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3118阅读:1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



背景技术:

永磁传动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节能降耗、运行可靠及非机械接触式动力传递等优点,在炼油、化工、煤炭、农业等行业动力传输装置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永磁联轴器按永磁体和导磁体布置型式有盘式和筒式两种结构,工作时,永磁体和导磁体之间存在相对转动,利用磁场进行机械能量的传送,但是,盘式永磁联轴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轴向受力不平衡等问题,筒式永磁联轴器再使用过程中存在径向力不平衡及内转子自重造成的径向稳定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具有轴向力、径向力相对平衡的特点,稳定性好、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包括导磁转子总成和永磁转子总成;

所述导磁转子总成包括铜套、铜盘和法兰,所述铜套和铜盘位于法兰的同侧,分别和法兰同轴连接;

所述永磁转子总成包括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和输出轴,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分别和输出轴同轴连接;

所述第一永磁体呈筒状,位于铜套内和铜套内圆面正对,第一永磁体和铜套之间有气隙;

所述第二永磁体呈圆盘状,和铜盘正对,第二永磁体和铜盘之间有气隙。

可选的,所述导磁转子总成还包括导磁转子基体,导磁转子基体的一端上设置导磁转子内腔,导磁转子内腔中开设有用于安装铜套的铜套安装槽和用于安装铜盘的铜盘安装槽,另一端和法兰连接。

可选的,所述法兰和导磁转子基体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的,所述永磁转子总成还包括盘式永磁转子基体和筒式永磁转子基体,所述筒式永磁转子基体和盘式永磁转子基体分别安装在输出轴上,筒式永磁转子基体用于安装第一永磁体,盘式永磁转子基体用于安装第二永磁体。

可选的,所述永磁转子总成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安装在输出轴上盘式永磁转子基体和筒式永磁转子基体之间的位置,用于限制盘式永磁转子基体和筒式永磁转子基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的,所述永磁转子总成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和输出轴的一端连接,用于固定盘式永磁转子基体。

可选的,所述永磁转子总成还包括第一键和第二键;

所述输出轴上安装筒式永磁转子基体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键槽,第一键安装在第一键槽中,用于固定筒式永磁转子基体的周向位置;

所述输出轴上安装盘式永磁转子基体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键槽,第二键安装在第二键槽中,用于固定盘式永磁转子基体的周向位置。

可选的,所述永磁转子总成还包括卡簧挡圈,所述卡簧挡圈安装在输出轴上,用于限制筒式永磁转子基体的轴向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通过铜套和第一永磁体之间的感应磁场,使得电机通过法兰带动输出轴转动,通过铜盘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的感应磁场,使得电机通过法兰带动输出轴转动,转动时,铜套和第一永磁体之间的磁场耦合力能够抑制作用于铜盘上的不均匀轴向力对输出轴的不利影响,铜盘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的磁场耦合力能够抑制作用于铜套上的不均匀径向力对输出轴的不利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筒式磁力联轴器的径向不稳定性和盘式磁力联轴器的轴向不稳定性问题,降低材料刚度与强度要求,节约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通过盘式永磁转子基体安装第二永磁体,通过筒式永磁转子基体安装第一永磁体安装和拆卸简单,便于维修。

进一步的,通过导磁转子基体将铜套和铜盘和法兰连接,安装和拆卸简单,便于维修。

进一步的,通过端盖、轴套和卡簧挡圈实现了对盘式永磁转子基体和筒式永磁转子基体的轴向定位,使得连接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三维爆炸视图。

图中:1.卡簧挡圈、2.输出轴、3第一永磁体、4.第二永磁体;5.螺栓、6.铜套、7.铜盘、8.导磁转子基体、9.法兰、10.端盖螺栓、11.端盖、12.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3.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4.套筒、15.第二键、16.第一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是实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导磁转子总成和永磁转子总成;

导磁转子总成包括铜套6、铜盘7、导磁转子基体8和法兰9,导磁转子基体8的一端上设置导磁转子内腔,导磁转子内腔中开设有用于安装铜套6的铜套安装槽和用于安装铜盘7的铜盘安装槽,另一端和法兰9连接,铜套6和铜盘7分别安装在导磁转子内腔中相应的安装槽中。

其中,铜套6和导磁转子基体8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过盈连接,通过胀缩法或者压入法安装,也可以是螺纹连接、焊接或者卡扣连接等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同样铜盘7和导磁转子基体8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过盈连接、螺纹连接、焊接或者卡扣连接等。使用时法兰9和电机连接,输入动力。法兰9和导磁转子基体8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法兰9和导磁转子基体8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焊接、铆接或者胶接等方式。

永磁转子总成包括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4、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套筒14、端盖11和输出轴2;

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的外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一永磁体安装槽,第一永磁体3安装在第一永磁体3安装槽中,围绕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一周。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永磁体安装槽,第二永磁体4安装在第二永磁体4安装在安装槽中。

如图2所示,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和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均安装在输出轴2上,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套筒14和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依次套装在输出轴2上,输出轴2安装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的一端安装有端盖11,用于限制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的轴向位置,输出轴2上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远离套筒14端面的位置处设置有卡簧槽,卡簧挡圈1安装在该卡簧槽中,以限制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的位置。套筒14位于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和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之间,用于限制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和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的相对位置,端盖11、套筒14和卡簧挡圈1共同作用,完成了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和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的轴向定位。其中,端盖11和输出轴2通过端盖螺栓10连接。

安装时,永磁转子总成伸入到导磁转子总成内腔中,即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和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伸入导磁转子基体8的内腔中,此时第一永磁体3正对铜套6,第二永磁体4正对铜盘7,第一永磁体3和铜套6之间以及第二永磁体4和铜盘7之间均存在气隙。

其中,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和输出轴2的轴向定位通过第一键16来实现,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和输出轴2上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键16槽,第一键16安装在第一键16槽中,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和输出轴2的轴向定位通过第二键15来实现,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和输出轴2上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键15槽,第二键15安装在第二键15槽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工作时,将导磁转子总成与电机主轴连接,在电机带动下,导磁转子总成旋转与永磁转子总成产生相对转动,铜套6通过切割第一永磁体3的磁力线而在铜套6表面上产生涡流,而涡流产生的感应磁场又与第一永磁体3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推动永磁转子总成带动输出轴2与导磁转子总成同向旋转;铜盘7通过切割第二永磁体4的磁力线而在铜盘7表面上产生涡流,而涡流产生的感应磁场又与第二永磁体4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推动永磁转子总成带动输出轴2与导磁转子总成同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工作过程中,铜盘7在工作时轴向受力不均匀,但是铜套6与筒式永磁转子基体13及其槽内安装的第一永磁体3之间的磁场耦合力可抑制作用于铜盘7上的不均匀轴向力对轴的不利影响,同样铜套6在工作时径向受力不均匀,但是铜盘7与盘式永磁转子基体12及其槽内安装的第二永磁体4之间的磁场耦合力可抑制作用于铜套6上的不均匀径向力对轴的不利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具有轴向力、径向力相对平衡的特点,可解决筒式磁力联轴器的径向不稳定性和盘式磁力联轴器的轴向不稳定性,降低材料刚度、强度要求及安装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