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76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终端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源装置、充电座和移动终端,所述电源装置可连接至所述充电座,所述移动终端可连接至所述充电座;

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PCB板,所述充电PCB板一侧设置有USB母座,所述充电PCB板上设置有正极顶针和负极片;所述正极顶针设置在所述充电PCB板中部,所述PCB板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设置有负极片;所述充电座还包括负极连接件,所述负极连接件为圆环形的不锈钢圈;所述充电PCB板上的正极顶针穿过所述充电座的中间部位,所述圆环形的负极连接件的圆心位于所述顶针的轴线上;

所述电源装置包括ADAPT插头、充电线和USB公座,充电时,所述USB公座与所述USB母座相配合;或者,所述电源装置包括USB数据线,所述USB数据线包括与所述USB母座相配合的USB公座和USB接口,所述USB接口可连接于电脑或者手机充电头;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用塑料圈绝缘;所述内壳通过顶针一与机芯主板正极相连,所述外壳通过顶针二与机芯主板负极相连;所述机芯主板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

充电时,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充电座上,使所述内壳与所述正极顶针接触,所述外壳与所述负极连接件接触即可实现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包括面壳(1)和底壳(2),所述面壳(1)与底壳(2)配合形成封闭空间;充电PCB板安装在所述封闭空间中,所述充电PCB板一端设置有USB母座,所述面壳(1)上设置有一容置所述USB母座的通孔一,所述通孔一的形状与所述USB母座相配合;所述负极连接件穿过所述面壳(1)且可与所述负极片接触;所述顶针穿过所述面壳(1)中心的通孔二后可与所述内壳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包括左、右侧壳、顶壳和前、后侧壳,所述通孔一开设在左、右侧壳的其中一个侧壳上,充电时,所述电源装置的USB公座穿过所述通孔一与所述USB母座连接;所述顶壳从上往下看为圆切掉前后两边的形状,包括左、右弧形边和前、后直线边,所述左、右弧形边分别与所述左、右侧壳连接,所述前、后直线边分别与所述左、右侧壳连接,所述左、右弧形边左右对称,所述前、后直线边前后对称且平行;所述顶壳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面,所述凹陷面为利用比上述圆直径小的圆柱向下切上述顶壳所形成的凹陷面,向下切时,所述圆柱的圆心轴与所述通孔二的圆心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为圆柱形,该圆柱直径小于所述凹陷面的直径,且小于所述负极连接件的圆环的内圆的直径;所述外壳为圆台侧面壳,该圆台侧面壳的小直径端通过所述塑料圈与所述内壳连接,所述圆台侧面壳的小直径段的直径小于所述负极连接件的圆环的内圆的直径,所述圆台侧面壳的大直径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负极连接件的圆环的外圆的直径;所述正极顶针未弹性顶针,当将移动终端防止在所述充电座上时,所述内壳与所述顶针接触,所述正极顶针收到所述移动终端的重力带来的压力而收缩,所述外壳与所述圆环形的负极连接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PCB板具有充电保护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保护电路连接至所述USB母座,在所述保护电路中,充电电源输入口正极串联自恢复保险丝,所述自恢复保险丝在电流超过其门限值时断开;在充电电源输入口正极与负极之间并联单向TVS管,当输入电源不稳定,出现瞬态脉冲时,所述TVS管可以将所述瞬态脉冲钳位在一安全电压下,保证电路安全;当充电电源正负极反接时,单向的TVS管就相当于短路,即通过一个大电流,该电流必然超过所述自恢复保险丝F1的门限值,保险丝断开,从而起到了保护电路的作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