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肋部的主轴电机和盘片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435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含肋部的主轴电机和盘片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
背景技术
近几年,要求搭载在硬盘驱动装置上的主轴电机(下面简称为“电机”)的薄型化。在电机中,如果基部的厚度变薄,则基部的刚性会下降。其结果是,耐冲击性降低。此外,由于电机的旋转和外力的影响,基部会强烈振动。由此,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在硬盘驱动装置内,可能造成盘片与磁头接触,或发生盘片中所存储的信息的读取和/或写入错误。此外,在硬盘驱动装置中产生的噪声增大。在日本特开2004-135467号公报所公开的电机中,固定框架包括中央的呈筒状的轴承保持架和位于轴承保持架周围的圆环状周壁部。环状定子铁心被固定在轴承保持架的周围。此外,定子铁心的外缘部与圆环状周壁部的前端抵接,进行定子铁心在轴向上的定位。在电机中,通过设置圆环状周壁部,提高固定框架的刚性。在日本特开2008-5623号公报所公开的电机中,在底板上配置有在径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多个肋。同样地,在日本特开平3485544号公报中公开的电机中,在作为基部的壳体上配置有以放射状延伸的突部。而在日本特开2004-135467号公报中,在卷绕于定子铁心上的驱动用线圈和在径向上与驱动用线圈相对的驱动磁铁之间配置有圆筒状周壁部。因此,在驱动电机时,由于驱动用线圈和驱动磁铁之间的磁通的影响,在圆环状周壁部中产生涡电流。其结果是,由于涡电流损耗,电机的能量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示例性发明的盘片驱动装置用主轴电机具备静止部;旋转部;以及按可使旋转部相对于静止部绕中心轴旋转的方式来支撑旋转部的轴承机构。静止部包括基部;定子;以及磁性部件。定子包含定子铁心和将导线卷绕于定子铁心而成的线圈。旋转部包括被配置在基部的上方的转子毂;以及与定子隔着间隙配置的转子磁铁。基部包括绕中心轴呈大致圆弧状或大致环状且从朝向上方的面突出的肋部。在轴向上,肋部的上端位于定子铁心的下端和转子磁铁的下端的下方且位于线圈的下端的上方。在肋部上不存在磁性部件。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涡电流损耗的增大,并且能够提高基部的强度。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图1是表示盘片驱动装置的图。
图2是主轴电机的截面图。图3是底板的平面图。图4是底板的底面图。图5是底板的截面图。图6是底板和布线基板的底面图。图7是绝缘衬套的底面图。图8是绝缘衬套的截面图。图9是绝缘衬套的截面图。图10是肋部的截面图。图11是电机的贯通孔附近的截面图。图12是另一例的电机的底板的平面图。图13是另一例的电机的底板的平面图。图14是另一例的电机的定子附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将电机的中心轴方向上的图1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装入到实际的设备中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此外,将与中心轴大致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周向称为“周向”。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主轴电机(下面简称为“电机”)的盘片驱动装置1的截面图。优选地,盘片驱动装置1是2. 5型且7mm厚的类型的硬盘驱动装置。盘片驱动装置1包括盘片11、电机12、存取部13、壳体14。电机12使存储信息的盘片11旋转。存取部13对盘片11进行信息的读取和/或写入。壳体14包括大致杯状的第一壳体部件141和大致板状的第二壳体部件142。在第一壳体部件141的内侧收纳有盘片11、电机12和存取部13。第二壳体部件142被安在第一壳体部件141上,构成壳体141。优选地,盘片驱动装置1的内部空间中灰尘或尘埃极少,是洁净的空间。盘片11由夹板151和电机12保持。存取部13包含磁头131、臂132、磁头移动机构133。磁头131接近盘片11,以磁的方式读取和/或写入信息。臂132支撑磁头131。磁头移动机构133通过移动臂132,使磁头131相对于盘片11相对地移动。通过这些结构,磁头131在接近旋转的盘片11的状态下,在盘片11的所期望的位置处进行存取。盘片11的数量也可以是2以上。图2是电机12的截面图。优选地,电机12是外转子型,包括作为固定组装体的静止部2、作为旋转组装体的旋转部3、轴承机构4。旋转部3由轴承机构4以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绕电机12的中心轴Jl旋转的方式支撑。静止部2包括大致板状的底板21、定子22、绝缘衬套23、磁性部件24、布线基板25。优选底板21是图1的第一壳体部件141的一部分。定子22被配置在底板21的上方,包括定子铁心221和将导线卷绕于定子铁心221上而成的线圈222。定子铁心221的径向内侧的部位被配置在底板21的圆筒状的保持部211的周围。优选地,磁性部件M被构造成以中心轴Jl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且被配置在底板21的上表面212上。优选地,磁性部件M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底板21上。优选地,磁性部件M由电磁钢板(例如硅钢板)、强磁性不锈钢(例如SUS430等)、冷轧钢板(例如SPCC、SPCE等)等磁性体形成。旋转部3包括转子毂31和转子磁铁32。转子毂31包含盖部311、侧壁部312和毂筒部313。优选地,毂筒部313被构造成以中心轴J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在轴承机构4的外侧,从盖部311的下表面朝向下方延伸。侧壁部312从盖部311的外缘部向下方延伸。转子磁铁32被配置在侧壁部312的内侧,隔着间隙与定子22在径向上相对。在定子22和转子磁铁32之间产生转矩。磁性部件M位于转子磁铁32的下方。优选地,磁性部件M的与转子磁铁32相对的部位的厚度为大致0. 1mm。在电机12中,在转子磁铁32和磁性部件M之间产生磁吸引力。轴承机构4包括轴部41、套部42、套部壳体43、止推板44、罩部45、润滑剂46。轴部41从盖部311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向下方延伸。优选地,轴部41和转子毂31由单一部件构成。优选地,套部42由多孔质烧结金属构成。套部42的内侧与轴部41的外周面相对。套部壳体43位于毂筒部313的内侧。在套部壳体43的内周配置有套部42。止推板44通过中央的外螺纹部拧入轴部41的内部的内螺纹部而被配置在轴部41的下部。罩部45被配置在套部壳体43的下侧,封闭套部壳体43的下侧的开口。在电机12中,在径向间隙471、第一推力间隙472、第二推力间隙473、间隙474以及密封间隙475中连续地填充有润滑剂46。径向间隙471在套部42的内周面与轴部41的外周面之间构成。第一推力间隙472在套部42的下表面与止推板44的上表面之间构成。第二推力间隙473在套部42的上表面和套部壳体43的上表面与盖部311的下表面之间构成。间隙474在止推板44的下表面与罩部45的上表面之间构成。密封间隙475在毂筒部313的内周面与套部壳体43的外周面的上部之间构成。密封间隙475的宽度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减小,通过毛细管现象将润滑剂46保持在轴承机构4内。在套部42的内周面的上下侧配置有径向动压槽组。此外,在套部4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配置有推力动压槽组。在径向间隙471中,由径向动压槽组构成径向动压轴承部481。在第一推力间隙472和第二推力间隙473处分别由推力动压槽组构成第一推力动压轴承部482和第二推力动压轴承部483。在驱动电机12时,通过径向动压轴承部481、第一推力动压轴承部482和第二推力动压轴承部483,以不接触套部42、套部壳体43和罩部45的方式,来支撑轴部41和止推板44。可以将轴部41和止推板44看作旋转部3的一部分。此外,可以将套部42、套部壳体43和罩部45看作静止部2的一部分。图3是表示底板21的旋转部3的下方的部位的平面图。底板21包括多个贯通孔51、肋部52、衬套收纳凹部53。优选地,在周向上以大致固定的间隔配置多个贯通孔51。肋部52从底板21的上表面212向上方突出。衬套收纳凹部53位于底板21的上表面212。在此,所谓上表面212表示法线朝向上方的面,可以包含高度不同的多个面。因此,优选地,衬套收纳凹部53的底面也构成上表面212的一部分。但是不包括肋部52的上端等肋部52本身所具有的面。优选地,俯视衬套收纳凹部53时的形状为大致圆弧状。贯通孔51位于衬套收纳凹部53内。优选地,肋部52为以中心轴Jl为中心的大致环状。肋部52的一部分被沿着衬套收纳凹部53的径向外侧的边缘531配置。图4是底板21的底面图,与图3对应。图5是在图3和图4的箭头A的位置切断底板21的肋部52附近的部位后的截面图。在底板21的下表面213配置有基板收纳凹部M。如在图4中虚线所示,优选地,肋部52的一部分在轴向上与基板收纳凹部M重叠。如图6所示,在底板21上配置有布线基板25的状态下,在基板收纳凹部M中配置布线基板25的连接部251。图7是绝缘衬套23的底面图。优选地,绝缘衬套23包含多个大致圆筒部61和大致圆弧状的连接部62。连接部62连接多个大致圆筒部61。图8和图9分别是在图7的箭头B和C的位置切断绝缘衬套23后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圆筒部61的内周面的直径随着朝向下方而变小。如图9所示,优选连接部62的截面为大致矩形状。另外,连接部62也可以被构造成大致环状。如图2所示,在贯通孔51中配置有绝缘衬套23的圆筒部61。导线223被配置于贯通孔51中并且配置在绝缘衬套23的圆筒部61内。导线223与图6的连接部251电连接。此外,如7和图9所示的绝缘衬套23的连接部62被收纳于图3和图5所示的被配置在贯通孔51周围的衬套收纳凹部53中。由此,如图2所示,绝缘衬套23被配置在底板21的上表面212。图10是放大地示出图5的肋部52的图。另外,图10的左侧示出电机12的径向内侧,右侧示出径向外侧。肋部52包括内侧倾斜面521、上端522、外侧倾斜面523、外侧弯曲部524。优选地,内侧倾斜面521朝向下方并且向径向内侧倾斜。优选地,上端522包含与中心轴Jl大致垂直的环状的面。优选地,外侧倾斜面523朝向下方并且向径向外侧倾斜。优选地,外侧弯曲部5 在外侧倾斜面523的下侧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径向外侧平滑地弯曲。优选地,外侧弯曲部5 与外侧倾斜面523的边界附近的部位与中心轴Jl大致平行。此外,外侧弯曲部5M与底板21的上表面212平滑地连接。优选地,肋部52的高度、即从肋部52的径向外侧的底板21的上表面212到上端522为止的轴向距离为大致0. 2mm。图11是放大地示出图2的贯通孔51附近的图。优选地,肋部52的上端522在轴向上位于转子磁铁32的下端321的下方。底板21的上表面212与转子磁铁32的下端321之间的距离Hl为大致比0. 2mm大且大致在0. 48以下。肋部52的上端522与转子磁铁32的下端321之间的距离H2为大于Omm且大致在0. 28mm以下。更加优选地,距离H2大致为0. 2mm以上。此外,在轴向上,肋部52的上端522优选位于定子铁心221的下端221a的下方且优选位于线圈222的下端22 的上方。另外,优选地,定子铁心221的下端221a在轴向上位于转子磁铁32的下端321的上方。此外,优选地,肋部52的上端522在径向上位于线圈222与转子磁铁32之间。更准确地讲,上端522与内测倾斜面521的边界525位于比线圈2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更靠近转子磁铁32侧的位置。线圈2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表示转子磁铁32侧的端部222b。此外,上端522与外侧倾斜面523的边界5 位于比转子磁铁32的内周面322更靠近定子22侧的位置。如图11所示,优选地,肋部52位于磁性部件M的定子22侧。此外,优选地,肋部52的高度大于磁性部件M的径向内侧的边缘(以下称为“内侧端部Ml”)的厚度。磁性部件M的内侧端部Ml以与肋部52的外侧弯曲面524间隔开的方式配置。由此,在磁性部件M粘接在底板21的上表面212时,能够防止磁性部件M的内侧端部241被配置在外侧弯曲面5 之上而在磁性部件M的下表面与上表面212之间产生间隙。此外,能够防止由于在磁性部件M的下表面与上表面212之间构成间隙而引起粘接强度下降。此外,在磁性部件M和肋部52之间,在径向上构成间隙9,介于磁性部件M与底板21之间的粘接剂沈被保持在间隙9内。在底板21中,通过配置肋部52来防止粘接剂26流向径向内侧。上面对电机12的构造进行了说明。在底板21中,通过配置肋部52,在薄型的电机12中能够容易地提高底板21的强度。尤其,在底板21中,配置有衬套收纳凹部53和基板收纳凹部讨中的至少一方的部位与底板21的其他部位相比,底板21的厚度非常薄。但是,肋部52与底板21的配置有衬套收纳凹部53和基板收纳凹部M中的至少一方的部位在轴向上重叠,从而能够容易地提高底板21的强度。另外,肋部52也可以与底板21的配置有衬套收纳凹部53和基板收纳凹部M两者的部位在轴向上重叠。此外,通过沿衬套收纳凹部53配置肋部52,能够提高贯通孔51周围的底板21的强度。其结果是,在7mm厚类型的盘片驱动装置1中,提高耐冲击性。此外,能够降低由于外力和电机旋转而造成的振动和噪声。在测定了与肋部52的高度对应的涡电流损耗值的仿真结果中,肋部52的上端522位于转子磁铁32的下端321与线圈222的下端22 之间的情况的涡电流损耗,与上端522和定子铁心221的下端221a大致相同高度的情况相比,大约减少2. 2%。这样,通过使肋部52的上端522在轴向上位于转子磁铁32的下端321和定子铁心221的下端221a的下方,抑制磁通向肋部52的流入,并且抑制底板21中的涡电流损耗的增大。在电机12中,磁性部件M的形状不限定于图11所示的形状,但为了得到一定程度的肋部52的高度,优选在肋部52上不存在磁性部件。此外,在电机12中,肋部52的上端522位于线圈222的下端22 的上方。此外,底板21的上表面212与线圈222的下端22 尽可能地接近。其结果是电机12被薄型化。由于在磁性部件对与线圈222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向上方延伸的肋部52,所以与将用于配置肋部的空间配置在底板21的其他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电机12小型化。如果考虑盘片驱动装置1为7mm厚的类型,则为了提高底板21的刚性,优选肋部52的高度为大致0. Imm以上,为了抑制涡电流损耗的增大,优选大致为0. 5mm以下。通过使肋部52的上端522比线圈2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222b更位于外侧,来防止由于线圈222与肋部52的接触而造成的线圈的损坏。由于肋部52比转子磁铁32的内周面322更位于内侧,所以能够避免转子磁铁32与磁性部件M之间的磁通的影响。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涡电流损耗的增大。图12是表示底板21的另一例的图。在底板21上配置有以中心轴Jl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肋部52a。肋部5 大致在全长上被沿着衬套收纳凹部53的径向外侧的边缘531配置。底板21的其他形状与图3所示的底板21相同。在图12所示的情况下,通过使肋部5 沿着衬套收纳凹部53,也能够提高贯通孔1的周围的底板21的强度。此外,优选地,肋部52a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图4所示的基板收纳凹部M重叠。由此,能够提高贯通孔51周围的底板21的强度。也可以是肋部5 整体与基板收纳凹部M重叠。在图12中,肋部5 可以仅沿衬套收纳凹部53的边缘531的一部分配置。通过使肋部5 的至少一部分沿衬套收纳凹部53的径向外侧的边缘531配置,能够提高底板21的强度。
图13是示出底板21的又一例的图。底板21在大致圆环状的肋部52的内侧,包含朝向肋部52且在径向上延伸的其他多个肋部52b。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肋部52b称为“放射状肋部52b”。将大致圆环形状的肋部52称为“圆环状肋部52”。优选地,放射状肋部52b被配置在底板21的上表面212中的、保持部211与衬套收纳凹部53之间的区域。优选地,各放射状肋部52b在周向上位于图2所示的线圈222之间。在底板21中,通过配置放射状52b,能够进一步提高衬套收纳凹部53处的底板21的强度。放射状肋部52b也可以被配置在图12所示的包含大致圆弧状的肋部52a的底板21上。在该情况下,放射状肋部52b在底板21上的保持部211与衬套收纳凹部53之间的部位朝向肋部5 延伸。此外,也可以在底板21上的衬套收纳凹部53附近的部位以外的部位配置放射状肋部。该放射状肋部可以与大致圆环状的肋部52或大致圆弧状的肋部5 接触,也可以间隔开。图14是示出定子22的另一例的图。在线圈222中,优选地,在定子铁心221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卷绕导线的次数比定子铁心221的其他部位少。下面将线圈222的径向外侧的部位称为“线圈前端部222b”。因此,线圈前端部222b的下端222c的位置比线圈222的中央的下端22 高。优选地,大致圆环状肋部52在轴向上与线圈前端部222b重叠。大致圆环状肋部52的上端522位于线圈前端部222b的下端222c的下方。此外,在轴向上,大致圆环状肋部52的上端522位于线圈222的下端22 的上方。在图14所示的情况下,大致圆环状肋部52的上端522也位于定子铁心221的下端221a和转子磁铁32的下端321的下方,所以能够抑制涡电流损耗的增大。此外,通过在底板21上配置大致圆环状肋部52,能够提高底板21的强度。在轴向上,大致圆环状肋部52与线圈222重叠,由此与图11所示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转子磁铁32更接近定子22。其结果是能够使电机12更小型化。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大致圆环状肋部52和大致圆弧状的肋部52a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衬套收纳凹部53的径向内侧的边缘配置。放射状肋部52b可以配置在大致圆环状肋部52和大致圆弧状的肋部52a的径向外侧。在大致圆环状肋部52和大致圆弧状的肋部5 中,如果上端522位于比转子磁铁32的定子22侧的面更靠近定子22侧的位置,则外侧倾斜面523和外侧弯曲面5 与转子磁铁32的下端321在轴向上重叠。此外,如果上端522比线圈222的转子磁铁32侧的端部更位于转子磁铁32侧,则内侧倾斜面521也可以与线圈222在轴向上重叠。在底板21上,大致圆弧状的多个肋部5 可以在周向上按固定间隔配置。电机12可以是所谓的内转子型。在内转子型的电机中,定子22被配置在转子磁铁32的径向外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大致圆环状肋部52或大致圆弧状的肋部5 上配置向径向外侧延伸且至少覆盖磁性部件M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部位。通过配置这样的部位,可以进一步防止磁性部件M从底板21脱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大致圆环状肋部52在周向上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大致圆环状肋部52的截面可以是多种形状。例如可以是矩形。此外,截面也可以是半圆形。而且,通过将截面构造成随着朝向上方而截面的宽度逐渐减小的三角形或梯形,在通过模铸形成底板21时,能够容易地使肋部从模具分离。在大致圆弧状的肋部5 和大致放射状肋部52b中也同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磁性部件M的内侧端部241与大致圆环状肋部52接触。由此,能够将大致圆环状肋部52用于磁性部件M相对于底板21的定位。在大致圆弧状的肋部52a中也同样。此外在电机12中,作为基部,可以构成基座托架,将基座托架固定在第一壳体部件141上。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衬套收纳凹部内配置一个贯通孔。在此情况下,在一个贯通孔中配置多条导线。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一个贯通孔中配置多个绝缘衬套的圆筒部。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的结构也能够适用于7mm厚的类型以外的硬盘驱动装置。本发明能够作为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来使用。只选择了优选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但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以上公开的内容,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并且,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只是为了示例说明,而并不对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进行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其具备静止部;旋转部;以及按照可使所述旋转部相对于所述静止部绕中心轴旋转的方式来支撑所述旋转部的轴承机构,所述静止部包括大致板状的基部;定子,该定子包含定子铁心和将导线卷绕于所述定子铁心上而形成的线圈,且被配置在所述基部的上方;以及位于转子磁铁的下方的磁性部件,所述旋转部包括被配置在所述基部的上方的转子毂;以及与所述定子隔着间隙配置的所述转子磁铁,所述基部包括绕所述中心轴呈大致圆弧状或大致环状且从朝向上方的面突出的肋部,在轴向上,所述肋部的上端位于所述定子铁心的下端和所述转子磁铁的下端的下方,并且位于所述线圈的下端的上方,所述肋部上不存在所述磁性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其中,所述肋部的上端比所述线圈的所述转子磁铁侧的端部更位于所述转子磁铁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其中,所述肋部的上端比所述转子磁铁的所述定子侧的面更位于所述定子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其中,所述肋部的上端在轴向上与所述线圈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其中,所述肋部的上端比所述转子磁铁的所述定子侧的面更位于所述定子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其中,所述基部还在下表面包括安装有布线基板的基板收纳凹部,所述肋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所述基板收纳凹部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其中,还包括绝缘衬套,该绝缘衬套被配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朝向上方的面上,且被来自所述定子的导线穿过,所述基部还包括配置有所述绝缘衬套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导线的贯通孔;以及在所述朝向上方的面的所述贯通孔周围构成且收纳所述绝缘衬套的衬套收纳凹部,所述肋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衬套收纳凹部的径向外侧或内侧的边缘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其中,在所述磁性部件的所述定子侧,所述肋部包括从所述朝向上方的面向上方延伸的部位,所述肋部的上端被配置在所述磁性部件的上表面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其中,所述磁性部件由粘接剂固定在所述基部上,在所述肋部与所述磁性部件之间构成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电机,其中,所述基部还包括朝向所述肋部且在径向上延伸的其它肋部。
11.一种盘片驱动装置,该盘片驱动装置包括使盘片旋转的、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主轴电机;对所述盘片进行信息的读取和/或写入的存取部;以及收纳所述盘片、所述主轴电机以及所述存取部的壳体,所述基部是所述壳体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中,该盘片驱动装置为7mm厚的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肋部的高度为大致0. Imm以上且大致0. 5mm以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包含肋部的主轴电机和盘片驱动装置。盘片驱动装置用主轴电机包括静止部;旋转部;以及按可使旋转部相对于静止部绕中心轴旋转的方式来支撑旋转部的轴承机构。静止部包括基部;定子;以及磁性部件。定子包含定子铁心和将导线卷绕于定子铁心上而形成的线圈。磁性部件位于转子磁铁的下方。旋转部包括被配置在基部的上方的转子毂;以及与定子隔着间隙配置的转子磁铁。基部包括绕所述中心轴呈大致圆弧状或大致环状且从朝向上方的面突出的肋部。在轴向上,肋部的上端位于定子铁心的下端和转子磁铁的下端的下方且位于线圈的下端的上方。肋部上不存在磁性部件。
文档编号H02K5/16GK102386738SQ20101062014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0日
发明者玉冈健人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