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059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能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 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使用的动力装置有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均是将电能、 风能、水能和煤、油、汽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上述动力装 置不同程度受到能源和环保方面的限制。利用永磁体磁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目 前还处于研发阶段,虽然个别磁能发动机都采用了磁屏蔽装置和各自多个发 动机的连锁技术,但在磁屏蔽的结构方面,尤其是磁屏蔽运动方式及磁屏蔽 在运动中免受磁力干扰的问题上还尚未突破,好多还采用电力控制装置,因 此输出动力不够高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将永久磁体和铁等软磁性 物质相互有机组合、具有高效动力输出的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动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种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动 机,由壳体和内置于壳体的发动机组成,所述发动机由动力输出系统、运转 控制系统、齿轮啮合机构和反力调节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 有起停旋钮;所述动力输出系统包括飞轮和永磁合成体活塞,所述飞轮上设 有连接轴,并在主轴上安装有传动轮III;所述飞轮主轴通过连杆经连接轴与 永磁合成体活塞相连;所述运转控制系统包括传动轮I 、传动轮II、带活动 挡板的控制架I 、带开口的控制架II及相互平行的活塞滑道I和活塞滑道II; 所述永磁合成体活塞置于活塞滑道I 、活塞滑道II之间;所述控制架I上设 有两个挡板I,挡板I之间安装有活塞滑道II,其两侧均分别设置有起驱动 作用的固定永磁体I和抗磁力干扰的固定永磁体II,其两侧端部设有固定在 机体上的控制架复位弹簧I ;所述固定永磁体I被U型屏蔽块所包裹,其中 一个U型屏蔽块的一侧设有U型屏蔽块附体,该附体与起停旋钮相对应;所述固定永磁体II的一侧设有蓄能平衡弹簧;所述永磁合成体活塞与位于活塞 滑道I上方的永磁合成体相连;所述永磁合成体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在机 体上的固定永磁体m,且永磁合成体与固定在机体上的长复位弹簧相连;所
述传动轮i 、传动轮n依次通过传动带与所述传动轮ni相连;所述传动轮I 、 传动轮n上均设有连着能量控制弹簧的转动杆,并通过细绳与u型屏蔽块相
连;所述U型屏蔽块的下方设有两个连接在一起的T型结构的连接板,在该 连接板T型结构的横向板的上下两侧均连有固定在机体上的谐振弹簧;所述
控制架n上设有带小长条的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和固定在机体上的一组滑 道,其两侧端部设有固定在机体上的复位弹簧n;所述滑道之间设有挡板n,
该挡板II与活动挡板相对应;所述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与所述连接板相连;
所述齿轮啮合机构包括与控制架i相对的控制架m,该控制架ni下方设有一
对齿条I,其两侧端部分别设有小铁头,并且与小铁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固
定在机体上的小磁体;所述齿条I上设有通过轴连接的齿轮I和传动轮IV; 所述传动轮IV的轴上设有小齿轮,并通过皮带与小传动轮相连;所述小传动 轮通过传动杆I与传动杆I另一端的转轮相连;所述反力调节系统包括固定 隔板、反作用力固定永磁铁和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所述固定隔板两侧分别 设有两个固定小块,在每两个固定小块之间设有反作用力调节弹簧;所述反 作用力固定永磁铁位于固定隔板的下方,并与位于固定隔板的上方的所述反 作用力运动永磁铁相对应。
所述转动杆通过轻细杆与U型屏蔽块相连。
所述U型屏蔽块的一端设有连接有铁块的连接件。
所述U型屏蔽块由固定带插口的固定屏蔽块和活动屏蔽块组成,所述活 动屏蔽块插入固定屏蔽块的插口内。
所述活塞滑道I上的永磁合成体的上方被一大U型软磁块所包裹。 所述发动机还包括速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位于控制架I和控制架III 之间的控制架IV及限定杆前进系统;所述控制架IV的两侧设有复位弹簧,中 部依次设有碰撞杆I和L型细杆,且两者之间设有带小铁球的T型传动杆II , 该传动杆II横杆与设在机体上的位置控制齿相连;所述小铁球位于T型结构 的交汇处,其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小弱磁铁,且其中一个小弱磁铁与设在机体 上的小滑道I处于位置控制齿和传动杆II之间;所述与L型细杆相对的传动 杆II的一侧依次设有碰撞杆II和L型碰撞杆;所述L型碰撞杆与一端设有定在机体上的传动棒复位弹簧的传动棒I相连,该传动棒I中与复位弹簧相
反的另一端设有带活动头的小传动棒,并处于设在机体上的小滑道n之间; 所述碰撞杆II与一端设有固定在机体上的传动棒复位弹簧的传动棒II相连, 该传动棒n处于设在机体上的小滑道m之间,且其中一侧的小滑道m下方设 有限定杆附体;所述限定杆前进系统包括一端设有弹簧活动头的距离限定杆、 套有轴套的小齿轮和套有轴套的大齿轮;所述距离限定杆的一侧与限定杆附 体相连,同时在该侧与限定杆附体相对的距离限定杆的一端设有齿条n;所 述齿条n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齿轮n,该齿轮n与套有轴套、其上设有小齿轮 的丝杆相连;所述大齿轮上设有手柄,并处在与小齿轮啮合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u型屏蔽块可以对固定永磁体所产生的磁场进 行有效地屏蔽,同时由于其运动距离较短,运动方式简单,因此降低了控制 要求并节约了磁场空间。
2、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力调节系统可以节约铁磁发动机,控制自身运
转所需要的动力,因此可以完成高效动力输出。
3、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两组固定永磁体和固定软磁体,因此使得铁
磁发动机具有了抗磁力干扰的功能。
4、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谐振弹簧,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铁磁发动机 控制自身运转所需要的动力。
5、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小长条和控制架相配合的快速锁定功能,因 此可以保证U型屏蔽块运动到位,并将其快速锁定。
6、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齿轮啮合机构,因此可以保证U型屏蔽块 快速运动到位。
7、 本实用新型用途广泛,既可用来发电,也可代替地面各种交通工具的 发动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齿轮啮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速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
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U型屏蔽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大U型屏蔽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起停旋钮 2—飞轮3—永磁合成体活塞 4一连接轴 5—传动轮IH 6—连杆7—传动轮I 8—传动轮II 9—活动挡板 IO—控制架I11—控制架II 12—活塞滑道I 13—活塞滑道n 14一挡板I 15—固定永磁体I 16—固定永磁体II 17—控制架复位弹簧I 18_U型屏蔽块 19一U型屏蔽块附体 20—蓄能平衡弹簧
21—永磁合成体 22—固定永磁体ni 23—长复位弹簧 24—传动带 25—能量控制弹簧26—转动杆 27—细绳 28—连接板
29—谐振弹簧 30—小长条 31—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 32—滑道 33—复位弹簧II 34—挡板I1 35—控制架m 36—齿条I 37—小磁体 38—齿轮I 39—传动轮IV40—小传动轮 41一传动杆I
42—固定隔板 43—反作用力固定永磁铁 44一固定小块
45—反作用力调节弹簧 46—控制架IV 47—碰撞杆I 48—L型细杆 49一小铁球 50—T型传动杆II 51—位置控制齿 52—小弱磁铁 53—小滑道I 54—碰撞杆I1 55—L型碰撞杆 56—传动棒I 57—小滑道n 58—传动棒n 59—小滑道ni 60—限定杆附体 61—距离限定杆 62—小齿轮 63—大齿轮 64—齿条I1 65—齿轮I1 66—丝杆 67—手柄 68—铁块 69—连接件 70—固定屏蔽块 71—活动屏蔽块72—大U型软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动机(参见

图1、图2),由壳体和内置于壳 体的发动机组成。
壳体上设有起停旋钮1,该发动机由动力输出系统、运转控制系统、齿 轮啮合机构和反力调节系统组成。
动力输出系统包括飞轮2和永磁合成体活塞3。飞轮2上设有连接轴4, 并在主轴上安装有传动轮III5;飞轮2主轴通过连杆6经连接轴4与永磁合成 体活塞3相连。
运转控制系统包括传动轮I 7、传动轮I18、带活动挡板9的控制架I 10、 带开口的控制架IIll及相互平行的活塞滑道I 12和活塞滑道ni3。永磁合成体活塞3置于活塞滑道I 12、活塞滑道II 13之间;控制架I 10上设有两个挡 板I 14,挡板I 14之间安装有活塞滑道II 13,其两侧均分别设置有固定永磁 体I 15和固定永磁体II 16,其两侧端部设有固定在机体上的控制架复位弹簧 I 17;固定永磁体I 15被U型屏蔽块18所包裹,其中一个U型屏蔽块18 的一侧设有U型屏蔽块附体19,该附体19与起停旋钮1相对应;固定永磁 体IU6的一侧设有蓄能平衡弹簧20,其中固定永磁体16可以用磁导率较高 的固定软磁体代替;永磁合成体活塞3与位于活塞滑道I 12上方的永磁合成
体2i相连;永磁合成体2i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在机体上的固定永磁体m
22,且永磁合成体21与固定在机体上的长复位弹簧23相连;传动轮I7、传 动轮II8依次通过传动带24与传动轮I115相连;传动轮I 7、传动轮II8上均 设有连着能量控制弹簧25或一对小磁体的转动杆26,并通过细绳27或轻细 杆与U型屏蔽块18相连;U型屏蔽块18的下方设有两个连接在一起的T型 结构的连接板28,在该连接板28T型结构的横向板的上下两侧均连有固定在 机体上的谐振弹簧29;控制架II 11上设有带小长条30的反作用力运动永磁 铁31和固定在机体上的一组滑道32,其两侧端部设有固定在机体上的复位 弹簧II33;滑道32之间设有挡板I134,该挡板I134与活动挡板9相对应; 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31与连接板28相连。其中转动杆26可以由在其传动轮 I 7或传动轮II8上竖起一小柱代替。
齿轮啮合机构包括与控制架I 10相对的控制架ni35,该控制架I1135下方 设有一对齿条I36,其两侧端部分别设有小铁头,并且与小铁头相对应的位 置设有固定在机体上的小磁体37。齿条I 36上设有通过轴连接的齿轮I 38 和传动轮IV39;传动轮IV39的轴上设有小齿轮,并通过皮带与小传动轮40 相连;小传动轮40通过传动杆I 41与传动杆I 41另一端的转轮相连。
反力调节系统包括固定隔板42、反作用力固定永磁铁43和反作用力运 动永磁铁31。固定隔板42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固定小块44,在每两个固定小 块44之间设有反作用力调节弹簧45;反作用力固定永磁铁43位于固定隔板 42的下方,并与位于固定隔板42的上方的所述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31相对 应。
其中反作用力固定永磁铁43和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31中的任意一个可 以采用软磁体。
上述U型屏蔽块18 (参见图4)可以设计成一端设有连接有铁块68的连接件69的屏蔽块;也可以设计成由固定带插口的固定屏蔽块70和活动屏 蔽块71组成的屏蔽块,该活动屏蔽块71插入固定屏蔽块70的插口内。
在活塞滑道I 12上的永磁合成体21的上方还可以被一大U型软磁块72 所包裹(参见图5)。
发动机还可以包括速度控制系统(参见图3),该系统包括位于控制架I 10和控制架I1135之间的控制架IV46及限定杆前进系统。
控制架IV46的两侧设有复位弹簧,中部依次设有碰撞杆I 47和L型细杆 48,且两者之间设有带小铁球49的T型传动杆I150,该传动杆II50横杆与 设在机体上的位置控制齿51相连;小铁球49位于T型结构的交汇处,其两 侧分别设有一个小弱磁铁52,且其中一个小弱磁铁52与设在机体上的小滑 道I 53处于位置控制齿51和传动杆I150之间;与L型细杆48相对的传动杆 II50的一侧依次设有碰撞杆II54和L型碰撞杆55; L型碰撞杆55与一端设 有固定在机体上的传动棒复位弹簧的传动棒I 56相连,该传动棒I 56中与复 位弹簧相反的另一端设有带活动头的小传动棒,并处于设在机体上的小滑道 1157之间;碰撞杆I154与一端设有固定在机体上的传动棒复位弹簧的传动棒 1158相连,该传动棒I158处于设在机体上的小滑道I1159之间,且其中一侧 的小滑道I1159下方设有限定杆附体60。
限定杆前进系统包括一端设有弹簧活动头的距离限定杆61、套有轴套的 小齿轮62和套有轴套的大齿轮63。距离限定杆61的一侧与限定杆附体60 相连,同时在该侧与限定杆附体60相对的距离限定杆61的一端设有齿条II 64;齿条II64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齿轮I165,该齿轮II65与套有轴套、其上设 有小齿轮62的丝杆66相连;大齿轮63上设有手柄67,并处在与小齿轮62 啮合的位置。
控制架I 10与控制架I1135 —侧的挡板I 14和挡板I134在平面上投影之 间的距离为小长条30的横向长度。
采用速度控制系统时小长条30与控制架IIll分离,齿轮啮合机构脱离 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31。
10
权利要求1、一种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动机,由壳体和内置于壳体的发动机组成,所述发动机由动力输出系统、运转控制系统、齿轮啮合机构和反力调节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起停旋钮(1);所述动力输出系统包括飞轮(2)和永磁合成体活塞(3),所述飞轮(2)上设有连接轴(4),并在主轴上安装有传动轮III(5);所述飞轮(2)主轴通过连杆(6)经连接轴(4)与永磁合成体活塞(3)相连;所述运转控制系统包括传动轮I(7)、传动轮II(8)、带活动挡板(9)的控制架I(10)、带开口的控制架II(11)及相互平行的活塞滑道I(12)和活塞滑道II(13);所述永磁合成体活塞(3)置于活塞滑道I(12)、活塞滑道II(13)之间;所述控制架I(10)上设有两个挡板I(14),挡板I(14)之间安装有活塞滑道II(13),其两侧均分别设置有固定永磁体I(15)和固定永磁体II(16),其两侧端部设有固定在机体上的控制架复位弹簧I(17);所述固定永磁体I(15)被U型屏蔽块(18)所包裹,其中一个U型屏蔽块(18)的一侧设有U型屏蔽块附体(19),该附体(19)与起停旋钮(1)相对应;所述固定永磁体II(16)的一侧设有蓄能平衡弹簧(20);所述永磁合成体活塞(3)与位于活塞滑道I(12)上方的永磁合成体(21)相连;所述永磁合成体(21)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在机体上的固定永磁体III(22),且永磁合成体(21)与固定在机体上的长复位弹簧(23)相连;所述传动轮I(7)、传动轮II(8)依次通过传动带(24)与所述传动轮III(5)相连;所述传动轮I(7)、传动轮II(8)上均设有连着能量控制弹簧(25)的转动杆(26),并通过细绳(27)与U型屏蔽块(18)相连;所述U型屏蔽块(18)的下方设有两个连接在一起的T型结构的连接板(28),在该连接板(28)T型结构的横向板的上下两侧均连有固定在机体上的谐振弹簧(29);所述控制架II(11)上设有带小长条(30)的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31)和固定在机体上的一组滑道(32),其两侧端部设有固定在机体上的复位弹簧II(33);所述滑道(32)之间设有挡板II(34),该挡板II(34)与活动挡板(9)相对应;所述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31)与所述连接板(28)相连;所述齿轮啮合机构包括与控制架I(10)相对的控制架III(35),该控制架III(35)下方设有一对齿条I(36),其两侧端部分别设有小铁头,并且与小铁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在机体上的小磁体(37);所述齿条I(36)上设有通过轴连接的齿轮I(38)和传动轮IV(39);所述传动轮IV(39)的轴上设有小齿轮,并通过皮带与小传动轮(40)相连;所述小传动轮(40)通过传动杆I(41)与传动杆I(41)另一端的转轮相连;所述反力调节系统包括固定隔板(42)、反作用力固定永磁铁(43)和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31);所述固定隔板(42)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固定小块(44),在每两个固定小块(44)之间设有反作用力调节弹簧(45);所述反作用力固定永磁铁(43)位于固定隔板(42)的下方,并与位于固定隔板(42)的上方的所述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31)相对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转动杆(26)通过轻细杆与U型屏蔽块(18)相连。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U型屏蔽块(18)的一端设有连接有铁块(68)的连接件(69)。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U型屏蔽块(18)由固定带插口的固定屏蔽块(70)和活动屏蔽块(71)组 成,所述活动屏蔽块(71)插入固定屏蔽块(70)的插口内。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活塞滑道I (12)上的永磁合成体(21)的上方被一大U型软磁块(72)所 包裹。
6、 如权利要求l、 2、 3、 4或5所述的带永磁合成体的的铁磁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速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位于控制架I (10) 和控制架III (35)之间的控制架IV (46)及限定杆前进系统;所述控制架IV(46)的两侧设有复位弹簧,中部依次设有碰撞杆I (47)和L型细杆(48), 且两者之间设有带小铁球(49)的T型传动杆II (50),该传动杆II (50)横 杆与设在机体上的位置控制齿(51)相连;所述小铁球(49)位于T型结构 的交汇处,其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小弱磁铁(52),且其中一个小弱磁铁(52) 与设在机体上的小滑道I (53)处于位置控制齿(51)和传动杆II (50)之 间;所述与L型细杆(48)相对的传动杆II (50)的一侧依次设有碰撞杆II(54)和L型碰撞杆(55);所述L型碰撞杆(55)与一端设有固定在机体 上的传动棒复位弹簧的传动棒I (56)相连,该传动棒I (56)中与复位弹 簧相反的另一端设有带活动头的小传动棒,并处于设在机体上的小滑道II(57)之间;所述碰撞杆II (54)与一端设有固定在机体上的传动棒复位弹簧的传动棒II (58)相连,该传动棒II (58)处于设在机体上的小滑道m(59) 之间,且其中一侧的小滑道III (59)下方设有限定杆附体(60);所述限定杆 前进系统包括一端设有弹簧活动头的距离限定杆(61)、套有轴套的小齿轮 (62)和套有轴套的大齿轮(63);所述距离限定杆(61)的一侧与限定杆附 体(60)相连,同时在该侧与限定杆附体(60)相对的距离限定杆(61)的 一端设有齿条II (64);所述齿条II (64)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齿轮II (65), 该齿轮II (65)与套有轴套、其上设有小齿轮(62)的丝杆(66)相连;所 述大齿轮(63)上设有手柄(67),并处在与小齿轮(62)啮合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永磁合成体的铁磁发动机,由壳体和内置于壳体的发动机组成。该发动机由动力输出系统、运转控制系统、齿轮啮合机构和反力调节系统组成,其中动力输出系统包括飞轮和永磁合成体活塞;运转控制系统包括传动轮I、传动轮II、带活动挡板的控制架I、带开口的控制架II及相互平行的活塞滑道I和活塞滑道II;齿轮啮合机构包括与控制架I相对的控制架III;反力调节系统包括固定隔板、反作用力固定永磁铁和反作用力运动永磁铁。同时该发动机还包括速度控制系统,各系统相互连接,通过互相作用产生动能,使本实用新型实现高效的动力输出。
文档编号H02N11/00GK201290082SQ20082017616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8日
发明者元 吴 申请人:元 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