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马达以及风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8704发布日期:2019-10-28 23:4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齿轮马达以及风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壳体内具有齿轮组等的齿轮马达以及用于冰箱的冷气通路等的风门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用于冰箱的冷气通路等的风门装置,例如提出了通过具有马达以及齿轮组的挡板驱动机构来驱动挡板,从而对形成于框架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结构,挡板驱动机构被容纳于壳体中,构成齿轮马达(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齿轮马达以及风门装置中,需要在壳体内配置定子、转子以及转子支轴来构成马达,此时,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齿轮马达以及风门装置中,利用焊接等方法将端板固定到定子的两端,再借助端板固定于壳体。在此,固定于定子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面的端板支承转子支轴的端部,固定于定子的输出侧的端面的端板用作支承一号齿轮的支轴的端部的底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256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首先,因使用两枚端板而相应地增加了部件的个数。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需要用于固定两枚端板的工序。而且,在固定端板时,由于在用于定子的定子铁芯与端板之间需要较高的位置精度,因此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固定端板。由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存在有风门装置以及齿轮马达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的齿轮马达以及风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齿轮马达的特征在于,该齿轮马达具有:第一壳体部件;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配置在马达轴线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连接;定子,所述定子呈筒状,且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转子,所述转子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转子支轴,所述转子支轴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齿轮组,所述齿轮组传递所述转子的旋转,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设有:径向定位部,所述径向定位部在径向上对所述定子进行定位;以及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所述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支承所述转子支轴的靠所述马达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

在本发明中,定子在径向上被第一壳体部件的径向定位部定位,转子支轴被第一壳体部件的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支承。因此,定子与转子支轴通过第一壳体部件而被精确地定位,因此不必通过固定于定子的端面的端板来对定子和转子支轴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实现削减部件的个数以及提高生产率,并能够实现降低齿轮马达的成本。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定子在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具有第一定子铁芯,所述第一定子铁芯的从环状的第一凸缘部的内缘朝向所述一侧突出的第一极齿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径向定位部由多个凸部构成,所述凸部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朝向所述一侧突出,并在所述第一定子铁芯的周向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极齿之间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内缘抵接。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第一定子铁芯在径向上将定子精确地定位。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径向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极齿的侧面呈非接触状态。即使存在有第一极齿因弯折而引起侧面的位置精度等降低等的状况,第一极齿的侧面也不易影响第一定子铁芯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的定位。由此,能够借助第一定子铁芯在径向上精确地对定子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设有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所述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从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凸缘部抵接,从而限制所述定子在所述马达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位置,所述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由凸部构成,该凸部在从所述马达轴线方向观察时沿所述第一凸缘部呈环状或圆弧状延伸。根据该结构,由于构成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的凸部的末端面(与定子抵接的抵接面)的位置精度等越高越好,因此能够在马达轴线方向上精确地对定子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设有周向定位部,所述周向定位部由凸部构成,该凸部从所述另一侧嵌入到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孔中,从而在周向上对所述第一定子铁芯进行定位。根据该结构,能够借助第一定子铁芯在周向上精确地对定子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一凸缘部的所述一侧的面位于比所述径向定位部的所述一侧的端部靠所述一侧的位置,且位于比所述周向定位部的所述一侧的端部靠所述一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将绕线架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定子铁芯靠一侧的状态下,绕线架不易与径向定位部和周向定位部干涉。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定子在所述一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定子铁芯,所述第二定子铁芯的从环状的第二凸缘部的内缘朝向所述另一侧突出的第二极齿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所述支承部件设有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所述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从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二凸缘部抵接,从而限制所述定子在所述一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可采用由从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二凸缘部抵接的凸部构成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形成为能够被所述第二凸缘部压扁的形状,在将第一壳体部件与第二壳体部件组合的状态下,所述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呈被所述第二凸缘部压扁的状态。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以所述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为基准在马达轴线方向上对定子进行定位,因此能够精确地对定子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齿轮组中,与连接至所述转子的转子小齿轮啮合的一号齿轮的一号齿轮用支轴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被所述第一壳体部件支承。

在本发明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具有朝向所述一侧开口的筒状的主体部,所述支承部件为第二壳体部件,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件设有支承所述转子支轴的所述一侧的端部的转子支轴用第二支承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为具有底板部和从所述底板部朝向所述一侧开口的筒状的主体部的有底部件,在所述有底部件的内部容纳有所述筒状的定子、所述转子、所述转子支轴以及所述齿轮组,在所述底板部设有所述径向定位部、所述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以及所述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如果像这样构成,则由于在有底部件即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所述底板部设有所述径向定位部、所述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所述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因此能够利用容纳马达和齿轮组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对马达和齿轮组进行定位配置。

在本发明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所述支承部件设有周向定位部,所述周向定位部由凸部构成,该凸部嵌入到形成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孔中,从而在周向上对所述定子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具有朝向所述一侧开口的筒状的主体部,所述支承部件为定子支承部件,在所述定子支承部件的所述一侧,第二壳体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件设有转子支轴用第二支承部,所述转子支轴用第二支承部对贯通形成于所述定子支承部件的开口部并朝向所述一侧突出的所述转子支轴的端部进行支承。

应用了本发明的齿轮马达可用于风门装置,风门装置具有形成有通气口的框架和被所述齿轮马达驱动并用于对所述通气口进行开闭的挡板。在将应用了本发明的齿轮马达用于风门装置时,如果使通过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连接来构成所述齿轮马达的壳体的第二壳体部件与所述框架一体形成,则能够简化风门装置的结构。因此,优选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由树脂制成。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定子在径向上被第一壳体部件的径向定位部定位,转子支轴被第一壳体部件的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支承。因此,定子与转子支轴通过第一壳体部件而被精确地定位,由此不必通过固定于定子的端面的端板来对定子和转子支轴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实现削减部件的个数以及提高生产率,由此能够实现削减齿轮马达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图1(c)为从配置有挡板的一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装设有齿轮马达的风门装置的立体图。

图2(a)、图2(b)为从与配置有挡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风门装置的立体图。

图3(a)、图3(b)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齿轮马达中的马达的支承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图4(b)、图4(c)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齿轮马达的马达的说明图。

图5(a)、图5(b)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齿轮马达中的在马达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马达的支承结构的说明图。

图6为放大表示第一定子铁芯被图5(a)、图5(b)所示的第一壳体部件定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a)、图7(b)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齿轮马达中的在马达轴线方向的一侧的马达的支承结构的说明图。

图8为从马达轴线方向的一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齿轮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从马达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齿轮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风门装置

2 框架

3 第一壳体部件

4 挡板

5 马达

6 挡板驱动机构

8 支承部件

9 第二壳体部件

10、10x 齿轮马达

11 马达壳体

20 第二壳体部件

31 底板部

32 主体部

52 定子

53 转子

54 转子支轴

55 转子磁铁

56、57 绕线架

59 转子小齿轮

65 齿轮组

66 一号齿轮

71 外定子铁芯

72、77 内定子铁芯

76 外定子铁芯

85 一号齿轮用支轴支承部

94 转子支轴用第二保持部

201 转子支轴用第二保持部

203 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

210 通气口

311 转子支轴用第一保持部

312 径向定位部

313 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

314 周向定位部

371 一号齿轮用支轴支承部

711 凸缘部

711a 凸缘部711的孔

711e 凸缘部711的内缘

712 极齿

712a 极齿的侧面

761 凸缘部

762 极齿

La 马达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齿轮马达以及冰箱用的风门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齿轮马达10的转子的马达轴线方向为La,以扇形齿轮69(输出部件)以及挡板4的旋转中心轴线为Lb,以沿马达轴线方向La以及沿旋转中心轴线Lb的方向为X方向,以通气口210所朝向的方向为Z方向,以与X方向以及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为Y方向来进行说明。并且,以X方向的一侧为X1,以X方向的另一侧为X2,以Y方向的一侧为Y1,以Y方向的另一侧为Y2,以Z方向的一侧为Z1,以Z方向的另一侧为Z2进行说明。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3配置在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的第二壳体部件20用作“支承部件”的实施方式作为实施方式1来进行说明,将与第二壳体部件9分开的其他“支承部件8”配置在第一壳体部件3与第二壳体部件9之间的实施方式作为实施方式2来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图1(a)、图1(b)、图1(c)为从配置有挡板4的一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装设有齿轮马达10的风门装置1的立体图,图1(a)为风门装置1的整体的立体图,图1(b)为将框架2和第一壳体部件3进行分解的分解立体图,图1(c)为取下挡板4后的分解立体图。图2(a)、图2(b)为从与配置有挡板4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风门装置1的立体图,图2(a)为风门装置1整体的立体图,图2(b)为将框架2和第一壳体部件3进行分解了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a)、图1(b)、图1(c)以及图2(a)、图2(b)中,示出了挡板4使通气口210呈关闭状态的状态。

图1(a)、图1(b)、图1(c)以及图2(a)、图2(b)所示的风门装置1具有:框架2,所述框架2形成有在Z方向上贯通的矩形的通气口210;挡板4,所述挡板4用于对框架2的通气口210进行开闭;挡板驱动机构6,所述挡板驱动机构6相对于挡板4配置在X方向的另一侧X2;以及第一壳体部件3,所述第一壳体部件3将挡板驱动机构6容纳在内侧。因此,风门装置1通过将第一壳体部件3组装到将挡板4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框架2而构成,所述第一壳体部件3将挡板驱动机构6容纳在内侧。具体地说,如后述,第一壳体部件3被组装到与框架2一体成形的第二壳体部件20构成风门装置1。

第一壳体部件3为具有底板部31和方筒状的主体部32的有底部件,所述底板部31位于X方向的另一侧X2,所述主体部32从底板部31朝向框架2的一侧(X方向的一侧X1)突出。主体部32朝向X方向的一侧X1开口。主体部32具有在Z方向上对置的侧板部321、322和在Y方向上对置的侧板部323、324。底板部31以及壳体的主体部32在从X方向观察时,呈长边沿Y方向延伸、短边沿Z方向延伸的四边形。

在框架2中的位于X方向的另一侧X2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壳体部件20(支承部件),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0作为覆盖第一壳体部件3的开放端的盖。第一壳体部件3与第二壳体部件20通过挂钩机构39而结合,并构成在内部容纳马达5和用于将该马达5的旋转传递到挡板4的齿轮组65、即挡板驱动机构6的马达壳体11。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壳体部件3、第二壳体部件20以及挡板驱动机构6构成齿轮马达10。在第二壳体部件20形成有轴部29等,所述轴部29朝向X方向的另一侧X2突出,并对第一壳体部件3和第二壳体部件20进行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部件3以及框架2(第二壳体部件20)由树脂制成。

构成风门装置1的框架2在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20靠X方向的一侧X1具有形成有通气口210的矩形的端板部21和从端板部21的外缘朝向Z方向的另一侧Z2突出的方筒状的主体部22。第二壳体部件20为将方筒状的主体部22的一侧面作为安装并保持第一壳体部件3的侧面而构成的。在端板部21中的通气口210的边缘形成有方筒状的密封板部23,所述密封板部23朝向挡板4所在的一侧突出。挡板4被框架2支承为绕沿X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轴线Lb能够旋转,挡板驱动机构6使挡板4绕旋转中心轴线Lb旋转,从而对通气口210进行开闭。挡板4具有:开闭板40,所述开闭板40具有尺寸比通气口210大的平板部41;以及薄板状的弹性部件49,所述弹性部件49由粘贴在开闭板40的通气口210侧的面的聚乙烯泡沫等构成,弹性部件49与通气口210的周围(密封板部23)抵接,从而封闭通气口210。在框架2的端板部21中的挡板4所在的一侧的面安装有加热器219,所述加热器219包围通气口210(密封板部23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219呈薄板状。

该风门装置1配置在构成冷气通路的通风管的内侧。在此,相对于通气口210冷气从与配置有挡板4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流经通气口210。或者还有这种情况:相对于通气口210冷气从配置有挡板4的一侧流经通气口210。

(挡板驱动机构6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1以及齿轮马达10中,挡板驱动机构6具有:马达5,所述马达5配置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内侧;以及齿轮组65,所述齿轮组65在相对于马达5靠Y方向的一侧Y1用于将马达5的旋转传递给挡板4。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5由步进马达构成。

齿轮组65具有:一号齿轮66,所述一号齿轮66具有与转子小齿轮59啮合的大径齿轮;二号齿轮67,所述二号齿轮67具有与一号齿轮66的小径齿轮啮合的大径齿轮;以及驱动齿轮68,所述驱动齿轮68具有与二号齿轮67的小径齿轮啮合的大径齿轮。因此,在齿轮组65中,由一号齿轮66、二号齿轮67以及驱动齿轮68构成减速齿轮组。并且,齿轮组65具有与驱动齿轮68啮合并从动于驱动齿轮68的扇形齿轮69。扇形齿轮69为位于齿轮组65的最末级的末级齿轮(输出齿轮),并与挡板4连接。

在马达5连接有共计四根的马达用导线171。马达用导线171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内侧(马达壳体11的内侧)的驱动室60中,从与马达5连接的位置经由Z方向的另一侧Z2被引到Y方向的一侧Y1后,再朝向X方向的另一侧X2延伸,并被引到第一壳体部件3的外部。并且,在加热器219连接有共计两根的加热器用导线172。当加热器用导线172在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20靠X方向的一侧X1(配置有加热器219的一侧)被连接到加热器219后,再经由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20的加热器用导线通路,被引到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20靠X方向的另一侧X2,并朝向X方向的另一侧X2延伸到第一壳体部件3的外部。

在使马达用导线171以及加热器用导线172朝向X方向的另一侧X2延伸并将其引到第一壳体部件3的外部时,在第二壳体部件20构成有导线支承部28,所述导线支承部28在与第一壳体部件3的主体部32的外表面之间,从外表面侧支承马达用导线171以及加热器用导线172的中途部分。

(挡板驱动机构6的支承结构)

图3(a)、图3(b)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齿轮马达10中的马达5的支承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a)为从X方向的一侧X1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3(b)为从X方向的另一侧X2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a)、图3(b)所示,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底板部31的靠第二壳体部件20侧的面从Y方向的另一侧Y2朝向一侧Y1依次设有:马达5的配置部36;一号齿轮用支轴支承部371,所述一号齿轮用支轴支承部371支承一号齿轮66的一号齿轮用支轴661(旋转轴)的靠X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轴状突起372,所述轴状突起372将二号齿轮67支承为能够旋转;轴状突起373,所述轴状突起373将驱动齿轮68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轴孔374,所述轴孔374将扇形齿轮69的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主体部32的对角位置形成有供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20的轴部29嵌入的轴孔35。

在第二壳体部件20中的靠第一壳体部件3侧的面,从Y方向的另一侧Y2朝向一侧Y1依次设有:马达5的配置部26;轴状突起271,所述轴状突起271将一号齿轮66支承为能够旋转;轴孔273,所述轴孔273由将驱动齿轮68的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筒部构成;以及轴孔274,所述轴孔274由将扇形齿轮69的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筒部构成。

(马达5的结构)

图4(a)、图4(b)、图4(c)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齿轮马达10的马达5的说明图,图4(a)为马达5的剖视图,图4(b)为定子的分解立体图,图4(c)为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4(a)、图4(b)、图4(c)所示,马达5具有:定子52,所述定子52呈筒状,且配置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底板部31与第二壳体部件20之间;转子53,所述转子53配置在定子52的内侧;以及转子支轴54,所述转子支轴54将转子53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此,转子支轴54既可是旋转轴,也可是固定轴,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支轴54为固定轴。因此,转子53绕转子支轴54旋转。转子53具有:圆筒体51,所述圆筒体51与转子小齿轮59一体形成;以及转子磁铁55,所述转子磁铁55呈圆筒状且固定于圆筒体51的外周面。

圆筒体51的内侧贯穿有转子支轴54。在圆筒体51的内侧,从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安装有被转子支轴54贯穿的套筒581,相对于套筒581从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配置有板簧585。板簧585具有供转子支轴54贯穿的圆环部586和从圆环部586延伸的弹簧部587,通过使弹簧部587的末端部与第一壳体部件3的底板部31抵接,从而借助套筒581将转子53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施力。

定子52具有沿着马达轴线方向La配置的第一定子组521以及第二定子组522。第一定子组521具有卷绕有线圈线526的绕线架56。绕线架56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560和在主体部的两端部扩径的圆环状的凸缘部561、562,并在主体部560卷绕有线圈线52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561形成有线圈线支承部565,所述线圈线支承部565在拉绕线圈线526时支承线圈线526。在绕线架56的两侧重叠配置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外定子铁芯71(第一定子铁芯)以及内定子铁芯72,定子52在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的端部具有外定子铁芯71。

外定子铁芯71具有圆环状的凸缘部711(第一凸缘部)、从凸缘部711的内缘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的极齿712(第一极齿)以及从凸缘部711的外周缘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的筒部713,极齿712在周向上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711沿周向的三个部位形成有孔711a(参照图3(b)),孔711a由贯通孔构成。

内定子铁芯72具有圆环状的凸缘部721和从凸缘部721的内缘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突出的极齿722,极齿722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

与第一定子组521相同,第二定子组522具有卷绕有线圈线527的绕线架57。绕线架57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570和在主体部的两端部扩径的圆环状的凸缘部571、572,在主体部570卷绕有线圈线52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572形成有支承端子576的端子台575。在绕线架57的两侧重叠配置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外定子铁芯76(第二定子铁芯)以及内定子铁芯77,定子52在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端部具有外定子铁芯76。

外定子铁芯76具有圆环状的凸缘部761(第二凸缘部)、从凸缘部761的内缘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突出的极齿762(第二极齿)以及从凸缘部761的外周缘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突出的筒部763,极齿762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761的周向上的三个部位形成有孔761a,孔761a由贯通孔构成。

内定子铁芯77具有圆环状的凸缘部771和从凸缘部771的内缘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的极齿772,极齿772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

在如此构成的定子52中,外定子铁芯71的筒部713的末端部、内定子铁芯72的凸缘部721的外周端部、内定子铁芯77的凸缘部771的外周端部以及外定子铁芯76的筒部763的末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

(马达5等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的支承结构)

图5(a)、图5(b)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齿轮马达10中的马达5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的支承结构的说明图,图5(a)为第一壳体部件3中的外定子铁芯71的定位部的说明图,图5(b)为外定子铁芯71已被第一壳体部件3定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为放大表示外定子铁芯71已被图5所示的第一壳体部件3定位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齿轮马达10中,定子52如以下说明那样,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底板部31与第二壳体部件20(支承部件)之间被定位。

具体地说,如图3(a)以及图5(a)、图5(b)所示的那样,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底板部31的靠Y方向的另一侧Y2设有马达5的配置部36,在配置部36中,依靠外定子铁芯71对定子52进行定位。更为具体地说,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底板部31形成有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311,所述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311由支承转子支轴54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的端部的轴孔构成,并且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底板部31设有:径向定位部312,所述径向定位部312在径向上对定子52(外定子铁芯71)进行定位;以及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所述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限制定子52(外定子铁芯71)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由凸部构成,所述凸部被设置成从底板部31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并与底板部31一体成形,且从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与凸缘部711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在从马达轴线方向La观察时为沿外定子铁芯71的凸缘部711(第一凸缘部)呈圆环状延伸的平坦面,其宽度被设定为比圆环状的凸缘部711的径向宽度窄。另外,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也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从马达轴线方向La观察时,沿着外定子铁芯71的凸缘部711(第一凸缘部)呈圆弧状延伸。

径向定位部312由多个凸部构成,所述凸部在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的径向内侧,被设置成从底板部31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并与底板部31一体成形,且所述凸部在外定子铁芯71中的周向相邻的极齿712之间与凸缘部711的内缘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定位部312在周向上设置多个部位。

在此,如图6所示,径向定位部312与凸缘部711的内缘711e抵接从而在径向上进行定位,但是径向定位部312与极齿712的侧面712a呈非接触状态。也就是说,径向定位部312(凸部)离开极齿712的侧面712a不接触。通过该结构,即使存在有在极齿712被冲切成极齿的形状之后被弯折从而导致侧面712a的位置精度等降低等的状况,极齿712的侧面712a也不会影响外定子铁芯71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3的定位。由此,能够通过外定子铁芯71在径向上精确地对定子52进行定位。

并且,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底板部31设有周向定位部314,所述周向定位部314在周向上对定子52(外定子铁芯71)进行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定位部314由凸部构成,所述凸部从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并嵌入到凸缘部711的三个孔711a中的任一个。在此,孔711a为圆形,而周向定位部314为长轴朝向周向的椭圆或长圆。并且,周向定位部314的周向尺寸与孔711a的内径相等,但径向尺寸比孔711a的内径小。因此,周向定位部314在周向上与孔711a的内缘接触,而在径向上不接触。因此,周向定位部314在周向上对定子52(外定子铁芯71)进行定位,而不在径向上对其进行定位,径向上的定位由径向定位部312来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示意表示的那样,凸缘部711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面711s位于比径向定位部312的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端部靠一侧La1的位置,且位于比周向定位部314的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端部靠一侧La1的位置。因此,径向定位部312以及周向定位部314不比凸缘部711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也就是说,径向定位部312以及周向定位部314的相对于供凸缘部711抵接的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的平坦面在马达轴线方向La上的突出量设定得比凸缘部711的板厚薄。因此,绕线架56不易在相对于外定子铁芯71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与径向定位部312和周向定位部314干涉。

(马达5等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支承结构)

图7(a)、图7(b)为示出马达5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齿轮马达10中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支承结构的说明图,图7(a)为第二壳体部件20的外定子铁芯76的定位部的说明图,图7(b)为外定子铁芯76已被第二壳体部件20定位的状态的说明图。

如图3(b)以及图7(a)、图7(b)所示,在框架2的方筒状的主体部22的一侧面,即第二壳体部件20中,在马达5的配置部26中,借助外定子铁芯76对定子52进行定位。更为具体地说,在第二壳体部件20形成有转子支轴用第二支承部201,所述转子支轴用第二支承部201由支承转子支轴54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端部的轴孔构成,且在第二壳体部件20设有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203,所述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203限制定子52(外定子铁芯76)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壳体部件20形成有凸部204,所述凸部204在从马达轴线方向La观察时沿外定子铁芯76的凸缘部761(第二凸缘部)呈圆弧状延伸,在凸部204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的面设有多个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203,所述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203由在周向上分开的位置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突出的凸起(小突起)构成。该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203从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与外定子铁芯76的凸缘部761抵接,从而限制定子52(外定子铁芯71)在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位置。此时,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203以一部分被凸缘部761压扁了的状态来限制凸缘部761在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位置。也就是说,凸部(小突起)构成为在第一壳体部件3与第二壳体部件20结合时能够以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为基准使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203被压扁的小突起,定子52在轴线方向上被可靠地固定在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与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203之间。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1以及齿轮马达10中,定子52在径向上被第一壳体部件3的径向定位部312定位,转子支轴54被第一壳体部件3的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311支承。因此,定子52与转子支轴54通过第一壳体部件3被精确地定位,由此不必通过固定于定子52的端面的端板对定子52和转子支轴54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实现削减部件的个数以及提高生产率,由此能够实现削减齿轮马达10的成本。

并且,由于第一壳体部件3形成有支承一号齿轮66的一号齿轮用支轴661(旋转轴)的一号齿轮用支轴支承部371,因此能够使转子小齿轮59与一号齿轮66适当地啮合。因此,能够抑制异常音的产生以及磨损等。

并且,径向定位部312由多个凸部构成,所述凸部在外定子铁芯71的周向相邻的极齿712之间与凸缘部711的内缘接触,径向定位部312以极齿712为基准对外定子铁芯71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借助外定子铁芯71在径向上精确地对定子52进行定位,由此提高了定子52与转子53的同心度。

并且,在第一壳体部件3设有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由凸部构成,所述凸部在从马达轴线方向La观察时沿凸缘部711呈环状延伸。因此,不易在由树脂成形第一壳体部件3时产生缺肉等。并且,由于构成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的凸部的末端面(与定子52抵接的抵接面)的位置精度等越高越好,因此能够在马达轴线方向La上精确地对定子52进行定位。

并且,在第一壳体部件3设有周向定位部314,所述周向定位部314由嵌入到形成于外定子铁芯71的凸缘部711的孔中,从而在周向上对外定子铁芯71进行定位的凸部构成。因此,能够通过外定子铁芯71在周向上对定子52进行定位。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用作支承部件的第二壳体部件20设有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203,所述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203由与外定子铁芯76的凸缘部761抵接并限制定子52在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位置的凸部构成,因此能够在第一壳体部件3与第二壳体部件20之间限制定子52在马达轴线方向La上的位置。

[实施方式2]

图8为从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齿轮马达10x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从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齿轮马达10x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8以及图9中,省略齿轮等的图示。

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齿轮马达10x中,在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3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配置有第二壳体部件9,在第一壳体部件3与第二壳体部件9之间配置有与第一壳体部件3连接的支承部件8。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8如以下说明的那样,为定子支承部件,所述定子支承部件在与第一壳体部件3之间支承马达5的定子52。

更为具体地说,支承部件8具有底板部81和从底板部81的外缘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突出的筒状的主体部82,在底板部81形成有开口部83,所述开口部83使转子支轴54以及转子小齿轮59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壳体部件3形成有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的连接轴301,在支承部件8形成有供连接轴301嵌入的轴孔88,第一壳体部件3与支承部件8之间通过连接轴301嵌入到轴孔88中而被定位,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壳体部件3与支承部件8连接。

第二壳体部件9具有底板部91和从底板部91的外缘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突出的筒状的主体部9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壳体部件9形成有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突出的连接轴99,在第一壳体部件3形成有供连接轴99嵌入的轴孔35,从而第一壳体部件3与第二壳体部件9之间通过连接轴99嵌入到轴孔35而被定位,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壳体部件3与第二壳体部件9连接。并且,在第二壳体部件9形成有定位轴95,所述定位轴95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突出并与支承部件8抵接,从而限制支承部件8在马达轴线方向La上的位置。

在此,在第二壳体部件9的底板部91形成有转子支轴用第二支承部94,所述转子支轴用第二支承部94由支承转子支轴54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的端部的轴孔构成。

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底板部31形成有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311,所述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311呈筒状且由支承转子支轴54的靠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的端部的轴孔构成,并且在第一壳体部件3的底板部31设有:径向定位部312,所述径向定位部312在径向上对定子52(外定子铁芯71)进行定位;以及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所述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限制定子52(外定子铁芯71)在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由凸部构成,所述凸部从底板部31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并从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与凸缘部711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在从马达轴线方向La观察时,沿外定子铁芯71的凸缘部711(第一凸缘部)呈圆弧状延伸,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与筒状的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311之间通过板状的肋315连接。

径向定位部312由多个凸部构成,所述凸部从肋315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并在外定子铁芯71中的周向相邻的极齿712之间与凸缘部711的内缘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定位部312设置在周向上的三个部位。

并且,在第一壳体部件3设有周向定位部314,所述周向定位部314在周向上对定子52(外定子铁芯71)进行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定位部314由凸部构成,所述凸部从轴线方向第一定位部313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突出,并嵌入到凸缘部711的孔711a中。

在支承部件8中,底板部81成为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所述轴线方向第二定位部从马达轴线方向La的一侧La1与外定子铁芯76的凸缘部761抵接,从而限制定子52的位置。并且,在支承部件8的底板部81形成有凸部86,所述凸部86从底板部81朝向马达轴线方向La的另一侧La2突出,并嵌入到外定子铁芯76的凸缘部711的孔761a中。该凸部86作为径向定位部以及周向定位部发挥功能,所述径向定位部在径向上对定子52(外定子铁芯76)进行定位,所述周向定位部在周向上对定子52(外定子铁芯76)进行定位。

并且,在支承部件8形成有一号齿轮用支轴支承部85,所述一号齿轮用支轴支承部85对齿轮组中的与转子小齿轮59啮合的一号齿轮(未图示)的一号齿轮用支轴(旋转轴)进行支承。

在如此构成的齿轮马达10x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定子52也在径向上被第一壳体部件3的径向定位部312定位,转子支轴54被第一壳体部件3的转子支轴用第一支承部311支承。因此,定子52与转子支轴54通过第一壳体部件3而被精确定位,由此不必通过固定于定子52的端面的端板来对定子52和转子支轴54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实现削减部件的个数以及提高生产率,由此在能够实现降低齿轮马达10x的成本等方面起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形。例如,也可在第二壳体部件20与框架2呈分体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并且,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风门装置1为冰箱用风门装置,但并不限定用于冰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