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370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等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特别地,涉及一种从定 子绕组的线圈端组被引出的导线部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沿第一线圈端组敷设有形成于多相绕组的端部的导 线部,该导线部被导管部分地覆盖,且导管被粘接材料固定于第一线圈端组(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1)。另外,在其他现有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限制凹部设于线圈端组的顶部,导线部嵌 入限制凹部内并被粘接剂固定于线圈端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1-10369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4-023916号公报发明的公开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导线部使用 粘接剂固定于第一线圈端组,所以,需要粘接剂的涂敷工序,从而增大了工夫及成本,并使 导线部及第一线圈端组的暴露于冷却风下的面积减少,从而导致定子的过度的温度上升。另外,即使在专利文献2的其他现有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也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由于导线部使用粘接剂固定于线圈端组,所以,增大了工夫及成本,并导致定子的过度的温 度上升。此外,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将用于供导线部嵌入的限制凹部设于线圈端组的 顶部,所以,线圈端的形状变得复杂,从而为形成线圈端要花费过多的工夫和成本。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不费很多工夫和成本地 确保导线部的耐振性且抑制导线部及线圈端组的暴露于冷却风下的面积的减少的车用旋 转电机的定子。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包括以朝内周侧开口的方式在周向上以规定的间 隔配置有槽的圆筒状的定子铁心;安装于上述槽内并卷绕安装于上述定子铁心,在上述定 子铁心的轴向两端部形成第一线圈端组及第二线圈端组的定子绕组;以及以上述定子绕组 的一部分构成,从上述第二线圈端组在轴向上被引出,在确保与上述第二线圈端组的轴向 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沿上述第二线圈端组的轴向外周面在周向上被延设的多个第 一导线部。此外,上述多个第一导线部中的每一个均与至少一根其他的上述第一导线部交 叉并沿着上述第二线圈端组的轴向外周面在周向上被延设。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多个第一导线部中的每一个均与至少一根其他的上述第一导线 部交叉并沿着上述第二线圈端组的轴向外周面在周向上被延设,所以,第一导线部的振动 能被该第一导线部与其他第一导线部的交叉部抑制。因此,无需将对第一导线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凹部等形成于第二线圈端组,从而能不费很多工夫和成本地确保第一导线部 的耐振性。另外,也无需使用粘接剂来将第一导线部固定于第二线圈端组,从而能抑制第一 导线部及第二导线端组的暴露于冷却风下的面积的减少,进而能抑制定子绕组的过度的温 度上升。


图1是表示装设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旋转电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定子绕组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定子铁心的后 侧端视图。图3是装设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旋转电机的电路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侧视图。图6是从图5的相反一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第一导线部及第二导线部的结线状态的 主要部分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装设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旋转电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对本 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定子绕组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定子铁心的后侧端视图,图3是装设 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旋转电机的电路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 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侧视图,图6是从图5的相反一侧观察本发 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第一导线部及第二 导线部的结线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在图1中,旋转电机包括由分别大致呈碗形的铝制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2构成的 壳体3 ;被该壳体3支承成能自由旋转的轴4 ;固接于朝壳体3的前侧延伸出的轴4的端部 的带轮5 ;固定于轴4并收容于壳体3内的转子6 ;固定于该转子6的轴向上的两端面的风 扇7 ;以围绕转子6的外周的形态固定于壳体3的内壁面的定子8 ;固定于轴4的后侧以朝 转子6供给电流的集电环9 ;配置于壳体3内以沿该集电环9滑动的一对电刷10 ;对该电刷 10进行收纳的刷握11 ;电连接于定子8以将在定子8中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整流 器12 ;安装于刷握11的散热器13 ;以及粘接于该散热器13并对在定子8中产生的交流电 压的大小进行调节的调节器14。此外,转子6包括使电流流动以产生磁通的励磁绕组17 ;以及以覆盖该励磁绕组 17的方式设置并利用该磁通形成磁极的一对磁极铁芯18、19。一对磁极铁芯18、19是铁制 的,在其外周缘部沿周向以等角度间隔突设有将各自最外径面形状设为大致梯形形状的例 如八个爪状磁极20、21,并使这些爪状磁极20、21彼此相对而啮合地固接于轴4上。定子8由圆筒状的定子铁心15和定子绕组16构成,其中,上述圆筒状的定子铁心 15由磁性钢板的层叠体构成;上述定子绕组16卷绕安装于定子铁心15。此外,如图2所 示,在定子铁心15上沿周向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例如96个朝内径侧开口的槽15a。即,槽
415a以每极每相两个的比例形成。此外,绝缘体(未图示)安装于各槽15a内,从而能可靠 地实现定子铁心15与定子绕组16的电绝缘。另外,树脂制的外周胶带24卷绕于定子绕组 16的前侧线圈端组16F及后侧线圈端组16R的径向外周面,从而能阻止滴下、填充于前侧线 圈端组16F及后侧线圈端组16R的清漆的流出。接着,对定子绕组16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2对构成定子绕组16的一相绕组结构进行说明。在此,为了便于说 明,将导体线30的在槽15a内的收纳位置从内径侧开始设为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 置、第四位置、第五位置及第六位置。另外,在图2中,实线表示定子铁心的后侧的结线状 态,虚线表示定子铁心的前侧的结线状态,黑圆点表示接合部,符号1、7、13……91表示槽编号。a相绕组16a由第一绕组至第六绕组31 36构成,该第一绕组至第六绕组31 36由作为线材的一根导体线30形成,该线材由分别被绝缘覆盖的矩形截面的连续铜线构 成。该电导体即导体线30由以六个槽间隔配置的直线状的槽收纳部30a和将相邻的 槽收纳部30a的端部彼此在定子铁心15的前侧及后侧交错地连结的匝部30b构成。此外, 导体线30波状卷绕地卷绕安装于定子铁心15,从而将槽收纳部30a收纳于每六个槽中的一 个槽15a。第一绕组31是将一根导体线30波状卷绕而构成的,以从槽编号1号到槽编号91 号按每六个槽一个槽15a的方式交错地采用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另外,第二绕组32是将 一根导体线30波状卷绕而构成的,以从槽编号1号到槽编号91号按每六个槽一个槽15a 的方式交错地采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此外,第三绕组33是将一根导体线30波状卷绕 而构成的,以从槽编号1号到槽编号91号按每六个槽一个槽15a的方式交错地采用第四位 置和第三位置。另外,第四绕组34是将一根导体线30波状卷绕而构成的,以从槽编号1号 到槽编号91号按每六个槽一个槽15a的方式交错地采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此外,第五 绕组35是将一根导体线30波状卷绕而构成的,以从槽编号1号到槽编号91号按每六个槽 一个槽15a的方式交错地采用第六位置和第五位置。另外,第六绕组36是将一根导体线30 波状卷绕而构成的,以从槽编号1号到槽编号91号按每六个槽一个槽15a的方式交错地采 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此外,在各槽15a内围绕于绝缘体并使矩形截面的长边方向与径 向一致地在径向上一列排列配置有六根导体线30的槽收纳部30a。另外,在定子铁心15的后侧,通过TIG (Tungsten Inert Gas钨极隋性气体)焊接 将从9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端部31a与从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三绕组 33的端部33b接合,并通过TIG焊接将从9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三绕组33的端部33a 与从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五绕组35的端部35b接合,此外,还通过TIG焊接将从91号 的槽15a延伸出的第五绕组35的端部35a与从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端部 31b接合。藉此,第一绕组31、第三绕组33及第五绕组35被串联地连接,从而形成三匝波 绕组。另外,在定子铁心15的前侧,通过TIG焊接将从9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四绕组 34的端部34a与从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端部32b接合,并通过TIG焊接 将从9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六绕组36的端部36a与从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四绕组
534的端部34b接合,此外,还通过TIG焊接将从9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端部 32a与从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六绕组36的端部36b接合。藉此,第二绕组32、第四绕 组34及第六绕组36被串联地连接,从而形成三匝波绕组。接着,将从49号和55号的槽15a朝后侧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导体线30的部 位切断,并将从55号和61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导体线30的部位切断。此 外,通过TIG焊接来将从49号的槽15a的第二位置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切断端31d与 从55号的槽15a的第二位置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切断端32d接合,从而形成第一绕组 至第六绕组31 36被串联地连接的六匝波绕组(a相绕组16a)。第一绕组31的切断端 31d和第二绕组32的切断端32d成为用于形成相绕组而彼此连接的第一导线部及第二导线 部。另外,从55号的槽15a的第一位置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切断端31c和从61号的槽 15a的第一位置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切断端32c是a相绕组16a的两端部,并成为构成 引线的第三导线部。虽然未图示,但同样地,可将供导体线30卷绕安装的槽15a每次挪动一个槽地形 成d相绕组16d、c相绕组16c、f相绕组16f、b相绕组16b及e相绕组16e。此外,a相绕 组16a卷绕安装于1号、7号……91号的槽组,d相绕组16d卷绕安装于2号、8号……92 号的槽组,c相绕组16c卷绕安装于3号、9号……93号的槽组,f相绕组16f卷绕安装于4 号、10号……94号的槽组,b相绕组16b卷绕安装于5号、11号……95号的槽组,e相绕组 16e卷绕安装于6号、12号……96号的槽组。接着,将a相绕组16a、b相绕组16b及c相绕组16c的端部(第三导线部)彼此 连接(三角形连接),从而构成三相交流电绕组16A。另外,还将d相绕组16d、e相绕组16e 及f相绕组16f的端部(第三导线部)彼此连接(三角形连接),从而构成三相交流电绕 组16B。这样,如图3所述,构成有由两组被三角形连接的三相交流电绕组16A、16B构成的 定子绕组16。此外,三相交流电绕组16A、16B的各相绕组的端部彼此的连接端子部与整流 器12电连接,从而使两个三相交流电绕组16A、16B的交流电压分别被整流器12转换为直 流电并将其输出。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定子8的前侧端部中,匝部30b在径向上排列三列并在周向上 以一个槽间隔地被排列配置,从而构成第一线圈端组即前侧线圈端组16F。同样地,在后侧 端部中,匝部30b在径向上排列三列并在周向上以一个槽间隔地被排列配置,从而构成第 二线圈端组即后侧线圈端组16R。在此,参照图4至图8,对将a相绕组16a、b相绕组16b及c相绕组16c的三匝波 绕组彼此连接的方法以及将a相绕组16a、b相绕组16b及c相绕组16c的端部彼此三角形 连接的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如上所述,在a相绕组16a中,将从49号和55号的槽15a朝 后侧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导体线30的部位切断,并将从55号和61号的槽15a延伸出 的第二绕组32的导体线30的部位切断。另外,虽未图示,但设定如下在c相绕组16c中, 将从51号和57号的槽15a朝后侧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导体线30的部位切断,并将从 57号和63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导体线30的部位切断。此外,虽未图示,但 设定如下在b相绕组16b中,将从53号和59号的槽15a朝后侧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 导体线30的部位切断,并将从59号和65号的槽15a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导体线30的 部位切断。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a相绕组16a的从49号的槽15a的第二位置延伸出的第 一绕组31的切断端31d设为导线部16 ,将从55号的槽15a的第一位置延伸出的第一绕 组31的切断端31c设为导线部16a2,将从55号的槽15a的第二位置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 的切断端32d设为导线部16a3,将从61号的槽15a的第一位置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切 断端32c设为导线部16a4。同样地,将c相绕组16c的从51号的槽15a的第二位置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 切断端31d设为导线部16Cl,将从57号的槽15a的第一位置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切断 端31c设为导线部16c2,将从57号的槽15a的第二位置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切断端32d 设为导线部16c3,将从63号的槽15a的第一位置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切断端32c设为 导线部16C4。同样地,将b相绕组16b的从53号的槽15a的第二位置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 切断端31d设为导线部Ieb1,将从59号的槽15a的第一位置延伸出的第一绕组31的切断 端31c设为导线部16b2,将从59号的槽15a的第二位置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切断端32d 设为导线部16b3,将从65号的槽15a的第一位置延伸出的第二绕组32的切断端32c设为 导线部IBb40在此,导线部16ai、16a3相当于将构成a相绕组16a的三匝波绕组彼此连接的第一 导线部及第二导线部,导线部16 、16 是&相绕组16a的两端部,相当于构成引线的第三 导线部。另外,导线部16bi、16b3相当于将构成b相绕组16b的三匝波绕组彼此连接的第一 导线部及第二导线部,导线部16132、16134是13相绕组16b的两端部,相当于构成引线的第三 导线部。此外,导线部16Cl、16C3相当于将构成c相绕组16c的三匝波绕组彼此连接的第一 导线部及第二导线部,导线部16(32、16(34是(相绕组16c的两端部,相当于构成引线的第三 导线部。首先,第二导线部即导线部Iea1从后侧线圈端组16R沿轴向不带弯曲地被引出。 另外,第一导线部即导线部16%从后侧线圈端组16R沿轴向不带弯曲地被引出,在远离后 侧线圈端组16R的轴向外周面(以下,称为顶部)的位置被弯曲,与后侧线圈端组16R的顶 部确保规定的间隔的情况下在图7中沿后侧线圈端组16R的顶部朝逆时针方向被拉绕。此 外,导线部16a3在被拉绕到导线部Iea1的附近后,沿轴向被弯曲以与导线部16^紧贴,并 被TIG焊接从而与导线部16 接合。藉此,将第一绕组31、第三绕组33及第五绕组35串 联连接的三匝波绕组与将第二绕组32、第四绕组34及第六绕组36串联连接的三匝波绕组 被串联地连接,从而构成由六匝波绕组构成的a相绕组16a。接着,第二导线部即导线部16133从后侧线圈端组16R沿轴向不带弯曲地被引出。 另外,第一导线部即导线部Ieb1W后侧线圈端组16R沿轴向不带弯曲地被引出,在远离后 侧线圈端组16R的顶部的位置被弯曲,与后侧线圈端组16R的顶部确保规定的间隔的情况 下在图7中沿后侧线圈端组16R的顶部朝顺时针方向被拉绕。此时,导线部Ieb1在其与导 线部16a3接触的状态下与导线部16a3交叉。此外,导线部Ieb1在被拉绕到导线部16b3的 附近后,沿轴向被弯曲以与导线部16b3紧贴,并被TIG焊接从而与导线部16b3接合。藉此, 将第一绕组31、第三绕组33及第五绕组35串联连接的三匝波绕组与将第二绕组32、第四 绕组34及第六绕组36串联连接的三匝波绕组被串联地连接,从而构成由六匝波绕组构成 的b相绕组16b。
接着,第二导线部即导线部后侧线圈端组16R沿轴向不带弯曲地被引出。 另外,第一导线部即导线部16(3从后侧线圈端组16R沿轴向不带弯曲地被引出,在远离后 侧线圈端组16R的顶部的位置被弯曲,与后侧线圈端组16R的顶部确保规定的间隔的情况 下在图7中沿后侧线圈端组16R的顶部朝逆时针方向被拉绕。此时,导线部16(3在其与导 线部Ieb1接触的状态下与导线部Ieb1交叉,此外,还在其与导线部16a3接触的状态下与导 线部16a3交叉。此外,导线部16c3在被拉绕到导线部16Cl的附近后,沿轴向被弯曲以与导 线部16Cl紧贴,并被TIG焊接从而与导线部16Cl接合。藉此,将第一绕组31、第三绕组33 及第五绕组35串联连接的三匝波绕组与将第二绕组32、第四绕组34及第六绕组36串联连 接的三匝波绕组被串联地连接,从而构成由六匝波绕组构成的c相绕组16c。接着,成对的第三导线部即导线部16a2和导线部16c2从后侧线圈端组16R的引 出位置沿轴向不带弯曲地被弓I出,在远离后侧线圈端组16R的顶部的位置被弯曲,如图8所 示,上述导线部16a2和导线部16c2朝与构成导线部16a2及导线部16c2的导体线30从槽起 始的引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且朝径向外侧延伸,随后,以U字状折返并朝径向内侧延伸,从 而彼此接近地与连接配件25连接为一体。接着,成对的第三导线部即导线部16b2和导线部16a4从后侧线圈端组16R的引 出位置沿轴向不带弯曲地被弓I出,在远离后侧线圈端组16R的顶部的位置被弯曲,如图8所 示,上述导线部16b2和导线部16a4朝径向外侧延伸,然后,以U字状折返并朝径向内侧延 伸,从而彼此接近地与连接配件25连接为一体。此外,成对的第三导线部即导线部16(4和导线部16比从后侧线圈端组16R的引 出位置沿轴向不带弯曲地被弓I出,在远离后侧线圈端组16R的顶部的位置被弯曲,如图8所 示,上述导线部16c4和导线部16b4朝与构成导线部16c4及导线部16b4的导体线30从槽开 始的引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且朝径向外侧延伸,然后,以U字状折返并沿径向延伸,从而彼 此接近地与连接配件25连接为一体。各第三导线部被弯曲成形,以在从轴向外侧观察时上述各第三导线部从定子铁心 15的端面朝径向外侧没有延伸出。藉此,a相绕组16a、b相绕组16b及c相绕组16c被三角形连接,从而构成三相交 流电绕组16A。此外,三相交流电绕组16A通过三个连接配件25与整流器12连接。虽未图示,但d相绕组16d、e相绕组16e及f相绕组16f也分别相同地采用以下结 构各第一导线部从后侧线圈端组沿轴向被引出,在远离后侧线圈端组的顶部的位置被弯 曲,上述各第一导线部与至少一根其他的第一导线部交叉并沿着后侧线圈端组的顶部在周 向上被拉绕,从而与从后侧线圈端组16R沿轴向被引出的、对应的第二导线部接合。另外, 三相交流电卷绕16B也同样地采用以下结构将由d相绕组16d、e相绕组16e及f相绕组 16f的端部构成的第三导线部三角形连接。这样,在本发明中,由于六个相绕组的各第一导线部从后侧线圈端组被引出,然 后,远离后侧线圈端组的顶部、且沿顶部在周向上被拉绕,所以,能确保在第一导线部与后 侧线圈端组之间的间隙。因此,可抑制第二导线部及后侧线圈端组的暴露于冷却风下的面 积的减少,从而能抑制定子绕组的过度的温度上升。另外,在车辆中,起因于发动机的活塞运动的发动机的振动方向主要是与交流发 电机的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因此,当发动机工作时,沿旋转电机的径向施加有较大的振动。然而,在该定子中,由于第一导线部远离后侧线圈端组的顶部且位于轴向外侧,所以,当 发动机工作时,即使第一导线部在径向上振动,也不与后侧线圈端组干涉,从而能抑制起因 于与后侧线圈端组的干涉而产生的第一导线部的断线等。另外,由于沿着后侧线圈端组的顶部在周向上被拉绕的第一导线部与至少一根其 他的第一导线部紧贴状态地交叉,所以,能提高第一导线部整体的刚度。因此,由于抑制了 第一导线部的振动,所以,能抑制第一导线部的断线、起因于与第一导线部的摩擦而产生后 侧线圈端组的损伤。另外,由于无需将对第一导线部的变位进行限制的限制凹部等形成于 后侧线圈端组,所以,能不费很多工夫、成本地固定各个第一导线部。此外,由于无需使用 粘接剂等,所以,不会使散热性变差,并无需各种与制造国、季节、作业环境等相应的工序管 理、构件管理。另外,由于第一导线部与并行地被拉绕的导线部紧贴并交叉,所以,紧贴的第一导 向部彼此在周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被接合。因此,被紧贴的一侧的第一导向部不会与被紧 贴的另一侧的第一导线部的接合部干涉。另外,由于使沿后侧线圈端组的顶部在周向上被拉绕的第一导线部彼此交叉,所 以,能以从49号到59号的槽被引出的导体线来构成第一三相交流电绕组的第一导线部。 即,由于能以从位于自49号到59号的狭小的周向范围内的槽被引出的导体线来构成第一 导体部,因此,能缩短第一导体部的周向长度,并能与将第一导线部彼此交叉的结构一起进 一步提高第一导体部的耐振性。另外,由于成对的第三导线部在从后侧线圈端组沿轴向被引出后被弯曲,朝与构 成第三导体部自身的导体线的从槽起始的引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且朝径向外侧延伸,接着, 上述第三导线部以U字状折返并朝径向内侧延伸,使其端部彼此接合以构成与整流器12连 接的引线,所以,扩大了引线的配置自由度。此外,由于构成第三导线部的导体线从槽的第一位置被引出,所以,第三导线部从 后侧线圈端组的最内层被导出。因此,第三导线部远离后支架,从而阻止了其与后支架的干 涉。此外,由于也能将第三导线部远离后支架的排气口地设置,所以,也不存在直接暴露于 盐水等的情况,从而能提高耐盐害性。另外,由于矩形截面的导体线的槽收纳部使矩形截面的长边方向与径向一致地在 径向上一列排列配置有六根,所以,能提高导体线的空间系数。此外,由于定子绕组的一部分即匝部在径向上排列三列并在周向上以一个槽间隔 地被排列配置以构成后侧线圈端组,所以,能从设计阶段特别指定各第一导线部的从后侧 线圈端组起始的径向及周向上的引出位置。因此,例如,从提高定子的量产性的观点出发, 能设定第一导线部的从后侧线圈端组起始的引出位置以使第一导线部彼此的各个交叉部 的交叉方式及交叉位置最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导线部彼此紧贴地交叉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未必 一定需使第一导线部彼此处于紧贴状态地交叉,也可隔着微小的空隙地交叉。在该情况下, 即使振动等施加于第一导线部,第一导线部也会变位,并使变位后的第一导线部彼此抵接。 因此,振动被第一导体部彼此的抵接吸收,从而能抑制异常的抖动的产生。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定子绕组由将a相绕组、b相绕组及c相绕组三角 形连接而得到的一组三相交流电绕组和将d相绕组、e相绕组及f相绕组三角形连接而得到的另一组三相交流电绕组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定子绕组也可由将a相绕组、b相绕 组及c相绕组Y形连接而得到的一组三相交流电绕组和将d相绕组、e相绕组及f相绕组Y 形连接而得到的另一组三相交流电绕组构成。此外,也可使用将串联连接a相绕组与d相 绕组的相绕组、串联连接b相绕组与e相绕组的相绕组及串联连接c相绕组与f相绕组的 相绕组Y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而得到的一组三相交流电绕组来构成定子绕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以每极每相的槽数为两个的比例形成的定子铁 心,但每极每相的槽数并不限定于两个,例如也可使用每极每相的槽数为一个的定子铁心。 在该情况下,定子绕组由三个相绕组构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槽的定子铁心。 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槽是将相邻的槽开口部的中心线间的间隔设为aj的等角度间 隔地形成的。然而,也可使用将相邻的槽开口部的中心线间的间隔交错地设为和 a2° (^a1)的不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槽的定子铁心。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由连续线构成的导体线来制作构成定子绕组的相 绕组的各绕组,但也可使用U字状的导体段来制作构成定子绕组的相绕组的各绕组。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截面呈矩形的导体线,但导体线的截面形状并不限 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圆形截面。在该情况下,使第一导线部的朝周向的拉绕变得容易,从 而提高了制作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图2所示的连接方法来连接第一绕组至第六绕组, 但第一绕组至第六绕组的连接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对应于期望的电路结构进行适当地 设定。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匝部在径向上排列三列并在周向上以一个槽间隔地被 排列配置从而构成第一线圈端组及第二线圈端组,但沿径向排列的匝部的列数并不限定于 三列,例如也可采用一列、两列、四列。
10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包括以朝内周侧开口的方式在周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有槽的圆筒状的定子铁心;安装于所述槽内并卷绕安装于所述定子铁心,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两端部形成第一 线圈端组及第二线圈端组的定子绕组;以及以所述定子绕组的一部分构成,从所述第二线圈端组在轴向上被引出,在确保与所述 第二线圈端组的表面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二线圈端组的表面在周向上被延设的 多个第一导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导线部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根其他的所述第一导线部交叉地沿所述第 二线圈端组的表面在周向上被延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所述定子绕组的一部分构成并从所述第二线圈端组沿轴向被引出的多个第二 导线部,所述多个第一导线部中的每一个从所述第二线圈端组沿轴向被引出,在远离所述第二 线圈端组的表面的位置被弯曲,并沿着所述第二线圈端组的表面在周向上延伸以被拉绕到 所述多个第二导线部中的被选择的第二导线部的附近,然后,沿轴向被弯曲,从而与所述被 选择的第二导线部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所述定子绕组的一部分构成并分别构成引线的多组第三导线部,所述多组第三导线部的至少一组第三导线部从所述第二线圈端组被引出,在远离所述 第二线圈端组的表面的位置被弯曲,并朝与构成所述第三导线部的导体线从槽起始的引出 方向相反的方向、且朝径向外侧延伸,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部的轴向上方位置以U字 状被折返以朝径向内侧延伸,从而将其端部彼此接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第三导线部中的每一组均从所述第二线圈端组的最内周部被引出。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由两组三相交流电绕组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三相交流电绕组中的每一组均是被三角形连接的三相交流电绕组。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端组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定子绕组的一部分即匝部在周向上被排列。
全文摘要
一种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能不费很多工夫和成本地确保导线部的耐振性且抑制导线部及线圈端组的暴露于冷却风下的面积的减少。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中,连接多个绕组以构成相绕组的第一导线部(16a3、16c3、16d1)在分别从后侧线圈端组(16R)沿轴向被引出后,与至少一根其他的第一导线部(16a3、16c3、16d1)交叉,远离后侧线圈端组(16R)的轴向外周面,且沿着后侧线圈端组(16R)的轴向外周面被延设。
文档编号H02K3/50GK102077444SQ20088013021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日
发明者今泽义郎, 冈本省吾, 原田佳浩, 安井学也, 西川健, 西川直哉, 西村慎二, 饭塚志郎, 黑木建作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