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432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具体提供一种降低壳体与磁铁之间的漏磁通的技术。在由定子和转子构成的马达中,所述定子具有有底圆筒状的壳体和外周呈圆形或圆弧状的至少一个磁铁,所述壳体由磁性体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磁铁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且沿周向具有不同的磁极,所述转子具有轴和电枢,所述轴被支承为能够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电枢与所述磁铁在径向隔着间隙对置且固定于所述轴,所述磁铁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接触的接触部,并且所述磁铁在两个所述接触部的周向之间具有与所述底面不接触的非接触部,所述非接触部包括所述磁铁的所述磁极的边界部的轴向下端部。
【专利说明】马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壳体的内侧面固定有磁铁的马达。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有一种将沿周向排列有不同的磁极的磁铁固定于壳体的内侧面的马达。在磁铁固定于壳体的内侧面的马达中,为了提高安装磁铁时的作业性,大多情况下将磁铁抵接壳体底面地进行安装。但是,当壳体为磁性体时,由于壳体与磁铁接触,导致由磁铁产生的磁通的一部分流经壳体的底面。流经壳体的底面的磁通不会有助于产生转矩而称为漏磁通。由于产生漏磁通,引起转矩的下降,存在马达的性能降低的问题。
[0003]而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第平5-284709号公报中公开了降低磁铁的漏磁通的技术。在日本公开公报第平5-284709号公报中记载的图1、图4中,磁极片的后端面与转子轭的沿部抵接,前端面与转子外壳的各两个定位片抵接,从而磁极片被定位保持于沿轴向离开外壳的底板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从磁极片至底板的漏磁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但是,在上述文献中,磁极片的后端面与转子轭的沿部在整周抵接。因此,在抵接面从磁极片朝向转子轭产生漏磁通。详细而言,由于磁极片的后端面的磁极的边界部分的磁通流经所抵接的转子轭的沿部,因此不会有助于马达的旋转。由此,在上述技术中也还存在改善漏磁通的降低的余地。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关于在壳体的内侧面固定有磁铁且壳体底面与磁铁相接触的马达,提供一种降低在壳体的底面与磁铁的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漏磁通,从而能够有效地应用磁通的马达。
[0006]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为由定子和转子构成的马达,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有底圆筒状的壳体,其由磁性体构成;以及至少一个磁铁,所述至少一个磁铁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且沿周向具有不同的磁极,且所述至少一个磁铁的外周呈圆形或圆弧状。所述转子具有:轴,其被支承为能够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电枢,其与所述磁铁在径向隔着间隙对置且固定于所述轴。所述磁铁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接触的接触部,并且,所述磁铁在两个所述接触部的周向之间具有与所述底面不接触的非接触部。所述非接触部包括所述磁铁的所述磁极的边界部的轴向下端部。
[0007]接着,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为由定子和转子构成的马达,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有底圆筒状的壳体,其由磁性体构成;以及至少一个磁铁,所述至少一个磁铁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且沿周向具有不同的磁极,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磁铁的外周呈圆形或圆弧状。所述转子具有:轴,其被支承为能够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电枢,其与所述磁铁在径向隔着间隙对置。所述磁铁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接触,所述壳体具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配置在比所述磁极的边界部的轴向下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所述第三凹部朝轴向下侧凹陷。
[0008]接着,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三实施方式为由定子和转子构成的马达,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有底圆筒状的壳体,其由磁性体构成;以及多个分割磁铁,所述多个分割磁铁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且沿周向具有不同的磁极,并且所述多个分割磁铁沿周向分别隔着间隙配置且外周呈圆弧状。所述转子具有:轴,其被支承为能够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电枢,其与所述分割磁铁在径向隔着间隙对置。所述分割磁铁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接触,所述壳体具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间隙部的轴向下侧朝轴向下侧凹陷。
[0009]根据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磁铁通过接触部与壳体的底面接触。因此,壳体的底面与磁铁的轴向下端部局部接触。并且,磁铁具有至少两个接触部,且在磁铁的接触部的周向之间具有与底面不接触的非接触部。由于在磁铁的磁极的边界部的轴向下端部配置有非接触部,因此能够降低在磁铁的轴向下端部发生漏磁通。
[0010]并且,根据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壳体的底面与磁铁的轴向下端部在整周接触。壳体的底面具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配置在比磁铁的磁极的边界部的各轴向下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朝轴向下侧凹陷。通过第三凹部,能够防止在磁铁的内侧面发生漏磁通。
[0011]并且,根据例示性的第三实施方式,壳体的底面与多个分割磁铁的轴向下端部接触。并且,分割磁铁沿周向隔着间隙配置。壳体具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在间隙部的轴向下侧朝轴向下侧凹陷,从而能够降低在磁铁的轴向下端部朝向相邻的磁铁的漏磁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剖视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定子的立体图。
[0014]图3为示出实施方式I的定子中的磁通的流动的图。
[0015]图4为示出实施方式I的定子中的磁通的流动的图。
[0016]图5为示出实施方式I的定子中的磁通的流动的图。
[0017]图6为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放大图。
[0018]图7为实施方式I的定子的俯视图。
[001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马达的剖视图。
[0020]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立体图。
[0021]图10为示出实施方式2的定子中的磁通的流动的图。
[0022]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马达的剖视图。
[0023]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定子的立体图。
[0024]图13为示出实施方式3的定子中的磁通的流动的图。
[0025]图14为示出实施方式3的定子中的磁通的流动的图。
[0026]符号说明
[0027]I 马达;
[0028]2 壳体;
[0029]21 侧面;
[0030]22 底面;
[0031]23环状凸部;
[0032]3 转子;
[0033]31 轴;
[0034]32换向器;
[0035]32a 换向片;
[0036]33 电枢;
[0037]33a 铁芯;
[0038]33b 绕组;
[0039]33c 齿;
[0040]34 电刷;
[0041]351、352、353 分割磁铁;
[0042]351a,352a,353a 边界部;
[0043]351b、352b、353b 轴向下端部;
[0044]351c、352c、353c 径向内周部;
[0045]4电刷盘;
[0046]41 基部;
[0047]5a球轴承;
[0048]5b球轴承;
[0049]61 第一凹部;
[0050]61a第一凹部延长部;
[0051]62 第二凹部;
[0052]62a第二凹部延长部;
[0053]63第三凹部;
[0054]63a第三凹部延长部;
[0055]64第四凹部;
[0056]64a第四凹部延长部;
[0057]7间隙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将与转子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转子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转子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在使用时的朝向。另外,以下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仅为例示,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其应用物或其用途。
[0059]图1为实施方式I的马达I的概略剖视图。图2为只示出壳体2和分割磁铁351、352、353的立体图。该马达I由壳体2、三个分割磁铁351、352、353、转子3以及电刷盘4(盖状部件)等构成。
[0060]壳体2具有圆筒状的侧面21和封闭壳体2的轴向一端的底面22,壳体2的轴向另一端被开口。并且,在底面22形成有呈环状隆起的环状凸部23。
[0061]三个分割磁铁351、352、353分别沿周向具有不同的两个磁极。各分割磁铁351、352,353以与壳体2的底面22以及侧面21接触的状态被固定。磁极的边界部351a、352a、353a(未图示35la、353a)是指分割磁铁351、352、353的N极/S极转换的部分。并且,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未图示353b)指分割磁铁351、352、353与壳体2的底面22在轴向对置的部分。并且,径向内周部351c、352c、353c(未图示353c)是指分割磁铁351、352、353的内侧面。
[0062]转子3由轴31、换向器32以及电枢33等构成。
[0063]轴31借助一对球轴承5a、5b被支承为相对于壳体2以及电刷盘4旋转自如。详细而言,轴31的轴向下侧的部分被配设在环状凸部23的内侧的第一球轴承5a支承,轴31的轴向上侧的部分被配设在电刷盘4的轴向上侧的第二球轴承5b支承。
[0064]电枢33具有铁芯33a和多个绕组33b。详细而言,铁芯33a通过层叠钢板而形成,且具有固定于轴31的圆形状的铁芯背部和从铁芯背部周围呈放射状扩展的多个齿33c。多个绕组33b通过在各齿33c卷绕导电线而形成。多个齿33c与分割磁铁351、352、353的内周面在径向隔着间隙对置。
[0065]换向器32为以与轴31同轴的方式固定于轴31的圆柱状的部件。在换向器32的外周面设置有与各绕组33b的端部连接的多个换向片32a。
[0066]电刷盘4为树脂的一体成型品,且包括圆板状的基部41。该电刷盘4组装于壳体2。
[0067]在基部41的外表面配设有第二球轴承5b,通过第二球轴承5b支承轴31的朝向基部41的外表面侧突出的根部分。
[0068]电刷34以径向内侧的端部能够与该换向器32的各换向片32a滑接的方式支承于基部41。
[0069]壳体2的底面22具有第一凹部61和第二凹部62。壳体2的底面22的除了第一凹部61和第二凹部62以外的部分与分割磁铁351、352、353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接触。
[0070]在图2中对壳体2和分割磁铁351、352、353进行详细叙述。各分割磁铁351、352、353沿周向配置于壳体2的侧面21。并且,在各分割磁铁351、352、353的周向之间存在有间隙部7。壳体2的底面22与分割磁铁351、352、353各自的轴向下端部35lb、352b、353b局部接触。
[0071]壳体2的底面22具有第一凹部61,所述第一凹部61在与各分割磁铁351、352、353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处的磁极的边界部351a、352a、353a对置的位置,朝向轴向下侧凹陷。因此,通过底面22具有第一凹部61,各分割磁铁351、352、353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处的磁极的边界部351a、352a、353a与底面22不接触。并且,底面22具有第二凹部62,所述第二凹部62在各间隙部7的轴向下侧朝向轴向下侧凹陷。通过第一凹部61、第二凹部62,能够防止在各分割磁铁351、352、353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发生漏磁通。关于漏磁通在后面进行叙述。
[0072]并且,第一凹部61、第二凹部62均具有朝向轴中心延伸的延长部61a、62a。详细而言,延长部61a比各分割磁铁351、352、353的径向内周部351c、352c、353c处的磁极的边界部351a、352a、353a朝轴中心靠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延长部62a比隔着间隙部7相邻的两个磁铁的径向内周部朝轴中心靠径向内侧延伸。通过该延长部6 la、62a,还防止从径向内周部351c、352c、353c产生漏磁通。关于漏磁通在后面进行叙述。
[0073]图3、图4示出图2的定子中的磁通的流动。首先,在本马达I中,在从分割磁铁351、352、353产生的磁通通过电枢33的齿33c的状态下,通过向卷绕在齿33c周围的绕组33b导通电流,产生用于使转子3沿周向旋转的转矩。一般来讲,在使磁铁的轴向下端部与壳体的底面整周接触的结构中,在磁铁的轴向下端部,从N极朝向S极产生磁通。详细而言,是因为从N极流出的磁通通过壳体的底面流向S极。由于磁通从N极流出之后并不通过齿而是通过壳体的底面流向S极,因此该磁通成为无法有效地应用于转子的旋转的磁通(漏磁通)M1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凹部61,能够在底面22与分割磁铁352的轴向下端部352b处的边界部352a之间设置距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从轴向下端部352b产生的漏磁通M12。并且,通过减少漏磁通M12,能够增加通过齿的磁通,增大所产生的转矩。关于分割磁铁351、353也相同。
[0074]并且,在分割磁铁352与351之间也产生无法有效地应用于转子的旋转的磁通(漏磁通)M22。因此,通过在壳体2的底面22设置第二凹部62,能够在分割磁铁352的轴向下端部352b处的N极和分割磁铁351的轴向下端部351b处的S极这两者与底面22之间设置距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从轴向下端部352b产生的漏磁通M22。并且,通过减少漏磁通M22,能够增加通过齿的磁通,增大所产生的转矩。在分割磁铁351与分割磁铁353之间以及分割磁铁352与分割磁铁353之间也相同。
[0075]并且,一般来讲,在使磁铁的轴向下端部与壳体的底面接触的结构中,在磁铁的轴向下端部配置在比齿的轴向下端部靠轴向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参考图5),从磁铁的径向流出的磁通M32并不通过齿,而是通过底面。因此,该磁通成为无法有效地应用于转子的旋转的磁通(漏磁通)M3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延长部61a,能够在底面22与分割磁铁352的径向内周部352c处的边界部352a之间设置距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从径向内周部352c产生的漏磁通M32。并且,通过减少漏磁通M32,能够增加通过齿33c的磁通,增大所产生的转矩。关于分割磁铁351、353也相同。
[0076]并且,在分割磁铁352与分割磁铁351之间也产生无法有效地应用于转子的旋转的磁通(漏磁通)M42。因此,通过设置延长部62a,能够在分割磁铁352的轴向下端部352b处的N极和分割磁铁351的轴向下端部351b处的S极这两者与底面22之间设置距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从径向内周部352c产生的漏磁通M42。并且,通过减少漏磁通M42,能够增加通过齿33c的磁通,增大所产生的转矩。关于分割磁铁351与分割磁铁353之间以及分割磁铁352与分割磁铁353之间也相同。
[0077]图6为马达I的局部放大图。第一凹部61和第二凹部62的轴向深度Wl比电枢33的下端部与各分割磁铁351、352、353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之间的轴向距离W2小。
[0078]图7为壳体2和磁铁351、352、353的俯视图。与分割磁铁351、352、353相同的径向位置处的第二凹部62的周向宽度W3比间隙部7的周向宽度W4大。通过使W3大于W4,从各分割磁铁351、352、353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产生的磁通不通过底面22,而是容易通过齿33c。其结果是,能够降低漏磁通。
[0079]第一凹部61的数量、第二凹部62的数量与磁铁的极数相等。即,由于对所有边界部以及间隙部7设置第一凹部61以及第二凹部62,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漏磁通。
[0080]图8、图9示出实施方式2。在图8中,壳体2的底面22与分割磁铁351、352、353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在整周接触。壳体2的底面22具有第三凹部63和第四凹部64。
[0081]对壳体2和分割磁铁351、352、353进行详细叙述。图9为只示出壳体2和分割磁铁351、352、353的立体图。各分割磁铁351、352、353沿周向配置于壳体2的侧面21,在沿周向相邻的磁铁351、352、353之间存在有间隙部7。壳体2的底面22与分割磁铁351、352、353各自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接触。在此,壳体2的底面22与分割磁铁351、352、353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在整周接触。
[0082]壳体2的底面22具有第三凹部63,所述第三凹部63配置在比各分割磁铁351、352,353的径向内周部351c、352c、353c处的边界部351a、352a、353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朝向轴向下侧凹陷。并且,壳体2具有第四凹部64,所述第四凹部64配置在比各间隙部7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朝向轴向下侧凹陷。通过第三凹部63、第四凹部64,能够降低各分割磁铁的径向内周部351c、352c, 353c处的漏磁通。并且,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壳体2的底面22与各分割磁铁351、352、353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在整周接触。因此,例如在利用粘结剂将分割磁铁351、352、353固定于壳体2的情况下,呈各分割磁铁351、352、353不易从壳体2脱落的结构。关于漏磁通在后面进行叙述。
[0083]图10示出图9的定子中的磁通的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三凹部63,能够在底面22与分割磁铁352的径向内周部352c处的边界部352a之间设置距离。因此,能够减少从径向内周部352c产生的漏磁通M32。并且,通过减少漏磁通M32,能够增加通过齿的磁通,增大所产生的转矩。关于分割磁铁351、353也相同。
[0084]并且,在分割磁铁352与分割磁铁351之间也产生无法有效地应用于转子的旋转的磁通(漏磁通)M42。因此,通过设置第四凹部64,能够在分割磁铁352的径向内周部352c处的N极和分割磁铁351的径向内周部351c处的S极这两者与底面22之间设置距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从径向内周部352c产生的漏磁通M42。并且,通过减少漏磁通M42,能够增加通过齿的磁通,增大所产生的转矩。关于分割磁铁351与分割磁铁353之间以及分割磁铁352与分割磁铁353之间也相同。
[0085]图11、图12示出实施方式3。在图11中,壳体2的底面22的除了第二凹部62以外的部分与分割磁铁351、352、353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局部接触。壳体2的底面22具有第二凹部。
[0086]对壳体2和分割磁铁351、352、353进行详细叙述。图12为只示出壳体2和分割磁铁351、352、353的立体图。各分割磁铁沿周向配置于壳体2的侧面21,在各分割磁铁的周向上存在有间隙部7。壳体2的底面22与分割磁铁351、352、353各自的轴向下端部351b、352b、353b局部接触。
[0087]壳体2的底面22具有第二凹部62,所述第二凹部62在各分割磁铁的间隙部7的轴向下侧朝向轴向下侧凹陷。壳体2的底面22的除了第二凹部62以外的部分与各磁铁在轴向上接触。通过第二凹部62,能够防止在各磁铁的轴向下端部产生漏磁通。并且,第二凹部62具有朝向轴中心延伸的延长部62a。延长部62a比隔着间隙部7相邻的两个分割磁铁的径向内周部朝向轴中心靠径向内侧延伸。通过延长部62a,还防止在径向内周部351c、352c,353c产生漏磁通。关于漏磁通在后面进行叙述。
[0088]并且,第二凹部62具有朝向轴中心延伸的延长部62a。详细而言,延长部62a比隔着间隙部7相邻的两个磁铁的径向内周部向轴中心靠径向内侧延伸。通过该延长部62a,还防止在径向内周部351c、352c、353c产生漏磁通。关于漏磁通在后面进行叙述。
[0089]在图13中,在分割磁铁352与分割磁铁351之间产生无法有效地应用于转子的旋转的磁通(漏磁通)M2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壳体2的底面22设置第二凹部62,能够在分割磁铁352的轴向下端部352b处的N极和分割磁铁351的轴向下端部351b处的S极这两者与底面22之间设置距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从轴向下端部352b产生的漏磁通M22。并且,通过减少漏磁通M22,能够增加通过齿的磁通,增大所产生的转矩。
[0090]并且,在分割磁铁352与分割磁铁351之间也产生无法有效地应用于转子的旋转的磁通(漏磁通)M4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延长部62a,能够在分割磁铁352的径向内周部352c处的N极和分割磁铁351的径向内周部351c处的S极这两者与底面22之间设置距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从径向内周部352c产生的漏磁通M42。并且,通过减少漏磁通M42,能够增通过齿的磁通,增大所产生的转矩。关于分割磁铁351与分割磁铁353之间以及分割磁铁352与分割磁铁353之间也相同。
[009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利用分割磁铁进行了说明,但还能够应用于圆筒状的环状磁铁。在圆筒状的环状磁铁中,无需第二凹部62和第四凹部等。
[0092]也可以使第一凹部61、第二凹部62、第三凹部63、第四凹部64的轴向深度Wl比电枢33的下端部与各磁铁的轴向下端部之间的轴向距离W2大。通过使Wl比W2大,从各磁铁的轴向下端部产生的磁通并不通过壳体2的底面22,而是容易通过齿。其结果是,能够降低漏磁通。
[0093]并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由磁铁和壳体构成定子的一部分的结构,还能够应用于如由壳体和磁铁构成转子的一部分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马达,其由定子和转子构成,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 有底圆筒状的壳体,其由磁性体构成;以及 至少一个磁铁,所述至少一个磁铁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且沿周向具有不同的磁极,且所述至少一个磁铁的外周呈圆形或圆弧状, 所述转子具有: 轴,其被支承为能够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 电枢,其与所述磁铁在径向隔着间隙对置且固定于所述轴, 所述磁铁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接触的接触部,并且所述磁铁在两个所述接触部的周向之间具有与所述底面不接触的非接触部, 所述非接触部包括所述磁铁的所述磁极的边界部的轴向下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在与所述非接触部对置的部分朝轴向下侧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比所述磁极的边界部处的径向内周部向径向内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的深度比所述电枢与所述磁铁之间的径向间隙的大小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的数量与所述磁铁的极数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由沿周向具有不同的磁极的多个分割磁铁构成, 所述多个分割磁铁相互隔着具有间隙的间隙部沿周向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间隙部的轴向下侧朝轴向下侧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分割磁铁相同的径向位置处,所述第二凹部的周向宽度比所述间隙部的周向宽度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部比隔着所述间隙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割磁铁的径向内周部朝径向内侧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部的深度比所述电枢与所述磁铁之间的径向间隙的大小大。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凹部的数量与所述磁铁的极数相等。
12.一种马达,其由定子和转子构成,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 有底圆筒状的壳体,其由磁性体构成;以及 至少一个磁铁,所述至少一个磁铁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且沿周向具有不同的磁极,且所述至少一个磁铁的外周呈圆形或圆弧状, 所述转子具有: 轴,其被支承为能够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 电枢,其与所述磁铁在径向隔着间隙对置, 所述磁铁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接触, 所述壳体具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配置在比所述磁极的边界部的轴向下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所述第三凹部朝轴向下侧凹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由沿周向具有不同的磁极的多个分割磁铁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磁铁相互隔着具有间隙的间隙部沿周向配置, 所述壳体具有第四凹部,所述第四凹部在至少一个所述间隙部的径向内侧朝轴向下侧凹陷。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凹部的数量与所述磁铁的极数相等。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凹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所述间隙部的轴向下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分割磁铁相同的径向位置处,所述第四凹部的周向宽度比所述间隙部的周向宽度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凹部的深度比所述电枢与所述磁铁之间的径向间隙的大小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凹部的深度比所述电枢与所述磁铁之间的径向间隙的大小大。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凹部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凹部的数量与所述磁铁的极数相等。
21.一种马达,其由定子和转子构成,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 有底圆筒状的壳体,其由磁性体构成;以及 多个分割磁铁,所述多个分割磁铁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且沿周向具有不同的磁极,且所述多个分割磁铁相互隔着具有间隙的间隙部沿周向配置,且外周呈圆弧状, 所述转子具有: 轴,其被支承为能够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 电枢,其与所述分割磁铁在径向隔着间隙对置, 所述分割磁铁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接触, 所述壳体具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间隙部的轴向下侧朝轴向下侧凹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部比隔着所述间隙部相邻的两个分割磁铁之间的径向内周部朝径向内侧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深度比所述电枢与所述分割磁铁之间的径向间隙的大小大。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数量与所述分割磁铁的数量相等。
【文档编号】H02K1/14GK203933319SQ201420294041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6日
【发明者】藤田徹, 前田昌良, G·肯勒, J·施密德, T·库伯勒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德国日本电产电机与驱动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