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高压永磁直流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942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高压永磁直流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马达在运行时因磁耗、摩擦和线圈发热等产生热量,长时间运行时温度过高会破坏马达的绝缘系统造成短路,从而烧坏马达。用于电器产品的马达对温升要求都比较高。

目前用于电器类产品的高压永磁直流马达定子铁筒使用的是封闭式结构,热量产生后不能及时散发出来,使马达不能长时间工作;直流马达需要用直流电源驱动,而目前民用的电源均为交流电,需要通过专用的电子元件转换才能变为直流电;直流马达结构紧凑,定子无线圈,不便安装串联的过流保护元件。

另有用于电器的串激马达,其定子是开放式的,散热较好,但是由于定子由绕制的漆包线构成,工艺复杂,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高,随着目前的用人成本日益上涨,也逐渐被加工成本较低的直流马达所取代。

新兴的直流无刷马达具有高精密度和高承载性能,但其驱动需要专门的驱动器,驱动器的成本远远高于马达的成本,目前也不能广泛得用于要求较低的普通电器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散热好、装配方便、有过流保护功能、可用交流电驱动的多功能高压永磁直流马达。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高压永磁直流马达,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前支架、后支架、转轴和线路板组件;

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相向放置,其相对的一面向着彼此远离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两端水平向外延伸出一个连接耳;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的连接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两个凹陷部拼合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定子组件放置于所述前支架的凹陷部中,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定子铁筒和永磁铁,所述定子铁筒沿着轴向的两端为开口端;所述永磁铁放置于定子铁筒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线圈、转子槽楔、转子槽纸、转子和换向器;所述转子线圈设置于定子铁筒内;

所述转子的上表面沿着周向间隔设置贯穿至下表面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连通至所述转子的侧壁;所述转子槽楔插入该第一插槽内,并且转子槽楔的一部分延伸至转子的侧壁外再弯折后形成与转子侧壁平行的第二插槽;所述转子槽纸插入第二插槽内,将转子槽楔与转子部分绝缘;所述转子同轴设置于永磁铁中;所述换向器与转子同轴设置,并位于所述后支架的凹陷部中;

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在凹陷部的底部对应设置贯穿孔,所述转轴与转子同轴设置,并且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贯穿孔;

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消除电磁干扰的X电容、线路板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电感、整流桥、PPTC保护器;整流桥、PPTC保护器、消除电磁干扰的X电容、电感依次连接形成回路,整流桥输入端同交流电源连接,交流电经过整流桥后输出为直流电,驱动所述转子旋转产生动力;

所述线路板组件同轴设置于所述后支架外,并被一绝缘胶盖盖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凹陷部在所述贯穿孔处设置一轴承和轴承压片,所述轴承压片将轴承固定于所述贯穿孔的上方,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轴承。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碳刷组件,其包括碳刷套、Y电容、接电片和碳刷;所述后支架在凹陷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让位孔;碳刷套的一端通过所述让位孔伸入凹陷部中并与所述换向器连动连接;所述碳刷套的另一端设置所述Y电容、接电片和碳刷;碳刷和接电片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碳刷套的侧壁具有挂孔;所述Y电容具有与所述挂孔挂接的挂钩;所述碳刷套还具有一沿着轴向延伸的凸耳,该凸耳具有沿着垂直于轴向贯穿的螺孔;所述Y电容通过螺丝与所述螺孔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永磁直流马达,定子铁筒使用两端开口的结构,加快了马达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散发速度,降低了马达的温升。该马达铁筒和支架组件结构简单,用料较少,降低了材料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永磁直流马达,前、后支架中使用了万向含油滑动轴承,保证了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较高的同心度,使马达运行顺畅平稳。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永磁直流马达,定子铁筒设置在前后支架之间,前后支架又相互锁成一体,装配连接紧密,定位好,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及品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永磁直流马达,可由交流电源来驱动,并带有过流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组装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线路板组件的电路图。

图中:1是绝缘胶盖,2是消除电磁干扰的X电容,3是线路板,4是电感,5是PPTC保护器,6是整流桥,7是接电片,8是碳刷组件,9是Y电容,10是碳刷套,11是后支架,12是轴承,13是轴承压片,14是螺丝,15是转子槽纸,16是换向器,17是转子槽楔,18是转子芯片,19是轴芯,20是垫片,21是端板,22是转子线圈,23是定子铁筒,24是永磁磁铁,25是弹性垫圈,26是螺栓,27是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组成、技术内容、实现目的及操作方法,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考图1-3,一种多功能高压永磁直流马达,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前支架27、后支架11、转轴19和线路板组件;

所述前支架27和后支架11相向放置,其相对的一面向着彼此远离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两端水平向外延伸出一个连接耳;所述前支架27和后支架11的连接耳通过螺栓26固定连接,使得两个凹陷部拼合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定子组件放置于所述前支架27的凹陷部中,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定子铁筒23和永磁铁24,所述定子铁筒23沿着轴向的两端为开口端;所述永磁铁24放置于定子铁筒23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线圈22、转子槽楔、转子槽纸15、转子18和换向器16;所述转子线圈22设置于定子铁筒23内;所述定子铁筒23的两个开口端处的两端分别具有沿着轴向内凹的凹槽,所述前支架27和后支架11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凹槽插接的凸筋,使得所述定子铁筒23与前支架27、后支架11固定为一体。

所述转子18的上表面沿着周向间隔设置贯穿至下表面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连通至所述转子18的侧壁;所述转子槽纸15插入该第一插槽内,并且转子槽纸15的一部分延伸至转子的侧壁外再弯折后形成与转子侧壁平行的第二插槽;所述转子槽楔17插入第二插槽内,将转子槽楔17与转子18接触的部分导电,其余部分绝缘;所述转子18同轴设置于永磁铁24中;所述换向器16与转子18同轴设置,并位于所述后支架11的凹陷部中;

所述前支架27和后支架11在凹陷部的底部对应设置贯穿孔,所述转轴19与转子同轴设置,并且转轴19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贯穿孔;

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消除电磁干扰的X电容2、线路板3以及设置于电路板3上的电感4、整流桥6、PPTC保护器5;整流桥6、PPTC保护5器、消除电磁干扰的X电容2、电感4依次连接形成回路,整流桥6输入端同交流电源连接,交流电经过整流桥6后输出为直流电,驱动所述转子18旋转产生动力;

所述线路板组件同轴设置于所述后支架11外,并被一绝缘胶盖1盖合。

所述前支架27和后支架11的凹陷部在所述贯穿孔处设置一轴承和轴承压片13,所述轴承压片13将轴承12固定于所述贯穿孔的上方,所述转轴19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轴承12。

还包括碳刷组件,其包括碳刷套10、Y电容9、接电片7和碳刷8;所述后支架11在凹陷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让位孔;碳刷套10的一端通过所述让位孔伸入凹陷部中并与所述换向器16连动连接;所述碳刷套10的另一端设置所述Y电容9、接电片7和碳刷8;碳刷8和接电片7与所述电路板3组件电连接。

所述碳刷套10的侧壁具有挂孔;所述Y电容9具有与所述挂孔挂接的挂钩;所述碳刷套10还具有一沿着轴向延伸的凸耳,该凸耳具有沿着垂直于轴向贯穿的螺孔;所述Y电容9通过螺丝14与所述螺孔固定连接。

上述的高压永磁直流马达,定子铁筒使用两端开口的结构,加快了马达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散发速度,降低了马达的温升。该马达铁筒和支架组件结构简单,用料较少,降低了材料成本。前、后支架中使用了万向含油滑动轴承,保证了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较高的同心度,使马达运行顺畅平稳。定子铁筒设置在前后支架之间,前后支架又相互锁成一体,装配连接紧密,定位好,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及品质。可由交流电源来驱动,并带有过流保护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