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机壳组装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1863发布日期:2018-09-11 17:4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马达组装的技术领域,具体为马达机壳组装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马达机壳组装需要分别设置机壳清理和涂油产线、定子压合产线,其需要在车间内单独设置两条独立产线,在实际布置时,占用多余空间,且由于机壳需要转运到定子压合产线上,导致机壳的转运周期长,不利于马达机壳的高效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马达机壳组装产线,其使得机壳清理和涂油产线、定子压合产线整合为一条生产线,确保马达机壳的高效组装。

马达机壳组装产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壳上料部分、机壳预处理部分、定子上料部分、定子预处理部分、定子压入部分、特性检查部分、波形垫片组装部分、整体涂布工位、产品搬出输送带,所述机壳上料部分的输出端设置有机壳搬运机械手,所述机壳预处理部分包括有机壳传送带、机壳预处理线,所述机壳传送带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机壳搬运机械手,所述机壳预处理线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有机壳放入工位、激光刻印工位、清扫工位、第一涂布工位、第二涂布工位、待出料工位,所述机壳预处理线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有支座,所述支座用于放置对应的机壳,所述机壳预处理线的长度平行方向一侧设置有步进驱动结构,所述步进驱动结构的输入端连接有步进导向结构,所述待出料工位的后方设置有定子压入部分,所述定子压入部分所对应的输送轨道上等间隔布置有托盘,所述输送轨道的另一侧布置有第二步进驱动输送结构,所述输送轨道上顺次布置有机壳上料工位、定子上料工位、机壳定子位置检测工位、定子压入工位、后部输出工位,所述后部输出工位的后方布置有第三输送轨道,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上等间隔布置有工位座,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上顺次布置有输入工位、特性检查工位、波形垫片上料工位、波形垫片安装工位、整体涂布工位、导向输送工位,所述第三输送轨道的一侧布置有第三步进驱动输送结构,所述后部输出工位和所述输入工位之间设置有中转机械手,所述导向输送工位的末端外部设置有产品搬出输送带,所述导向输送工位和产品搬出输送带的起始端部分设置有产品转运机械手。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待出料工位和所述输送轨道的机壳上料工位间设置有第三搬运机械手,所述第三搬运机械手将待出料工位上的机壳转运至所述机壳上料工位位置所对应的托盘内;

所述定子上料工位的一侧布置有第一定子搬运机械手,所述定子上料工位的一侧同时布置有定子储料多工位转盘,所述定子储料多工位转盘的其中一个工位设置有定子检测结构,所述定子储料多工位转盘的外侧设置有定子定位排布输送线,所述定子定位排布输送线和所述定子储料多工位转盘间设置有第二定子搬运机械手,所述定子定位排布输送线的外侧设置有定子上料机构,所述定子上料机构上设置有第三定位搬运机械手,所述第三定子搬运机械手将定子上料机构中的定子转运到定子定位排布输送线;

所述波形垫片上料工位的另一侧布置有垫片搬运机械手,所述垫片搬运机械手的外侧布置有垫片储料多工位转盘,所述垫片储料多工位转盘的其中一个工位设置有垫片检测结构,所述垫片储料多工位转盘的外侧设置有波形垫片上料机构,所述波形垫片上料机构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垫片储料多工位转盘的入料工位位置的正上方布置;

所述特性检查工位的另一侧布置有测试仪器组件,所述测试仪器组件用于检测机壳内各个线圈的电阻;

所述机壳预处理部分、定子压入部分、特性检查部分、波形垫片组装部分、整体涂布工位的整体外部遮盖有第一防护罩,所述机壳上料部分外部遮盖有第二防护罩,整个产线的外部布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分别外接至对应的电路元器件。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机壳经过预处理后直接输送至定子压入部分所对应的输送轨道的机壳上料工位所对应的托盘,之后放置有机壳的托盘被第二步进驱动输送结构向前输送,定子被输送至带有机壳的托盘内,之后托盘被步进输送至机壳定子位置检测工位,位置检测合格后经过定子压入工位的压入机将定子压入机壳内,之后再次通过第二步进驱动输送机构带动托盘进入后部输出工位,然后通过中转机械手将压附好定子的机壳取出到第三输送轨道起始位置的输入工位所对应的工位座,之后通过第三步进驱动输送机构带动工位座顺次通过特性检查工位、波形垫片上料工位、波形垫片安装工位、整体涂布工位、导向输送工位,进行后续组装检测,最后通过产品转运机械手将产品取出导向输送工位、放入至产品搬出输送带的起始端;其使得机壳清理和涂油产线、定子压合产线整合为一条生产线,确保马达机壳的高效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机壳上料部分1、机壳预处理部分2、定子上料部分3、定子预处理部分4、定子压入部分5、特性检查部分6、波形垫片组装部分7、整体涂布工位8、产品搬出输送带9、机壳搬运机械手10、机壳传送带11、机壳预处理线12、第二机壳搬运机械手13、机壳放入工位14、激光刻印工位15、清扫工位16、第一涂布工位17、第二涂布工位18、待出料工位19、步进驱动结构20、步进导向结构21、输送轨道22、托盘23、第二步进驱动输送结构24、机壳上料工位25、定子上料工位26、机壳定子位置检测工位27、定子压入工位28、后部输出工位29、第三输送轨道30、工位座31、输入工位32、特性检查工位33、波形垫片上料工位34、波形垫片安装工位35、整体涂布工位36、导向输送工位37、第三步进驱动输送结构38、中转机械手39、第三搬运机械手40、产品转运机械手41、第一定子搬运机械手42、定子储料多工位转盘43、定子检测结构44、定子定位排布输送线45、第二定子搬运机械手46、定子上料机构47、第三定子搬运机械手48、垫片搬运机械手49、垫片储料多工位转盘50、垫片检测结构51、波形垫片上料机构52、测试仪器组件53、第一防护罩54、第二防护罩55、电控箱56、支座57。

具体实施方式

马达机壳组装产线,见图1-图4:其包括机壳上料部分1、机壳预处理部分2、定子上料部分3、定子预处理部分4、定子压入部分5、特性检查部分6、波形垫片组装部分7、整体涂布工位8、产品搬出输送带9,机壳上料部分1的输出端设置有机壳搬运机械手10,机壳预处理部分2包括有机壳传送带11、机壳预处理线12,机壳传送带11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机壳搬运机械手13,机壳预处理线12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有机壳放入工位14、激光刻印工位15、清扫工位16、第一涂布工位17、第二涂布工位18、待出料工位19,机壳预处理线12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有支座57,机壳被机壳预处理线12的长度平行方向一侧设置有步进驱动结构20,步进驱动结构20的输入端连接有步进导向结构21,待出料工位19的后方设置有定子压入部分5,定子压入部分5所对应的输送轨道22上等间隔布置有托盘23,输送轨道22的另一侧布置有第二步进驱动输送结构24,输送轨道22上顺次布置有机壳上料工位25、定子上料工位26、机壳定子位置检测工27位、定子压入工位28、后部输出工位29,后部输出工位29的后方布置有第三输送轨道30,第三输送轨道30上等间隔布置有工位座31,第三输送轨道30上顺次布置有输入工位32、特性检查工位33、波形垫片上料工位34、波形垫片安装工位35、整体涂布工位36、导向输送工位37,第三输送轨道30的一侧布置有第三步进驱动输送结构38,后部输出工位29和输入工位32之间设置有中转机械手39,导向输送工位37的末端外部设置有产品搬出输送带9,导向输送工位37和产品搬出输送带9的起始端部分设置有产品转运机械手41。

待出料工位19和输送轨道22的机壳上料工位25间设置有第三搬运机械手40,第三搬运机械手58将待出料工位19上的机壳转运至机壳上料工位25位置所对应的托盘23内;

定子上料工位26的一侧布置有第一定子搬运机械手42,定子上料工位26的一侧同时布置有定子储料多工位转盘43,定子储料多工位转盘43的其中一个工位设置有定子检测结构44,定子储料多工位转盘43的外侧设置有定子定位排布输送线45,定子定位排布输送线45和定子储料多工位转盘43间设置有第二定子搬运机械手46,定子定位排布输送线45的外侧设置有定子上料机构47,定子上料机构47上设置有第三定位搬运机械手48,第三定子搬运机械手48将定子上料机构47中的定子转运到定子定位排布输送线45,出料多工位转盘43和定子定位排布输送线45组合形成定子预处理部分4;

波形垫片上料工位34的另一侧布置有垫片搬运机械手49,垫片搬运机械手49的外侧布置有垫片储料多工位转盘50,垫片储料多工位转盘50的其中一个工位设置有垫片检测结构51,垫片储料多工位转盘50的外侧设置有波形垫片上料机构52,波形垫片上料机构52的输出端位于垫片储料多工位转盘50的入料工位位置的正上方布置;

特性检查工位33的另一侧布置有测试仪器组件53,测试仪器组件53用于检测机壳内各个线圈的电阻;

机壳预处理部分2、定子压入部分5、特性检查部分6、波形垫片组装部分7、整体涂布工位8的整体外部遮盖有第一防护罩54,机壳上料部分1外部遮盖有第二防护罩55,整个产线的外部布置有电控箱56,电控箱56分别外接至对应的电路元器件。

其工作原理如下:机壳经过预处理后直接输送至定子压入部分所对应的输送轨道的机壳上料工位所对应的托盘,之后放置有机壳的托盘被第二步进驱动输送结构向前输送,定子被输送至带有机壳的托盘内,之后托盘被步进输送至机壳定子位置检测工位,位置检测合格后经过定子压入工位的压入机将定子压入机壳内,之后再次通过第二步进驱动输送机构带动托盘进入后部输出工位,然后通过中转机械手将压附好定子的机壳取出到第三输送轨道起始位置的输入工位所对应的工位座,之后通过第三步进驱动输送机构带动工位座顺次通过特性检查工位、波形垫片上料工位、波形垫片安装工位、整体涂布工位、导向输送工位,进行后续组装检测,最后通过产品转运机械手将产品取出导向输送工位、放入至产品搬出输送带的起始端;其使得机壳清理和涂油产线、定子压合产线整合为一条生产线,确保马达机壳的高效组装。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