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油循环风冷变压器冷却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090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油循环风冷变压器冷却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保障变压器的正常运行,需要冷却设备辅助其运行,现有大型变压器的冷却设备多为强迫油循环风冷却器。现有的风冷却器,为避免使用过程中电源出现故障,均采用两段电源进行供电,一段备用,一段工作,当其中一段故障时,另一段可以投入运行。但现有的风冷控制系统中,当电源的主接触器出现内部粘连的故障时,系统不能判定故障,致使输出给冷却器的电压存在缺相、或者过电压、欠电压的问题,对冷却器造成损伤;同时,两段电源的切换线路单一,若出现故障,则影响电源切换,进而影响冷却器和变压器的正常运行;另外,电源的主接触器出现故障时,故障监测信号不明确,对作业人员的操作造成不便,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强油循环风冷变压器冷却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强油循环风冷变压器冷却控制系统无法准确监测电源接触器发生粘连故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强油循环风冷变压器冷却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强油循环风冷变压器冷却控制系统,包括:

所述系统包括:电源监视回路,输入端分别与i段电源及ii段电源连接,输出端与冷却器连接;电源切换回路,与电源监视回路连接,通过控制电源监视回路控制i段电源和ii段电源的切换;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分别与电源监视回路及电源切换回路连接;故障信号指示回路,分别与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及电源切换回路连接;其中,电源监视回路,包括:i段电源线l1、l2、l3,其上依次跨接第一空气开关qf1、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kx1的线圈及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的常开触点;ii段电源线l4、l5、l6,其上依次跨接第二空气开关qf2、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kx2的线圈及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的常开触点;母线电压监视继电器kx3的线圈,输入端与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常开触点输出端、及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常开触点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冷却器连接。

较佳地,所述电源切换回路,包括:

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i段母线电压断相保护回路,输入端均通过第一熔断器1fu与i段电源的火线l1连接,输出端均与零线n连接;

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ii段母线电压断相保护回路,输入端均通过第二熔断器2fu与ii段电源的火线l4连接,输出端均与零线n连接;

所述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包括:

第一支路,输入端通过转换开关ck1的③-④触点与第一熔断器1fu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零线n连接;包括: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的常闭触点依次连接;

第二支路,输入端通过转换开关ck1的⑤-⑥触点与第一熔断器1fu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支路连接;包括: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第九中间继电器k9的常闭触点、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的线圈依次连接;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点,设置于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常闭触点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之间;

所述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及第十中间继电器k10的常开触点,输入端均与第一支路中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均与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

所述i段母线电压断相保护回路,包括: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kx1常开触点、第一中间继电器k1线圈依次连接;

所述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包括:

第三支路,输入端通过转换开关ck1的⑨-⑩触点与第二熔断器2fu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零线n连接;包括: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的常闭触点依次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的常闭触点依次连接;第四支路,输入端通过转换开关ck1的⑦-⑧触点与第二熔器2fu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三支路连接;包括: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第十中间继电器k10的常闭触点、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的线圈依次连接;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三支路的连接点,设置于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常闭触点与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之间;

所述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及第九中间继电器k9的常开触点,输入端均与第三支路中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均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

所述ii段母线电压断相保护回路,包括: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kx2常开触点、第二中间继电器k2线圈依次连接;

所述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包括:i段主接触器故障信号手动复位回路、ii段主接触器故障信号手动复位回路,输入端均通过依次串接的第三熔断器3fu、第三空气开关qm3正极,与直流电源线的正极(+km)连接,输出端均通过依次串接的第四熔断器4fu、第三空气开关qm3负极,与直流电源线负极(-km)连接;

所述i段主接触器故障信号手动复位回路,包括:

第一并联回路,包括: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的常开触点、母线电压监视继电器kx3常闭触点、第六延时继电器kt6线圈依次连接;

第二并联回路,包括:第六延时继电器kt6常开触点、第九中间继电器k9线圈依次连接;第九中间继电器k9常开触点、第一常闭按钮sb1依次连接;第九中间继电器k9常开触点输入端与第六延时继电器kt6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第一常闭按钮sb1输出端与第六延时继电器kt6常开触点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并联回路与第二并联回路并联设置;

所述ii段主接触器故障信号手动复位回路,包括:

第三并联回路,包括: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的常开触点、母线电压监视继电器kx3常闭触点、第七延时继电器kt7线圈依次连接;

第四并联回路,包括:第七延时继电器kt7常开触点、第十中间继电器k10线圈依次连接;第十中间继电器k10常开触点、第二常闭按钮sb2依次连接;第十中间继电器k10常开触点输入端与第七延时继电器kt7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第二常闭按钮sb2输出端与第七延时继电器kt7常开触点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并联回路与第四并联回路并联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路,还包括: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线圈,设置于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与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常闭触点之间;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线圈输出端与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七中间继电器k7常开触点,输入端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还包括:i段主接触器故障救援回路、与第一并联回路并联设置,包括:延时继电器kt2常开触点、中间继电器k8的线圈依次连接;

所述第三支路,还包括: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线圈,设置于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与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常闭触点之间;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线圈输出端与第四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八中间继电器k8常开触点,输入端与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还包括:ii段主接触器故障救援回路、与第三并联回路并联设置,包括:延时继电器kt1常开触点、中间继电器k7的线圈依次连接。

较佳地,所述故障信号指示回路,与第一并联回路并联设置,包括:

i段电源故障指示回路,包括: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闭触点、第三指示灯rd3依次连接;

ii段电源故障指示回路,包括: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闭触点、第四指示灯rd4依次连接;

i段主接触器故障指示回路,包括:第八中间继电器k8常开触点、第五指示灯rd5依次连接;第九中间继电器k9常开触点,与第八中间继电器k8常开触点并联设置;

ii段主接触器故障指示回路,包括:第七中间继电器k7常开触点、第六指示灯rd6依次连接;第十中间继电器k10常开触点,与第七中间继电器k7常开触点并联设置。

较佳地,所述转换开关ck1为手动转换开关,转至左边i档位时,⑤-⑥触点、⑨-⑩触点闭合,两段电源的状态为i段电源工作,ii段电源备用;转至右边ii档位时③-④触点、⑦-⑧触点闭合,两段电源的状态为i段电源备用,ii段电源工作。

较佳地,所述第一常闭按钮sb1、第二常闭按钮sb2均为手动自复位按钮。

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在两段电源的主接触器下方设置母线电压监视继电器kx3,可以在母线电压变高、变低或出现缺相时动作,进而能够准确判断出两段电源的主接触器出现故障;改进了电源切换回路和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在其中一段电源出现故障,需要切换至另一段电源时,增加了切换回路,使切换更加可靠,降低了风险,增加控制稳定性;同时丰富了故障信号,更便于作业人员进行检查和操作。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源监视回路与电源切换回路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与故障信号指示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源监视回路;2:电源切换回路;3: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4故障信号指示回路;qf1:第一空气开关;qf2第二空气开关;1fu:第一熔断器;2fu第二熔断器;3fu:第三熔断器;4fu:第四熔断器;qm3:第三空气开关;+km,-km:直流电源线正极与负极;kx1: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kx2: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kx3:母线电压监视继电器;kmm1: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ii段电源主接触器;k1:第一中间继电器;k2:第二中间继电器;k7:第七中间继电器;k8:第八中间继电器;k9:第九中间继电器;k10:第十中间继电器;kt1:第一延时继电器;kt2:第二延时继电器;kt6:第六延时继电器;kt7:第七延时继电器;sb1:第一常闭按钮;sb2:第二常闭按钮;rd3:第三指示灯;rd4:第四指示灯;rd5:第五指示灯;rd6:第六指示灯;ck1:转换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强油循环风冷变压器冷却控制系统,包括:电源监视回路1,输入端分别与i段电源及ii段电源连接,输出端与冷却器连接;电源切换回路2,与电源监视回路1连接,通过控制电源监视回路1控制i段电源和ii段电源的切换;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3,分别与电源监视回路1及电源切换回路2连接;故障信号指示回路4,分别与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3及电源切换回路2连接;其中,电源监视回路1,包括:i段电源线l1、l2、l3,其上依次跨接第一空气开关qf1、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kx1的线圈及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的常开触点;ii段电源线l4、l5、l6,其上依次跨接第二空气开关qf2、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kx2的线圈及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的常开触点;母线电压监视继电器kx3的线圈,输入端与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常开触点输出端、及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常开触点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冷却器连接。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kx1的设置,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kx2的设置,能够监测来电侧电流质量;母线电压监视继电器kx3,设置于两段电源主接触器下方,能够监测两段电源主接触器合上以后,下方侧电流质量,在i、ii段电源主接触器的控制发生故障或者接触器本身故障时,kx3通过监测电压的缺相、电压高或者电压低来对故障进行判断。

参阅图2和图3所示,较佳地,电源切换回路2,包括:

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i段母线电压断相保护回路,输入端均通过第一熔断器1fu与i段电源的火线l1连接,输出端均与零线n连接;用于控制i段电源的运行,以及i段电源故障时,切换至ii段电源进行工作。

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ii段母线电压断相保护回路,输入端均通过第二熔断器2fu与ii段电源的火线l4连接,输出端均与零线n连接;用于控制ii段电源的运行,以及ii段电源故障时,切换至i段电源进行工作。

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包括:

第一支路,输入端通过转换开关ck1的③-④触点与第一熔断器1fu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零线n连接;包括: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的常闭触点依次连接;

第二支路,输入端通过转换开关ck1的⑤-⑥触点与第一熔断器1fu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支路连接;包括: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第九中间继电器k9的常闭触点、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的线圈依次连接;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点,设置于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常闭触点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之间;

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及第十中间继电器k10的常开触点,输入端均与第一支路中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均与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

i段母线电压断相保护回路,包括: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kx1常开触点、第一中间继电器k1线圈依次连接;

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包括:

第三支路,输入端通过转换开关ck1的⑨-⑩触点与第二熔断器2fu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零线n连接;包括: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的常闭触点依次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的常闭触点依次连接;第四支路,输入端通过转换开关ck1的⑦-⑧触点与第二熔器2fu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三支路连接;包括:第二中间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第十中间继电器k10的常闭触点、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的线圈依次连接;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三支路的连接点,设置于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常闭触点与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之间;

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一中间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及第九中间继电器k9的常开触点,输入端均与第三支路中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均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

ii段母线电压断相保护回路,包括: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kx2常开触点、第二中间继电器k2线圈依次连接;

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3,包括:i段主接触器故障信号手动复位回路、ii段主接触器故障信号手动复位回路,输入端均通过依次串接的第三熔断器3fu、第三空气开关qm3正极,与直流电源线的正极(+km)连接,输出端均通过依次串接的第四熔断器4fu、第三空气开关qm3负极,与直流电源线负极(-km)连接;

i段主接触器故障信号手动复位回路,包括:

第一并联回路,包括: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的常开触点、母线电压监视继电器kx3常闭触点、第六延时继电器kt6线圈依次连接;

第二并联回路,包括:第六延时继电器kt6常开触点、第九中间继电器k9线圈依次连接;第九中间继电器k9常开触点、第一常闭按钮sb1依次连接;第九中间继电器k9常开触点输入端与第六延时继电器kt6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第一常闭按钮sb1输出端与第六延时继电器kt6常开触点输出端连接;第二并联回路为自保持回路;通过手动断开第一常闭按钮sb1可以断开自保持;

第一并联回路与第二并联回路并联设置;

ii段主接触器故障信号手动复位回路,包括:

第三并联回路,包括: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的常开触点、母线电压监视继电器kx3常闭触点、第七延时继电器kt7线圈依次连接;

第四并联回路,包括:第七延时继电器kt7常开触点、第十中间继电器k10线圈依次连接;第十中间继电器k10常开触点、第二常闭按钮sb2依次连接;第十中间继电器k10常开触点输入端与第七延时继电器kt7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第二常闭按钮sb2输出端与第七延时继电器kt7常开触点输出端连接;第四并联回路为自保持回路;通过手动断开第二常闭按钮sb2可以断开自保持;

第三并联回路与第四并联回路并联设置。

参阅图2和图3所示,较佳地,第一支路,还包括: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的线圈,设置于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与i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2常闭触点之间;第一延时继电器kt1线圈输出端与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七中间继电器k7常开触点,输入端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

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3,还包括:i段主接触器故障救援回路、与第一并联回路并联设置,包括:延时继电器kt2常开触点、中间继电器k8的线圈依次连接;

第三支路,还包括: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的线圈,设置于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与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常闭触点之间;第二延时继电器kt2线圈输出端与第四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八中间继电器k8常开触点,输入端与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开触点输入端连接;

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3,还包括:ii段主接触器故障救援回路、与第三并联回路并联设置,包括:延时继电器kt1常开触点、中间继电器k7的线圈依次连接。

参阅图3所示,较佳地,故障信号指示回路4,与第一并联回路并联设置,包括:

i段电源故障指示回路,包括:第一中间继电器k1常闭触点、第三指示灯rd3依次连接;

ii段电源故障指示回路,包括:第二中间继电器k2常闭触点、第四指示灯rd4依次连接;

i段主接触器故障指示回路,包括:第八中间继电器k8常开触点、第五指示灯rd5依次连接;第九中间继电器k9常开触点,与第八中间继电器k8常开触点并联设置;

ii段主接触器故障指示回路,包括:第七中间继电器k7常开触点、第六指示灯rd6依次连接;第十中间继电器k10常开触点,与第七中间继电器k7常开触点并联设置。

参阅图2所示,较佳地,转换开关ck1为手动转换开关,转至左边i档位时,⑤-⑥触点、⑨-⑩触点闭合,两段电源的状态为i段电源工作,ii段电源备用;转至右边ii档位时③-④触点、⑦-⑧触点闭合,两段电源的状态为i段电源备用,ii段电源工作。

参阅图3所示,较佳地,第一常闭按钮sb1、第二常闭按钮sb2均为手动自复位按钮。

结合图2和图3,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动作和原理:

首先,合上第一空气开关qf1、第二空气开关qf2,投入i段电源、ii段电源,第一电源监视继电器kx1线圈带电,第二电源监视继电器kx2线圈带电,使电源切换回路中的kx1常开触点、kx2常开触点闭合,进而使得k1线圈、k2线圈带电动作,导致k1常开触点、k2常开触点闭合,k1常闭触点、k2常闭触点打开,为kmm1线圈或kmm2线圈的吸合做好准备;

将转换开关ck1转换至左边的i档,i段电源工作、ii段电源备用,⑤-⑥触点、⑨-⑩触点闭合,kmm1线圈得电,电源监视回路中的kmm1常开触点闭合,ii段电源为冷却器供电;

当i段电源主接触器kmm1发生粘连故障时,造成电压缺相,或者电压升高或降低,kx3能够检测到电压的变压,进而失电,通过i段主接触器故障信号手动复位回路,启动延时继电器kt6的线圈,进而启动k9线圈,使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中的k9常开触点闭合,使kmm2线圈得电,进而kmm2常开触点闭合,ii段电源投入,为冷却器供电,完成自动电源切换;同时,设置kt2,当kmm1发生故障,会启动kt2,进而通过i段主接触器故障救援回路使k8线圈得电,接着使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中的k8常开触点闭合,k8常开触点和k9常开触点形成两路电源切换渠道,降低了切换风险,使切换更加可靠;

kmm1故障时,i段主接触器故障信号手动复位回路中的第二并联回路形成自保持回路,若经过检查,kmm1并未故障,只是因电压不稳定造成电源切换,则可通过手动打开第一常闭按钮sb1,使自保持断开,此时,k9失电,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中,k9常开触点打开,kmm2线圈失电;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中,k9常闭触点闭合,kmm1线圈得电;i段电源重新投入供电,ii段电源进入备用状态;

关于故障信号指示,通过i段电压断相保护回路可知,若kx1线圈失电,则kx1常开触点断开,导致k1线圈失电,进而导致i段电源故障指示回路中k1常闭触点闭合,第三指示灯rd3打开;

通过ii段电压断相保护回路可知,若kx2线圈失电,则kx2常开触点断开,导致k2线圈失电,进而导致ii段电源故障指示回路中k2常闭触点闭合,第四指示灯rd4打开;

通过i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可知,若k8常开触点闭合,或k9常开触点闭合,则表明ii段电源进入运行状态,表明i段主接触器出现故障,因此导致i段主接触器故障指示回路中的rd5指示灯打开;

通过i段电源自动控制回路可知,若k7常开触点闭合,或k10常开触点闭合,则表明i段电源进入运行状态,表明ii段主接触器出现故障,因此导致ii段主接触器故障指示回路中的rd6指示灯打开。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两段电源的主接触器下方设置母线电压监视继电器kx3,可以在母线电压变高、变低或出现缺相时动作,进而能够准确判断出两段电源的主接触器出现故障;改进了电源切换回路和电源切换继电器回路,在其中一段电源出现故障,需要切换至另一段电源时,增加了切换回路,使切换更加可靠,降低了风险,增加控制稳定性;同时丰富了故障信号,更便于作业人员进行检查和操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