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及电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289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电机及电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及电机组件。



背景技术:

电机是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一种电磁装置,作为各种机械或电器的动力源,电机在工业生产中必不可缺。但是,电机工作时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电机的使用寿命,这就需要对电机散热组件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

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电机机座内嵌设金属导热管道对电机进行散热,但是这种电机外壳内腔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同时外壳的壁厚大,重量重,外壳与定子装配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及电机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外壳内腔需要精密加工,与定子装配难度大,外壳壁厚、重量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组件,包括:

定子、套置于所述定子外周表面的散热机构以及压铸包覆设置在所述定子及所述散热机构外周表面的外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散热机构为管体,所述管体具有冷却介质通道和位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两端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开口的塞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管体紧密螺旋缠绕在所述定子的外周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管体绕制成筒体状,所述管体的内周表面与所述定子的外周表面的接触为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管体为矩形金属管或一表面为平面的圆形金属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侧端以压扣所述定子端面的压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压持部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电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及电机组件的外壳由于采用了压铸方式成形,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外壳的内表面进行加工的工序,简化了定子与外壳的装配工序,同时能够有效减小外壳的厚度,减轻重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定子和管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组件100,该电机组件100包括定子110、散热机构120以及外壳130。

其中,散热机构120套置在定子110外周表面,外壳130压铸包覆在定子110及散热机构120外周表面。

其中,散热机构120为管体,管体具有冷却介质通道121和位于冷却介质通道两端的开口122、123,该管体螺旋紧密缠绕在定子110的外周表面。在制造时,首先将管体缠绕成筒状并紧贴套装在定子110上,然后将缠有管体的定子110放入模具进行外壳130一体化压铸成型,即可得到该电机组件100。

进一步地,为了使散热效果更好,管体的内周表面与定子110的外圆周表面为面接触,因此,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管体的截面形状可为矩形,也可以是一表面为平面的圆形金属管。当然,管体也可以采用截面为圆形的金属管。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运输或安装过程造成冷却介质进出口112、113的破坏,例如木屑、石子等异物落入管体造成堵塞,在管体冷却介质通道121 两端的开口122和123可设有用于封堵的塞体。

进一步地,管体也可以以不同方式螺旋缠绕在定子110外圆周表面,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管体是以中间对折后再双管螺旋方式缠绕,以这种方式缠绕可使得冷却介质进出口122和123将位于定子110的端部的同一侧;管体也可以以单管螺旋的方式缠绕,这样冷却介质进出口122和123 就将分别位于定子110两端部。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快速地带走定子110产生的热量。

进一步地,一体化压铸所得的外壳130包括包覆定子110外圆周的主体部131和位于主体部131侧端用于扣押定子110端面的压持部132。

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及电机组件中的外壳采用压铸方式成形,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外壳的内表面进行加工的工序,简化了定子与外壳的装配工序,同时能够有效减小外壳的厚度,减轻重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