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开关柜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2672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开关柜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柜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开关柜底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开关柜都没有单独设置一种搭配叉车使用的底座,在运输开关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开关柜先吊起来,再放置在叉车上,需要同时用到两种运输工具,不仅增大了运输成本,并且浪费了运输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开关柜底座,结构简单,底座正面设置有一活动连接有挡板的开口,结构简单,在需要运输时将挡板打开,叉车的叉车臂可伸入开口直接将开关柜叉起,不再需要先将开关柜吊起。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多功能开关柜底座,它包括设置在开关柜体的底部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为矩形框架,所述框架的正面开设有用以供叉车叉车臂伸入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活动连接有一第一挡板,用以使得所述第一开口闭合或敞开。平时不需要运输的时候,所述第一挡板挡板能够将开口给挡住,防止灰尘或小动物进入开关柜底部;在需要运输的时候,第一挡板移开露出底座上的开口,叉车的叉车臂可直接从开口伸入进而将开关柜叉起,不需要再用吊车先将开关柜吊起运放至叉车上,节约了运输成本与运输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所述开关柜体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开关柜体可作为两个独立的整体,也可安装在其他电气柜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可以起到通风的作用。

较佳的,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一防护网板,保证通风能力的前提下达到IP防护等级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开口可拆卸连接。例如,可采用螺纹连接,在需要运输的时候,将挡板拆卸下来,供叉车叉车臂伸入,不需要运输的时候,再将挡板安装上去。

或者,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开口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一边进行水平旋转运动,叉车叉车臂伸入的时候,将所述第一挡板向内顶开,进而将开关柜叉起。比如,所述第一挡板的一边通过一第一自动回弹合页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边缘。在叉车叉车臂退出的时候,所述第一挡板会自动回弹自原位。

较佳的,所述框架正面外表面还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两侧的反光图层,该反光图层可以在环境昏暗的时候提示叉车司机第一开口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内部离后面一定距离处的侧面内表面设置有一用以检测叉车臂伸入位置的红外传感器,所述框架的外表面设置有蜂鸣器与LED警示灯带,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蜂鸣器、LED警示灯带电性相连,所述红外传感器、蜂鸣器、LED警示灯带均与一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的电源模块相连。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框架后面的位置,当叉车臂伸入底座,进入到红外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时,红外传感器向蜂鸣器与LED警示灯带发送电信号,蜂鸣器开始蜂鸣,LED警示灯带闪烁,提示操作者停止将叉车臂继续向前延伸,进而避免触碰底座的后面,延长底座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内部的后面内表面设置有一用以检测叉车臂是否触碰到后面内表面的限位开关,所述框架的外表面设置有蜂鸣器与LED警示灯带,所述限位开关与所述蜂鸣器、LED警示灯带电性相连,所述限位开关、蜂鸣器、 LED警示灯带均与一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的电源模块相连。所述限位开关设置在框架后面的内表面位置,当叉车臂伸入底座,触碰到限位开关时,限位开关向蜂鸣器与LED警示灯带发送电信号,蜂鸣器开始蜂鸣,LED警示灯带闪烁,提示操作者停止将叉车臂继续向前延伸,进而避免触碰底座的后面,延长底座的使用寿命。

特别的,所述框架的后面也可以开设有用以供叉车叉车臂伸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活动连接有第二挡板。在框架的后面也开设有开口,当在需要运输的时候,将所述第二挡板移开露出第二开口,可以供叉车臂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板的一边通过第二自动回弹合页连接至第二开口的一侧边缘。当叉车臂退出的时候,所述第二挡板可以自动回位。

较佳的,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二开口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需要运输时将挡板打开,叉车的叉车臂可伸入开口直接将开关柜叉起,不再需要先将开关柜吊起。

2、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内还设置有限位检测传感器,可以提示叉车操作员不要将叉车臂触碰到底座后面,进而延长了底座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底座设置有通风孔,可直接从柜底进风,在保证设备外壳 IP防护等级的基础上提高柜体元件散热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与开关柜体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4。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5。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6。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7。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8。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9。

图中:1为底座,2为开关柜体,3为第一自动回弹合页,4为红外传感器,5为蜂鸣器,6为LED警示灯带,7为限位开关,8为第二自动回弹合页,9为凹槽, 10为防护网板,11为反光图层;1-1为第一开口,1-2为第一挡板,1-3为第二开口,1-4为第二挡板;1-2-1为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开关柜底座,它包括设置在开关柜体2的底部下方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为矩形框架,所述框架的正面开设有用以供叉车叉车臂伸入的第一开口1-1,所述第一开口1-1上活动连接有一第一挡板1-2,用以使得所述第一开口1-1闭合或敞开。平时不需要运输的时候,所述第一挡板挡板能够将开口给挡住,放置灰尘或小生物进入开关柜底部;在需要运输的时候,第一挡板移开露出底座上的开口,叉车的叉车臂可直接从开口伸入进而将开关柜叉起,不需要再用吊车先将开关柜吊起运放至叉车上,节约了运输成本与运输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与所述开关柜体2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开关柜体可作为两个独立的整体,也可安装在其他电气柜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挡板1-2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1-2-1。可以起到通风的作用。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挡板1-2上设置有一凹槽9,所述凹槽9内放置有一防护网板10,保证通风能力的前提下达到IP防护等级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挡板1-2与所述第一开口1-1可拆卸连接。例如,可采用螺纹连接,在需要运输的时候,将挡板拆卸下来,供叉车叉车臂伸入,不需要运输的时候,再将挡板安装上去。

或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挡板1-2与所述第一开口1-1 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一边进行水平旋转运动,叉车叉车臂伸入的时候,将所述第一挡板向内顶开,进而将开关柜叉起。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一边通过一第一自动回弹合页3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口1-1的一边。在叉车叉车臂退出的时候,所述第一挡板会自动回弹自原位。

较佳的,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正面外表面还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两侧的反光图层11,该反光图层11可以在环境昏暗的时候提示叉车司机第一开口1-1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框架内部离后面一定距离处的侧面内表面设置有一用以检测叉车臂伸入位置的红外传感器4,所述框架的外表面设置有蜂鸣器5与LED警示灯带6,所述红外传感器4与所述蜂鸣器5、LED警示灯带 6电性相连,所述红外传感器4、蜂鸣器5、LED警示灯带6均与一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的电源模块相连。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框架后面的位置,当叉车臂伸入底座,进入到红外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时,红外传感器向蜂鸣器与LED 警示灯带发送电信号,蜂鸣器开始蜂鸣,LED警示灯带闪烁,提示操作者停止将叉车臂继续向前延伸,进而避免触碰底座的后面,延长底座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框架内部的后面内表面设置有一用以检测叉车臂是否触碰到后面内表面的限位开关7,所述框架的外表面设置有蜂鸣器与LED警示灯带,所述限位开关7与所述蜂鸣器5、LED警示灯带6电性相连,所述限位开关7、蜂鸣器5、LED警示灯带6均与一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的电源模块相连。所述限位开关设置在框架后面的内表面位置,当叉车臂伸入底座,触碰到限位开关时,限位开关向蜂鸣器与LED警示灯带发送电信号,蜂鸣器开始蜂鸣,LED警示灯带闪烁,提示操作者停止将叉车臂继续向前延伸,进而避免触碰底座的后面,延长底座的使用寿命。

其中,电源模块没有在图中画出,可为长条形或方块形,设置在框架的内表面。

特别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框架的后面也可以开设有用以供叉车臂伸出的第二开口1-3,所述第二开口1-3上活动连接有一第二挡板1-4。在框架的后面也开设有开口,当在需要运输的时候,将所述第二挡板移开露出第二开口,可以供叉车臂伸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挡板1-4的一边通过一第二自动回弹合页8连接至第二开口1-3的一边。当叉车臂退出的时候,所述第二挡板可以自动回位。

较佳的,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二开口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

特别的,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一开口的连接方式以及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二开口的连接方式可均为可拆卸连接,也可均为一边旋转连接,或者一个为可拆卸连接一个为旋转连接,具体由实际情况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是硬件结构,至于控制方法不要求保护。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凡按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做的任何均等变化和修饰,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