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定冷水箱密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1694阅读:1084来源:国知局
发电机定冷水箱密封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厂发电机内冷水循环系统的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发电机内冷水水质稳定优化装置配套使用的辅助设备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发电机内冷水水质稳定优化装置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各种大型发电机内冷水循环系统,但是有部分火力发电厂的定冷水箱只是简单地设置了呼吸口,由于仪表取样间水样的流失,定冷水箱的水位随之变化,在定冷水箱水位变化的同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地通过定冷水箱的呼吸口进入,从而难以使定冷水的pH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增加了树脂的消耗,甚至使pH值小于国标(DL/T801-2010)要求的8.0。

因此,设计一种新技术方案解决以上问题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发电机定冷水箱密封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发电机定冷水箱密封系统,包括定冷水箱,所述定冷水箱顶部连接一密封系统,所述密封系统由管道依次串接有第一气水分离器、U型管、第二气水分离器。

进一步地,所述定冷水箱顶部设有呼吸口,所述密封系统连接在所述呼吸口上,两者之间设有第一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系统中,U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气水分离器和第二气水分离器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和第二气水分离器的筒身的横截面积至少为连接其顶端的管道横截面积的5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和第二气水分离器的顶部安装有数量不少于2个的导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上下首尾相接且倾斜,均与水平面形成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U型管的底部并接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门与第二气水分离器底部间并接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U型管内盛装有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溶液,所述溶液液面不高于第三阀门。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优点在于:

1、通过设有密封系统,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对定冷水箱内冷水pH值的影响,减少设备的损耗;

2、通过使用管道依次串接第一气水分离器、U型管、第二气水分离器,能够自动使进入定冷水箱的空气先经过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只需定期更换溶液即可,不必浪费人力监测;

3、通过设有导流板,能破坏在第一气水分离器内加速上升的水柱,水柱被破坏后顺着导流板回流,空气迅速通过溶液再进入定冷水箱中。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气水分离器和第二气水分离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气水分离器和第二气水分离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冷水箱中液位下降时工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定冷水箱中液位上升时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结合图1-5所示,发电机定冷水箱密封系统,包括定冷水箱5,所述定冷水箱5顶部设有呼吸口,其上连接有第一阀门31及一密封系统,所述密封系统由管道依次串接有第一气水分离器1、U型管4、第二气水分离器2,管道及相关管配件可采用不锈钢304材质,管径选取DN25。

U型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气水分离器1和第二气水分离器2的底部。第一气水分离器1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气水分离器2,第一气水分离器1底部距离U型管4底部2000mm,第二气水分离器2底部距离U型管4底部1500mm。U型管4的底部并接有第二阀门,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第二阀门32与第二气水分离器2底部间并接有第三阀门33。第三阀门33与U形管4并接处距离U形管4底部1000mm。当然上述的距离数据是指水平位置的高度距离。U型管4内盛装有可吸收二氧化碳的NaOH溶液,溶液液面不高于第三阀门33。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第三阀门33采用不锈钢304材质,可以是截止阀,也可以是球阀。

第一气水分离器1和第二气水分离器2的结构制作如下:采用材质为不锈钢304,管径为DN125的管道为筒身,设置筒身高度为300mm;在距离筒底150mm以上处安装数量不少于2个的导流板6,导流板6上下首尾相接且倾斜,均与水平面形成约15°的夹角,使水能够往下流;筒身顶端和底端设置堵板,堵板的中央开有DN25的安装口,以连接管路。

鉴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工作情况如下:

1.注入水封液

打开第三阀门33,将配好的NaOH溶液从第二气水分离器2的顶部灌入,溶液流入U型管4中,液位逐渐上升,当到达第三阀门3同样高度处,会从第三阀门3处流出,此时停止灌入溶液,关闭第三阀门33;

2.定冷水箱液位下降时

定冷水箱5液位下降,其内部会出现负压,随着负压的增大,U型管4内的NaOH溶液水柱往第一气水分离器1方向慢慢移动,当水柱进入第一气水分离器1时,由于横截面积变大,水柱高度变小,水柱加速往上移动,U型管4内的溶液全部进入第一气水分离器1里面时,达到最快速度,触碰导流板6后,水柱被破坏,空气迅速通过NaOH溶液(此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溶液充分吸收),进入定冷水箱5中,定冷水箱5内恢复常压后,NaOH溶液回流至U型管4中;

3.定冷水箱补水(液位上升)时

定冷水箱5液位上升,内部出现正压,U型管4内的NaOH溶液水柱随着正压变大往第二气水分离器2方向慢慢移动,当溶液进入第二气水分离器2时,由于横截面积变大,水柱高度变小,NaOH溶液开始加速往上移动,当U型管4内的NaOH溶液全部进入第二气水分离器2里面时,达到最快速度,最后触碰导流板6,水柱被破坏,空气迅速外排,NaOH溶液回流至U型管4中;

4.更换NaOH溶液

当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饱和时,需要更换NaOH溶液。此时打开第二阀门32,将U型管4内的液体排尽,关闭第二阀门32,然后再用“注入水封液”的方法将新的氢氧化钠溶液重新注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