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90°出线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742阅读:8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90°出线接线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接线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90°出线接线盒。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机电能量转换的设备,其中三相异步电机功率大,广泛应用于具有三相电源的工业设备中,电机的主电缆经常通过接线盒与外部三相电缆相连。接线盒及其内部结构既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满足所需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也要便于三相电缆与电源的连接安装和用于的维修更换。

现有的电机接线盒进线与出线相互平行,这样就会造成电机接线盒的横向长度较长,占用空间较大,造成设备整体体积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变电机接线盒进线与出线之间的角度,降低电机接线盒的横向长度,减小其空间占用量的一种电机90°出线接线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90°出线接线盒,包括设于电机本体端盖上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包括保护外壳和设于保护外壳顶部的保护端盖;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左、右、后和底侧面板;所述保护外壳的后侧面板与电机本体端盖固定;所述保护外壳的左、右侧面板之间设有两个与左、右侧面板平行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保护外壳内腔等分成三个独立的腔室;每个所述腔室内设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接线端座;所述接线端座朝外的两个垂直面上设有与其贴合的导电连接片,所述导电连接片包括一体式的水平导电连接部和竖直导电连接部;每个所述腔室对应的保护外壳的底侧面板上向下设有进线端口,且进线端口的出口设于导电连接片前方;所述导电连接片的竖直导电连接部与其对应的接线端座上设有用于将从进线端口进入的电机引线与导电连接片导电连接的第一螺栓螺母组件;所述导电连接片的水平导电连接部导电连接有水平朝前的电源线连接柱。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接线端座前侧的中上部设有第一容置沉槽,接线端座顶部向下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底端设于容置沉槽下方,所述导电连接片的水平导电连接部在与第一固定孔对应处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电源线连接柱通过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固定孔内的第二螺栓螺母组件与导电连接片接触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源线连接柱包括与导电连接片的水平导电连接部贴合的片状结构和与片状结构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接线端座在前侧下部水平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后方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容置沉槽,第二容置沉槽与第二固定孔联通并贯穿保护外壳后侧面板,所述导电连接片的竖直导电连接部在与第二固定孔对应处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螺栓螺母组件穿设于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固定孔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螺栓螺母组件与导电连接片的竖直导电连接部上表面之间设有导电压紧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分隔板中部竖直设有贯通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下部分缩小为两个柱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分隔板前侧面上竖向设有贯通的半圆形凹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螺栓螺母组件的螺母为方螺母,且第一容置沉槽为方形沉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螺栓螺母组件的螺母为方螺母,且第二容置沉槽为方形沉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进线端口内设有引线保护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90°的导电连接片将电机轴向出线方式更改为径向出线,大大降低了空间的占用量,缩小了设备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分解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盒的另一分解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分隔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6所示,一种电机90°出线接线盒,包括设于电机本体100端盖上的接线盒10,所述接线盒10包括保护外壳1和设于保护外壳1顶部的保护端盖;所述保护外壳1包括左、右、后和底侧面板;所述保护外壳1的后侧面板与电机本体100端盖固定;所述保护外壳1的左、右侧面板之间设有两个与左、右侧面板平行的分隔板11,所述分隔板11将保护外壳1内腔等分成三个独立的腔室;每个所述腔室内设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接线端座3;所述接线端座3朝外的两个垂直面上设有与其贴合的导电连接片4,所述导电连接片4包括一体式的水平导电连接部和竖直导电连接部;每个所述腔室对应的保护外壳1的底侧面板上向下设有进线端口2,且进线端口2的出口设于导电连接片4前方;所述导电连接片4的竖直导电连接部与其对应的接线端座3上设有用于将从进线端口2进入的电机引线与导电连接片4导电连接的第一螺栓螺母组件6;所述导电连接片4的水平导电连接部导电连接有水平朝前的电源线连接柱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电机本体100的电机引线从进线端口2引进接线盒10内,由于进线端口2的出口设于导电连接片4前方,所以电机引线可穿出进线端口2与导电连接片4的竖直导电连接部导电连接,并将电机引线与第一螺栓螺母组件6缠绕,通过第一螺栓螺母组件6将电机引线与导电连接片4导电连接牢固。导电连接片4的水平导电连接部导电连接的电源线连接柱5与外接电源线连接,从而实现外接电源与电机引线通过导电连接片4实现电路的连通。该连接方式利用90°的导电连接片4将电机轴向出线方式更改为径向出线,大大降低了空间的占用量,缩小了设备的体积。

具体的电源线连接柱5与导电连接片4的连接方式为,接线端座3前侧的中上部设有第一容置沉槽32,接线端座3顶部向下设有第一固定孔31,所述第一固定孔31底端设于容置沉槽32下方,所述导电连接片4的水平导电连接部在与第一固定孔31对应处设有第一连接孔41,所述电源线连接柱5通过穿设于第一连接孔41和第一固定孔31内的第二螺栓螺母组件7与导电连接片4接触固定。其中,第二螺栓螺母组件7的螺母为方螺母,且第一容置沉槽32为方形沉槽,在安装第二螺栓螺母组件7时,先将该方螺母放置在第一容置沉槽32,再插入螺栓旋转,由于方螺母被方形沉槽限位不会随着螺栓旋转,所以第二螺栓螺母组件7安装方便快捷,在使用过程中方螺母不会因为晃动松开,安装牢固可靠。

为了使电源线连接柱5与导电连接片4的水平导电连接部良好接触,提高导电性能,所以电源线连接柱5包括与导电连接片4的水平导电连接部贴合的片状结构和与片状结构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结构,安装方便、牢固,导电性能好。

电机引线与导电连接片4的竖直导电连接部的连接方式具体为,接线端座3在前侧下部水平设有第二固定孔33,所述第二固定孔33后方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容置沉槽34,第二容置沉槽34与第二固定孔33联通并贯穿保护外壳1后侧面板,所述导电连接片4的竖直导电连接部在与第二固定孔33对应处设有第二连接孔42,所述第一螺栓螺母组件6穿设于第二连接孔42和第二固定孔33内。其中,第一螺栓螺母组件6的螺母为方螺母,且第二容置沉槽34为方形沉槽。在安装第一螺栓螺母组件6时,先将该方螺母放置在第二容置沉槽34内,再插入螺栓旋转,由于方螺母被方形沉槽限位不会随着螺栓旋转,所以第一螺栓螺母组件6安装方便快捷,在使用过程中方螺母不会因为晃动松开,安装牢固可靠。

并且,为了使电机引线与导电连接片4的竖直导电连接部连接更快捷,第一螺栓螺母组件6与导电连接片4的竖直导电连接部上表面之间设有导电压紧片61,电机引线还可被压紧在导电连接片4与导电连接片4的竖直导电连接部之间。

为了保护电机引线在进入进线端口2时不与进线端口2边缘磨损,所以进线端口2内还设有引线保护管8。

如图7所示,分隔板11中部竖直设有贯通的散热孔111,所述散热孔111下部分缩小为两个螺栓安装孔。螺栓安装孔内穿设螺栓,将保护外壳1与分隔板11固定,散热孔111既起到散热的作用,又起到容置螺栓帽的作用。分隔板11前侧面上竖向设有贯通的半圆形凹槽112。半圆形凹槽112位置是预留位置,电机外接的主引线有一个接地的接线端子会安装在电机端盖上,接线盒10空间狭小,故把分隔板11去掉一块,给安装接地接线端子的螺栓帽留出位置。

其中,保护外壳1、接线端座3和进线端口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加工方便快捷。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