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723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以最小化印刷电路板上的振动冲击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电源转接器、充电器或电源供应装置是许多类电子产品与信息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装置。请参阅图1(a),其是传统的电源转接器的剖视图,其中该电源转换器1包括一上壳体11以及一下壳体12,且该上壳体11与该下壳体12之间定义出一空间,以容纳一印刷电路板13。一交流电电源连接器14与一直流电源线连接器15设置在该印刷电路板13的相对侧,多个凸起元件120则呈一体地设置在该下壳体12的内表面的相对侧上,支撑该印刷电路板13的周围。此外,用以执行该电源转接器的功能所需要的许多电子元件也会设置在该印刷电路板13上,而且一般而言,以重量为依据,这些电子元件大致上可分成两类较重元件和较轻元件。不过,为了简化附图,在附图中仅以两个电子元件16以及17分别用来代表较重元件16以及较轻元件17,举例来说,这些电子元件选自变压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s)、晶粒、二极管、电感、抗流线圈、环形线圈、电容或电感等,但不限于此,而且正如一般所熟知,这些电子元件中,变压器、电感、抗流线圈与环形线圈就是属于相对比较重的元件。
再请参阅图1(a),由于这些凸起元件120支撑了该印刷电路板13的周围,该印刷电路板13与该下壳体12的内表面间便会形成一间隙g1,该间隙g1有助于避免设置在该印刷电路13的底面上的这些元件的焊接部分(图中未显示)与该下壳体12之间直接接触,以确保良好的焊接特性。但是,该间隙g1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举例来说,一旦该电源转接器1意外掉落时,该印刷电路板13就很可能会由于该突然的冲击力而上下振动。接着,请参阅图1(b),其以一振幅分布分析显示出一双节点振动频谱(two-node vibrationspectrum)。其中,最大的振动振幅主要位于该较重元件16下方的区域,相反的,在该较轻元件17下方的区域则具有较小的振动振幅,至于这些节点则是大体上对应于这些凸起元件120,因此,有必要降低该较重元件16下方区域的振动振幅,而且,若是该振动振幅超过一可容许的范围时,则该印刷电路板13就有可能会发生疲劳裂纹(fatigue crack)的问题。
因此,鉴于上述的技术缺欠,本发明人提出一种可以有效克服上述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用于最小化印刷电路板上的振动冲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且该上壳体11与该下壳体12之间定义出一空间;一印刷电路板,其配置在该空间中,且在其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一重元件;一第一柱体,其设置在该第一壳体上,且位于该重元件下方;以及一第二柱体,其设置在该第二壳体上,且位于该重元件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一壳体呈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该印刷电路板与该第一柱体之间具有一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该印刷电路板还包括一开口,其与该第一柱体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柱体穿入该开口,而该重元件底部与该第一柱体之间也具有一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二柱体与该第二壳体呈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二柱体与该第一柱体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该重元件选自一变压器、一电感、一抗流线圈以及一环形线圈的电子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分别是该电子装置的下壳体与上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还包括多个凸起元件,其呈一体地设置在该下壳体的内表面的相对侧,支撑该印刷电路板的周围。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该电子装置选自一电源转接器、一充电器以及一电源供应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还包括多个肋,配置在该第一壳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该多个肋与该第一壳体呈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这些肋包括至少一第一肋,其延伸在第一方向,以及至少一第二肋,其延伸在第二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发明上述的内容将会在重新探讨下面的详细叙述以及附图后,变得更为清楚。


图1(a)表示一公知的电源转接器的剖示图。
图1(b)表示图1(a)中印刷电路板的振幅分布图。
图2(a)表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接器的剖示图。
图2(b)表示图2(a)的电源转接器的下壳体的剖视图。
图2(b)表示图2(a)中印刷电路板的振幅分布图。
图3(a)表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接器的剖示图。
图3(b)表示图3(a)中的电源转接器的印刷电路板的振幅分布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源转换器 11上壳体12下壳体13印刷电路板14交流电电源连接器15直流电源线连接器120凸起元件 16较重元件17较轻元件 g1间隙2电源转接器 121垂直肋122水平肋 123第一柱体111第二柱体 g2间隙g3间隙 3电源转接器
130开口g4间隙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面的说明中详细叙述。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上具有各种变化,这些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只是用于说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此外,为了表达清楚,在以下的叙述当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
请参阅图2(a)以及图2(b),根据本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电源转接器2包括一上壳体11,以及一下壳体12,该上壳体11与该下壳体12之间定义出一空间,用来容纳一印刷电路板13,此外,一交流电电源连接器14、一直流电源线连接器15、一较重元件16以及一较轻元件17设置在该印刷电路板13上。而多个凸起元件120则呈一体地设置在该下壳体12的内表面的相对侧,而多个垂直肋121以及水平肋122则呈一体地设置在该下壳体12的内表面上。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还包括一第一柱体123与一第二柱体111,其中该第一柱体123呈一体地设置在该下壳体12的内表面,且位于该较重元件16的下方,而该第二柱体111则呈一体地设置在该上壳体11的内表面,且位于该较重元件16的上方相对于该第一柱体123的位置,通过这样的配置,位于该印刷电路板12和该第一柱体123(或是该下壳体12)之间的间隙g2,以及位于该较重元件16和该第二柱体111(或该上壳体11)之间的间隙g3,与公知技术中所述的间隙g1相比,都会变得较小,如此一来,即可有效地限制振动振幅,如图2(c)所示。
接着,请参阅图3(a),其是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减震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其中,此实施例的电源转接器3与图2(a)中所示的电源转接器相同,而其中该第一柱体123则穿入位于该印刷电路板13中的一开口130中,因此,间隙g4便会形成在该较重元件16与该第一柱体123的顶部之间,通过这样的设计,位于该较重元件16底部以及该第一柱体123顶部之间的间隙g4,与公知技术中所述的间隙g1相比,可以变得更小,那么,便可有效地限制振动振幅,如图3(b)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利用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的设计,将电子元件与电子装置的上下壳体间的间隙缩小,即使在电子装置受到撞击或是掉落的时候,印刷电路板和设置在其上的电子元件振动的振幅便可降低,因此,本发明可以最小化该电子装置的该印刷电路板上的振动冲击。
本发明目前已就最实用以及较佳的实施例进行叙述,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的,其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构思以及范围内的各种修改以及相似配置,并且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与最广义的解释一致进而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相似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定义出一空间;一印刷电路板,其配置在该空间中,且在其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一重元件;一第一柱体,其设置在该第一壳体上,且位于该重元件下方;以及一第二柱体,其设置在该第二壳体上,且位于该重元件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一壳体呈一体,而该第二柱体与该第二壳体呈一体,且与该第一柱体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印刷电路板与该第一柱体之间具有一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印刷电路板还包括一开口,其与该第一柱体相对应,而该第一柱体穿入该开口,而该重元件底部与该第一柱体之间也具有一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重元件选自一变压器、一电感、一抗流线圈以及一环形线圈的电子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分别是该电子装置的下壳体与上壳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凸起元件,这些凸起元件呈一体地设置在该下壳体的内表面的相对侧,支撑该印刷电路板的周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选自一电源转接器、一充电器以及一电源供应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肋,配置在该第一壳体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肋与该第一壳体呈一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肋包括至少一第一肋,其延伸在第一方向,以及至少一第二肋,其延伸在第二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减振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定义出一空间;一印刷电路板,其配置在该空间中,且在其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一重元件;一第一柱体,其设置在该第一壳体上,且位于该重元件下方;以及一第二柱体,其设置在该第二壳体上,且位于该重元件上方。
文档编号H02M1/00GK1867232SQ200510071330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8日
发明者黄瑞庆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泰商泰达电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