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597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加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加速器领域,一个加速装置通常包括几个重要的部件,需要采用共架支撑平台或者单个支撑支架来承载各种部件并使其达到预设的位置和高度。一般这些支架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起到支撑平台的作用,使元件接近理想的理论位置;另一个是作为精密调节系统,使准直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和准确的将元件准直到要求的公差范围以内。散裂中子源为高强度的质子加速器装置,其由低能量直线加速器与快循环同步加速器(rcs环)组成。rcs环中的磁铁重量接近20吨,需要通过专用的支架来实现支撑、调整、及定位,支架调整精的大小直接影响磁铁准直精度。

现有的调节支架通常采用层叠的结构,使用直线导轨,每层独立地实现支架的调节功能,沿导轨进行一个直线方向的位移调节。通常包括三层,顶层负责旋转运动,中间层负责水平横向移动,底层负责水平纵向移动,支架每层的调节都是采用手动调节。例如,散裂中子源的磁铁支架大多采取手动调节的调节模式,由于磁铁重量大,其高度方向的位置调节较为困难。为使支架能够进行轻松调节,大部份支架都采用了蜗轮蜗杆的升降机构。尽管如此,其所需的最大调节力仍高达60n.m。同时,由于为了降低升降调节的阻力,蜗轮蜗杆的减速比较大,采取人工扳手调节的方式,需要消耗极长的时间和极大的人力。且磁铁支架均为4点支撑方式,每个支撑点均需要进行调节,在磁铁支架准直的过程,需要反复地对4个支撑点调节,以使磁铁支架达到最终位置。轮流调节4个蜗轮蜗杆升降机过程中,需要多次抽拨扳手,并对准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调节轴,而且仅仅依靠人工无法保证支架4个支撑点的同升同降,因而难以避免由于支架的4个支撑点升降不同步,出现单个蜗轮蜗杆受力不均卡死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加速器的调节支架结构臃肿,调节不便的问题。

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包括:

马达机组,用于驱动所述电动调节支架的升降装置,从而控制电动调节支架的升降;

终端机,用于固定及承载所述终端机;

传动装置,用于马达机组与升降装置之间的机械传动;

移动小车,用于固定终端机及放置所述马达机组及传动装置。

所述的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升降装置为蜗轮蜗杆升降机,所述传动装置为连接所述马达机组与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连杆,通过马达带动所述连杆转动,从而驱动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运转。

所述的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连杆包括一对长连杆及一对短连杆。

所述的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马达机组包括减速电机及固定减速电机的机架,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移动滑轮。

所述的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机架包括安装底板,设置于安装底板上且垂直安装底板的安装侧板,以及位于所述减速电机上方与所述安装侧板固定连接的安装顶板,所述减速电机固定于所述安装侧板上,所述移动滑轮位于所述安装底板下表面。

所述的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安装底板上的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位于所述安装底板下方的端部设有防滑软胶垫。

所述的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螺杆位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方的尾部设有便于旋拧所述螺杆的蝶形螺母。

所述的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于所述调节支架底部四脚呈矩形设置四个,所述马达机组与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一一对应的设置四个,相邻两个所述马达机组通过防止侧翻的平衡板连接,所述平衡板可拆卸的与所述马达机组固定连接。

所述的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移动小车内还设有用于收放所述马达机组连接线的收线箱,所述收线箱内设有与所述减速电机一一对应的四个收线器。

所述的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其中,减速电机包括五项步进电机及与之固定连接的减速器,所述套筒设置在减速器输出轴一端。

本发明所给出的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蜗轮蜗杆升降机,实现调节板的自动升降,通过控制涡轮蜗杆升降机同步与异步还可以实现调节板的倾斜角度;通过设置在垂动板与平动板之间的水平调节结构能够实现平动板相对垂动板的水平横向、纵向运动以及旋转运动,实现了调节板的自动化控制的同时,减少了调节板的层数,将水平调节系统精简化,占用空间少,设备得以小型化。通过与蜗轮蜗杆升降机一一对应的马达机组实现对蜗轮蜗杆升降机的电动调节,并通过终端机控制减速电机的运行,可以实现快速控制支架四个支撑点的同步升降,避免单个支撑点升降幅度差距过大导致卡死的问题,增加了调节精度,极大的缩短了调节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电动调节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电动调节支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平动板的正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平动板的背面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水平纵向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水平横向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水平锁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升降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升降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a向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马达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控制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控制装置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绕线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a-a向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终端机与电动调节支架的电路原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电动调节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附图部分的标号:

底座1;通孔10;

垂动板2;第二开窗202;

平动板3;凸台30;凹腔301;第一开窗302;连接法兰座31;滑块32;水平锁紧机构33;水平锁紧螺栓331;调节孔332;锁紧垫板333、334;水平锁紧螺帽335、336;横向安装座34、35;

水平纵向调节机构4;滚珠丝杠安装座40;滑动轴承401;垂动板连接轴402;减速器403;步进电机404;推进轴承405;滚珠丝杠41;滚珠丝母42;连接法兰43;关节轴承421;平动板连接轴422;

水平横向调节机构5;涡轮蜗杆升降机50;机体51;关节轴承510;连接法兰511、512伸缩丝杆52;关节轴承520;减速电机53;

涡轮蜗杆升降机6;升降丝杠60;升降锁紧装置61;球窝连接盘611;球头法兰612;升降锁紧螺栓62;升降固定座63;升降锁紧垫片64、65;升降锁紧螺母66、67;

控制装置7;移动小车70;马达机组71;移动滑轮710;安装底板711;安装侧板712;安装顶板713;减速电机714;五项步进电机7141;减速器7142;转接轴套715;套筒716;定位螺杆717;蝶形螺母718;防滑软胶垫719;长连杆721;短连杆722;终端机73;触屏730;plc控制器731;驱动器732;载物板74;绕线箱75;绕线器7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加速器的电动调节支架,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调节板。调节板包括由下至上叠放在底座1上的垂动板2及平动板3。底座1与垂动板2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垂动板3整体升降的升降调节系统,垂动板2与平动板3之间还设有用于控制平动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或转动的水平调节系统。水平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平动板3沿水平方向横向移动的横向调节机构5,控制平动板3沿水平纵向移动的纵向调节机构4。其中,纵向调节机构于平动板3两侧分别设置一处,当平动板3两侧的纵向调节机构沿同一方向控制平动板3移动时,平动板3则沿着水平纵向移动,当两侧的纵向调节机构沿两个相反方向控制平动板3移动时,平动板3则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做水平旋转运动。平动板3上表面设有多个用于承载对应元器件的连接法兰座31,这些连接法兰座31分多点共同承受电器元件的重量,并固定该元器件。

如图2及图4所示,平动板3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凸起的凸台30,凸台30与垂动板2直接相接触,从而起到在垂动板2的表面支撑起平动板3的作用。纵向调节机构设置在平动板3与垂动板2之间,且分别于凸台30两侧各设置一处。凸台30底部中心处表面内凹,形成一个用于容纳横向调节机构的凹腔301。由于平动板3的表面需要承载重量极大的元器件,例如重大20吨的加速器引出磁铁,因而凸台30与垂动板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摩擦力。由于设备处于存在较强辐射的加速器隧道环境中,常规的油脂润滑方式容易失效,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凸台30与垂动板2表面相接触的部分固定有用于降低摩擦的滑块32。滑块32包括相互接叠放的一组,其中一个固定在凸台30的底面,另一个固定在垂动板2顶面对应处,本实施例中凸台30与垂动板2之间存在四个支撑点,每个支撑点都设置一组滑块32。滑块32为黄铜基材,在接触面上镶嵌了石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动调节支架主要用来承载需要准直的加速器引出磁铁,其调节范围相对很小,因而,滑块32的面积以能够满足平动板3的运动范围为准,确保在平动板3运动过程中,两块正对的滑块32始终保持相互接触。

如图1所示,升降调节系统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四个涡轮蜗杆升降机6,涡轮蜗杆升降机6的升降丝杠60与垂动板2底面接触,四个涡轮蜗杆升降机6分为四个支撑点支撑整个垂动板2。本实施例中,平动板3承载的元器件主要为加速器引出磁铁,平动板3需要承受磁铁的重量,对于引出磁铁这类弯转磁铁,为使各支撑点受力均匀,支架连接法兰座31的放置位置连线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形心与磁铁的重心重合。如图3级图4所示,平动板3底部的滑块32与四个蜗轮蜗杆升降机6所在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且分别位于垂动板2的四个角,其连线形成一个矩形。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得平动板3的重心与滑块32连线的几何中心重合,同时,垂动板2的重心与四个涡轮蜗杆升降机6的连线的几何中心重合,与以提高支架的承载能力,同时在凸台30内部设置多个加强筋33,以提高平动板的抗弯能力。

如图2所示,纵向调节机构4包括第一伸缩部及第一固定部,第一伸缩部一端与平动板3通过球面副或转动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通过转动副与垂动板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用于驱动第一伸缩部沿其轴向(水平纵向)移动,从而带动平动板3沿水平纵向移动。

具体地,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固定部为设有滚珠丝杠41的滚珠丝杠安装座40,滚珠丝杠安装座40通过转动副与垂动板2固定连接;第一伸缩部为与滚珠丝杠相适配的滚珠丝母42,滚珠丝母42一端与滚珠丝杠41咬合,另一端通过移动副或转动副与平动板3固定连接。其中,垂动板2设有垂直其表面的滑动轴承401,滚珠丝杠安装座40通过一根与滑动轴承401相适配的垂动板连接轴402实现与垂动板2的固定连接,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滑轴承401与垂动板连接轴402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转动副,如滚珠丝杠安装座40通过与垂动板2铰接,实现当平动板3沿水平横向移动时,滚珠丝杠安装座40可在平行于垂动板2表面的方向进行转动。滚珠丝杠安装座40上固定有与减速器403连接的步进电机404,减速器403通过推进轴承405与滚珠丝杠41连接,滚珠丝母42一端咬合在滚珠丝杠41的端部,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421与平动板2固定连接,关节轴承421套接在一根穿过平动板3表面的平动板连接轴422上,以此实现滚珠丝母42与平动板3的固定连接。其中,关节轴承421与滚珠丝母42之间通过连接法兰43固定连接。

当步进电机404通过减速器403驱动滚珠丝杠41旋转,带动滚珠丝母42向滚珠丝杠安装座40运动时,滚珠丝母42通过关节轴承421及平动板连接轴422将拉力传递至平动板3,从而拉动平动板3在水平面内运动。当凸台30两侧的滚珠丝母42同向拉动或推动平动板3时,平动板3在水平面内沿纵向移动(纵向为滚珠丝母42的轴向),当凸台30两侧的滚珠丝母42对平动板3反向施力,即以侧的滚珠丝母42拉动平动板3,另一侧的滚珠丝母42沿相反方向推动平动板3,则此时平动板3在水平面内旋转。

横向调节机构5包括设置与两个纵向调节结构4之间的第二固定部及第二伸缩部,第二固定部与垂动板2通过球面副固定连接,第二伸缩部一端与平动板3通过球面副固定连接,另一端由第二固定部驱动,可沿水平横向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平动板3沿水平横向移动。当平动板3沿水平纵向移动或转动时,第二固定部与垂动板2通过连接二者的球面副发生相对转动,第二伸缩部同样通过对应的球面副与平动板2发生相对转动。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二固定部为涡轮蜗杆升降机50的机体51,第二伸缩部为涡轮蜗杆升降机50的伸缩丝杆52。平动板3下表面设有横向安装座34,垂动板2上表面设有横向安装座35,涡轮蜗杆升降机50的机体51通过关节轴承510与垂动板2上表面的横向安装座35固定连接,伸缩丝杆52端部通过另一关节轴承520与平动板3下表面的横向安装座34固定连接。关节轴承510与横向安装座35之间通过连接法兰511连接,关节轴承520与横向安装座34之间通过连接法兰512连接,为了降低平动板3旋转动作对水平横向调节机构5的影响,当水平纵向调节机构4控制平动板3旋转时,其旋转中心与关节轴承520所在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重合。其中,涡轮蜗杆升降机50的机体51及伸缩丝杆52均设置于凸台30下表面的凹腔301内,关节轴承510及关节轴承520的转轴均沿水平纵向延伸,因而,机体51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垂动板2自由旋转,又能其他方向存在一定的活动量,同理,伸缩丝杆52在竖直方向也可相对平动板3自由转动,在其他方向也有一定的活动量。当伸缩丝杆52在机体51的驱动下伸缩时,推动平动板3沿水平横向移动,从而调节平动板3在水平横向的位置。

机体51上还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53,通过减速电机53驱动涡轮蜗杆升降机50工作,从而控制平动板3沿水平横向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平动板3通过水平纵向调节机构4调节时,机体51与垂动板2的连接点到伸缩丝杆52与平动板3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微小的变化,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的关节轴承510与垂动板2的连接处采用间隙配合,当平动板3水平纵向的移动超出该间隙配合范围内时,在水平横向调节结构的作用下,平动板3会产生轻微的水平横向运动,但这一微小的横向运动在整个调节空间内,均在该电动调节支架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因而不构成影响。同理,平动板3在进行水平横向调节时,水平纵向调节机构会使平动板3产生微小的纵向移动,该微小的纵向移动同样在电动调节支架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如图1-图4所示为了安装方便,平动板3对应凹腔301处设有第一开窗302,第一开窗302与凹腔301连通,同样,在垂动板2表面对应凹腔301出设有与第一开窗302相对的第二开窗202。由于第一开窗302与第二开窗202的开设,为横向调节机构的安装提供了操作空间,便于设备的组装和维修。

如图1及图8所示,平动板3两侧的边缘处还各设有水平锁紧机构33,水平锁紧机构33包括由下至上连接垂动板2与平动板3的水平锁紧螺栓331,水平锁紧螺栓331由垂动板2底部依次穿过垂动板2及平动板3,平动板3表面设有调节孔332,调节孔332内径与水平锁紧螺栓331之差大于平动板3的最大调节范围。平动板3表面对应调节孔332处还设有套在水平锁紧螺栓331上的锁紧垫板333及锁紧垫板334,锁紧垫板333位于平动板3上表面,锁紧垫板334位于平动板3下表面,锁紧垫板333、334面积大于调节孔332,确保在水平板3调节过程中能够始终覆盖在调节孔332表面。水平锁紧螺栓331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两块锁紧垫板333、334的水平锁紧螺帽335、336,水平锁紧螺帽335位于平动板3上方将锁紧垫板333压在平动板3上表面,水平锁紧螺帽336位于平动板3下方将锁紧垫板334压在平动板3下表面。调整平动板3时,事先松开两个水平锁紧螺母335、336,使得平动板3与垂动板2相对运动时,水平锁紧螺栓331可以在调节孔332内自由移动。当平动板3调节完毕后,将水平锁紧螺母334打紧,这样两块水平锁紧垫板333将平动板3夹在中间,通过三者之间的摩擦力保持水平锁紧螺栓331不会在调节孔332内移动,从而将平动板3与垂动板2位置锁定。

如图9所示,涡轮蜗杆升降机6的升降丝杠60端部通过球头关节轴承与垂动板2固定连接,如图6所示,垂动板2底部固定设置球窝连接盘611,球窝连接盘611内固定球头法兰612,球头法兰612的另一端与升降丝杠61固定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升降丝杠61与垂动板2之间就会存在一定角度的转动空间,因而只要控制四个涡轮蜗杆升降机6其中一组一另一组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高度不同,就可以调节垂动板2在水平方面上的倾斜角度,使得纵向调节系统不仅能够调节垂动板2的升降,还能控制其倾斜。

如图10-图11所示,垂动板2与底座1之间还设有升降锁紧装置61,包括一根升降锁紧螺栓62,升降锁紧螺栓62尾部通过升降固定座63与垂动板2底部固定连接,底座1表面设有可供升降锁紧螺栓62穿过的通孔10,底座1对应通孔10处的上下两个表面均分别设有升降锁紧垫片64、65,升降锁紧螺栓62上对应设有与升降锁紧螺栓62相适配的升降锁紧螺母66、67。升降锁紧垫片64位于底座1上表面,其上为升降锁紧螺母66;升降锁紧垫片65位于底座1下表面,其下方为升降锁紧螺母67。其中,升降锁紧垫片64、65均为球形垫片,其中心处开设内凹的球面,供升降锁紧螺栓62穿过的开孔设置在球面中心位置。对应的,升降锁紧螺母66、67为与球形垫片相适配的球形螺母,升降锁紧螺栓62与通孔10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使得生锁紧栓62可以在通孔10内有一定的倾斜空间,这样就可以控制垂动板2做升降调节时,允许与水平面之间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以满足准直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水平横向调节机构即纵向调节结构即可采用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也可以采用滚珠丝杠传动装置,还可以采用液压与气压传动装置,其实现的传动原理相同,再次不一一赘述。

涡轮蜗杆升降机6底部设有用于与驱动装置对接的接头,该接头用于对接驱动涡轮蜗杆升降机6工作的传动装置。本实施例还给出了用于控制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7,如图12-图15所示,该装置包括一设有转轮的移动小车70,移动小车70的载物板74上固定有四个马达机组71,以及用来连接马达机组71与涡轮蜗杆升降机6底部接头的一组长连杆721及短连杆722,位于载物板74两侧的两个马达机组71通过长连杆721与距离较远的涡轮蜗杆升降机6的接头对接,其余两个马达机组71通过短连杆722与距离较近的两个涡轮蜗杆升降机6的接头对接。为了方便长连杆721及短连杆722与蜗轮蜗杆升降机6的连接,蜗轮蜗杆升降机6底部的接头可以采用万向联轴器进行对接。移动小车70上还设置了终端机73,四个马达机组71分别与终端机73电连,将四个马达机组所需要的调节参数输入终端机73,通过终端机73控制各马达机组71的具体运行,从而实现对升降调节系统的自动控制,调节垂动板2的升降。终端机73还同时与水平纵向调节机构4的步进电机404及水平横向调节机构5的减速电机53电连,通过输入调节参数控制平动板3在水平横向及纵向的运动。

如图13所示,马达机组71包括机架,机架包括安装底板711,垂直于安装底板711的安装侧板712,以及平行于安装底板711且与安装侧板712固定连接的安装顶板713,安装侧板712设置在安装底板711的一侧边沿处。安装侧板711上固定有减速电机714,其中减速电机714包括五项步进电机7141及与之连接的减速器7142,以使减速电机714达到更为精确的控制。减速器7142的输出轴设有穿过安装侧板711的转接轴套715,转接轴套715上连接有用于对接连杆的套筒716。安装底板711底面还设有移动滑轮710,便于马达机组71的移动。安装底板711尾部还设有定位装置,包括贯穿安装底板711的定位螺杆717,定位螺杆717位于安装底板711上方的尾部设有便于手动旋拧的蝶形螺母718,定位螺杆717位于安装底板711下方的端部设有防滑软胶垫719。其中,定位螺杆717通过与之适配的螺孔贯穿安装底板711,蝶形螺母718固定在定位螺杆717尾部。当需要调整马达机组71的位置时,旋拧蝶形螺母718直至防滑软胶垫719脱离移动小车70的载物板74表面(或者脱离其他载体表面),再通过移动滑轮710推动马达机组71移动,当调整位置完毕后,旋拧蝶形螺母718,使得防滑软胶垫719与载物板表面接触,防止马达机组71工作过程中出现移动。

根据蜗轮蜗杆升降机6距地面的高度不同,可以选择将马达机组71固定在载物板74上(如图14所示),或者将马达机组71移放置地面(如图15所示)。单个马达机组71工作时,由于受到蜗轮蜗杆升降机6的反作用扭矩,会产生自身翻转的可能,为避免这种问题发生,将相邻两个马达机组71的安装顶板713通过平衡板77固定连接,这样就可以相互抵消反作用扭矩,确保马达机组71运行时的稳定。其中,平衡板77与安装顶板713可拆卸的连接,便于马达机组71非使用状态下拆卸存放。

如图16-17所示,载物板74上还设有用于收拢马达机组71的绕线箱75,绕线箱75内设置与四个马达机组71分别对应的卷线器76,卷线器76用来缠绕对应马达机组71的供电线,当需要移动马达机组71时,通过卷线器76实现对应线的收放,避免线路之间发成缠绕。

终端机73与马达机组71的电路原理如图18所示,终端机73设置有与内部plc控制器731连接的触屏(pod)730,每个减速电机714的五项步进电机均设有一个对应的驱动器732,plc控制器731的y0.0端口为高频脉冲输出端口,持续地放出用于控制驱动器732的高频输入脉冲。y0.4至y0.7端口则分别连接控制高频脉冲信号的电阻r1、r2、r3、r4,通过plc控制器731发出不同的高频脉冲信号控制继电器km1、km2、km3、km4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对应的驱动器732接收高频脉冲,进而控制五项步进电机的同步与不同步调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升降调节系统的每个蜗轮蜗杆升降机6均固定设置一个减速电机714,减速电机714与终端机73电连,通过终端机73控制固化在涡轮蜗杆升降机6上的减速电机714,实现四个涡轮蜗杆升降机6的同步或不同步运行,从而调节垂动板2的升降。

本发明所给出的用于加速器电动调节支架的控制装置,通过升降调节系统实现调节板的自动升降,通过控制升降调节系统的涡轮蜗杆升降机同步与异步还可以实现调节板的倾斜角度;通过设置在垂动板与平动板之间的水平调节结构能够实现平动板相对垂动板的水平横向、纵向运动以及旋转运动,实现了调节板的自动化控制的同时,减少了调节板的层数,将水平调节系统精简化,占用空间少,设备得以小型化。通过与蜗轮蜗杆升降机一一对应的马达机组实现对蜗轮蜗杆升降机的电动调节,并通过终端机控制减速电机的运行,可以实现快速控制支架四个支撑点的同步升降,避免单个支撑点升降幅度差距过大导致卡死的问题,增加了调节精度,极大的缩短了调节时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