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导式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1264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导式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传导式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手机无线充电也慢慢的走向实用,现阶段的手机无线充电只是起步阶段,并不太便利,还需要携带专门的无线手机充电面板,手机内部也必须有类似“线圈”的设计,市面上的无线充电器一般包含一个带插头的发信器,一个电子接收器,只要在一定范围内电源就能传到装有接收器的终端设备,但转换率低,成本也比较高,并且还存在电磁辐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转换率高,辐射小,可以为多种机型设备无线充电的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传导式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台和充电贴纸排线,所述充电贴纸排线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的插头,充电贴纸排线上设有与插头连接的导电触点,充电台上设有与导电触点配合使用的充电板,充电台上还设有为充电板输送电能的充电线。充电贴纸排线内部设有导线,导线将插头和导电触点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将插头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插口连接,然后将充电贴纸排线捋顺在待充电设备的后壳上,将待充电设备后壳朝下放置在充电台上,使充电贴纸排线上的导电触点与充电台上的充电板接触,通过充电线接通电源,电能便会通过充电板传输到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内,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台的一侧设有拼接口,充电台的另一侧设有拼接头,所述拼接口和拼接头均与充电板电连接,所述拼接头由导线连接在充电板上,充电板再由导线连接在拼接口上,通过将所述拼接头与拼接口匹配连接,能够将多个充电台拼接在一起,可以使多个充电台上的充电板同时与电源连接,进而为多个设备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板包括正极充电板和负极充电板,导电触点包括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位于充电贴纸排线的同一面,且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与充电板上正极导电板和负极导电板的位置相匹配。对应的正极触点、负极触点之间的距离与正极充电板、负极充电板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在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到充电板上时,能够方便的使对应正负极模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充电板和负极充电板的个数均不少于一个,正极充电板和负极充电板交替设置。在同一个充电台上,可以设置多个正极充电板和负极充电板,可以为多个设备充电,但每两块相同电极的充电板之间需设置有一块相反电极的充电板,例如每两块正极充电板之间要设有一块负极充电板,这样可以避免导电触点与相同电极的导电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台上设有与充电板连接的导电口,充电线通过导电口与充电台连接,所述充电线上设有充电插头。充电插头与充电台之间通过导电口活动连接,方便了充电台的储存,在充电线损坏时便于更换充电线。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口为USB连接口。USB连接口使得本充电台的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贴纸排线与导电触点相对的一面设有粘黏涂层。粘黏涂层可以将充电贴纸排线粘黏在待充电设备上,防止充电贴纸排线的滑动导致错位,避免导电触点与充电板接触不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成本低,转换率高,辐射小,放在充电台上就能充电,即使待充电设备没有自带无线充电功能也能充电,插头的适配度高,可以适配各种机型;

(2)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多个充电平台拼接起来让多个待充电设备充电。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贴纸排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贴纸排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充电台,2—负极充电板,3—导电口,4—充电线,5—充电贴纸排线,6—插头,7—正极触点,8—拼接口,9—拼接头,10—待充电设备,11—正极充电板,12—负极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传导式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台1和充电贴纸排线5,所述充电贴纸排线5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的插头6,充电贴纸排线5上设有与插头6连接的导电触点,充电台1上设有与导电触点配合使用的充电板,充电台1上还设有为充电板输送电能的充电线4。充电贴纸排线5内部设有导线,导线将插头6和导电触点连接在一起,将插头6与待充电设备10的充电插口连接,然后将充电贴纸排线5捋顺在待充电设备10的后壳上,将待充电设备10后壳朝下放置在充电台1上,使充电贴纸排线5上的导电触点与充电台1上的充电板接触,将充电线4接通电源,电能便会通过充电板传输到待充电设备10的电池内,为待充电设备10充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充电台1的一侧设有拼接口8,充电台1的另一侧设有拼接头9,拼接口8和拼接头9均与充电板连接。拼接头9由导线连接在充电板上,充电板再由导线连接在拼接口8上,通过将所述拼接头9与拼接口8匹配连接,能够将多个充电台1拼接在一起,可以使多个充电台1上的充电板同时与电源连接,进而为多个设备充电。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充电板包括正极充电板11和负极充电板2,导电触点包括正极触点7和负极触点12,正极触点7和负极触点12位于充电贴纸排线5的同一面,正极充电板11与正极触点7配合连接,负极充电板2与负极触点12配合连接。对应的正极触点7、负极触点12之间的距离与正极充电板11、负极充电板2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在将待充电设备10放置到充电板上时,能够方便的使对应正负极模块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正极充电板11和负极充电板2的个数均不少于一个,正极充电板11和负极充电2板按照正负极的顺序依次交替设置。在同一个充电台1上,可以设置多个正极充电板11和负极充电板2,可以为多个设备充电,但每两块相同电极的充电板之间需设置有一块相反电极的充电板,例如每两块正极充电板11之间要设有一块负极充电板2,这样可以避免导电触点与相同电极的导电板相连。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充电台1上设有与充电板连接的导电口3,充电线4通过导电口3与充电台1电连接。充电线4上设有充电插头,充电插头与充电台1之间通过导电口3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充电台1的储存,并且在充电线4损坏时便于更换充电线4。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导电口3为USB连接口。USB连接口使得本充电台1的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充电贴纸排线5与导电触点相对的一面设有粘黏涂层。粘黏涂层可以将充电贴纸排线5粘黏在待充电设备10上,防止充电贴纸排线5的滑动导致错位,避免导电触点与充电板接触不良。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