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电机中的转子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374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轮毂电机中的转子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电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轮毂电机中的转子轴。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是将轮毂作为电机的外壳,外壳内设有转子,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转子轴,转子铁芯套设在转子轴的一端,线组围绕在转子铁芯上,线组引线固定在转子轴上,并随着转子轴从外壳一侧固定的端子中伸出。

目前,市场上的轮毂电机,在转子轴的外圆周面上开设半圆形的凹槽,凹槽沿转子轴的轴向延伸,线组引线置于凹槽内,但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引线在凹槽内容易晃动,会造成信号传输被干扰;另一方面,在转子轴的外圆周上加工凹槽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电机中的转子轴,解决了线组引线在转子轴上容易晃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毂电机中的转子轴,包括转子轴本体,所述转子轴本体的轴心位置开设有线孔,所述转子轴本体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接引孔,该接引孔与线孔相通,用于线组引线从接引孔穿入到线孔中,并从线孔的开口处伸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孔的入口位置涂有用于固定线组引线的粘合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子轴本体的一端连接有转子铁芯,所述接引孔靠近转子铁芯位置开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孔的长度为转子轴本体长度的2/3,所述线孔的一端为出口,其另一端到接引孔之间的距离为5~10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孔的轴截面与接引孔的轴截面呈L型,并且线孔与接引孔连接的位置弧形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组引线从接引孔插入,然后,再从线孔的一端伸出,线组引线处于接引孔和线孔内,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线组引线的晃动,而且,线孔是开设在转子轴本体的轴心位置,加工也较为容易,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轮毂电机中的转子轴实施例的示意图1;

图2为轮毂电机中的转子轴实施例的示意图2。

图中:1、转子轴本体;2、线孔;3、接引孔;4、引线;5、粘合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毂电机中的转子轴做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2所示,一种轮毂电机中的转子轴,包括转子轴本体1,所述转子轴本体1的轴心位置开设有线孔2,所述转子轴本体1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接引孔3,该接引孔3与线孔2相通,用于线组引线4从接引孔3穿入到线孔2中,并从线孔2的开口处伸出。线组引线4从接引孔3插入,然后,再从线孔2的一端伸出,线组引线4处于接引孔3和线孔2内,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线组引线4的晃动,而且,线孔2是开设在转子轴的轴心位置,加工也较为容易,节约成本。

接续图1所示,线孔2的长度为转子轴本体1长度的2/3,所述线孔2的一端为出口,其另一端到接引孔3之间的距离为5~10mm。上述结构设置是为了方便工具留置接引孔3位置,线组引线4从接引孔3插入到线孔2内后,通过带弯勾的铁丝等工具将线组引线4从线孔2内拉出,节省装配时间。

接续图2所示,线孔2的轴截面与接引孔3的轴截面呈L型,并且线孔2与接引孔3连接的位置弧形过渡。线组引线4从接引孔3插入,通过接引孔3与线孔2接通处的圆弧引导和校正方向使其顺利的从线孔2另一端伸出。

线孔2的入口位置涂有用于固定线组引线4的粘合剂5。在拉扯线孔2一端伸出的线组引线4时,避免带动转子铁芯上的线组,导致线组引线4与线组连接处断裂。粘合剂5为固体胶或热熔胶棒熔化后形成。

转子轴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转子铁芯,所述接引孔3靠近转子铁芯位置开设。避免线组引线4过多的裸露在转子轴本体1外,减少线组引线4在机壳内占用的面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