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6906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速电机由于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散热存在困难。高速电机的风磨损耗和涡流损耗占较大比例,风磨损耗和涡流损耗主要产生在转子上,对转子性能、尤其是永磁转子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有高速电机的转子多采用辐射散热或外部强迫通风冷却。辐射散热效果较差,多导致转子运行温度难以接受;强迫通风散热增加外部设备,增加设备数量、降低运行可靠性。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子本体,沿所述本体的轴心方向上设有冷却主气道,且该冷却主气道的进气口位于本体的下端面上;

在本体上端设有若干个第一冷却孔,下端设有若干个第二冷却孔,第一冷却孔和第二冷却孔均倾斜设于本体上,且第一、二冷却孔均与冷却主气道相贯通;

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冷却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孔平行于第二冷却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孔与第二冷却孔均沿着本体的圆周方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冷却孔的横截面为直线或者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转子的轴心方向上开有供冷却空气进入的冷却主气道,并在转子上开有斜度或弧度的冷却孔;冷空气沿冷却主气道流入转子中心,冷却转子内部;冷却空气通过离心力被甩出,冷却转子外部、定子外部以及机壳;

2)本实用新型利用高速转子的回转运动,使转子上的冷却孔起到离心风扇的作用,推动空气,使冷却空气顺利进入转子内部,即转子发热最严重的地方,避免转子过热;

3)由于轴向冷却电机的温度沿轴向逐渐升高,远离冷空气的第一冷却孔的孔径较靠近冷空气的第二冷却孔的孔径大,增强冷却效果,使得冷却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高速电机中的应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二冷却孔为圆弧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二冷却孔多层设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子本体3,沿该本体3的轴心方向上设有冷却主气道30,且该冷却主气道30的进气口位于本体3的下端面上。在本体3上端设有若干个第一冷却孔31,下端设有若干个第二冷却孔32,第一冷却孔31和第二冷却孔32均倾斜设于本体3上,且第一、二冷却孔均与冷却主气道30相贯通。

如图2,在使用时,冷却风由冷却主气道30进入本体3内并冷却本体内部。另外,冷却风通过第一冷却孔31和第二冷却孔32分别进入高速电机机壳1内部的第一冷却腔11和第二冷却腔12内,并冷却本体3的外部、定子2的外部和机壳1内腔壁。

由于冷却风从本体3的下端面进入冷却主气道30内,该冷却风先由第二冷却孔32进入第二冷却腔12内,再由第一冷却孔31进入第一冷却腔11内。因此沿本体3向上冷却电机的温度是逐渐升高的,为增强远离冷却空气部位的冷却效果(即第一冷却腔11处),均匀冷却效果,第一冷却孔31的孔径大于第二冷却孔32的孔径。

冷却气体经由冷却主气道30并由倾斜设置的冷却孔排出时,由于第一冷却孔31和第二冷却孔32倾斜设置,因此冷却气体在被离心力甩出过程中,撞击上述冷却孔的内壁面,从而起到一定的扰流作用,增加冷却气体的吹出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冷却孔31平行于第二冷却孔32,且第一冷却孔31与第二冷却孔32均沿着本体3的圆周方向分布。

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冷却孔3和第二冷却孔32的横截面为直线或者圆弧形。

如图4,为增加冷却效果,第一冷却孔3和第二冷却孔32可设置若干层。

如果本体直径较小,本实用新型可在第一冷却孔和第二冷却孔的风口位置放置一个功率较小的离心风扇,既减小离心风扇运行时产生的损耗,又能满足转子的冷却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