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及压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860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及压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装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及压装机。
背景技术
:无接触旋转变压器包括了定子、转子轴套、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及旋转变压器转子铁芯,其中,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代替了普通的电刷和滑环,实现无接触励磁的功能。旋转变压器转子铁芯与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同轴设置在转子轴套的两端,随着转子轴套同步转动时与定子产生交变的正弦、余弦或线性的电气信号。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和旋转变压器转子铁芯在与转子轴套安装的过程中精度要求很高,一旦精度不够,会导致输出电气信号的电压不稳和/或相位角出错等严重后果。因此,该安装过程一般通过压装治具完成,现有压装治具供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或旋转变压器转子铁芯分别经过多次压入转子轴套,压入后再经多次修正同心度和圆跳动以使转子的精度,安装效率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及压装机,旨在提高转子的安装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用于同步安装转子轴套、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及旋转变压器转子铁芯,所述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包括上压模及下压模,所述上压模的下端部设有供所述转子轴套让位的上模腔;所述下压模的上端部设有供所述转子轴套让位的下模腔;所述下压模的上端部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底壁及围合所述底壁的侧壁,用以限制放置于所述下压模上的所述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径向位移;所述下模腔的底部朝所述上模腔凸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供所述转子轴套套设于其上;所述上压模的下端部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底壁及围合所述底壁的侧壁,用以对放置于所述上压模底部的所述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进行预定位。优选地,所述上压模的下端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旋转变压器转子铁芯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旋转变压器转子铁芯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间隙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置槽内设有用于吸合所述旋转变压器转子铁芯的磁铁。优选地,所述下压模的上端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间隙配合。优选地,所述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为设置在所述上压模的导向孔及设置在所述下压模的导杆,或所述导向机构为设置在所述上压模的导杆及设置在所述下压模的导向孔;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导向孔。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装机,包括机架、上模板、下模板、压杆以及前述的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所述下模板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底部,所述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的下压模通过所述下模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压杆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上模板与所述压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的上压模通过所述上模板固定在所述压杆上,且正对所述下压模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的下压模设有卡接部,所述下压模通过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安装孔卡接在所述下模板上。优选地,所述压装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压杆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柱塞与所述压杆相连,所述柱塞上设有限位螺母,所述缸体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限位件适配。优选地,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缓冲垫。本实用新型的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的下压模直线运动压向下压模,以提供转子轴套沿其轴向装配的压力。下压模的限位柱朝上凸设,用于对转子轴套进行预安装。限位柱与转子轴套滑动适配,使转子轴套较方便地放入限位柱内。上压模的下端部与旋变铁芯的上端面面接触,使转子轴套沿限位柱的轴向向下滑动。上压模沿该面接触法向对旋变铁芯施加一压力,该压力方向与转子轴套的轴向同向,以使转子轴套与旋变铁芯之间同轴装配,以使装配精度。同时,上压模的下端部设有供转子轴套让位的上模腔,以使旋变铁芯装配到位;下压模的上端部与环变铁芯的下端面面接触,以使转子轴套沿限位柱的轴向向下滑动时,沿该面接触法向对环变铁芯施加一压力,该压力方向与转子轴套的轴向同向,以使转子轴套与环变铁芯同轴装配在一起。下压模的上端部设有供转子轴套让位的下模腔,对转子轴套进行让位,以使环变铁芯装配到位;也就是说,转子轴套、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及旋转变压器转子铁芯在一次合模过程中同步完毕同轴装配,简化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装机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治具30旋变铁芯11上压模40环变铁芯111上模腔50磁铁112第二限位部60机架113导向孔71下模板12下压模711安装孔121下模腔712第二导杆122限位柱72上模板123第一限位部721第二导向孔1231第一容置槽80压杆124卡接部91限位螺母125第一导杆92限位件13导向机构93缓冲垫20转子轴套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以下统称治具),用于同步安装转子轴套、环形变压器转子铁芯(以下统称环变铁芯)及旋转变压器转子铁芯(以下统称旋变铁芯),参照图1和图2所示,该治具10包括上压模11及下压模12,上压模11直线运动压向下压模12。下压模12的上端部设有供转子轴套20让位的下模腔121。为了使环变铁芯40在下压模12上顺利完成预安装,下压模12的上端部设有限制环变铁芯40产生径向位移的第一限位部123,第一限位部123具有底壁及围合所述底壁的侧壁,该底壁与环变铁芯40面接触,该侧壁用于限制环变铁芯40产生径向位移,第一限位部123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在下压模12上设置凸台、凸筋、凹槽或工艺孔等,也可以通过设置夹具的方式形成第一限位部123,以防止转子轴套20与环变铁芯40装配时产生较大的径向位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附图,获得相应的技术方案,在此不一一赘述。下压模12的下模腔121的底部朝上压模11的上模腔111凸设一限位柱122,该限位柱122与转子轴套20滑动适配,以使转子轴套20较方便地放入限位柱122内;上压模11的下端部与旋变铁芯30的上端面面接触,以使上压模11在下压过程中,带动旋变铁芯30沿其轴向压向转子轴套20,使转子轴套20沿限位柱122的轴向向下滑动,且与旋变铁芯30同轴装配在一起。上压模11的下端部设有供转子轴套20让位的上模腔111;上压模11的下端部设有第二限位部112,第二限位部112具有底壁及围合所述底壁的侧壁,该底壁与旋变铁芯30面接触,该侧壁用于限制旋变铁芯30产生径向位移。第二限位部112与旋变铁芯30适配,以限制旋变铁芯30在下压过程中产生较大位移,第二限位部112与旋变铁芯30适配是指,该第二限位部112可以设置成环形凸起或凹槽等,以使旋变铁芯30卡置在第二限位部112内与上压模11进行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图中带箭头的实线指示的是面、腔、孔等平面或空间。该治具10的上压模11直线运动压向下压模12,以供转子轴套20沿其轴向装配的压力。下压模12的限位柱122朝上凸设,用于对转子轴套20进行预安装。限位柱122与转子轴套20滑动适配,使转子轴套20较方便地放入限位柱122内。此处所述的滑动适配是指,转子轴套20套设在限位柱122上,转子轴套20与限位柱122间隙配合以使转子轴套20较精确地在限位柱上定位安装。上压模11的下端部与旋变铁芯30的上端面面接触,以使上压模11在下压的过程中,带动旋变铁芯30沿其轴向压向转子轴套20,使转子轴套20沿限位柱122的轴向向下滑动。上压模11沿该接触面的法向对旋变铁芯30施加一压力,该压力方向与转子轴套20的轴向同向,以使转子轴套20与旋变铁芯30之间同轴装配,以使装配精度。同时,上压模11的下端部设有供转子轴套20让位的上模腔111,以使旋变铁芯30装配到位;下压模12的上端部与环变铁芯40的下端面面接触,以使转子轴套20沿限位柱122的轴向向下滑动时,沿该接触面的法向对环变铁芯40施加一压力,该压力的方向与转子轴套20的轴向同向,以使转子轴套20与环变铁芯40同轴装配在一起。下压模12的上端部设有供转子轴套20让位的下模腔121,用于对转子轴套20下压时进行让位,以使环变铁芯40装配到位;也就是说,转子轴套20、环变铁芯40及旋变铁芯30在一次合模过程中同步完成同轴装配,简化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参照图2所示,一优选实施例中,出于方便加工考虑,上压模11的下端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容置槽(图未示出),第二限位部112为第二容置槽,旋变铁芯30置于该第二容置槽内与上压模11进行预安装,旋变铁芯30的外壁与该第二容置槽的内壁间隙配合,以方便预安装时顺利将旋变铁芯30卡入第二容置槽内。为了使旋变铁芯30卡置在该第二容置槽内更为稳固,防止预安装错位而导致的精度不足,上压模11的第二容置槽内设有磁铁50,该磁铁50固定在第二容置槽内,用于对旋变铁芯30进行吸紧,以克服旋变铁芯30随自身重力作用在预安装时产生位移。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出于方便加工考虑,下压模12的上端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容置槽1231,第一限位部123为第一容置槽1231,环变铁芯40置于第一容置槽1231内,环变铁芯40的外壁与第一容置槽1231的内壁间隙配合,以方便预安装时顺利将环变铁芯40卡入第一容置槽1231内。参照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安装精度,治具10还包括导向机构13,导向机构13为设置在上压模11的第一导向孔113及设置在下压模12的第一导杆125,第一导杆125穿过第一导向孔113,以进一步限制上压模11沿转子轴套20的径向位移,提高安装精度。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向机构为设置在上压模11的导杆及设置在下压模12的导向孔;导杆穿过导向孔,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装机,参照图2、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压装机包括机架60、上模板72、下模板71、压杆80以及前述的治具10,下模板71安装在机架60的底部,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压装治具的下压模12通过下模板71固定在机架60上。固定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螺接、铆接或卡接等,在此不作详述。压杆80与机架60滑动连接,上模板72与压杆80的端部连接,上压模11通过上模板72固定在机架60上,固定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螺接、铆接或卡接等,在此不作详述。压杆80可以对安装在机架60上的上压模11施加压力;上压模11正对下压模12同轴设置,同轴设置的方式可以通过导向装置或安装对位等方式进行设置,以使压杆80的运动方向与转子轴套20的轴线一致,提高安装时的同轴度。治具10的上压模11固定在压杆80的下端部上,上压模11的上模腔111与下压模12的下模腔121的轴线重合,以使压装时具有较好的同心度和圆跳动。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下模板71上设有安装孔711,治具10的下压模12设有卡接部124,下压模12通过卡接部124穿过安装孔711卡接在下模板71上,以方便下压模12通过下模板71与机架60的安装。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卡接部124设置为凸柱,凸柱插入安装孔711内以便于对位。参照图4所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上模板71上设有第二导向孔721,下模板72上设有第二导杆712,第二导杆712穿过第二导向孔721,上模板71在第二导杆721的导向下运动,提高安装精度。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压装机还包括驱动装置90,驱动装置90可以是液压缸、气压缸或电机等,用于为压杆80提供动力。驱动装置90与压杆80连接,以使压杆80往复运动。此处所述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如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或直接驱动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附图,获得相应的技术方案,在此不作详述。参照图3所示,在一较佳实施方案中,驱动装置90为气缸,由于气体可以被压缩,气缸在对压杆80施压的过程中,可以提供柔性的冲击。气缸的柱塞与压杆80相连,柱塞上设有限位螺母91,缸体上设有限位件92,限位螺母91与限位件92适配,用于限制压杆80的行程。需要特别阐明的是,此处所述的适配是指:限位螺母91抵接在限位件92上以限制压杆80沿其运动方向的行程,限位螺母91可以旋转以调节位置,以实际使用时的情况调整压杆80的最大行程。这样设置可以减少下压模12受到的冲击力,延长使用寿命。出于进一步减少冲击,在限位螺母91与限位件92之间设有缓冲垫93,以减少刚性碰撞。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