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放线人工牵引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797011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电缆放线人工牵引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供电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放线人工牵引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电缆的铺设工作是电力输送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一些大型的电力设施建设中,电缆的使用量和铺设工作非常大。目前,电力系统铺设电缆工作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吊车放线,另一种是依靠电缆放线架,将电缆盘放置在可转动的放线架上,用人工实现放线。采用吊车放线,由于铺设地里环境限制,在一些地方无法实现吊车放线,只能采用人工放线,在人工放线的实际作业时,一般是用手直接握住电缆线进行铺设,由于一些电缆线较粗,手部不好掌握,同时,在放线过程中,电缆会旋转和拧劲,给人工铺设带来更多的麻烦。申请公布号为CN10428315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放线器,该放线器包括一带有手柄的轴套,轴套内通过轴承铰接一转轴,转轴下端铰接一连根,连杆下端通过铰接轴铰接一和连杆相配合卡住电缆的U型锁紧套。该放线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电缆的拧劲现象,但当连杆与电缆呈90°夹角时,转轴就无法实现旋转,从而无法消除电缆自身旋转产生的拧劲,同时,该放线器中的把手在电缆铺设时,使用并不便利,因为把手是直杆,在铺设时,需要手掌与把手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才能拉动电缆,对于一些手臂力量小的使用者来说,无法握住把手来拉动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放线人工牵引辅助工具,该辅助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放线过程中,能够完全消除电缆自身旋转产生的拧劲,继而避免了因缠绕对电缆造成的损伤。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放线人工牵引辅助工具,包括手柄、支撑横板、上压紧装置和下支撑装置,所述手柄铰接在所述支撑横板的一端部;所述支撑横板的中部位置上设置一螺纹通孔,所述上压紧装置包括螺纹杆和活动设置在所述螺纹杆下方的上压板,在所述上压板上设置有两个可以自由滚动的滚轮,所述螺纹杆套置在所述螺纹通孔内,且在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设置一横板;所述下支撑装置包括倒“T”型连杆和并列设置在所述倒“T”型连杆下方的两个弧形支撑杆,所述倒“T”型连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板的一端部且位于所述手柄的下方,在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两组滚动支撑装置,所述滚动支撑装置包括一两端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且所述环形通槽的弯曲弧度与所述弧形支撑杆的弯曲弧度相吻合。优选的,在所述支撑横板的一端部下方固定设置一带有若干通孔的空心套杆,所述倒“T”型连杆的竖杆套置在所述空心套杆内,销轴通过穿过所述竖杆上设置的一通孔及所述空心套杆上设置的通孔将所述倒“T”型连杆固定在所述空心套杆上。进一步的,在所述空心套杆与所述支撑横板的夹角位置固定设置一加强筋。优选的,在所述支撑横板的一侧壁上设置一空心圆管。优选的,在所述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的两端各设置一贯穿所述环形通槽的限位通孔,在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杆上各设置有若干个沿弧形支撑杆周向方向分布的插接通孔。进一步的,在所述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的两端均套置一轴承,且两个所述轴承通过设置在所述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中部的轴肩相隔离。进一步的,在所述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上套置一能相对支撑杆自由转动的滚动套管。优选的,所述上压板呈环形,两个所述滚轮相对设置在所述上压板的内侧壁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旋转上压紧装置中的螺纹杆可以改变上压紧装置和下支撑装置之间的距离,以便适应具有不同粗细程度的电缆的夹持,同时,通过旋转螺纹杆能够使得上压板将电缆紧紧的压在弧形支撑杆上,以便施工人员拖动电缆移动。2、两个弧形支撑杆上的两个滚动支撑装置之间的距离可以沿着弧形支撑杆的周向方向调节,以便滚动支撑装置能够更好的适应电缆的粗细程度。3、设置在上压板上的滚轮和设置在支撑杆上的轴承或者空心套管均能够自由旋转,在放线过程中,若电缆产生拧劲有发生旋转的现象,则滚轮和轴承或者空心套管能够使得电缆轻松实现旋转,从而可消除电缆的拧劲,对电缆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4、空心套杆与倒“T”型连杆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通过调整倒“T”连杆与空心套杆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满足施工人员不同的使用高度要求。5、当牵引工作人员较多时,可以将横杆穿插到支撑横板一侧设置的空心圆管内,通过横杆两个工作人员可以抬着电缆向前移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3为螺纹杆与上压板连接处的纵向剖视图;图4为滚动支撑装置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滚动支撑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下支撑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柄、2支撑横板、21空心圆管、3上压紧装置、31横板、32螺纹杆、321第一轴肩、322第二轴肩、33上压板、34滚轮、35支撑板、4下支撑装置、41空心套杆、42倒“T”型连杆、421竖杆、43弧形支撑杆、431插接通孔、44滚动支撑装置、441轴承、442限位通孔、443环形通槽、444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445滚动套管、5加强筋、6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6,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放线人工牵引辅助工具(如图1所示),包括手柄1、支撑横板2、上压紧装置3和下支撑装置4,所述手柄1铰接在所述支撑横板2的一端部,在使用本发明时,放线人员直接用手提拉手柄1便可能拖动电缆移动。所述支撑横板2的中部位置上设置一螺纹通孔,所述上压紧装置3包括螺纹杆32和活动设置在所述螺纹杆32下方的上压板33,所述螺纹杆32套置在支撑横杆2上设置的螺纹通孔内,且在所述螺纹杆32的上端设置一横板31,通过横板31,操作人员能够顺利的旋拧螺纹杆32。在此,将上压板33的外形设计为环形,以便上压板33能够与电缆的外形相适应。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螺纹杆32和上压板33的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在螺纹杆32的下端依次设置有第一轴肩321和第二轴肩322,且在第二轴肩322上设置有外螺纹,上压板33通过其上开设的一通孔套置在第一轴肩321上,上压板33通过旋拧在第二轴肩332上的螺母6与螺纹杆32活动连接,在螺纹杆32旋拧过程中,上压板33不会跟随螺纹杆32旋转。在所述上压板33上设置有两个可以自由滚动的滚轮34,滚轮34以铰接的方式设置在上压板33内侧伸出的与滚轮34相对应的支撑板35上,其中一个滚动34对应两个支撑板35。所述下支撑装置4包括倒“T”型连杆42和并列设置在所述倒“T”型连杆42下方的两个弧形支撑杆43,所述倒“T”型连杆42可直接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板2的一端部且位于所述手柄1的下方,由于放线人员的高度不同,在使用本发明时,身高较高的弯腰程度可能大些,为减小大弯腰给放线人员带来的不便,在此,在所述支撑横板2的一端部下方固定设置一带有若干通孔的空心套杆41,所述倒“T”型连杆42的竖杆421套置在所述空心套杆41内,销轴通过穿过所述竖杆421上设置的一通孔及所述空心套杆41上设置的通孔将所述倒“T”型连杆42固定在所述空心套杆41上,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竖杆421与空心套杆41之间的相对距离,便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本发明的整个长度。在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杆43之间设置有两组滚动支撑装置44,所述滚动支撑装置44包括一两端带有环形通槽443的支撑杆444,且所述环形通槽443的弯曲弧度与所述弧形支撑杆43的弯曲弧度相吻合,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444通过环形通槽443卡接在两个弧形支撑杆43之间,为了便于电缆在滚动装置44上能够轻易转动,在此,在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444上设计了两种滚动实施例,第一种滚动实施例为:在所述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444的两端均套置一轴承441,且两个所述轴承441通过设置在所述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444中部的轴肩相隔离;第二种滚动实施例为:在所述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444上套置一能相对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444自由转动的滚动套管445。在铺设电缆时,电缆的型号并不相同,有的直径较大,有的直径相对来说较小,在使用本发明是,为了使得两个滚动支撑装置44能够较合适的支撑住电缆,在此,使得两个滚动支撑装置44能够沿着弧形支撑杆43的周向方向自由滑动,当调整好两个滚动支撑装置44之间的相对距离时,在移动电缆过程中,为防止滚动支撑装置44因外力作用发生移动失去支撑电缆滑动的功能,在此,在所述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444的两端各设置一贯穿所述环形通槽443的限位通孔442,在两个所述弧形支撑杆43上各设置有若干个沿弧形支撑杆43周向方向分布的插接通孔431,通过销轴穿过限位通孔442和插接通孔431便可将带有环形通槽的支撑杆444固定在弧形支撑杆43上。为了增加支撑横板2与空心套杆4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所述空心套杆41与所述支撑横板2的夹角位置固定设置一加强筋5。当电缆过重或者放线人员较充足时,为了便于两个工作人员同时对一个本发明施加拉力,在此,在所述支撑横板2的一侧壁上设置一空心圆管21,工作人员通过一横杆或者一绳索穿过所述空心圆管21之后,便可实现两个工作人员同时对本发明时间拉力。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