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设备、电源模块及其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2559发布日期:2018-11-07 08:3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设备、电源模块及其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电源模块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也可以称为信息通信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的供电可靠性,可以通过两个电源对通信设备进行供电,这两个电源称为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组和第二电源模块组,第一电源模块组包括n个电源模块,由第一电源对第一电源模块组中的n个电源模块进行供电,这n个电源模块是均流的(即均分负载电流),如总负载电流为n*ia,第一电源模块组中的每个电源模块的负载电流是ia。此外,第二电源模块组包括n个电源模块,由第二电源对第二电源模块组中的n个电源模块进行供电,这n个电源模块是均流的,如总负载电流为n*ib,第二电源模块组中的每个电源模块的负载电流是ib。

目前,第一电源提供的总负载电流与第二电源提供的总负载电流是相同的,但是,无法按照系统能耗要求调节总负载电流与总负载电流的比例。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组、第二电源模块组和均流电路;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组包括多个第二电源模块,每个第一电源模块和每个第二电源模块均与所述均流电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比例调节单元和电压比较单元;

所述比例调节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并利用所述电流比例系数和第一电压信号获得第二电压信号;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均流电路;

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和均流电路输入的第三电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是所述均流电路对自身接收的所有电压信号进行均流处理后得到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模块,应用于通信设备;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比例调节单元和电压比较单元;其中:所述比例调节单元,用于获取电流比例系数,并利用所述电流比例系数和第一电压信号获得第二电压信号;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通信设备的均流电路;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和均流电路输入的第三电压信号,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是所述均流电路对自身接收的所有电压信号进行均流处理后得到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的处理方法,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组、第二电源模块组和均流电路;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组包括多个第二电源模块,每个第一电源模块和每个第二电源模块均与所述均流电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比例调节单元和电压比较单元;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比例调节单元获取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并利用所述电流比例系数和第一电压信号获得第二电压信号;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均流电路;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利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和均流电路输入的第三电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是所述均流电路对自身接收的所有电压信号进行均流处理后得到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按照系统能耗要求调节第一电源模块组的总负载电流与第二电源模块组的总负载电流的比例,从而降低供电系统的能耗,充分节约能耗,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提升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比例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比例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设备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电源模块组、第二电源模块组和均流电路,第一电源模块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组包括多个第二电源模块,每个第一电源模块和每个第二电源模块均与均流电路连接,第一电源模块组中的第一电源模块的数量与第二电源模块组中的第二电源模块的数量可以相同。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源模块组中的第一电源模块的数量与第二电源模块组中的第二电源模块的数量也可以不同,在后续过程中,以相同为例。

例如,后续以第一电源模块的数量与第二电源模块的数量相同为例进行说明,则第一电源模块组可以包括n个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组可以包括n个第二电源模块,且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如n可以为1,2,3等。

参见图1所示,为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n为3为例,图1中示出了3个第一电源模块、3个第二电源模块。当然,n为3只是一个示例,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源模块的数量、第二电源模块的数量可以更多,对此不做限制。

为了保证通信设备的供电可靠性,可以通过第一电源对第一电源模块组中的3个第一电源模块11进行供电,这3个第一电源模块11是均流的,如总负载电流为3*ia,每个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是ia。此外,可以通过第二电源对第二电源模块组中的3个第二电源模块12进行供电,这3个第二电源模块12是均流的,如总负载电流为3*ib,每个第二电源模块12的负载电流是ib。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电源提供的总负载电流3*ia与第二电源提供的总负载电流3*ib可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ia与第二电源模块12的负载电流ib可以是相同的。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电源提供的总负载电流3*ia与第二电源提供的总负载电流3*ib还可以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ia与第二电源模块12的负载电流ib可以是不同的。

为了使第一电源提供的总负载电流3*ia与第二电源提供的总负载电流3*ib不同,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见如下实施例。后续实施例中,以总负载电流3*ia与总负载电流3*ib的电流比例为1:m为例,即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ia与第二电源模块12的负载电流ib的电流比例为1:m。

其中,m的取值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设置,如可以根据供电系统的整体能耗和所有电源模块的最佳效率点来设定,对此m的取值不做限制,如m为3等。

其中,每个第一电源模块11的结构相同,每个第二电源模块12的结构相同,因此,后续实施例中,以一个第一电源模块11、一个第二电源模块12为例。

实施例一:

参见图2所示,为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电源模块11包括但不限于:比例调节单元111和电压比较单元112。比例调节单元111,用于获取第二电源模块12与第一电源模块11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并利用该电流比例系数和第一电压信号获得第二电压信号;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112,并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均流电路13。电压比较单元112,用于利用第二电压信号和均流电路13输入的第三电压信号,控制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其中,第三电压信号是均流电路对自身接收的所有电压信号进行均流处理后得到的。

实施例二:

在图2的基础上,参见图3所示,为通信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第一电源模块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比例调节单元111、电压比较单元112、电流检测单元113、信号放大单元114。电流检测单元113,用于将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将转换后的电压信号输出给信号放大单元114。信号放大单元114,用于对接收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一电压信号,将第一电压信号输出给比例调节单元111。比例调节单元111,用于利用电流比例系数和第一电压信号获得第二电压信号;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112,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均流电路13。电压比较单元112,用于利用第二电压信号和均流电路13输入的第三电压信号,控制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

实施例三:

在图2的基础上,参见图4所示,为通信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第一电源模块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比例调节单元111、电压比较单元112、输出隔离单元115和输入隔离单元116。其中,输出隔离单元115可以位于比例调节单元111与均流电路13之间,用于将比例调节单元111的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均流电路13,并可以隔离均流电路13产生的电压信号。输入隔离单元116可以位于电压比较单元112与均流电路13之间,用于将均流电路13的第三电压信号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112,并可以隔离电压比较单元112产生的电压信号。

参见图4所示,比例调节单元111,用于获取第二电源模块12与第一电源模块11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并利用该电流比例系数和第一电压信号获得第二电压信号;然后,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112,并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输出隔离单元115。输出隔离单元115,用于接收第二电压信号,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均流电路13;此外,输出隔离单元115能够隔离均流电路13产生的电压信号,即不会将均流电路13产生的电压信号输出给比例调节单元111。

输入隔离单元116,用于接收均流电路13输入的第三电压信号,并将第三电压信号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112;此外,输入隔离单元116能够隔离电压比较单元112产生的电压信号,即输入隔离单元116不会将电压比较单元112产生的电压信号输出给均流电路13。进一步的,电压比较单元112,用于接收比例调节单元111输入的第二电压信号,并接收输入隔离单元116输入的第三电压信号,并利用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控制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

实施例四:

在图2的基础上,参见图5所示,为通信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第一电源模块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比例调节单元111、电压比较单元112、调节控制单元117。比例调节单元111,用于利用电流比例系数和第一电压信号获得第二电压信号;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112,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均流电路13。电压比较单元112,用于利用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获得第四电压信号,将第四电压信号输出给调节控制单元117。调节控制单元117,用于接收第四电压信号,并根据第四电压信号控制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

实施例五:

参见图6所示,为通信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第一电源模块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比例调节单元111、电压比较单元112、电流检测单元113、信号放大单元114、输出隔离单元115、输入隔离单元116、调节控制单元117。第二电源模块1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流检测单元121、信号放大单元122、输出隔离单元123、输入隔离单元124、电压比较单元125、调节控制单元126。

电流检测单元113,用于将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ia(即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vi(对此转换过程不做限制,如对负载电流ia采样得到电压信号vi),并将转换后的电压信号vi输出给信号放大单元114。

信号放大单元114,用于对电压信号vi进行放大处理(对此放大过程不做限制,主要是将比较小的电压信号vi放大为比较大的电压信号ve),得到电压信号ve(即上述第一电压信号),并将电压信号ve输出给比例调节单元111。

比例调节单元111,用于获取第二电源模块12与第一电源模块11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并利用电流比例系数和电压信号ve获得电压信号vk(即上述第二电压信号),如电压信号vk可以为电流比例系数与电压信号ve的乘积。然后,可以将电压信号vk分别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112和输出隔离单元115。

输出隔离单元115,用于接收电压信号vk,并将电压信号vk输出给均流电路13,并用于隔离均流电路13产生的电压信号vs,即均流电路13产生的电压信号vs被输出隔离单元115隔离,电压信号vs不会传输给比例调节单元111。

输入隔离单元116,用于接收均流电路13输入的电压信号vs(即上述第三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vs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112,并用于隔离电压比较单元112产生的电压信号vc,即电压比较单元112产生的电压信号vc被输入隔离单元116隔离,使得电压信号vc不会被传输给均流电路13。

电压比较单元112,用于接收电压信号vk和电压信号vs,并可以利用电压信号vk和电压信号vs获得电压信号vc(即上述第四电压信号),并将电压信号vc输出给调节控制单元117。进一步的,电压比较单元112利用电压信号vk和电压信号vs获得电压信号vc时具体用于:若电压信号vk大于电压信号vs,则说明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大于均流电路13的均流电压(即所有第一电源模块11、所有第二电源模块12的电压的均值),因此,可以使本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小于上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若电压信号vk小于电压信号vs,则说明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小于均流电路13的均流电压,因此,可以使本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大于上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若电压信号vk等于电压信号vs,则说明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等于均流电路13的均流电压,因此,可以使本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等于上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

调节控制单元117,用于接收电压信号vc,利用电压信号vc控制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进一步,调节控制单元117利用电压信号vc控制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时具体用于:调节控制单元117利用电压信号vc生成脉宽调制的控制信号voc,该控制信号voc用于调节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

例如,当本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大于上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时,则本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可以大于上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该控制信号voc用于产生比上次更大的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脉宽,从而提高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这样,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ia将变大。当本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小于上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时,则本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可以小于上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该控制信号voc用于产生比上次更小的pwm脉宽,从而降低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这样,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ia将变小。当本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等于上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时,则本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可以等于上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该控制信号voc用于产生与上次相同的pwm脉宽,使得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保持不变,这样,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ia也将保持不变。

在上述过程中,已经详细介绍了第一电源模块11的各单元的功能,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第二电源模块12的各单元的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电流检测单元121,用于将第二电源模块12的负载电流ib(第二电源模块12的输出电流)转为电压信号vi’,将电压信号vi’输出给信号放大单元122。

信号放大单元122,用于对电压信号vi’进行放大处理,以得到电压信号ve’,并将电压信号ve’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125和输出隔离单元123。

输出隔离单元123,用于接收电压信号ve’,并将电压信号ve’输出给均流电路13,并用于隔离均流电路13产生的电压信号vs,均流电路13产生的电压信号vs被输出隔离单元123隔离,电压信号vs不会传输给信号放大单元122。

输入隔离单元124,用于接收均流电路13输入的电压信号vs,并将电压信号vs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125,并用于隔离电压比较单元125产生的电压信号vc’,即电压信号vc’被输入隔离单元124隔离,而不会被传输给均流电路13。

电压比较单元125,用于接收电压信号ve’和电压信号vs,利用电压信号ve’和电压信号vs获得电压信号vc’,将电压信号vc’输出给调节控制单元126。其中,若电压信号ve’大于电压信号vs,可以使本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小于上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若电压信号ve’小于电压信号vs,可以使本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大于上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若电压信号ve’等于电压信号vs,可以使本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等于上次输出的电压信号vc’。

调节控制单元126,用于接收电压信号vc’,利用电压信号vc’控制第二电源模块12的输出电压,如利用电压信号vc’生成脉宽调制的控制信号voc’,控制信号voc’用于调节第二电源模块12的输出电压。当本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大于上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时,则本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大于上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控制信号voc’用于产生比上次更大的pwm脉宽,从而提高第二电源模块12的输出电压,负载电流ib将变大。当本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小于上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时,则本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小于上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控制信号voc’用于产生比上次更小的pwm脉宽,从而降低第二电源模块12的输出电压,负载电流ib将变小。当本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等于上次输入的电压信号vc’时,则本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等于上次输出的控制信号voc’,控制信号voc’用于产生与上次相同的pwm脉宽,使得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保持不变,负载电流ib也保持不变。

基于上述结构,可以使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ia与第二电源模块12的负载电流ib的电流比例为1:m,即第二电源模块12的负载电流ib与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ia的电流比例为m:1。需要注意的是,比例调节单元111获取的是第二电源模块12与第一电源模块11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m:1(后续称为m),不是第一电源模块11与第二电源模块12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1:m。

参见图6所示,均流电路13(如均流母线)用于对自身接收的所有电压信号进行均流处理,得到电压信号vs,初始状态下,假设负载电流ia与负载电流ib相同,电流比例系数m为3,则第一电源模块11的电压信号vi与第二电源模块12的电压信号vi’可以相同,第一电源模块11的电压信号ve与第二电源模块12的电压信号ve’可以相同,第一电源模块11的电压信号vk=3*ve。

均流电路13在接收到电压信号vk和电压信号ve’后,对电压信号vk和电压信号ve’进行均流处理,得到电压信号vs=(3*ve+ve’)/2=2ve。由于vk大于vs,因此vc降低,voc用于产生比上次更小的pwm脉宽,降低第一电源模块11的输出电压,负载电流ia将变小。由于ve’小于vs,因此,vc’提高,voc’用于产生比上次更大的pwm脉宽,提高第二电源模块12的输出电压,负载电流ib将变大。显然,由于初始状态的负载电流ia与负载电流ib相同,负载电流ia变小,负载电流ib变大,则负载电流ia与负载电流ib不同。

在不断重复上述调节过程后,由于均流电路13的均流效果,使得第一电源模块11的电压信号vk与第二电源模块12的电压信号ve’最终会相同,由于vk=3*ve,因此ve’=3*ve,而且,vi’=3*vi,ib=3*ia。也就是说,可以使第二电源模块12的负载电流ib与第一电源模块11的负载电流ia的电流比例为3。

实施例六:

参见图7所示,为比例调节单元111的结构示意图,比例调节单元111可以包括电阻芯片1111和运算放大器1112。其中,电阻芯片1111的第一端11111可以与运算放大器1112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阻芯片1111的第一端11111还与电阻r1连接,电阻芯片1111的第二端11112与运算放大器1112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1112的反向输入端与电阻r1连接,运算放大器1112的正向输入端可以为第一电压信号,运算放大器1112的输出端可以为第二电压信号。

参见图8所示,为比例调节单元11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比例调节单元111可以包括电阻芯片1111、运算放大器111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当然,比例调节单元111还可以包括其它器件,对此不做限制。其中,各器件的连接关系参见图2,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例子中,比例调节单元111获取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时具体用于:接收处理器(如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发送的第一命令信号,并从该第一命令信号中获取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或者,接收单片机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二命令信号,并从该第二命令信号中获取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

其中,处理器可以获取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并将该电流比例系数发送给单片机控制单元,由单片机控制单元向比例调节单元111发送携带该电流比例系数的第二命令信号,这样,比例调节单元111可以接收该第二命令信号,并从该第二命令信号中获取该电流比例系数。

例如,比例调节单元111的电阻芯片1111的第六端11116和第七端11117组成i2c接口,并通过该i2c接口与单片机控制单元连接。基于此,比例调节单元111可以通过电阻芯片1111的第六端11116和第七端11117接收单片机控制单元的第二命令信号。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比例调节单元111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接收单片机控制单元的第二命令信号,对此接收方式不做限制。

其中,处理器可以获取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并将该电流比例系数直接发送给比例调节单元111,例如,处理器可以向比例调节单元111发送携带该电流比例系数的第一命令信号,这样,比例调节单元111可以接收该第一命令信号,并从该第一命令信号中获取该电流比例系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器获取电流比例系数的方式可以为:处理器采集每个电源模块的输入功率或者输出功率,并利用输入功率或者输出功率计算每个电源模块的效率,并利用每个电源模块的效率获得系统效率。若该系统效率小于预先设定的标准效率(可以根据经验配置),则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比例系数的值(即获取电流比例系数),以使系统效率不小于预先设定的标准效率。当然,上述方式只是一个示例,对此电流比例系数的获取方式不做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比例调节单元111是模拟电路为例,在实际应用中,比例调节单元111还可以为数字电路,其实现与模拟电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比例调节单元111利用电流比例系数和第一电压信号获得第二电压信号时具体用于:比例调节单元111通过控制电阻芯片1111的第一端11111与电阻芯片1111的第二端11112之间的电阻值,以使第二电压信号为电流比例系数与第一电压信号的乘积。例如,比例调节单元111根据电流比例系数和电阻r1的电阻值,控制电阻芯片1111的第一端11111与电阻芯片1111的第二端11112之间的电阻值rx,如rx=(m-1)*r1,m为电流比例系数。

参见图8所示,vk=(1+rx/r1)*ve,vk为第二电压信号,ve为第一电压信号,rx为电阻芯片1111的第一端11111与电阻芯片1111的第二端11112之间的电阻值,r1为电阻r1的电阻值。显然,当rx为(m-1)*r1时,vk=m*ve,这样,就可以使第二电压信号为电流比例系数m与第一电压信号的乘积。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阻芯片1111的第一端11111可以是pow管脚(也可以称为电阻输出端管脚,将其称为电阻输出端管脚1),电阻芯片1111的第二端11112可以是pob管脚(也可以称为电阻输出端管脚,将其称为电阻输出端管脚2),电阻芯片1111的第三端11113可以是a1管脚(即地址线1管脚),电阻芯片1111的第四端11114可以是vdd(正极)管脚,电阻芯片1111的第五端11115可以是vss(负极)管脚,电阻芯片1111的第六端11116可以是sda(数据线)管脚,电阻芯片1111的第七端11117可以是scl(时钟线)管脚,电阻芯片1111的第八端11118可以是a0管脚(即地址线0管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按照系统能耗要求调节第一电源模块组的总负载电流与第二电源模块组的总负载电流的比例,从而降低供电系统的能耗,充分节约能耗,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提升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基于与上述通信设备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的处理方法,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组、第二电源模块组和均流电路;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组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组可以包括多个第二电源模块,每个第一电源模块和每个第二电源模块均与所述均流电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可以包括:比例调节单元和电压比较单元;如图9所示,为所述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比例调节单元获取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流比例系数,并利用所述电流比例系数和第一电压信号获得第二电压信号;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电压比较单元,并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给均流电路。

步骤902,电压比较单元利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和均流电路输入的第三电压信号,控制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第三电压信号是均流电路对自身接收的所有电压信号进行均流处理后得到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