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3634阅读:14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马达调速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交流马达调速一般都采用变频器,造价非常昂贵,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的交流马达调速装置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的问题,创造性地提供一种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所述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为一种简易的电子电路,包括火线和零线;其中,所述火线上连接有第一接插件、第二接插件、双向晶闸管、以及第五电阻;所述第一接插件上设置有两个连接端口,所述两个连接端口包括第一插件的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一插件的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插件的第一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一插件的第二连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火线连接;所述第二接插件上设置有四个连接端口,所述四个连接端口包括第二插件的第一连接端口、第二插件的第二连接端口、第二插件的第三连接端口、以及第二插件的第四连接端口,所述第二插件的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火线连接,所述第二插件的第三连接端口连接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二插件的第四连接端口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插件的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共同连接有第三电阻;所述双向晶闸管包括两个主端点和一个门极,一个所述主端点与所述火线连接,另一个所述主端点与所述零线连接,一个所述门极连接有双向触发二极管,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连接有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共同连接有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零线连接;所述第五电阻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零线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电阻分别为390K、750K、100K、1K、100R。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的额定功率分别为1/4W、1/4W、1W。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容量为0.033μF,耐压为630V。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容的容量为0.01μF,耐压为630V。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双向晶闸管的触发延迟角的变化范围为0°~180°。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可以达到与变频器相同的调速效果,造价低廉。因此,本实用新型运用一个简易的电子电路,降低原本就价廉的交流电机马达的控速成本,而且市场上似乎还没有厂家将可控式双向匝流体(Triac)应用在风扇马达的调速方面,以提高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火线L、零线N、第一接插件J1、两个连接端口CON2、第一插件的第一连接端口J11、第一插件的第二连接端口J12、第二接插件J2、四个连接端口CON4、第二插件的第一连接端口J21、第二插件的第二连接端口J22、第二插件的第三连接端口J23、第二插件的第四连接端口J24、双向晶闸管Q1、主端点T、门极G、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双向触发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员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定任何形式、尺寸或者比例。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所述交流马达电子调速器为一种简易的电子电路,包括火线L和零线N;其中,火线L上连接有第一接插件J1、第二接插件J2、双向晶闸管Q1、以及第五电阻R5;第一接插件J1上设置有两个连接端口CON2,两个连接端口CON2包括第一插件的第一连接端口J11和第一插件的第二连接端口J12,第一插件的第一连接端口J11和第一插件的第二连接端口J12分别与火线L连接;第二接插件J2上设置有四个连接端口CON4,四个连接端口CON4包括第二插件的第一连接端口J21、第二插件的第二连接端口J22、第二插件的第三连接端口J23、以及第二插件的第四连接端口J24,第二插件的第一连接端口J21与火线L连接,第二插件的第三连接端口J23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插件的第四连接端口J24连接有第二电阻R2,第二插件的第二连接端口J22、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共同连接有第三电阻R3;双向晶闸管Q1包括两个主端点T和一个门极G,一个主端点T与火线L连接,另一个主端点T与零线N连接,一个门极G连接有双向触发二极管D1,双向触发二极管D1连接有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共同连接有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与零线N连接;第五电阻R5连接有第二电容C3,第二电容C3与零线N连接。

优选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电阻分别为390K、750K、100K、1K、100R;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额定功率分别为1/4W、1/4W、1W;第一电容C1的容量为0.033μF,耐压为630V;第二电容C3的容量为0.01μF,耐压为630V;双向晶闸管Q1的触发延迟角的变化范围为0°~180°。

由此可见,TRIAC的相位控制与SCR很类似,但因TRIAC能双向导通之故,在正负半周均能触发、可作为全波功率控制之用,因此TRIAC除具有SCR的优点,更方便于交流功率控制,TRIAC相位控制电路,只适当的调整RC时间常数即可改变它的激发角。

TRIAC的触发电路与SCR类似,可以用RC电路配合DIAC元件组成的触发电路来触发,这些元件的触发延迟角。都可由改变电路所使用的电阻值来调整,其变化范围在0°~180°之间,正负半周均能导通,而在工业电力控制上,常以电压反馈来调整触发延迟角,用以代表负载实际情况的电压反馈,启动系统做良好的闭回路控制。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