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用新型高效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126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桩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用新型高效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得到了逐步的推广和普及,在利用充电桩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作业时发现,由于车辆运行情况、自然环境因素及车辆蓄电池组自身因素,一方面极易出现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组发热量巨大,严重时甚至造成蓄电池组损毁或引发火灾,另一方面因自然环境等原因导致蓄电池组温度过低时,则易造成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严重下降,而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尚无专业有效的解决方式。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结构的充电桩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用新型高效充电桩。该实用新型在满足正常充电作业的同时,可对电动车辆蓄电池的工作温度进行有效调控,达到提高蓄电池运行稳定性,避免因充电造成的高温而引发蓄电池结构受损及引发火灾等情况,并可有效的避免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导致蓄电池充放电性能下降并严重影响电动车辆续航能力的弊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用新型高效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另设调温装置。调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机构、陶瓷加热机构、辅助电源、驱动风机、柔性导气管、收卷轮及出风口。半导体制冷机构、陶瓷加热机构均通过导向滑轨安装在充电桩本体内部。驱动风机至少一个并通过导流管分别与半导体制冷机构、陶瓷加热机构连通。驱动风机嵌于充电桩本体侧表面上。驱动风机另与至少一条柔性导气管末端连通。柔性导气管缠绕在收卷轮上,其前端与出风口连通。出风口与柔性导气管连接位置处设控制阀。收卷轮通过轮架与充电桩本体侧表面连接。轮架通过导向滑轨与充电桩本体滑动连接。轮架通过棘轮机构与收卷轮铰接。辅助电源通过导向滑轨安装在充电桩本体外表面并分别与半导体制冷机构、陶瓷加热机构和驱动风机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辅助电源包括温差发电装置、光伏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进一步的,轮架上另设低温二氧化碳储气瓶且低温二氧化碳储气瓶通过控制阀与柔性导气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满足正常充电作业的同时,可对电动车辆蓄电池的工作温度进行有效调控,达到提高蓄电池运行稳定性,避免因充电造成的高温而引发蓄电池结构受损及引发火灾等情况,并可有效的避免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导致蓄电池充放电性能下降并严重影响电动车辆续航能力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用新型高效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充电桩本体1另设调温装置。调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机构2、陶瓷加热机构3、辅助电源4、驱动风机5、柔性导气管6、收卷轮7及出风口8。半导体制冷机构2、陶瓷加热机构3均通过导向滑轨9安装在充电桩本体1内部。驱动风机5至少一个并通过导流管10分别与半导体制冷机构2、陶瓷加热机构3连通。驱动风机5嵌于充电桩本体1侧表面上。驱动风机5另与至少一条柔性导气管6末端连通。柔性导气管6缠绕在收卷轮7上,其前端与出风口8连通。出风口8与柔性导气管6连接位置处设控制阀11。收卷轮7通过轮架12与充电桩本体1侧表面连接。轮架12通过导向滑轨9与充电桩本体1滑动连接。轮架12通过棘轮机构与收卷轮7铰接。辅助电源4通过导向滑轨9安装在充电桩本体1外表面并分别与半导体制冷机构2、陶瓷加热机构3和驱动风机5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辅助电源4包括温差发电装置、光伏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架12上另设低温二氧化碳储气瓶13且所述的低温二氧化碳储气瓶13通过控制阀11与柔性导气管6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满足正常充电作业的同时,可对电动车辆蓄电池的工作温度进行有效调控,达到提高蓄电池运行稳定性,避免因充电造成的高温而引发蓄电池结构受损及引发火灾等情况,并可有效的避免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导致蓄电池充放电性能下降并严重影响电动车辆续航能力的弊端。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