从缝隙49压入支承孔48中的作业很容易完成,特别是,由于缝隙49的外端部的两个侧面做成从支承孔48离开时形成互相远离地倾斜的倾斜面49a、49a,所以,借助于两个倾斜面49a、49a对插入部分21进行导向,进一步方便了把夹持部件12B从缝隙49压入支承孔48中的作业。
此外,由于在支承板42的一端设置了从两侧夹着缝隙49的外端的一对与插入方向50相对的接受部分55、55,而在连接在插入部分21的后端的颈部22的后端,成直角地连接设置了压接在上述两个接受部分55、55上的压接部分23,所以能将夹持部件12B以一定的姿态安装在支承板42上。而且,由于在把压接部分23压入接受部分55、55中的时候,插入部分21已经处于完全穿过支承孔48的状态下,所以能给作业人员以插入的感觉。
此外,由于在夹持部件12B中,在压接部分23的外侧面,即在安装部分14上的方形部分14b的外侧面的中央部分上,设有在将插入部分21从缝隙49压入支承孔48中的过程中为作业人员的手指压接用的凹部26,所以在把夹持部件12B压入支承板42一侧时,把压入载荷施加在夹持部件12B上的位置很稳定,能提高安装作业的稳定性。
还有,由于在夹持保持部件34的凸缘部分41上形成了相对于支承板42倾斜的,并且压接在安装孔39周围的支承壁33上由其支承的支承面41a,用相对于支承壁33倾斜的支承板42来保持夹持部件12B,所以就能很容易地控制夹持部件12B相对于支承壁33的安装角度和安装方向。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对设计进行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缆支承结构,用于支承弹性材料制成的夹持部件(12A~12D),该夹持部件(12A~12D)弹性地架设所穿过的电缆(11),其特征在于在支承着夹持部件(12A~12D)的支承板(13、42)上,设有支承孔(18、48)和内端与该支承孔(18、48)连接而外端向外部敞开的缝隙(19、49),在上述夹持部件(12A~12D)上,设有从上述夹持部件(12A~12D)的外圆周凹进去的、用来与上述支承板(13、42)结合的凹槽(24)和因弹性挠曲可从上述缝隙(19、49)安装到上述支承孔(18、48)中或从其中脱卸下来的、被上述凹槽(24)所包围的插入部分(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板(13、42)上设有从两侧夹着上述缝隙(19、49)的外端的一对接受部分(25、55),与上述插入部分(21)插入上述缝隙(19、49)的插入方向(20、50)相对,而在上述夹持部件(12A~12D)上设有下列各部分被插入上述支承孔(18、48)中的所述插入部分(21),具有向着上述插入方向(20、50)的前端形成逐渐变窄的非圆形横断面形状;连接在上述插入部分(21)的后端的颈部(22),具有能穿过上述缝隙(19、49)的宽度;压接部分(23),在上述插入部分(21)穿过上述支承孔(18、48)的状态下,与上述颈部(22)的后端成直角地连接设置,以便压接在上述两个接受部分(25、55)上;以及做成圆弧形的上述凹槽(24),其包围上述插入部分(21)和上述颈部(22),并且在上述压接部分(23)的两个端部的内侧面上封闭圆周方向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板(42)设置在夹持保持部件(34)上,该夹持保持部件(34)安装在安装孔(39)中并能够装卸,其中,安装孔(39)设置在固定的支承壁(33)上且能让上述电缆(11)贯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夹持保持部件(34)上形成了相对于上述支承板(42)倾斜、且在上述安装孔(39)的周围与上述支承壁(33)压接并被支承其上的支承面(41a)。
全文摘要
一种用来支承弹性地架设所穿过的电缆,而且是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夹持部件的电缆支承结构,在支承着夹持部件12A用的支承板13上设有支承孔18,和内端与该支承孔18连接,而外端向外部敞开的缝隙19,并在上述夹持部件12A上设有从上述夹持部件12A的外圆周凹进去的,以便与上述支承板13结合的凹槽24,以及包围着上述凹槽24,并且能以弹性挠曲的方式从上述缝隙19安装到上述支承孔18中或从其上脱卸下来的插入部分21。这样,就能用除了夹持部件和夹持板之外,不需要其他零件的零件数量少的简单的结构,把夹持部件支承在支承板上,并且,在把夹持部件组装在支承板上的过程中,只需要把夹持部件压入支承板中的操作就可以了,组装起来很容易。
文档编号H02G1/06GK1538583SQ20041000886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7日
发明者铃木治朗, 三条直和, 大谷彻, 原中健一郎, 一郎, 和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