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C谐振的高变比大功率双向DCDC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5082阅读:2553来源:国知局
LLC谐振的高变比大功率双向DCDC变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功率DCDC变换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节约能源,近年来许多研究在关注合理,高效利用能源。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飞快发展。双向DC/DC变换技术在许多场合都在发挥重要作用,是今年来研究的热点。很多DC/DC变换器拓扑被提出,其中隔离型双向DC/DC主要用于输入输出需要隔离,实现较高电压变比的场合。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利用原副边之间的移相角传递能量,较易实现软开关,且开关管的电压、电流应力较小,适合应用于大功率场合。但其存在软开关范围窄、关断电流大、循环能量大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变换器整体效率。最接近现有技术,传统LLC只能用来实现单向功率流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传统LLC只能单向流动能量的局限,公开一种新型双向LLC拓扑来实现功率的双向流动。该拓扑中设有辅助电感,在正向和反向运行时,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相同,运行原理也完全对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表征为:

一种大功率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换器原边侧电路、变换器副边侧电路,两者通过变压器连接,所述变压器匝比为1:N,在所述的变换器两侧电路中还设有谐振电路,

所述变换器原边侧电路为全桥结构,为低压端,包括S1、S2、S3、S4四个开关管,S1、S2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设有中点A,S3、S4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设有中点B;

所述变换器副边侧电路为全桥结构,为高压端,包括S5、S6、S7、S8四个 开关管,S5、S6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设有中点C,S7、S8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设有中点D;

所述的谐振电路包括辅助电感Lm2、谐振电感Lr、励磁电感Lm、谐振电容Cr,四者依次串接,所述辅助电感Lm2的一端连接至S1、S2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的中点A,辅助电感Lm2的另一端连接至S3、S4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的中点B;

所述励磁电感Lm与所述的变压器的低压侧并联;

所述变压器的高压侧的一端连接至S5、S6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的中点C,变压器的高压侧的另一端连接至S7、S8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的中点D。

进一步改进,所述在中点B和辅助电感Lm2之间增加一个功率MOSFET管Q1,功率MOSFET管Q1的脚2漏极D接辅助电感Lm2,功率MOSFET管Q1的脚3源极接中点B,功率MOSFET管Q1的脚1控制栅极连接外部的控制信号,所述谐振电容Cr接中点B。

本实用新型为大功率DCDC变换器装置,该LLC谐振变换器可以实现零电流关断,可以彻底解决循环能量、关断损耗等问题,不仅可以实现零电压开通,零电流关断,具有较高的效率,还可以通过调整变压器匝比实现升压或者降压。本实用新型在传输较大功率时,变换器的输入输出增益明显,变换器的电压调整能力强。本实用新型将在新能源发电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直流微电网,储能装置中有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基础实施例1

本实施例拓扑中设有一个辅助电感,在正向和反向运行时,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相同,运行原理也完全对称。具体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一种大功率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换器原边侧电路、变换器副边侧电路,两者通过变压器连接,所述变压器匝比为1:N,在所述的变换器两侧电路中还设有谐振电路,

所述变换器原边侧电路为全桥结构,为低压端,包括S1、S2、S3、S4四个开关管,S1、S2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设有中点A,S3、S4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设有中点B;

所述变换器副边侧电路为全桥结构,为高压端,包括S5、S6、S7、S8四个开关管,S5、S6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设有中点C,S7、S8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设有中点D;

所述的谐振电路包括辅助电感Lm2、谐振电感Lr、励磁电感Lm、谐振电容Cr,四者依次串接,所述辅助电感Lm2的一端连接至S1、S2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的中点A,辅助电感Lm2的另一端连接至S3、S4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的中点B;

所述励磁电感Lm与所述的变压器的低压侧并联;

所述变压器的高压侧的一端连接至S5、S6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的中点C,变压器的高压侧的另一端连接至S7、S8两个开关管之间的桥臂连接线上的中点D。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变换器,在正向工作时,低压侧作为输入,高压侧作为输出;反向工作时,高压侧作为输入,低压侧作为输出。正向工作时,因为加在Lm2上的电压,是一个正负完全对称的方波,因此谐振网络的辅助电感Lm2不参与正向LLC谐振过程,正向过程LLC分别是Lr,Lm,Cr,高压侧开关管作为整流管。反向工作时,不同于正向工作,变压器的励磁电感Lm不参与LLC谐振,反向时加在变压器励磁电感上Lm上的是正负对称方波电压,可认为变压器励磁电感在反向工作时不参与功率传输,低压侧谐振腔里的Lr,Lm2,Cr完成 LLC谐振。该拓扑的电压变比:

当变压器的匝比N固定后,该拓扑的输入输出电压变比通过LLC的谐振频率变化调整谐振网络的电压变比Mac。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在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创新。其思路是,在实施例1辅助电感Lm2两端增加一个有源器件Q1,正向工作时使辅助电感Lm2不参与电路的功率传输,关断开关管Q1将该磁性元件从功率回路中断开,不为其提供电流通路。

在低压侧开关网络H桥第二支桥臂的中性点B和附加的反向用的辅助电感Lm2之间增加一个开关管Q1,如常用的功率MOSFET管,其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

功率MOSFET管Q1的脚2漏极接辅助电感Lm2,功率MOSFET管Q1的脚3源极接开关网络H桥第二支桥臂中性点B,功率MOSFET管Q1的脚1控制栅极连接外部的控制信号。所述谐振电容Cr接中点B。本实施例针对实施例1双向LLC拓扑改进其结构,提高效率,变换器可靠性,减小设备的电磁干扰。

适用场景:需要隔离的DC/DC变换场景,要求能量双向流动,变换器效率较高。新能源发电,直流微电网,储能应用。

实施例1中,基于LLC的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中设有一个辅助电感Lm2,使得变换器正反向工作时,变换器的结构完全对称,实现了能量的双向传输。但是该拓扑在任意一种工作状态时,主功率回路有一个电感不参与功率传输,而该磁性元件中的环流(无功电流)很大,降低变换器的整体效率。比如正向传输能量时,谐振网络里的辅助电感Lm2两端的电压是正负对称的方波,完全不参与能量传输,也不参与输入输出电压变比的调节,但是加在Lm2两端的方波电压会在该电感上产生一个励磁电流,这个励磁电流不会传输到高压侧,因此是无功的电流。这个电流会从低压侧的开关管网络走,即每个开关管中除了走功率电流之外,还增加了辅助电感Lm2中的无功电流,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增加很多,太大的电流 应力会增加开关管上的损耗,主要体现为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开关管的发热会很严重,容易热失效,变换器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另外辅助电感Lm2上也会产生很大的损耗,流过电感绕组中的无功电流在绕组上会产生明显的铜线损耗。同时该无功电流产生的磁场,漏磁在很多磁性元件的气隙附近产生很大的涡流损耗,导致磁芯和线圈绕组发热严重。

以上两方面严重的限制了变换器的转换效率,实施例1中的辅助电感Lm2虽然使得变换器双向流动能量成为可能,但代价却是LLC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变换器的发热比较明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在辅助电感Lm2两端增加一个有源器件Q1,当附加辅助电感Lm2不参与电路的功率传输时,关断开关管Q1将该磁性元件从功率回路中断开,不为其提供电流通路,这样就不会有无功电流从辅助电感Lm2中流过,开关管网络中也不会附加一个无功电流,开关管的发热也会显著降低,变换器的发热大幅降低,变换器的稳定性得到较好改善。辅助电感Lm2中没有电流后,电感的发热问题也不复存在。

辅助电感Lm2中的无功电流消失后,开关管网络在开关瞬间,尤其是开关管的关断过程,由于电流应力大幅降低,电路的电磁干扰也得到很好的改善,开关管开关过程由于电磁干扰而导致器件误动作的概率降低,因此本实施例变换器的可靠性得到很好改善。

在需要LLC拓扑反向工作时,由于此时谐振网络起作用的分别是Lm2,Lr,Cr,此时Q1必须闭合,使得功率能够反向流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