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007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缆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支承装置,并且尤其设计用来支承横跨在车辆的 滑动门和车体之间的电缆,使得其能够在打开和关闭滑动门时,而在
电缆在垂直方向、横向和倾斜方向上改变其角度时跟随电缆。
背景技术
如电动窗和门锁之类的电子部件安装在机动车的门中,并且用于 恒定供给电力的电缆(门线束)与这些电子部件连接。电缆设置成朝 车体延伸并与车体中供电侧电缆连接。
如果门是滑动门,则在关闭和打开门时,门会在正交于滑动方向 的垂直方向和横向上移动。于是,横跨在滑动门和车体之间的电缆的 角度相对于横向和垂直方向发生改变。
横跨在滑动门和车体之间的电缆被固定到车体上并被支承在车体 上,但是需要提供能够在支承装置中、在垂直方向、横向和倾斜方向 上跟随电缆的角度变化的机构。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4 —40862 (专利文件1)提出了一种附 图15中所示的装置,作为这类电缆支承装置。在该装置中,横跨在车 体和滑动门之间的电缆由通过将数个联接构件1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电
缆导向装置2覆盖,该电缆导向装置2的一端与固定到车体上的支承 构件3连接,并且插过该电缆导向装置2的电缆通过支承构件3。
该支承构件3和联接构件la在该电缆导向装置2的导引端处经在 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销Pl而可转动地连接起来,从而使得联接构件1在垂直方向上可摆动地与支承构件3连接,从而在垂直方向上跟随电 缆的角度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销P2,电缆 导向装置2的相邻联接构件1在横向上可转动地连接起来,从而能够 在横向上跟随电缆的角度变化。
特别地,通过设置销P2和销P1的安装方向, 一种机构能够在垂 直方向和横向上跟随电缆的角度变化,其中该销P2连接电缆导向装置 2的联接构件1,该销Pl将彼此正交的电缆导向装置的导引端处的电 缆导向装置2的联接构件1与支承构件3连接起来。
在专利文件1的电缆支承装置中,垂直移位的量被限制到一定垂 直角度范围,电缆导向装置2的导引端处的联接构件la能够绕着销子 Pl在此垂直角度范围内转动,并且横向移位的量被限制到一定横向角 度范围,电缆导向装置2的联接构件1能够绕着销子P2在此横向角度 范围内转动。而且,专利文件1的结构无法应付在倾斜方向上的倾斜 移动。
机动车的滑动门的垂直角度变化的量因车辆的类型而不同。而且, 滑动门被构造成当从关闭状态滑动到打开状态时而相对于垂直方向倾 斜地移动。该倾斜角度也因车辆的类型而不同。而且,电缆支承装置 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也不同。
如果垂直转动角度范围像专利文件1中那样受到限制,则对每种 车辆类型都要花时间考虑电缆支承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如果 电缆的垂直移位较大,或者其倾斜角度较大,则电缆自身在专利文件l 的这种构造中被扭曲。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吸收这种移位或倾 斜。
在专利文件1中,电缆导向装置2的导引端处的联接构件la在垂 直方向上与电缆支承构件3可摆动地连接起来,并且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与可垂直摆动的联接构件la相继连接起来的联接构件1在横向上
可摆动地连接起来。换句话说,在导引端处通过联接构件la的电缆在 垂直方向上摆动,但是无法在横向上摆动,而由与联接构件la连接的 联接构件1和后面的联接构件1导致横向摆动运动。因此,电缆在靠 近电缆支承构件3的位置处无法进行横向摆动运动,从而在联接构件 中受到扭曲。
而且,由于导引端处可垂直摆动的联接构件la通过销与支承构件 3连接的连接方向以及通过销与可横向摆动的联接构件连接的连接方 向在专利文件1中是不同的,所以所有的联接构件无法具有相同形状, 并且导末端处的联接构件la需要单独设置。这增加了部件数量,而且 由于导引端处的联接构件la是必需的,所以存在需要更大设置空间的 问题。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4 — 4086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寻求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专利文件1的上述问题,作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 提供一种电缆支承装置,无论电缆的垂直和横向角度变化的量的大小 如何,这种电缆支承装置都能够应付,也能应付倾斜方向上电缆的角 度变化,且因此,即使其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和安装龟度略有不同, 也足够应付电缆的角度变化。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电缆支承装置,用于支承设置在
车体和可移动地连接到车体上的活动构件之间的电缆,包括
导向构件,它包括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三维表面的框架本体;及 用于可转动地紧密保持导向构件的弯曲表面的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被固定到车体和/或活动构件上, 其中
该导向构件的框架本体包括与其空心部分连通并用于电缆的插入 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第一开口的周边边缘突出的管状部分,和 从框架本体的外周表面突出同时与管状部分间隔开需要角度的可转动
角度限制部分,
而该支承构件包括可与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接合的接触部分,并 且接触部分和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的面对表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是倾 斜表面,并且
该电缆从导向构件的第一开口通过空心部分插入到第二开口中, 通过使导向构件的管状部分与支承构件的开口的周边边缘接触,限制 了电缆在横向上的变化的可转动角度,而通过使导向构件的可转动角 度限制部分和支承构件的接触部分接触,将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的角度 变化限制到需要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电缆插过如上所述的受到可转动支承的导向 构件的空心部分,该电缆得到支撑,从而能够在垂直方向、横向和倾 斜方向中的任意方向上、在较宽范围内改变电缆角度。
于是,与如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支承装置相比,其中电缆的角度 只可在支承构件和导引端处的联接构件之间、在一个预定角度范围内 在垂直方向上改变,并且通过联接构件的连接,可在横向上、在一个 特定角度范围内改变,角度移位的量可以设置在更宽范围内。因此, 这种角度移位的量可应用于具有不同移位方向的车辆类型,而且也可 应用于在倾斜方向上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车辆类型,从而产生良好的 通用性。
而且,由于本发明的支承装置能够在较宽范围内应付垂直方向、 横向和倾斜方向上的任何角度变化,所以不需要考虑支承装置在车辆 等上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并且可以提高制造时的组装性。由于在专利文件1中,只进行垂直角度变化,而在支承构件和导 引端处的联接构件之间不进行横向角度变化,所以存在电缆在该位置 处被扭曲,而在电缆上施加过度载荷的可能性。然而,在本发明的支 承装置中,可以在垂直方向、横向和倾斜方向上同时进行角度变化, 所以不存在扭曲电缆的可能性,从而保护了电缆。
由于通过导向构件的管状部分和支承构件的开口的周边边缘的接 触,限制了导向构件的横向转动,并且通过导向构件的可转动角度限 制部分与支承构件的接触部分的接触,限制了导向构件垂直和倾斜转 动,所以可以防止电缆由于过度弯曲或扭曲而造成的损伤。尤其是, 导向构件的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和支承构件的接触部分的面对表面的 倾斜的角度不同,以在导向构件在垂直或倾斜方向上转动时,使可转 动角度限制部分和接触部分产生表面接触。因此,可以更加精确和可 靠地限制导向构件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的可转动角度。
相对于导向构件的突起的面对表面,支承构件的接触部分的面对 表面的倾斜角度最好是3。至10° 。
特别地,导向构件的第一开口和管状部分设置在框架本体的一个 侧表面处,该第二开口形成在大致正交于第一开口的上端表面中,并 且有一管或轴从框架本体的底端表面突出,以起到第一可转动角度限 制部分的作用,
而该支承构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分,它是与第一转动限制部分接合 的承载部分,该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一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被安装起来, 同时被间隔开,彼此面对的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中的任意一个是倾斜 表面,并且导向构件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的角度由该倾斜表面的倾斜 角度限制。
根据上述构造,如果导向构件在垂直或倾斜方向上转动了需要的角度,则作为设置在导向构件上的所述管或轴的第一可转动角度限制 部分的外周表面,和作为设置在支承构件上的承载部分的第一接触部 分的内周表面进行表面接触,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和可靠地限制导向构 件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的可转动角度。
如果电缆的角度在横向上改变,则导向构件的第一可转动角度限 制部分在支承构件的第一接触部分中转动,从而导向构件顺利地跟随 电缆的转动。
第一和第二开口最好位于沿圆周方向间隔开90°的正交位置处,
但是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角度间隔不局限于90° ,并且是小于 180°的角度就足够了。或者,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以彼此面对。
而且,有环状突起从环绕导向构件的第二开口的周边边缘和/或 与第二开口垂直方向相对的一侧处的周边边缘突出,作为第二可转动 角度限制部分,并且
该支承构件包括第二接触部分,该第二接触部分是可安装到第二 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上同时被间隔开的管状突起,第二接触部分和第 二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的垂直面对表面的至少任意一个是倾斜表面, 并且导向构件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的角度由该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度限 制。
在采用上述构造的情况下,如果导向构件在垂直或倾斜方向上转 动了需要的角度,则作为设置在导向构件上的管状突起的第二可转动 角度限制部分,和作为支承构件的管状突起的第二接触部分的垂直方 向面对表面进行表面接触,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和可靠地限制导向构件 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的可转动角度。
优选地,第一接触部分的承载部分兼作第二接触部分,并且其上 端表面与第二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的环状突起的下端表面垂直方向相对。
通过使导向构件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和使支承 构件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当在垂直或倾斜方向上转动时,该 导向构件至少在两个位置处与支承构件接触,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和可 靠地限制导向构件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的可转动角度。
优选地,通过安装与支承构件主体独立的接触构件,形成环支承 构件的开口的左右周边边缘。
根据上述构造,通过只更换角度限制构件,就可以调节导向构件 在横向上的可转动角度,并且其它支承构件的主体可以共同用于其他 不同的车辆类型。
优选地,导向构件是包括球形框架本体的球形导向构件,该导向 构件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正交的位置处,并且覆盖构件的导引 端连接到第一开口上,从而可在一个特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该覆盖构 件是覆盖电缆的链型连接构件或波纹管,而从该覆盖构件的导引端延 伸出来的电缆从第一开口通过导向构件的空心部分,并被从第二开口 拉出,以固定到支承构件上。
根据上述构造,在将链型联接构件用作用于电缆的覆盖构件的情 况下,通过导向构件的转动,可以进行链型连接构件无法进行的垂直 方向上的角度变化。于是,不需要将连接构件与导向构件连接起来, 使得可垂直摆动,因此与导向构件连接的联接构件能够具有和其他联 接构件相同的形状,并可以与导向构件连接起来,使得可横向摆动。 结果,不需要像专利文件1中那样,提供形状不同于其他联接构件的 联接构件,并可以减少部件数量。
在专利文件1中,导引端处的联接构件只是在不同于其他联接构件的方向上转动,而在使用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情况中,导引端处的 联接构件在和其他联接构件相同的方向上转动。于是,可以减小设置 空间。而且,由于作为支承装置的导向构件自身也在本发明的支承装 置中转动,因此如果导向构件在和联接构件相同的方向上转动,则可 进一步减小设置空间。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于由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链型连接构件制成的 覆盖构件覆盖,电缆由在车体和如滑动门之类的活动构件之间的波纹 管覆盖。在电缆由波纹管覆盖的这种情况下,波纹管不仅能够在横向 上也能在垂直方向上跟随电缆,但是其角度范围受到限制。因此,通 过使用本发明的电缆支承装置也将由波纹管覆盖的电缆支承在车体和 /或滑动门中,该支承装置能够在更宽范围上跟随电缆的角度变化。
在以这种方式,即使用波纹管而不是呈链型联接构件的形式的覆 盖构件的情况下,最好是限制波纹管的弯曲方向,以防止波纹管接触 外部接触构件,例如通过在特定区域中形成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肋板, 以在波纹管的外周表面的需要位置处突出。
用于可转动地支承导向构件的弯曲表面的支承构件的支承表面最 好形成有用于排放异物的凹槽。
在使用用于设置在滑动门和车体之间的电缆的支承装置的情况 下,灰尘、沙子和水可能在该支承装置的安装位置处从外进入。于是, 存在如灰尘、沙子和水等异物沉积在导向构件和支承构件的可转动滑 动表面上的较大危险。在此情况下,如果设置了用于排放这些异物的 凹槽,则可以可靠地消除异物固定到可转动滑动表面上、从而妨碍导 向构件的转动的可能性。
如上构造的本发明的电缆支承装置可以选择地用作用于设置在车 体和滑动门之间的电缆的电缆支承装置,并且通过将可转动地紧密保持导向构件的支承构件固定到车体和/或门上,当打开和关闭滑动门 时,导向构件的转动可以跟随电缆的角度变化。
电缆可以是扁平电缆,其中导电构件平行设置并且与绝缘树脂片 层压在一起,或者电缆可以是绝缘的圆电线。
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电缆插过由支承构件可转动支承 的导向构件的空心部分,电缆受到支承。于是,无论电缆的角度在垂 直方向、横向和倾斜方向上的改变如何,导向构件的转动都可以跟随 这种角度改变,因此没有如扭曲之类的过度载荷施加在电缆上。而且, 无论电缆的垂直和横向角度变化的量的大小如何,仅通过支承装置就 可以应付,并且可以应付倾斜方向上电缆的角度变化。
而且,由于通过使导向构件的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与支承构件的 接触部分产生表面接触,导向构件的垂直转动和倾斜转动受到限制, 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限制导向构件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的可转动角度。


附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电缆支承装置的透视图, 附图2是电缆支承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3是电缆支承装置的垂直剖视图,
附图4 (A)和4 (B)是示出球形导向构件在横向上转动的状态 的视图,
附图5是当球形导向构件在横向上转动时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6 (A)和6 (B)是示出球形导向构件在垂直方向上转动的 状态的视图,
附图7是当球形导向构件在垂直方向上转动时的垂直剖视图, 附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视图,附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缆支承装置的透视图,
附图io是电缆支承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11 (A)和11 (B)是示出球形导向构件在垂直方向上转动 的状态的视图,
附图12 (A)是示出球形导向构件不转动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附图12 (B)和12 (C)是当球形导向构件在垂直方向上转动时的垂直 剖视图,
附图13 (A)至13 (C)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变型的视图, 附图14是根据第三实施例所述支承装置的透视图,及 附图15 (A)和15 (B)是示出现有技术装置的视图。
附图标记描述
10, 30 电缆支承装置
11, 31 球形导向构件
lla 框架本体
lib 第一开口
lie 第二开口
lid 管状部分
lib 管(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
12 第一支承构件 12c 开口
12d 承载部分(接触部分)
13 第二支承构件
13e 承载部分(接触部分)
20 电缆
21 联接构件
21A 导引端联接构件
22 链型(chained)联接构件
31h, 31i 环形突起(第二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
32 第一支承构件32b 管状突起(第二接触部分)
33 第二支承构件
33c 承载部分(第一接触部分)
33d 管状突起(第二接触部分)
40 波纹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附图1至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并且通过允许电缆从中 插过,电缆支承装置10 (下文中,称为"支承装置10")用于支承电 缆20,该电缆设置成横跨在机动车车体(未示出)和可滑动地连接到 车体上的滑动门(未示出)之间。
如附图l和2中所示,该支承装置IO包括由树脂制成的球形导向 构件11,和将该球形导向构件11可转动地保持在之间的一对第一和第 二支承构件12、 13。
该球形构件11具有球形框架本体lla,与框架本体11a的球形空 心部分SI连通的第一开口 llb形成在该框架本体lla的一侧表面中, 并且与该空心部分S1连通的第二开口 llc形成在与第一开口 llb间隔 90°的上侧中。圆柱形管状部分lld从第一开口 llb的周边边缘突出, 并且一对连接件lle在该管状部分lld的导引端处从相对上边缘和下边 缘突出,其中销形突起llf设置在这些连接件lle上。而且,起到(第 一)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作用的圆柱形管llg从正交于第一开口 lib 的框架本体lla的底端向下突出。
尽管该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是一个管,但是它也可以是实心轴。
另一方面,电缆20由链型联接构件22覆盖,在该链型联接构件 中,多个联接构件相继可转动地连接起来。这对连接件lid被放置在 该链型联接构件22的导引端的联接构件21A上并与之可转动地连接起来。于是,链型联接构件22与球形导向构件11连接起来,使得能够 在横向上改变导向构件的角度(可在横向上摆动)。
用于将球形导向构件11紧密地保持在一侧处的第一支承构件12 包括呈用于可转动地紧密支承球形导向构件11的上下框架形式的支承
部分12a,和呈从该支承部分12a的相对左右侧侧向突出的板形式的车 体固定部分12b。由上下支承框架12a和左右车体固定部分12b环绕的 基本矩形开口 12c形成在第一支承构件12的中心。下支承框架12a的 横向中心呈弧形凹陷,从而形成起到(第一)接触部分作用的承载部 分12d。该承载部分12d的内周表面朝底端加宽,并且用于排出异物的 数个凹槽12g形成在该承载部分12d的内周表面中,从上端延伸到底 端,同时沿圆周间隔开。
用于将球形导向构件11紧密地保持在另一侧处的第二支承构件 13包括呈用于可转动地紧密支承球形导向构件11的厚板形式的支承部 分13a,呈从支承部分13a的相对左右侧侧向突出的薄板形式的车体固 定部分13b,和从支承部分13a的上侧向上突出并具有空心部分S2的 管状部分13c。和球形导向构件11的框架本体lla的外表面一致的凹 陷部分13d形成在支承部分13a的中心,并且承载部分13e设置在该凹 陷部分13d下方,该承载部分具有和第一支承构件12的承载部分12d 相同的形状并且起到(第一)接触部分的作用。用于排放异物的数个 凹槽13h形成在该承载部分13e的内周表面中,从上端延伸到底端,同 时沿圆周间隔开。用于在横向上限制球形导向构件11的可转动角度的 左右接触部分13i在凹陷部分13d的相对左右侧处突出,并且插入到第 一支承构件12的锁定孔12e中、用于锁定接合的四个锁定件13f形成 在该凹陷部分13d周围。而且,车体固定部分13b形成有螺栓孔13g。
在球形导向构件11受到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12、 13紧密保持的 情况下,第二支承构件13的锁定件13f插入到第一支承构件12的锁定 孔12e中,用于锁定接合,以连接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12、 13,如附图1中所示,从而通过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12、 13来可转动地紧密保 持球形导向构件11。在此状态下,导致了球形导向构件11的第一开口
lib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lle从第一支承构件12的开口 12c突出, 而第二开口 11c与第二支承构件13的管状部分13c的空心部分S2连通。 而且,第一支承构件12的承载部分12d和第二支承构件13的承载部 分13e彼此相对,从而形成具有截头圆锥形状的一个承载部分(接触部 分)和朝向底端加宽的内周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该承载部分12d、 13e 的内周表面相对于球形导向构件ll的管11g的垂直外周表面倾斜5。。
作为设置在滑动门和车体之间的数根线的线束的电缆20被插过支 承装置10,该支承装置具有如上组装起来的球形导向构件11及第一和 第二支承构件12、 13。换句话说,从第一开口 llb插入到球形导向构 件11的空心部分S1中的电缆20弯曲90° ,并通过第二开口 llc插入 到管状部分13c的空心空间S2中,并且从该管状部分13c的上端拉出 的电缆20通过巻绕带T而被固定到管状部分13c的上端上。
而且,在将支承装置安装在车辆上之后,通过将未显示的螺栓(紧 固构件)插过连通螺栓孔12f、 13g,将支承装置10固定到车体面板上。
从支承装置10的第二支承构件13的管状部分13c拉出的电缆20 设置在车体中,利用连接器来与车地板线束(未示出)连接,而插入 到球形导向构件11的第一开口 lib中的电缆20设置成横跨在车体和 滑动门之间并利用连接器来与门线束(未示出)连接。以此方式,车 地板线束和门线束经电缆20电连接。
插入到第一开口 lib中的电缆20由链型联接构件22覆盖,其中 数个联接构件21连接起来。该联接构件21具有矩形管状形状。如附 图3所示,圆形通孔21a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上下壁的每个的前侧或后侧 处,并且销形突起21b设置在该前侧或后侧的相对侧上。数个联接构 件彼此连接起来,使得,通过将一个联接构件21的销形突起21b安装到相邻联接构件21的通孔21a中,可在横向上转动。覆盖电缆20的链 型联接构件22的导引端联接构件21A的通孔21a与球形导向构件11 的连接件lie的销形突起llf接合,以可转动地连接导引端联接构件 21A。通过以此方式连接,链型联接构件22可以在横向上弯曲。
应当注意的是,联接构件和导引端联接构件及球形导向构件11可 以使用若干独立的销来可转动地连接起来。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横跨在车体和滑动门之间的电缆20由链 型联接构件22覆盖,在车体侧处插入到与链型联接构件22的导引端 联接构件21A连接的球形导向构件11的第一开口 lib中,在通过空心 部分Sl之后到达第二开口 llc,并通过管状部分13c的空心部分S2而 从第二开口 llc拉出。
结构上,链型联接构件22只可在横向上弯曲,但是球形导向构件 11由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12、 13可转动地支承,从而可在垂直方向、 横向和倾斜方向上转动。于是,如果插过球形导向构件11的电缆20 的角度在垂直方向、横向或倾斜方向上改变,则球形导向构件ll跟随 该角度变化转动,因此电缆20的角度顺利改变。
例如,如果滑动门在横向上移动并且电缆20也在横向上移位,则 球形导向构件11沿横向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12、 13中转动,如附 图4中所示,从而与只通过链型联接构件22的横向角位移相比,角度 在横向上在更宽范围内变化,以在横向上跟随电缆20的角度变化。此 时,球形导向构件11的管状部分lld接触第二导向构件13的左右接 触部分13i,如附图5中所示,从而将球形导向构件11的横向转动限 制到所需要的角度。
而且,如果滑动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并且电缆20也在垂直方向 上移位,则球形导向构件11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12、 13中沿垂直方向转动,如附图6中所示,从而产生在链型联接构件22中不可能的 垂直角度变化,以跟随电缆的垂直移位。如果球形导向构件11转动得 向上移动第一开口 12b,则该球形导向构件11的管llg朝第一支承构
件12倾斜,并且管llg的外周表面与第一支承构件12的承载部分12d 的内周表面产生表面接触,如附图7中所示,从而将球形导向构件ll 的转动限制到所需要的角度。相反,如果该球形导向构件11转动得将 第一开口 12b向下移动,则球形导向构件11的管llg朝第二支承构件 13倾斜并且管llg的外周表面与第二支承构件13的承载部分13e的内 周表面产生表面接触,从而将球形导向构件11的转动限制到所需要的 角度。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分12d、 13e的内周表面相对于球形 导向构件11的管llg的外周表面倾斜5° ,所以该球形导向构件]1只 向上和向下转动5。。
而且,如果滑动门在其滑动运动期间倾斜并且电缆20的倾斜角度 也变化,则球形导向构件11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12、 13中沿圆周 方向相对于球形开口 12c转动,从而链型联接构件22的角度在倾斜方 向上跟随电缆20的角度移位改变。此时,球形导向构件11的管llg 的外周表面也与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12、 13的承载部分12d、 13e的内 周表面产生表面接触,以将球形导向构件11的转动限制到所需要的角 度。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支承装置10中,球形导向构件11的转动 可以跟随电缆在垂直方向、横向和倾斜方向上的角度变化,并且电缆 的移位的量较大。因此,该支承装置IO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车辆。
由于球形导向构件11的管llg与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12、 13的 承载部分12d、13e的表面接触限制了球形导向构件11在垂直和倾斜方 向上的转动,所以可以更加精确和可靠地限制球形导向构件11在垂直 和倾斜方向上的可转动角度。而且,由于链型联接构件的联接构件的连接模式与导引端联接构 件和支承装置的第一支承构件的连接模式相同,所以导引端联接构件 能够具有和其他联接构件相同的形状,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并且 导引端联接构件和支承构件可以很容易连接。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支承装置IO被固定到车体上,但是根据车辆 类型,支承装置也可以设置在滑动门上,或者可以既设置在车体上也 设置在滑动门上。如果支承装置IO既设置在车体上也设置在滑动门上, 则可以加宽电缆的活动范围。
附图8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变型。
在本变型中,球形导向构件11的管llg具有朝底端变窄的截头圆
锥形状,而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12、 13的承载部分12d、 12e的内周表 面从上端到底端具有相同直径。
甚至在采用上述构造情况下,如果球形导向构件11在垂直或倾斜 方向上转动,则球形导向构件11的管llg与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12、 13的承载部分12d、 13e产生表面接触,以限制角度。于是,可以更加 精确和可靠地限制球形导向构件11在垂直方向和倾斜方向上的可转动 角度。
由于其它构造、功能和效果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通过用 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其它构造,而在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附图9至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电缆支承装置30设置有具有和第一实施例中的基本相 同形状的球形导向构件31,包括用于紧密支承球形导向构件31的第一 和第二支承构件32、 33的支承构件主体34,和用于限制球形导向构件31的横向可转动角度的接触构件35。
尽管该球形导向构件31具有和第一实施例中的基本相同的形状, 但是环形突起31h、 31i在球形框架本体lla的外表面的离上端和下端 都距离需要距离处的位置处突出,该环形突起到第二可转动角度限制 部分的作用,并环绕第二开口 llc和管llg。这些环形突起31h、 31i 从框架本体11的外表面侧向突出,并且如附图12中所示,上侧环状 突起31h的上表面31j向下朝向外突出端倾斜,而下侧环状突起31i的 下表面31k向上朝向该外突出端倾斜。
用于从上方紧密保持球形导向构件31的第一支承构件32呈扁平 板的形式,用于电缆插入的通孔32a形成在第一支承构件32的中心, 并且管状突起32b (第二接触部分)从该通孔32a的下周边边缘向下突 出。管状突起32b的下表面32c是水平表面,它起到与设置在球形导向 构件31上的环状突起31h接触的接触表面的作用。而且,与球形导向 构件31的外周表面一致的弯曲表面32e沿着通孔32a的周边边缘形成 在管状突起32b的下表面32c中。
用于从下方紧密保持球形导向构件31的第二支承构件33包括呈 扁平板形式的底壁部分33a和从该底壁部分33a向上突出的L形侧壁 部分33b。该底壁部分33a在面对第一支承构件32的通孔32a的位置 处形成有承载部分33c,该承载部分是具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截头圆 锥形状的通孔并起到第一接触部分的作用。该承载部分33c还形成有用 于排放异物的数个凹槽(未示出),这些凹槽从上端延伸到下端,同 时沿圆周间隔开。管状突起33d (第二接触部分)也从承载部分33c的 上周边边缘向上突出,并且管状突起33d的水平上表面33e起到与设置 在球形导向构件31上的环状突起31i接触的接触表面的作用。而且, 与球形导向构件31的外周表面一致的弯曲表面33g沿着承载部分33c 的周边边缘形成在管状突起33d的上表面上33e。该第二支承构件33设置有车体固定部分33f,并且通过紧固插过
形成在车体固定部分33f中的螺栓孔(未示出)的螺栓,而将支承装置 30固定到车体上。
接触构件35固定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32、 33之间限定出的空 间的相对左右侧处。与在横向上转动的球形导向构件31的管状部分lld 产生接触的弧形凹陷部分35a形成在每个接触构件35的内表面中。在 球形导向构件31、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32、 33及接触构件35彼此组 装起来的情况下,球形导向构件31由形成在管状突起32b、 33d的通 孔的周边边缘处的弯曲表面32e、 33g从上方和下方可转动地紧密保持 住,并且管状突起32b、 33d从外侧安装到环状突起31h、 31i上。
尽管未示出,但是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32、 33及接触构件35彼 此互相锁定在一起。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链型联接构件与球形导向构件31的连接件 lle可转动地连接起来,并且电缆插过该链型联接构件,以横跨在车体 和滑动门之间。
如果滑动门在横向上移位并且电缆也在横向上移位,则球形导向 构件11沿横向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32、 33中转动,从而与只通过 链型联接构件在横向上的角度移位相比,角度在横向上、在更宽范围 内改变,以便跟随电缆的移位。此时,球形导向构件31的管状部分lld 与接触构件35接触,从而将球形导向构件11的横向转动限制到所需 要的角度。
如果滑动门在垂直方向上移位并且电缆也在垂直方向上移位,则 球形导向构件31沿着垂直方向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32、 33中转动, 如附图11中所示,从而产生在链型联接构件中不可能的垂直角度变化, 以跟随电缆的垂直移位。如果球形导向构件31转动得将第一开口 12b向上移动,则球形导向构件11的管11g的外周表面与第二支承构件33
的承载部分33c的内周表面产生表面接触,如附图12(B)中所示。而 且,环状突起31h的上表面31j在球形导向构件31朝向第一开口 12b 的一侧处与第一支承构件32的管状突起32b的下表面32c表面接触, 并且环状突起31i的下表面31k在与第一开口 12b相对的一侧处与第二 支承构件33的管状突起33d的上表面33e表面接触,以将球形导向构 件11的转动限制到所需要的角度。相反,如果球形导向构件31转动 得将第一开口 12b向下移动,则球形导向构件31的管llg的外周表面 与第二支承构件33的承载部分33c的内周表面表面接触,如附图12(C) 中所示。而且,环状突起31i的下表面31k在球形导向构件31朝向第 一开口 12b的一侧处与第二支承构件33的管状突起33d的上表面33e 表面接触,并且环状突起31h的上表面31j在与第一开口 12b相对的一 侧处与第一支承构件32的管状突起32b的下表面32c表面接触,以将 球形导向构件11的转动限制到所需要的角度。
而且,如果滑动门在其滑动运动期间倾斜并且电缆的倾斜角度也 改变,则球形导向构件31沿圆周方向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构件32、 33 中相对于开口转动,从而链型联接构件的角度在倾斜方向上跟随电缆 的角度移位改变。此时,球形导向构件31的管llg的外周表面也与第 二支承构件33的承载部分33c的内周表面表面接触,并且球形导向构 件31的环状突起31h的上表面31j或其环状突起31i的下表面31k与 第一支承构件32的下表面32c或第二支承构件33的上表面33e表面接 触,以将球形导向构件31的转动限制到所需要的角度。
附图13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变型。
在本变型中,作为第二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的环状突起31h、 3li 和作为第二接触部分的管状突起32b、 33d与第二实施例中的不同。特 别地,在本变型中,环状突起31h的上表面31j和环状突起31i的下表 面31k是正交于管llg的纵向的水平表面,而第一支承构件32的管状突起32b的下表面32c向上朝外侧倾斜,并且第二支承构件33的管状 突起33d的上表面33e向下朝外侧倾斜。
即使采用上述构造,如果球形导向构件11在垂直或倾斜方向上转 动,则球形导向构件31的环状突起31h的上表面31j或其环状突起31i 的下表面31k与管状突起32b的倾斜下表面32c或管状突起33d的倾斜 上表面33e表面接触,以将球形导向构件11的转动限制到所需要的角 度。
附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覆盖从支承装置10的球形导向构件11拉出的电 缆的覆盖构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了 突出部分和凹陷部分交替在纵向上设置的波纹管40,而不是链型联接 构件,并且波纹管40朝向球形导向构件11的一端安装和固定在球形 导向构件11的管状部分lid中。该波纹管40具有沿着正交于其纵向 的长椭圆形横截面形状,其中该波纹管40的长轴方向是垂直方向,并 且其短轴方向是水平方向。而且,在纵向上延伸的肋板41设置在波纹 管40的外周表面的相对上端和下端处,从而使该波纹管40难以垂直 弯曲而易于横向弯曲,以便进行弯曲方向的限制。
波纹管沿着正交于纵向的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不仅局限于长椭圆 形,并且可以是椭圆(elliptical)形或矩形。如果波纹管的横截面形状 可以限制弯曲方向,则不需要在外周表面上设置肋板。
电缆在附图13中未示出。
根据上述构造,波纹管40的弯曲方向被限制到横向上,因此通过 球形导向构件ll的转动,电缆可以在垂直方向和倾斜方向上弯曲,同 时防止电缆垂下。应当注意的是,该波纹管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的球形导向构件30连
权利要求
1.电缆支承装置,用于支承设置在车体和可移动地连接到该车体的活动构件之间的电缆,包括导向构件,该导向构件包括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三维表面的框架本体;及用于可转动地紧密保持该导向构件的弯曲表面的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被固定到车体和/或活动构件,其中该导向构件的框架本体包括与其空心部分连通并用于电缆的插入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第一开口的周边边缘突出的管状部分,和从框架本体的外周表面突出而同时与该管状部分间隔开需要角度的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而该支承构件包括可与该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接合的接触部分,并且该接触部分和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的面对表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是倾斜表面,并且该电缆通过空心部分从导向构件的第一开口插入到第二开口中,通过使导向构件的管状部分与支承构件的开口的周边边缘接触,限制电缆在横向上的变化的可转动角度,而通过使导向构件的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和支承构件的接触部分接触,将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的角度变化限制到需要的角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承装置,其中该导向构件的第一开口和管状部分被设置在框架本体的一个侧表 面处,该第二开口形成在大致正交于该第一开口的上端表面中,并且 管或轴从框架本体的底端表面突出,以起到第一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 的作用,而该支承构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分,该第一接触部分是与第一转动 限制部分接合的承载部分,该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一可转动角度限制部 分在被间隔的同时进行配合,彼此面对的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中的任意一个是倾斜表面,并且导向构件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的角度由该倾 斜表面的倾斜角度限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支承装置,其中 环状突起作为第二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从环绕导向构件的第二开口的周边边缘和/或位于与该第二开口垂直方向相对的侧部处的周边 边缘突出,并且该支承构件包括第二接触部分,该第二接触部分是能够在被间隔 的同时安装到第二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的管状突起,该第二接触部分 和第二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的垂直面对表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是倾斜表面,并且导向构件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的角度由该倾斜表面的倾斜 角度限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支承装置,其中第一接触部分的承载 部分兼作第二接触部分,并且第一接触部分的上端表面与第二可转动 角度限制部分的环状突起的下端表面垂直地相对。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支承装置,其中通过 安装与支承构件主体分离的接触构件,形成了环绕导向构件的管状部 分的支承构件的开口的左右周边边缘。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支承装置,其中 该导向构件是包括球形框架本体的球形导向构件, 该导向构件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定位于正交的位置处,并且 覆盖构件的导引端连接到第一开口上,从而使得能够在特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该覆盖构件是覆盖电缆的链型连接构件或者波纹管,而 从该覆盖构件的导引端延伸出来的电缆从第一开口通过导向构件的空 心部分,并被从第二开口拉出,以固定到支承构件上。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支承装置,其中电缆设置在车体和滑动门之间,用于可转动地紧密保持导向构件的支承构件被固定到车体和/或 该滑动门,并且当打开和关闭滑动门时,该导向构件跟随电缆的角度变化转动。
全文摘要
一种装置,用于支承设置在车体和可移动地连接到车体上的活动构件之间的电缆,其设置有导向构件,该导向构件包括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三维表面的框架本体,和用于可转动地紧密保持该导向构件的弯曲表面的支承构件,同时该支承构件被固定到车体和/或活动构件上。该导向构件的框架本体包括与其空心部分连通并用于电缆的插入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第一开口的周边边缘突出的管状部分,和从框架本体的外周表面突出而同时与管状部分间隔开需要角度的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而该支承构件包括可与该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接合的接触部分,并且该接触部分和可转动角度限制部分的面对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是倾斜表面。
文档编号H02G11/00GK101300155SQ20068004084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1日
发明者小林良尚, 村山繁树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