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2241发布日期:2018-06-06 01:2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指生风取凉的用具。电风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

目前,随着社会的科技发展,风扇的种类也越渐增多,充电式风扇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风扇。

现有技术中,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一般通过风扇自带的电源线进行充电,并且,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端口一般为两孔插口或三孔插口,这样的充电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对风扇的携带造成较大的不便;并且,电源线一旦没有投入工作,风扇则无法工作,造成风扇使用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不便充电且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包括杆体以及充电底座,所述杆体的上端设有产生气流的扇体结构,所述杆体的内部设有驱动所述扇体结构的驱动装置,所述杆体形成有供驱动装置充电的第一充电口;所述杆体的下端部设有第一金属触点,所述充电底座的侧边设有第二充电口,所述充电底座设有供所述杆体嵌入的充电槽,所述充电槽内设有第二金属触点,所述第二充电口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以及所述第二金属触点分别与驱动结构电性连接;当所述杆体嵌入所述充电槽时,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杆体的下端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充电口形成回路的负极环,所述负极环环绕所述第一金属触点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底座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充电口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内端形成所述第二金属触点。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具有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抵接的内端面,所述连接板的内端面形成有正极块以及负极块,所述正极块抵接所述第一金属触点,所述负极块抵接所述负极环。

进一步的,背离所述连接板的内端面的方向,所述正极块朝上延伸。

进一步的,背离所述连接板的内端面的方向,所述负极块朝上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电口以及所述第二充电口分别为USB充电口。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槽形成有多个朝向所述充电槽中心方向凸起的固定条,所述杆体嵌入所述充电槽时,多个所述固定条抵接所述杆体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条具有与所述杆体抵接的外端面,所述外端面形成有多个朝向所述充电槽中心方向凸起的凸起块,多个凸起块呈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固定条沿所述充电槽呈环绕间隔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当需要对风扇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杆体上的第一充电口,从而对驱动装置进行充电;由于杆体的下端形成有第一金属触点,充电槽内设有第二金属触点,当杆体嵌入充电底座时,第一金属触点与第二金属触点抵接,并且第二充电口与第二金属触点电性连接,从而通过第二充电口也能对驱动装置进行充电;通过第一充电口以及第二充电口使风扇的充电方式更具多样化,从而便于风扇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的充电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的充电底座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的杆体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用于解决风扇不便充电的问题。

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包括杆体20以及充电底座30,杆体20的上端设有扇体结构10,在扇体结构10的作用下,产生气流,从而对人们带来凉风。

杆体20的内部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能驱动扇体结构10,使扇体结构 10产生气流;杆体20形成有第一充电口40,通过第一充电口40与外部电源的连通,从而对驱动装置进行充电。

杆体20的下端形成有第一金属触点21,第一金属触点21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充电底座30的侧边设有第二充电口50,充电底座设有供杆体20嵌入的充电槽,充电槽内设有第二金属触点;第二充电口与第二金属触点电性连接,第一金属触点以及第二金属触点分别与驱动结构电性连接;杆体20嵌入充电槽时,第一金属触点21与第二金属触点抵接;通过第二充电口50与外部电源的连通,从而对驱动装置进行充电。

上述的具有充电结构的风扇,当需要对风扇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杆体20 上的第一充电口40,从而对驱动装置进行充电;由于杆体20的下端形成有第一金属触点21,当杆体20嵌入充电底座30时,第一金属触点21抵接第二金属触点,由于第二充电口50与第二金属触点电性连接,从而通过第二充电口 50也能对驱动装置进行充电;通过第一充电口40以及第二充电口50使风扇的充电方式更具多样化,从而便于风扇充电。

本实施例中,杆体20的下端形成有供第二充电口50形成回路的负极环22,负极环22环绕第一金属触点21布置;这样,当通过第二充电口50对风扇进行充电时,无需设置负极导线使第二充电口50形成回路,从而降低风扇的生产造价;另外,通过负极环22形成回路,能有效的降低整体电路的电能损耗,同时,负极环22对第一金属触点21起到固定作用。

充电底座30包括连接板32,连接板32的外端与第二充电口50电性连接,连接板32的内端形成第二金属触点;通过第二充电口50对驱动结构进行充电时,外部电源通过第二充电口50与连接板32连通,再传递至第二金属触点,当第一金属触点21与第二金属触点抵接时,对驱动结构进行充电,这种方式便于对驱动结构进行充电。

连接板32具有与第一金属触点21抵接的内端面,连接板的内端面形成有正极块以及负极块,正极块抵接第一金属触点21,负极块抵接负极环;这样,通过第二充电口50对驱动结构进行充电时,外部电源通过第二充电口50与连接板32连通,然后通过正极块以及负极块形成回路,从而对驱动结构进行充电;这样设置的意义在于,使充电底座30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降低对驱动结构进行充电使的电能损耗。

另外,背离连接板32的内端面的方向,正极块向上延伸,形成第一突起部;背离连接板32的内端面的方向,负极块向上延伸,形成第二突起部;这样,当杆体20嵌入充电底座30时,第一突起部更易于与第一金属触点21抵接,第二突起部更易于与负极环22抵接,从而保证正极块与第一金属触点21抵接,负极块与负极环22抵接,使第二充电口50能正常的工作。

驱动结构包括蓄电池,第一充电口40与第二充电口50分别与蓄电池电性连接,通过第一充电口40与第二充电口50与外部电源的连通,实现蓄电池的充电;当蓄电池具有足够的电能时,蓄电池给扇体结构10供电,使其可产生气流,实现风扇不充电时,也能够正常使用,从而便于人们对风扇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口40以及第二充电口50分别为USB充电口,这样通过电脑、插头连接外部电源等方式均可对风扇进行充电,使风扇具有多种充电方式,进一步的使风扇便于充电。

充电槽形成有多个朝向充电槽中心方向凸起的固定条31,杆体20嵌入充电槽时,多个固定条31抵接杆体20表面;在风扇的使用过程中,杆体20嵌入充电底座30时,固定条31起到固定作用,避免杆体20晃动,造成第一金属触点21与连接板32分离,从而影响风扇的充电;另外,在对扇体结构10产生气流方向进行调节时,固定条31对调节后的方向起到固定作用,从而便于人们对扇体结构10产生气流方向进行调节。

固定条31具有与杆体20抵接的外端面,固定条31的外端面形成有多个朝向充电槽中心方向凸起的凸起块,多个凸起块呈间隔布置;当杆体20嵌入充电底座30时,杆体20与固定条31的外端面抵接,多个凸起块共同对杆体20起到固定作用,保证杆体20不易晃动。

再者,多个固定条31沿充电槽呈环绕布置,当杆体20嵌入充电槽时,各个固定条31均能对杆体20起到固定作用,使充电底座30的各部分受力均匀,从而增强风扇的整体稳定性。

固定条31外表面呈圆弧过渡,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杆体20嵌入充电槽或者杆体20脱离充电槽时,降低固定条31对杆体20的磨损,从而对杆体20 起到保护作用;另外,降低固定条31对杆体20的摩擦力,使杆体20易于嵌入充电槽以及使杆体20易于脱离充电槽,从而便于人们的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