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边框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56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边框安装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边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通过边框结构与支架连接,且边框结构还能对光伏组件起到保护作用。现有的光伏组件安装方式是通过将边框结构设置成C型结构,然后将光伏组件边缘插入C形结构内,然后再通过螺丝穿入C形结构和光伏组件实现对光伏组件的固定。

现有的光伏组件在承受较大外界载荷时,边框结构经过反复折弯后出现变形甚至撕裂,组件从边框结构上脱落;尤其是双玻光伏组件在自重作用下,会有不同程度的形变,影响安装的牢固性和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现有的边框结构复杂,所需部件多,安装过程长,牢固性差,制造成本高,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好,不易损坏的光伏组件边框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安装结构,包括由框条(1)拼接而成的边框结构(100),所述边框结构(100)顶角拼接处设有接地角码(2);所述框条(1)包括连接光伏组件的上安装部(11)和连接上安装部(11)的下固定部(12);所述接地角码(2)呈L形,所述下固定部(12)位于框条(1)两端处均形成供接地角码(2)末端插入的插孔(121),所述接地角码(2)外壁与插孔(121)内壁接触处均设有防滑纹(3);所述接地角码(2)上设有竖直孔(21),所述插孔(121)侧壁设有可连接竖直孔(21)的接地件。

光伏组件在自重作用下,光伏组件会有不同程度的形变,所述边框结构可对光伏组件整体进行约束,保证变形量变小且变形趋势一致。所述接地角码呈L形,且能插入框体两端,接触面积大,连接的牢固性好;而且接地角码外壁和插孔内壁均设有防滑纹,增强了接地角码的防滑效果,保证接地角码和插孔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再者,接地角码上设有竖直孔,所述插孔通过接地件连接竖直孔,保证接地角码与插孔连接的牢固性;所述边框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好,不易损坏,经久耐用;能有效防止边框结构破裂,进而保证光伏组件安装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同时所需部件少,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同时拆装方便,速度快,效率高,大大降低了生产和安装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下固定部(12)底面连接支架处设有长形的调位孔(4),下固定部(12)位于调位孔(4)的一端设有向调位孔(4)内倾斜的斜边(41),斜边(41)上设有供螺丝头穿入调位孔(4)内的凹部(42)。螺丝头可从斜边的凹部穿入调位孔,并沿调位孔移动调节边框结构、光伏组件与支架的相对位置,使用更加灵活。

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部(11)上设有供光伏组件边缘插入的插槽(111)。该插槽可实现上安装部与光伏组件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111)贴紧光伏组件底面处设有防滑层。该防滑层增强了光伏组件安装后的防滑效果,进而保证光伏组件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111)的宽度由底部向边缘逐渐变窄至能压紧光伏组件。该插槽边缘能牢固压紧光伏组件,进而保证光伏组件安装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111)边缘处设有可勾紧光伏组件的防脱勾边(112)。该防脱勾边进一步提高了光伏组件安装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速度快,效率高;同时边框结构牢固性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地角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边框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条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条与接地角码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条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安装结构,包括边框结构100和接地角码2,所述边框结构100呈矩形,该边框结构100由四根框条1首尾拼接而成,如图5所示,框条1的末端呈45°倾斜。且框条由铝材料制成,接地角码2位于所述边框结构100顶角拼接处。

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框条1包括上安装部11和下固定部12。上安装部11可连接光伏组件,下固定部12连接上安装部11。所述上安装部11上设有插槽111,该插槽111可供光伏组件边缘插入。所述插槽111贴紧光伏组件底面处设有防滑层,该防滑层由防滑材料制成,进而增强光伏组件底面的防滑效果。

为了保证插槽111与光伏组件插接的稳定性,于是所述插槽111的宽度由底部向边缘逐渐变窄至能压紧光伏组件。进一步,在所述插槽111边缘处设有防脱勾边112,该防脱勾边112可勾紧光伏组件,进而保证光伏组件安装的牢固性。

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接地角码2呈L形,所述下固定部12位于框条1两端处均形成插孔12,接地角码2的两末端均可插入插孔121内,实现接地角码2与下固定部12的连接。

所述接地角码2外壁和插孔121内壁互相接触处均设有防滑纹3,该防滑纹3可由接地角码2表面凸起和插孔121侧壁内凹形成,当然也可是插孔121内壁凸起形成,而防滑纹3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设置,只要能起到防滑和加固的作用即可。

再者,所述接地角码2上设有竖直孔21,所述插孔121底面设有接地件,接地件可穿过插孔的底面连接竖直孔21,该接地件可为螺丝、螺栓或者其他现有的连接零件。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框条1设计成两长框条和两短框条,具体的,所述竖直孔21的侧壁靠近边缘处开有直径为4.3mm孔,接地件选用M4螺丝,螺丝通过该孔拧入接地角码2内的竖直孔21内,螺牙划破边框结构100表层的氧化膜。通过接地角码2,实现长边框与短边框导通。相邻光伏组件通过该螺丝连接接地铜线,实现光伏组件与地面接通。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下固定部12底面连接支架处设有长形的调位孔4,下固定部12位于调位孔4的一端设有向调位孔4内倾斜的斜边41,斜边41上设有凹部42,连接时,螺丝的螺丝头可从凹部42穿入调位孔4内,然后沿调位孔4移动至所需位置,再连接支架。调位孔4能实现在支架上的位移。优选地,所述斜边41的倾斜角度为45°,所述调位孔4为腰型孔。安装时,螺丝沿45°斜边41的凹口42处滑入,滑入一定距离后,使螺丝平放,并沿调位孔移动。

本设计具有下述优点:

1、本实用新型解决边框结构C面薄弱问题,边框结构在承受较大外界载荷时,边框结构C面经过反复折弯后出现变形甚至撕裂,光伏组件从边框结构上脱落;

2、本实用新型优化组件安装效率,通过对边框结构安装方式的改进,降低人工成本;

3、本实用新型优化了边框结构的安装位置,通过FEA分析,实现外界载荷于边框结构上的最佳分布。

4、所述接地角码2的竖直孔21由型材挤出成型,提供无C面接地方案。

5、光伏组件在自重作用下,光伏组件会有不同程度的形变,影响美观。增加所述边框结构约束后,变形量变小且变形趋势一致。

长框条与短框条的两端均形成45°切角。先将短框条与接地角码2铆接,可如图6所示,接地角码2放入长框条,光伏组件通过密封胶、硅胶或者胶带等方式装入上安装部11内,将接地角码2完全拍入长框条,完成边框结构100的组立。光伏组件在安装时,螺丝滑入调位孔,通过挂装的方式与支架安装。长框条和短框条通过接地角码2铆接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边框结构设计,减轻了光伏组件的总重,方便现场搬运施工,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包装的成本;

2、此边框结构100设计,加快了光伏组件安装速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3、边框结构100搭配双玻组件安装,即解决了双玻组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的破损问题,又能够解决双玻组件在安装后,因组件自重而产生的变形量不一致问题。

4、双玻组件搭配边框结构100后,可以边框结构100测试方法通过UL1500V认证。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