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5355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压变换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对生态和能源的关注也越来越高,DC-DC变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BOOST电路是最实用的传统升压器拓扑,但是它只能输出有限的实用输出电压。当触发电路的开关管导通占空比非常接近1时,BOOST电路拓扑才能达到比较大的升压比,这样功率开关导通时间过长而截止时间过短,从而在信号控制、转换效率、器件散热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升压电路存在的损耗高,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器,包括升压变换器电路,所述升压变换器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的正负极之间依次串联有准阻抗源级联网路、二极管和滤波电容,滤波电容的正负极为输出端,所述准阻抗源级联网路通过第一双向开关与输入端的负极相连;

所述准阻抗源级联网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第二电容、第二电感、第三电容和第三电感,第一电感的正极与第二电感的正极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第二电感的负极与第三电感的负极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第一电感的负极与第二电感的正极之间连接有第二双向开关,第二电感的负极与第三电感的正极之间连接有第三双向开关。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的电感值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电容值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均为电解电容。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器,利用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三双向开关导通电阻较小,降低了系统的导通损耗,提高了电路的工作效率,且升压变换器电路电容两端的电压应力较小。升压变换器升压因子控制信号的占空比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Boost电路,该升压变换器电路在占空比接近0.33附近时可得到一比较大得电压增益,而传统的boost电路的占空比需要接近于1。本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器具有输出电压增益大、效率高、实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S1导通,S2和S3同时关断时的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S1关断,S2和S3同时导通时的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D=0.25时输入和输出电压的仿真波形。

图5为四个电容两端电压相同时,输入电压和电容两端电压的仿真波形。

图6为Ui=9v,D=0.25时电路的输入与输出电压波形。

图7为Ui=9v,D=0.25时电路的输入与电容电压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至图7,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器,包括升压变换器电路,如图1所示,升压变换器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的正负极之间依次串联有准阻抗源级联网路、二极管D和滤波电容Cf,滤波电容的正负极为输出端,准阻抗源级联网路通过第一双向开关S1与输入端的负极相连。

其中,准阻抗源级联网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L1、第二电容C2、第二电感L2、第三电容C3和第三电感L3,第一电感L1的正极与第二电感L2的正极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C1,第二电感L2的负极与第三电感L3的负极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C4,第一电感L1的负极与第二电感L2的正极之间连接有第二双向开关S2,第二电感L2的负极与第三电感L3的正极之间连接有第三双向开关S3。

其中,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感L3的电感值相同。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电容值相同。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均为电解电容。

图1所示的新型准阻抗源级联升压变换电路用互补的PWM脉冲作为控制信号,开关S2和S3同步通断,一个开关周期内S2(S3)和S1互补导通。在一个开关周期内根据不同的电流方向电路有以下4种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1:如图2所示,开关S2和S3同时关断,主开关S1导通,电源和级联型网络电容给电感充电,使电感中电流上升,L2两端电压为VC1+VC4+Vi,大于0;L3两端电压为VC1+VC3+Vi,也大于0。S2和S3各自反并联的二极管均承受反向电压截止。此时有:

vL1=vC2+vi+vC4 (1)

vL2=vC1+vC4+vi (2)

vL3=vC1+vC3+vi (3)

vo=0 (4)

工作状态2:如图3,开关S2和S3同时导通,S1关断,级联型准阻抗源网络中的电感放电,电感中的电流降低,L2两端电压为-VC2,小于0;L3两端电压为-VC4,也小于0,此时电源Vi和级联型准阻抗源网络中的电感同时给电容充电以及给负载供电。此时有:

vL1=-vC1 (5)

vL2=-vC2=-vC3 (6)

vL3=-vC4 (7)

vo=vC1+vC3+vC4+vi (8)

工作状态3:在状态2中,电感L2和L3中的电流降至0后,S1不动作,S2和S3会继续导通很短的一段时间,L2和L3中的电流分别由C2和C4提供,且反向增大。各电压关系式和状态2时是完全一样的。

工作状态4:电感L3和L2反向充电一段时间后,开关S2和S3同时关断,L2和L3中流过的电流IL2和IL3方向不变,S1两端积累的电压降低,当S1两端的电压降至0时,S1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的工作状态1,各电压关系式和状态1一样。

上述四种工作状态,分别工作在两大组双向开关互补的条件下,且每种开关状态下回路的电压关系相同。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吸收和释放的能量相同。

如图4和图5,在Matlab/Simulink下给出了系统电路仿真参数L1=L2=L3=150μH,C1=C2=C3=C4=400μF,Cf=800uF,R=30Ω,fs=20kHz,Vi=12V。给出了D=0.25时仿真的波形,输入和输出电压波形如图4所示。四个电容两端电压相同,输入电压和电容两端电压如图5所示。

根据仿真来搭建实验电路,实物连接电路参数与仿真参数一致,如图7所示。控制信号采用了TMS320F2812产生互补的PWM信号,该驱动信号采用落木源KA962D驱动板,主电路的全控型开关采用了SGH80N60UFD Ultrafast IGBT,示波器测出了Ui=9v,D=0.25时候的实验波形如图6和7所示(输入5V/格、输出10V/格)。

电路的输入与输出电压波形如图6所示。

电路的输入与电容电压波形如图7所示。

实验过程中电路有损耗,误差在合理范围以内。示波器是实时采集,截取了稳定状态的波形,输出电压稳定在36v左右,电容电压稳定在9v左右,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