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式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779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棒式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通讯装置中的振动马达,尤其是涉及一种棒式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应用于移动通讯装置的振动提示马达有两种,一种为硬币式,也叫扁平振动马达,另一种为圆柱式,也叫棒式振动马达。
请参阅图1,现有的棒式振动马达包括定子、转子和刷座组合。定子包括机壳301、安装在机壳上的轴承套304、安装于轴承套304内用于支撑转子的两个轴承303及装在轴承套304外面的磁铁302。
转子包括空心杯线圈101、与线圈101连通的换向片104、轴105及紧配合于轴上的固定环103,该转子还包括将轴105和换向片104注塑成型为一体的塑胶102,以及安装在轴的端部并用于产生偏心振动的振子106。
刷座组合包括刷座201、用于电源导入的弹片203、与弹片203连接并且和转子换向片104旋转接触的电刷204。
但是该种棒式振动马达存在如下问题1)转子的轴需要穿过磁铁,所以在马达的中心位置设有轴向贯穿的通孔,受马达体积限制,磁铁的壁很薄,加工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良品率很低,而且通孔的孔径很小,加工难度也比较大,另外由于中间设有通孔,磁铁的性能降低比较大,从而影响马达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及体积的进一步缩小;2)为了提高轴和换向片注塑件之间的拉脱力,固定环103必须做成中间带环槽的形式,制作工艺难度大;3)由于轴是通过靠近振子一端的轴承而可转动支撑在刷座上,而该支撑的位置与换向片的距离较远,所以振动马达转动时,换向片的跳动较大,从而增大了电刷在旋转的换向片上的径向跳动,使换向片的旋转精度降低且换向片与电刷之间容易造成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保证磁性能的前提下能有效减小马达体积的棒式振动马达。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棒式振动马达包括机壳、磁铁、转子及刷座,该机壳具有轴向空腔,该转子可转动,其包括振子及固接一体的轴、换向片和线圈,该线圈具有轴向空腔,该振子安装在轴上,该刷座与机壳相连接,该刷座上安装有用于将电流导入换向片的导电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磁铁为实心体,其固定在机壳的空腔内并伸入线圈的空腔。
所述的轴包括前段、中段及后段,该轴的前段及换向片通过塑胶体注塑成型为一体,该塑胶体与线圈的腔壁固接,该轴的中段可转动支撑在刷座上,该轴的后段伸出刷座,振子安装在该轴的后段。
所述的轴前段的端部固套有固定环,该固定环、轴的前段、换向片及塑胶体注塑成型为一体。
所述的刷座中心固设有轴承,轴的中段与该轴承转动配合。
所述的塑胶体的端面和轴承的端面之间夹设有垫片。
所述的刷座的端面与振子的端面之间夹设有垫片。
所述的轴的后段设有用于定位振子安装位置的垫片。
所述的导电元件为弹片和电刷,该弹片呈悬臂状延伸,该电刷与弹片连接并位于换向片的转动轨迹上。
所述的线圈的外壁通过一转动体转动支撑在机壳的空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磁铁是实心体,所以其可在保证磁性能的前提下适当缩小体积,进而使整个马达的体积减小。


图1是现有棒式振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棒式振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棒式振动马达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发明棒式振动马达包括机壳、磁铁、转子及刷座组合。该机壳301的中央位置轴向贯穿有空腔305。该磁铁302用于提供该振动马达运转所需要的磁场,其为一个实心的圆柱形磁铁302,该磁铁302采用径向两极冲磁,其安装在机壳的空腔305内并与空腔305的腔壁紧配合,该配合方式为压装或粘接。
该刷座组合包括刷座201、轴承202、弹片203及电刷204。该刷座201与机壳301插接配合,且该刷座201中部轴向贯穿有安装孔205,该轴承202为含油轴承,其固定安装在该安装孔205内,该弹片203用于电源导入,其安装在刷座201上并呈悬臂状斜向延伸,该电刷204与弹片203连接并且和换向片104旋转接触,其安装在刷座201上并位于安装孔205两侧。
该转子包括空心杯线圈101、换向片104、轴105、塑胶体102、固定环103及振子106。该空心杯线圈101由漆皮线绕制而成,其中央位置设有轴向贯穿的空腔107,该空腔107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磁铁302即自该第一开口伸入该空腔107中。该线圈101具有三个抽头,各个抽头均与对应的换向片焊接或者点焊连接。该换向片104有三个,其截面呈“L”型,且电刷204位于换向片104的转动轨迹上。该轴105为光轴,其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该固定环103固套在该轴105前段的端部,且该固定环103、轴105的前段及换向片104通过塑胶注塑成型为一体,该轴的中段与轴承202转动配合,该轴105的后段伸出刷座201。该振子106用于产生偏心振动,其安装在轴105后段的端部。本实施方式中,该轴的轴线、空心杯线圈的轴线及机壳的轴线同轴;该塑胶注塑成型后形成塑胶体102,该塑胶体102附着在固定环103的外圈,该固定环103的内圈与轴105紧配合;该三个换向片104呈等角度间隔附着在塑胶体102的外表面;该空心杯线圈101第二开口处的空腔腔壁与塑胶体102通过胶水粘结,从而通过该塑胶体102封闭线圈101的第二开口,并使该线圈101、轴105及换向片104形成一个整体。
该棒式振动马达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弹片203输入的电流经过电刷204传输到与电刷204旋转接触的换向片104,通过线圈101的三个抽头,电流输入转子的线圈101,在磁铁的磁场中,通电的线圈101就会产生旋转力矩,在电刷204和换向片104的作用下,转子就会产生持续的转动力矩,带动轴105产生旋转运动,而固定于轴端的振子106在旋转时就会产生振动。
本发明中,由于塑胶体102的端面较为粗糙,为了减小振动时其与轴承202端面的摩擦,于该塑胶体的端面和轴承端面之间夹设有第一垫片401,该第一垫片401起到减小摩擦和调整塑胶体与轴承之间间隙的作用;由于振动时,振子会产生窜动而与刷座201的端面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为了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可在该刷座端面和振子端面之间夹设第二垫片402;为了定位振子106的安装位置,可在轴后段上固套一个第三垫片403;线圈101的外壁也可通过轴承可转动支撑在机壳的空腔内,该轴承的外圈与该空腔的腔壁紧配合,该轴承的内圈与该线圈的外壁紧配合,从而使转子可转动支撑在机壳上。
本发明中,由于磁铁是实心体,所以即使适当减小磁铁的外径仍可保证磁性能,进而由于磁铁体积减小而可减小整个马达的体积;由于轴的中段支撑在刷座上,使换向片靠近该支撑部分,所以可以使换向片在旋转时跳动减小,在提高换向片旋转精度的同时减小电刷在旋转的换向片上的径向跳动,改善了两者间的接触状态,提高了马达寿命;由于固定环103与塑胶体102之间形成一个台阶部108,从而在向外拉振子时,该台阶部108可以有效阻止轴105被拉出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棒式振动马达,包括机壳、磁铁、转子及刷座,该机壳具有轴向空腔,该转子可转动,其包括振子及固接一体的轴、换向片及线圈,该线圈具有轴向空腔,该振子安装在轴上,该刷座与机壳相连接,该刷座上安装有用于将电流导入换向片的导电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磁铁为实心体,其固定在机壳的空腔内并伸入线圈的空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式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包括前段、中段及后段,该轴的前段及换向片通过塑胶体注塑成型为一体,该塑胶体与线圈的腔壁固接,该轴的中段可转动支撑在刷座上,该轴的后段伸出刷座,振子安装在该轴的后段。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式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前段的端部固套有固定环,该固定环、轴的前段、换向片及塑胶体注塑成型为一体,且该固定环与塑胶体之间形成一防止轴被拉出的台阶部。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式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刷座中心固设有轴承,轴的中段与该轴承转动配合。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式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体的端面和轴承的端面之间夹设有垫片。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式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刷座的端面与振子的端面之间夹设有垫片。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式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的后段设有用于定位振子安装位置的垫片。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式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元件为弹片和电刷,该弹片呈悬臂状延伸,该电刷与弹片连接并位于换向片的转动轨迹上。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式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的外壁通过一转动体转动支撑在机壳的空腔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式振动马达,它包括机壳、磁铁、转子及刷座,该机壳具有轴向贯穿的空腔,该转子可转动,其包括振子及固接一体的轴、换向片及线圈,该线圈具有轴向贯穿的空腔,该振子安装在轴上,该刷座与机壳相连接,该刷座上安装有用于将电流导入换向片的导电元件,且该磁铁为实心体,其固定在机壳的空腔内并伸入线圈的空腔。由于磁铁是实心体,所以其可在保证磁性能的前提下适当缩小体积,进而使整个马达的体积减小。
文档编号H02K5/14GK101043164SQ200610060048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4日
发明者赵克龙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