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杆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7201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丝杆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驱动领域,特别与一种丝杆阻尼机构有关。



背景技术:

小电机的应用目前越来越广泛,电机驱动输出后,常用通过丝杆来将圆周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丝杆有正转和反转,不同转动方向对应直线运动的来回往复。

由电机驱动升降装置,最终是实现电器某一机构开合,该机构在回落时需要尽可能缓慢,这样可以防止夹伤或者其他安全隐患事故。一般安装在电器内部的升降装置很小,在上面加装阻尼机构也十分麻烦,本发明人经过多次开发和试验,终于设计出适用于小型升降机构上的阻尼机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丝杆阻尼机构,结构简单设计,体积小,能够巧妙实现丝杆的阻尼运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丝杆阻尼机构,在丝杆上抱箍有一端相对固定的扭簧。

所述的丝杆端部固定有轴套,扭簧抱箍在轴套之外。

所述的丝杆端部外罩固端盖,扭簧一端连接在端盖上形成相对固定不动。

所述的轴套与丝杆通过销轴连接。

所述的轴套与丝杆螺纹固定。

所述的丝杆支承机壳上,末端伸出机壳之外,所述的扭簧位于机壳的外侧。

所述的端盖固定在机壳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当电机驱动丝杆某一方向转动时,扭簧被反向撑开,与丝杆之间的空隙越来越大,因此完全不妨碍丝杆的转动。当电机反向转动时,扭簧逐渐被扭紧,丝杆转动逐渐缓慢,达到阻尼效果。

2、轴套可以采用具有一定软性的材料制成,这样可以避免扭簧和丝杆之间的金属摩擦,有效减少噪音,延长使用寿命。

3、外部的端盖罩合,不但给扭簧提供一个固定方式,同时也防止外部杂物落入阻尼机构,保持整洁度,使得产品整体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阐述。

一种丝杆阻尼机构,主要涉及到的部件有电机驱动的丝杆1、机壳2、扭簧3、轴套4、端盖5。

丝杆1的两端是通过轴承6支承在机壳2上,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其中一端进行改进,因此图中只显示有阻尼机构的一端。本实施例中丝杆1的末端伸出机壳1之外,丝杆1表面套了一个轴套4,轴套4可以采用具有软性的耐磨材料制成,比如塑料、硅胶等,在轴套4的外面抱箍有扭簧3。这样设置主要是通过轴套4防止丝杆1和扭簧3之间的金属摩擦,减少噪音和延长使用寿命。轴套4与丝杆1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多种,本实施例中通过径向穿过丝杆1和轴套4的销轴7实现固定。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比如轴套4螺纹旋固在丝杆1上等等,凡是实现两者固定的方式均可。

在本实施中,扭簧3的外面罩有端盖5,端盖5与机壳2的外表面连接固定,刚好给扭簧3的固定方式提供了便捷,同时也防止外部杂物落入到阻尼空间里,影响工作。扭簧3的一端与端盖5连接固定,相对电机整体来说是固定不动的一端,扭簧3本体与轴套4抱箍起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电机驱动丝杆1有正转和反转两种运动状态,当其中一种运动状态开始时,比如正转,扭簧3的扭紧方向刚好与丝杆1的运动状态相反,此时扭簧3随着丝杆1的转动逐渐反向撑开,扭簧3和丝杆1之间的间隙越来越松,完全不妨碍丝杆1的工作状态。当电机驱动丝杆1反转时,扭簧3随着丝杆1转动,越来越扭紧,抱箍力度逐渐加大,阻力增加,因此丝杆1转动也逐渐变慢,实现了阻尼运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在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所做出若干其他简单替换和改动,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