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5872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能分别对各框架端子的前端部、各连接器端子的前端部进行强制定位,对位不费时间。本发明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的控制装置(1)包括:外壳(6),其形成有外壳通孔;框架(3),其具有多个框架端子(8);散热器(7),其形成有散热器通孔(9);控制基板(35),其收纳于外壳(6)内,具有电子元器件并与框架端子(8)的基端部电连接;外部连接用连接器(4),其具有前端部与框架端子(8)的前端部彼此连接的多个连接器端子(13);及导向构件(2),其设于散热器通孔(9)并具有多个插入孔(10);在各插入孔(10)中分别插入有各框架端子(8)的前端部及各连接器端子(13)的前端部。
【专利说明】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与电动机一体的、例如作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对电动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与电动机一体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中,存在输入外部信号的控制部用连接端子和外部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器用连接端子的前端部彼此连接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愿2012-118527号说明书(图2、图14)
[0004]在上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中,将多根并排的控制部用连接端子的前端部和多根并排的连接器用连接端子的前端部在彼此相对的状态下分别焊接在一起,因而存在对位很费时间、作业性较差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框架端子的前端部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的前端部的对位不费时间、容易进行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0006]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包括:外壳,该外壳在朝径向突出的外壳突出部上形成有外壳通孔;框架,该框架具有收纳于上述外壳内的多个框架端子;散热器,该散热器以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上述框架,并在朝径向突出的散热器突出部上形成有散热器通孔;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收纳于上述外壳内,具有对来自外壳外的外部信号进行运算处理的电子元器件,并与上述框架端子的基端部电连接;外部连接用连接器,该外部连接用连接器设于上述外壳通孔,并具有前端部与上述框架端子的前端部电连接的多个连接器端子;以及导向构件,该导向构件设于上述散热器通孔,并具有多个插入孔,在各上述插入孔中分别插入有各上述框架端子的上述前端部以及与该框架端子电连接的各上述连接器端子的上述前端部,前端部彼此电连接,上述外部信号经由连接器端子、框架端子而传递至上述控制基板。
[0007]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在散热器的散热器通孔中设有导向构件,该导向构件具有供各框架端子的前端部以及与该框架端子电连接的连接器端子的前端部分别插入的多个插入孔,因此,可强制地对框架端子的前端部和连接器端子的前端部进行定位,对位不费时间,提高了作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表示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一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的控制装置时的立体图。
[0009]图2是表示从散热器一侧观察图1的控制装置时的立体图。
[0010]图3是图2的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4是表示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一侧观察图1的框架时的立体图。
[0012]图5是表示从散热器一侧观察图1的框架时的立体图。
[0013]图6是表示图1的散热器的主视图。
[0014]图7是表示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的外侧方向观察图1的导向构件时的立体图。
[0015]图8是表示从散热器一侧观察图1的导向构件时的立体图。
[0016]图9是表示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的内侧方向观察图1的导向构件时的立体图。
[0017]图10是表示图1的外壳的仰视图。
[0018]图11是表示图1的外部连接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9]图12是表示使图11的外部连接用连接器在垂直方向上翻转后的立体图。
[0020]图13是表示将图2所示的外部盖拆下后的立体图。
[0021]图14是表示图1的外部盖的立体图。
[0022]图15是表示使图14的外部盖在垂直方向上翻转后的立体图。
[0023]图16是图13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0024]图17是图2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0025]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19是图18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I 控制装置
[0029]2 导向构件
[0030]3 框架
[0031]4 外部连接用连接器
[0032]5 外部盖
[0033]6 外壳
[0034]7 散热器
[0035]8 框架端子
[0036]9 散热器通孔
[0037]10 插入孔
[0038]11 导向定位孔
[0039]12 框架销
[0040]13 连接器端子
[0041]14 外壳通孔
[0042]15 连接端子
[0043]16 盖定位孔
[0044]17 盖销
[0045]18 导向部
[0046]19 壁
[0047]20 密封剂
[0048]21 电动机
[0049]22电动机端子
[0050]23导向件
[0051]24电动机连接端子
[0052]30散热器突出部
[0053]31外壳突出部
[0054]32保持部
[0055]33导向用壁
[0056]34电动机插入孔
[0057]35控制基板
[0058]36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以下,根据【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各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构件、部位使用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0060]实施方式一
[0061]图1是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4 一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的控制装置I的立体图,图2是从散热器7 —侧观察图1的控制装置I时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控制装置I的分解立体图。
[0062]在组装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即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的控制装置I中,图4、图5所示的框架3和控制基板35收纳于外壳6。以面接触的方式固定着框架3的图6所示的散热器7重叠地设于该外壳6。
[0063]在散热器7上设有朝径向突出的散热器突出部30。在该散热器突出部30上形成有圆弧状的散热器通孔9。
[0064]在该散热器通孔9中嵌接着图7?图9所示的导向构件2。
[0065]在该导向构件2上以覆盖的方式设有图14及图15所示的外部盖5。
[0066]另外,如图10所示,在形成于朝径向突出的外壳突出部31的外壳通孔14中嵌接着图11及图12所示的外部连接用连接器4的保持部32。该外壳突出部31呈与散热器突出部30相同的形状,并重叠配置。
[0067]在框架3上分别设有朝散热器7 —侧延伸的多个框架端子8、框架销12及与电动机(未图示)连接的电动机连接端子24。
[0068]控制基板35形成有供各框架端子8的靠外部连接用连接器4 一侧的基端部插入的连接孔36。该框架端子8的基端部插入连接孔36,从而将框架端子8和对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35的电子元器件电连接。
[0069]在导向构件2上设有矩形的多个插入孔10。
[0070]另外,在导向构件2的靠外壳6—侧的面上设有供框架销12嵌入的一对导向定位孔11及一对圆弧状的壁19,另外,在导向构件2的与外壳6相反一侧的面上设有供图15所示的外部盖5的盖销17嵌入的一对盖定位孔16。
[0071]通过将框架销12插入导向定位孔11,使导向构件2相对于框架3固定于规定的位置。
[0072]另外,通过将盖销17插入盖定位孔16,使外部盖5相对于导向构件2固定于规定的位置。
[0073]在外部连接用连接器4上,连接器端子13延伸到外壳6内,与前端部贯穿导向构件2的各插入孔10的框架端子8相同,连接器端子13的前端部贯穿插入孔10。在各插入孔10中,框架端子8的前端部和连接器端子13的前端部成对地贯穿。
[0074]如图13所示,框架端子8的前端部和连接器端子13的前端部连接而成的各连接端子部15从导向构件2的插入孔10朝外部露出。该各连接端子部15中,框架端子8的前端部和外部连接用连接器端子13的前端部在彼此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
[0075]这样通过焊接将框架端子8的前端部和外部连接用连接器端子13的前端部电连接,使框架端子8与控制基板35的电子元器件电连接,来自外壳6外部的外部信号经由框架端子8而传递至控制基板35的电子元器件,然后根据在此运算处理后的信号来驱动电动机。
[0076]图16是图13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导向构件2的插入孔10呈内径在框架端子8及连接器端子13插入的方向上逐渐缩小的锥形。
[0077]图17是图2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导向构件2以相对于散热器7的面朝内侧缩入的方式与散热器通孔9嵌接,使用密封剂20对外部盖5与散热器7之间进行密封。
[0078]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用控制装置,在设于散热器通孔9的导向构件2的各插入孔10中分别插入各框架端子8的前端部以及与该框架端子8电连接的各连接器端子13的前端部,前端部彼此通过焊接而电连接。
[0079]因此,各框架端子8的前端部以及与该框架端子8电连接的各连接器端子13的前端部分别被强制定位,所以,不会在对位上花费时间,提高了焊接的连接作业性。
[0080]另外,各插入孔10呈内径沿着框架端子8及连接器端子13的各前端部的插入方向逐渐变小的锥形,因此,能顺利地进行各前端部的插入作业,并且能在插入的前端部彼此相对的状态下进行焊接,从而能减少焊接不良的情况。
[0081]另外,导向构件2嵌接于散热器通孔9,因此,能防止前端部彼此焊接时飞散的异物以及来自大气中的异物侵入外壳6内而产生电连接不良的情况(短路)。
[0082]另外,导向构件2沿着多个插入孔10排列形成的列具有壁19,因此,能将周边导体构件即铝制的外壳6与各框架端子8及各连接器端子13之间电切断。
[0083]另外,导向构件2具有供框架销12插入的导向定位孔11,因此,能通过简单的插入作业将导向构件2相对于框架3定位、固定于规定的位置,并能顺利地进行框架端子8及连接器端子13的各前端部的插入作业。
[0084]另外,导向构件2具有盖定位孔16,该盖定位孔16供形成于覆盖散热器通孔9的外部盖5的盖销17插入,因此,能通过简单的插入作业将外部盖5相对于散热器7定位、固定于规定的位置。
[0085]另外,导向构件2以比散热器7的面朝内侧缩入的方式与散热器通孔9嵌接,在导向构件2与散热器7之间存在较低的台阶,因此,当使用密封剂20对外部盖5与散热器7之间进行密封时,漏出到内部的密封剂20会积存于导向构件2的上表面,这样有助于密封,因此,提高了密封性。
[0086]实施方式二
[0087]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控制装置I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图18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另外,在图18中,省略了外壳6及控制基板35。
[008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架3的缘部固定有一对导向件23。该导向件23形成有插入孔34和导向用壁33,其中,插入孔34供框架3的电动机连接端子24及电动机21的电动机端子22插入,导向用壁33对电动机端子22插入电动机插入孔34时的插入进行引导。
[0089]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车辆控制装置I相同。
[009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装置1,被导向件23的导向用壁33引导的电动机端子22插入电动机插入孔34,并与电动机连接端子24面接触,因此,提高了组装性,并且也提高了电动机端子22和电动机连接端子24的焊接作业性。
[0091]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说明的是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但也可以是发电机而不是电动机。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该外壳在朝径向突出的外壳突出部上形成有外壳通孔; 框架,该框架具有收纳于所述外壳内的多个框架端子; 散热器,该散热器以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架,并在朝径向突出的散热器突出部上形成有散热器通孔; 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收纳于所述外壳内,并具有对来自外壳外的外部信号进行运算处理的电子元器件,并与所述框架端子的基端部电连接; 外部连接用连接器,该外部连接用连接器设于所述外壳通孔,并具有前端部与所述框架端子的前端部电连接的多个连接器端子;以及 导向构件,该导向构件设于所述散热器通孔,并具有多个插入孔; 在各所述插入孔中分别插入有各所述框架端子的所述前端部以及与该框架端子电连接的各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所述前端部,前端部彼此电连接,所述外部信号经由连接器端子、框架端子而传递至所述控制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孔呈内径沿着所述前端部的插入方向逐渐变小的锥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构件嵌接于所述散热器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向构件的靠所述外部连接用连接器一侧的位置,在由多个所述插入孔排列而成的列的外侧设有与周边导体构件电切断的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构件具有供形成于所述框架的框架销插入的导向定位孔,通过将所述框架销插入所述导向定位孔,所述导向构件能相对于框架进行定位、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构件具有盖定位孔,该盖定位孔供形成于覆盖所述散热器通孔的外部盖的盖销插入,通过将所述盖销插入所述盖定位孔,所述外部盖能相对于所述导向构件进行定位、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构件以比所述散热器的面朝内侧缩入的方式设于所述散热器通孔,在所述外部盖的内缘部与所述导向构件之间存在有密封剂。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的缘部设有导向件,该导向件具有电动机插入孔和导向用壁,所述电动机插入孔供框架的电动机连接端子插入,所述导向用壁对电动机的端子插入所述电动机插入孔时的插入进行引导。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是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
【文档编号】H02K5/20GK104242560SQ20131057142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1日
【发明者】金子彰, 藤本忠行, 谷川正明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