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电磁干扰DC‑DC变换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597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抗电磁干扰DC‑DC变换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电磁干扰DC-DC变换器结构。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偏软,难以直接与电动机驱动器匹配,故须采用DC/DC变换器改善其输出特性。为了满足燃料电池轿车用DC/DC变换器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方面的要求,设计中采用了非隔离式、硬开关型的DC/DC降压电路。在DC/DC变换器中,既涉及大功率、大电流的电力、电子等强电设备,又涉及小功率、小电流的微电子器件等弱电设备,强电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对弱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设计一种具有良好抗电磁干扰功能的DC-DC变换器结构为电动车提供稳定动力成为本行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抗电磁干扰DC-DC变换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电磁干扰DC-DC变换器结构,包括屏蔽盒、电路基板以及下封盖,所述的下封盖设置有与屏蔽盒配合连接的凸环,所述的屏蔽盒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与凸环配合的槽位,所述的屏蔽盒的内腔、槽位的壁面以及凸环的壁面都贴附电磁波吸附贴片,所述的凸环配合设置在槽位内,所述的凸环的外壁面以及屏蔽盒的外壁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的螺孔,螺丝配合设置在螺孔内使得由屏蔽盒以及下封盖固定并构成屏蔽的密封空间,所述的电路基板设置在所述的密封空间内,所述的下封盖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电路基板的固定柱,所述的电路基板架设在若干固定柱上,使得电路基板的下端面端与下封盖的下端面间隔构成散热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屏蔽盒的外壁面设置散热器,所述的散热器包括散热风扇、散热翅片以及导热板,所述的导热板一端面与屏蔽盒的上端面贴合固定,所述的导热板的另一端面与散热翅片的下端面贴合,所述的散热翅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散热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柱包括支撑柱以及螺柱,所述的电路基板设置有用于与螺柱配合的通孔,所述的螺柱套设通孔内,所述的电路基板的下端面与下封盖上端面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的弹簧套设在支撑柱上,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下封盖上端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电路基板的下端面接触,所述的电路基板上端面的螺柱依次设置有橡胶绝缘垫以及螺帽,使得电路基板固定在固定柱上。

进一步的:电路基板设置有变换器电子功能组件,所述的变换器电子功能组件包括升降压变换器主电路、控制电路,开关元件、吸收组件以及温度开关,所述的温度开关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开关元件、升降压变换器主电路以及吸收组件依次连接,所述的吸收组件包括IGBI模块、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所述的升降压变换器主电路的正负极输出引线分别与 IGBI模块的正负极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阻以及第四电容依次首尾电连接构成回路,所述的第四电容与第一电容的连接节点与IGBT输入正极引脚连接,第三电阻与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与IGBT 输入负极引脚连接,所述的第一电阻与第二电容的连接节点与IGBT输出正极引线连接,所述的第四电阻与第三电容的连接节点与IGBT输出负极引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路基板设置有控制盒,所述的控制盒的内壁面贴附电磁波吸附贴片,所述的控制电路设置在控制盒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稳固所述的屏蔽盒与下封盖构成一个密闭空间,使得外部的电磁干扰得到隔绝,同时具有优良的防尘防水性能,散热器使得密封空间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有效的减小热辐射引起的电磁噪声,保证了设备的运行性能,同时电路基板采用弹簧进行缓震,减轻装置的机械振动引起电路元气件的震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抗电磁干扰DC-DC变换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凸环与凹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路基板与固定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换器电子功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一种抗电磁干扰DC-DC变换器结构,包括屏蔽盒1、电路基板 2以及下封盖3,所述的下封盖3设置有与屏蔽盒1配合连接的凸环31,所述的屏蔽盒1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与凸环31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屏蔽盒1的内腔、凹槽的壁面以及凸环31 的壁面都贴附电磁波吸附贴片4,所述的凸环31配合设置在凹槽内,所述的凸环31的外壁面以及屏蔽盒1的外壁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的螺孔,螺丝11配合设置在螺孔内使得由屏蔽盒1以及下封盖3固定并构成屏蔽的密封空间12,所述的电路基板2设置在所述的密封空间12内,所述的下封盖3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电路基板2的固定柱6,所述的电路基板2架设在若干固定柱6上,使得电路基板2的下端面端与下封盖3的下端面间隔构成散热通道32,所述的屏蔽盒1的外壁面设置散热器,所述的散热器包括散热风扇 51、散热翅片52以及导热板,所述的导热板一端面与屏蔽盒1的上端面贴合固定,所述的导热板的另一端面与散热翅片52的下端面贴合,所述的散热翅片5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散热风扇51,所述的固定柱6包括支撑柱61以及螺柱62,所述的电路基板2设置有用于与螺柱62配合的通孔,所述的螺柱62套设通孔内,所述的电路基板2的下端面与下封盖3上端面间设置有弹簧63,所述的弹簧63套设在支撑柱61上,所述的弹簧63的一端与下封盖3上端接触,弹簧63的另一端与电路基板2的下端面接触,所述的电路基板2上端面的螺柱62依次设置有橡胶绝缘垫64以及螺帽65,使得电路基板2固定在固定柱6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稳固所述的屏蔽盒1与下封盖3构成一个密闭空间,使得外部的电磁干扰得到隔绝,同时具有优良的防尘防水性能,散热器使得密封空间12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有效的减小热辐射引起的电磁噪声,保证了设备的运行性能。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电磁干扰DC-DC变换器结构,在具有实施例1 所述的技术特征的同时,所述的电路基板2设置有变换器电子功能组件,所述的变换器电子功能组件包括升降压变换器主电路、控制电路,开关元件、吸收组件以及温度开关,所述的温度开关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开关元件、升降压变换器主电路以及吸收组件依次连接,所述的吸收组件包括IGBI模块、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 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所述的升降压变换器主电路的正负极输出引线分别与IGBI模块的正负极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第四电阻R4 以及第四电容C4依次首尾电连接构成回路,所述的第四电容C4与第一电容C1的连接节点与IGBT输入正极引脚连接,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与IGBT输入负极引脚连接,所述的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容C2的连接节点与IGBT输出正极引线连接,所述的第四电阻R4与第三电容C3的连接节点与IGBT输出负极引线连接,所述的电路基板2设置有控制盒7,所述的控制盒7的内壁面贴附电磁波吸附贴片4,所述的控制电路设置在控制盒 7内,本实施例采用RC阻容缓冲电路,通过电容吧电压的电磁能量变为静电能存储起来,电阻防止电容与升降压变换器主电路中的电感产生谐振,本实施例的涉及的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电磁性能,在实施例1的抗电磁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的保证本装置良好的运行性能。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