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7121发布日期:2018-11-24 11:4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诸如电子设备之类的待馈电设备执行非接触式电力供给(送电、电力输送)的馈电系统,还涉及一种被应用于这样的馈电系统中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诸如移动电话和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消费者电子设备(consumerelectronicsdevice:ce设备)执行非接触式电力供给(送电、电力输送)的馈电系统(非接触式馈电系统、或者无线充电系统)已经引起了关注。因此,这使得不是通过将诸如ac(交流)适配器等电源装置用连接器插入(连接到)设备中来开始充电,而是通过将电子设备(次级侧设备)放置于充电托盘(初级侧设备)上就能够开始充电。换句话说,电子设备与充电托盘之间的端子连接是不必要的。

作为以上述这样的方式来执行非接触式电力供给的方法,电磁感应方法是众所周知的。此外,使用了一种被称作磁共振方法的方法的非接触式馈电系统已经引起了关注,该磁共振方法利用的是电磁共振现象。这样的非接触式馈电系统已经在例如下列专利文献ptl1至ptl6中被公开。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1-102974

ptl2:国际公开no.wo00-27531

ptl3: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06233

ptl4: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2-34169

ptl5: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5-110399

ptl6: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0-63245



技术实现要素:

顺便提及地,在如上所述的非接触式馈电系统中,通常,诸如电子设备之类的待馈电设备的状态(设备状态)和这种设备中的负载的状态需要被掌握着且被适当地控制着,并且较佳的是提高用户的实用性。

因此,期望的是提供如下的电子设备和馈电系统:在使用磁场或电场来执行送电的时候,它们能够提高用户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受电部,所述受电部被构造成接收通过使用磁场或电场而被输送过来的电力;二次电池;充电部,所述充电部被构造成基于由所述受电部接收的受电电力而执行对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负载,所述负载被构造成基于被供给的电力来执行预定操作;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被构造成:当在对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所述控制部将位于所述负载的前一阶段侧的电力路径强制地设定成预定状态。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馈电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待馈电设备)且包括馈电装置,所述馈电装置通过使用磁场或电场来执行向所述电子设备的送电。

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和馈电系统中,当在基于通过使用磁场或电场而被输送的电力(受电电力)对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位于所述负载的前一阶段侧的所述电力路径被强制地设定成预定状态。于是,避免了在充电过程中因所述负载的启动而导致出现的故障现象(例如,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设备状态的报告操作中出现的不自然的非连续状态(间歇报告操作);因被供给的电力的不足而导致出现的所述负载的强制停止;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和馈电系统,当在基于通过使用磁场或电场而被输送的电力对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位于所述负载的前一阶段侧的所述电力路径被强制地设定成预定状态。因此,就使得能够避免在充电过程中因所述负载的启动而引起的故障现象的发生。所以,在使用磁场或电场的送电中,能够提高用户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馈电系统的外观构造示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了图1所示的馈电系统的详细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3是图示了图2所示的各模块的详细构造示例的电路图。

图4是图示了针对交流信号生成电路的控制信号的示例的时序波形图。

图5是图示了馈电周期和通信周期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6是图示了在正常操作时在充电周期期间内的操作示例的电路图。

图7是图示了在正常操作时在充电完成之后的操作示例的电路图。

图8是图示了对比例的馈电系统在启动时在充电周期期间内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9是图示了实施例1在启动时在充电周期期间内的操作示例的电路图。

图10是图示了实施例1在启动时在充电周期期间内的另一个操作示例的电路图。

图11是图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馈电系统的构造示例的电路图。

图12是图示了实施例2在正常操作时在充电周期期间内的操作示例的电路图。

图13是图示了实施例2在正常操作时在充电完成之后的操作示例的电路图。

图14是图示了实施例2在启动时在充电周期期间内的操作示例的电路图。

图15是图示了实施例2在启动时在充电周期期间内的另一个操作示例的电路图。

图16是图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馈电系统的构造示例的电路图。

图17是图示了实施例3-1在启动时在充电周期期间内的操作示例的电路图。

图18是图示了实施例3-2在启动时在充电周期期间内的操作示例的电路图。

图19是图示了变形例的馈电系统的构造示例的电路图。

图20是图示了实施例4在启动时在充电周期期间内的操作示例的电路图。

图21是图示了变形例的馈电系统的另一构造示例的电路图。

图22是图示了变形例的馈电系统的又一构造示例的电路图。

图23是图示了另一个变形例的馈电系统的示意性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24是图示了在图23所示的馈电系统中电场的传播模式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将按照下列顺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例(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被启动时,状态被固定化为点亮的状态的示例)

2.第二实施例(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被启动时,状态被固定为熄光的状态的示例)

3.第三实施例(将第一实施例的技术和第二实施例的技术组合起来使用的示例)

4.变形例(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被启动时,去往负载的电力供给路径被截止的示例)

5.其他变形例(使用电场来执行非接触式送电的馈电系统的示例等)

第一实施例

馈电系统4的总体构造

图1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馈电系统(馈电系统4)的外观构造示例,并且图2图示了馈电系统4的模块构造示例。馈电系统4是通过使用磁场(通过使用磁共振、电磁感应等,下文中同样如此)来执行非接触式送电(电力供给、馈电或电力输送)的系统(非接触式馈电系统)。馈电系统4包括馈电装置1(初级侧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作为待馈电设备的电子设备(在本例中,2个电子设备2a和2b,即次级侧设备)。

如图1所示,例如,在馈电系统4中,电子设备2a和2b被放置于馈电装置1的馈电表面(送电表面)s1上(或者被布置成靠近该馈电表面s1),使得能够执行从馈电装置1至电子设备2a和2b的送电。在本例中,考虑到同时或者以时分(time-divisional)的方式(顺序地)执行对多个电子设备2a和2b的送电的情形,馈电装置1具有如下的垫板形状(托盘形状):其中,馈电表面s1的面积大于要被馈电的电子设备2a和2b等的尺寸。

馈电装置1

如上所述,馈电装置1是通过使用磁场而向电子设备2a和2b送电(执行电力输送)的装置(充电托盘)。如图2所示,例如,馈电装置1可以包括送电装置11,送电装置11包括送电部110、交流(ac)信号生成电路(高频电力生成电路)111和控制部112。

送电部110被构造成包括稍后将会说明的送电线圈(初级侧线圈)l1以及电容器c1p和c1s(谐振电容器)等。送电部110使用送电线圈l1以及电容器c1p和c1s通过利用交流磁场而向电子设备2a和2b(具体地,稍后说明的受电部210)送电(执行电力输送)(参见通过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电力p1)。更具体地,送电部110具有从馈电表面s1朝着电子设备2a和2b发射磁场(磁通量)的功能。送电部110还具有执行与稍后说明的受电部210之间的预定的相互通信操作的功能(参见图2中的箭头c1)。

例如,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11可以是使用从馈电装置1的外部电源9(主机电源)提供过来的电力来生成送电用的预定交流信号sac(高频电力)的电路。例如,这样的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11可以是使用稍后说明的开关放大器(switchingamplifier)而构成的。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外部电源9,例如,可以使用被设置于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computer)中的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serialbus)2.0的电源(电力供给能力:500ma;电源电压:约5v)等。

控制部112执行整个馈电装置1(整个馈电系统4)中的各种控制操作。具体地,控制部112除了具有控制由送电部110执行的送电的功能之外,控制部112还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对所输送的电力的适当控制的功能、用于认证次级侧设备的功能、用于判定次级侧设备是否被放置于初级侧设备上的功能、用于检测异种金属(dissimilarmetal)等的混入的功能,等等。在本例中,在上述送电控制中,控制部112使用稍后说明的预定控制信号ctl(送电用的控制信号)来控制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11的操作。此外,控制部112具有利用控制信号ctl、通过稍后说明的脉冲宽度调制(pwm:pulsewidthmodulation)来执行调制处理的功能。

电子设备2a和2b

例如,电子设备2a和2b均是由以电视接收机为代表的静置式电子设备、或以移动电话和数码照相机为代表的且包括可充电电池(电池)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等构成的。例如,如图2所示,这些电子设备2a和2b均可以包括受电装置21和负载22,负载22基于从受电装置21提供过来的电力来执行预定操作(发挥作为电子设备的功能的操作)。此外,受电装置21包括受电部210、整流电路211、稳压电路212、充电电路213(充电部)、电池214(二次电池)、状态报告部215和控制部216。

受电部210被构造成包括稍后将会说明的受电线圈(次级侧线圈)l2以及电容器c2p和c2s(谐振电容器)等。受电部210具有通过使用受电线圈l2以及电容器c2p和c2s等来接收从馈电装置1中的送电部110输送的电力的功能。受电部210还具有执行与送电部110之间的上述预定的相互通信操作的功能(参见图2中的箭头c1)。

整流电路211是将从受电部210提供过来的电力(交流电)整流从而生成直流电的电路。

稳压电路212是基于从整流电路211提供过来的直流电而执行预定的电压稳定化操作的电路。

充电电路213是基于从稳压电路212提供过来的经过电压稳定化之后的直流电而对电池214执行充电的电路。

电池214响应于由充电电路213执行的充电而将电力存储在其自身中,并且其可以使用诸如锂离子电池等可充电电池(二次电池)来构成。

状态报告部215将电子设备自身(在本例中,电子设备2a或者电子设备2b)的设备状态报告(告知、或者指示)给外部(用户等)。具体地,状态报告部215具有这样的功能:通过利用稍后将会说明的发光元件等的点亮状态(显示状态)、或者通过利用凭借扬声器或其他而进行的音频输出等,将这样的设备状态报告给外部。此外,状态报告部215以能够区分各状态的报告模式来报告作为本例中的设备状态的如下各状态:由充电电路213执行的对电池214充电的状态、充电完成之后的状态、以及电池214的异常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稍后将会说明状态报告部215的详细构造(图3)。

控制部216执行电子设备2a和2b全体(整个馈电系统4)中的各种控制操作。具体地,例如,控制部216可以具有:用于实施对由受电部210执行的受电和通信的控制的功能,以及用于控制稳压电路212、充电电路213、状态报告部215等的操作的功能。

在这个示例中,控制部216具有如下的功能:当在对电池214的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控制部216强制地将位于负载22的前一阶段侧的电力路径设定成预定状态。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控制部216强制地设定上述电力路径从而强制地使状态报告部215的报告模式固定化。需要注意的是,稍后将会说明通过控制部216执行的对状态报告部215的控制操作的细节。

馈电装置1以及电子设备2a和2b的详细构造

图3是图示了图2所示的馈电装置1以及电子设备2a和2b中的各模块的详细构造示例的电路图。

送电部110

送电部110包括送电线圈l1以及电容器c1p和c1s,送电线圈l1通过使用磁场来执行送电(来生成磁通量),且电容器c1p和c1s与送电线圈l1一起形成lc谐振电路。电容器c1s被串联地电连接至送电线圈l1。换句话说,电容器c1s的一端和送电线圈l1的一端彼此连接。此外,电容器c1s的另一端和送电线圈l1的另一端被并行地连接至电容器c1p,并且送电线圈l1和电容器c1p的连接端是接地的。

由送电线圈l1以及电容器c1p和c1s构成的lc谐振电路与由受电线圈l2以及电容器c2p和c2s构成的稍后说明的lc谐振电路彼此磁耦合。结果,在与由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11生成的稍后说明的高频电力(交流信号sac)的频率大致相同的谐振频率下,执行了lc谐振操作。

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11

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11是使用开关放大器(所谓的e级放大器)而构成的,该开关放大器具有一个作为开关元件的晶体管(未图示)。送电用的控制信号ctl从控制部112被提供给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11。如图3所示,控制信号ctl是由具有预定占空比的脉冲信号形成的。此外,例如,如图4的(a)和(b)所示,控制信号ctl的占空比以执行稍后说明的脉冲宽度调制的方式而被控制。

利用这样的构造,在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11中,上述晶体管根据送电用的控制信号ctl而执行接通/断开操作(以预定频率和占空比做出的切换操作)。具体地,作为开关元件的晶体管的开关操作是利用从控制部112提供过来的控制信号ctl而被控制的。于是,交流信号sac(交流电)是基于从例如外部电源9侧输入的直流信号sdc而被生成的,并且该交流信号sac被提供给送电部110。

受电部210

受电部210包括受电线圈l2以及电容器c2p和c2s,受电线圈l2接收从送电部110输送的(来自磁通量的)的电力,电容器c2p和c2s与受电线圈l2一起形成lc谐振电路。电容器c2p被并联地电连接至受电线圈l2,且电容器c2s被串联地电连接至受电线圈l2。换句话说,电容器c2s的一端被连接至电容器c2p的一端和受电线圈l2的一端。此外,电容器c2s的另一端被连接至整流电路211的一个输入端子,并且受电线圈l2的另一端和电容器c2p的另一端被连接至整流电路211的另一个输入端子。

由受电线圈l2以及电容器c2p和c2s构成的lc谐振电路与由送电线圈l1以及电容器c1p和c1s构成的上述lc谐振电路彼此磁耦合。结果,按照与由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11生成的高频电力(交流信号sac)的频率大致相同的谐振频率,执行了lc谐振操作。

整流电路211

在本例中,整流电路211是使用4个整流元件(二极管)d1至d4而构成的。具体地,整流元件d1的阳极和整流元件d3的阴极被连接至整流电路211的所述一个输入端子,整流元件d1的阴极和整流元件d2的阴极被连接至整流电路211的输出端子。此外,整流元件d2的阳极和整流元件d4的阴极被连接至整流电路211的所述另一个输入端子,并且整流元件d3的阳极和整流元件d4的阳极是接地的。利用这种构造,整流电路211将从受电部210提供过来的交流电整流,然后将直流电(受电电力)提供给稳压电路212。

充电电路213

充电电路213如上所述地基于经过电压稳定化之后的直流电(受电电力)而执行对电池214的充电。在充电电路213内还包括下面说明的状态报告部215中的点亮控制部215a。

状态报告部215

状态报告部215同样基于经过电压稳定化之后的直流电(受电电力)而将上述设备状态报告给外部。如图3所示,状态报告部215具有:由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等构成的发光元件(点亮部)215l;上述点亮控制部215a;以及作为开关元件的1个(1种)晶体管tr1(第一开关元件)。需要注意的是,在本例中,晶体管tr1是由n型fet(fieldeffective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构成的。

发光元件215l是扮演根据点亮状态(诸如,点亮的状态、熄光的状态和闪烁的状态)而报告设备状态(上面说明的充电状态、充电完成之后的状态和异常状态)的角色的元件。在发光元件215l中,阳极被连接至充电电路213与负载22之间的连接线(去往负载22的电力供给路径)。此外,在本例中,阴极被连接至点亮控制部215a的端子,并且阴极电位由点亮控制部215a(具体地,稍后说明的晶体管tr0)和晶体管tr1控制。

在本例中,点亮控制部215a基于由充电电路213执行的对电池214的充电状态(正在充电中的设备状态、充电完成之后的设备状态等)的检测结果等来控制发光元件215l的阴极电位,从而控制发光元件215l的点亮状态(执行点亮控制)。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点亮控制部215a将作为开关元件的晶体管tr0设定成接通状态,且将发光元件215l的阴极电位设定成地电位,从而使得电流i0流过发光元件215l且使得发光元件215l点亮。此外,点亮控制部215a将晶体管tr0设定成断开状态且将所述阴极电位设定成不同于地电位的电位,从而使得没有电流i0流动且使得发光元件215l熄光。需要注意的是,在本例中,晶体管tr0也是由n型fet构成的。

在本例中,晶体管tr1是由n型fet构成的,它的栅极接收来自控制部216的控制信号,它的源极被连接至接地,并且它的漏极被连接至发光元件215l的阴极。晶体管tr1是如下的元件: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不管由点亮控制部215a执行的点亮控制如何(不依赖于上述晶体管tr0的接通/断开状态),晶体管tr1控制发光元件215l的点亮状态以使其固定化。具体地,虽然稍后将会说明细节,但是通过响应于由控制部216执行的控制而将晶体管tr1设定成接通状态,发光元件215l的阴极电位被设定成地电位。结果,图3所示的电流i1流过发光元件215l,并且发光元件215l被强制地接通(固定为点亮的状态)。

馈电系统4的功能和效果

1.总体操作的概要

在馈电系统4中,馈电装置1中的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11基于从外部电源9提供过来的电力而将送电用的预定高频电力(交流信号sac)提供给送电部110中的送电线圈l1以及电容器c1p和c1s(lc谐振电路)。于是,在送电部110中的送电线圈l1中生成了磁场(磁通量)。此时,当作为待馈电(待充电)设备的电子设备2a和2b被放置于馈电装置1的顶面(馈电表面s1)上(或者被布置成靠近该顶面)时,就使得馈电装置1中的送电线圈l1与电子设备2a和2b每一者中的受电线圈l2在馈电表面s1附近彼此靠近。

以这种方式,当受电线圈l2被设置成靠近生成了磁场(磁通量)的送电线圈l1时,通过从送电线圈l1生成的磁通量的感应而在受电线圈l2中生成电动势。换句话说,通过电磁感应或磁共振而在送电线圈l1和受电线圈l2各者中都生成了交链磁场(interlinkagemagneticfield)。因此,电力从送电线圈l1侧(初级侧、馈电装置1侧、送电部110侧)被输送至受电线圈l2侧(次级侧、电子设备2a和2b侧、受电部210侧)(参见通过图2和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电力p1)。此时,馈电装置1侧的送电线圈l1与电子设备2a和2b侧的受电线圈l2通过电磁感应等而彼此磁耦合,且因此在上述lc谐振电路中执行了lc谐振操作。

然后,在电子设备2a和2b中,由受电线圈l2接收到的交流电被提供给整流电路211、稳压电路212和充电电路213,因此导致下面的充电操作。具体地,在该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211而被转变成预定直流电,且通过稳压电路212经受了电压稳定化之后,通过充电电路213来执行基于该直流电的对电池214的充电。以这种方式,在电子设备2a和2b中,执行了基于通过受电部210所接收的电力的充电操作。

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与ac适配器等的端子连接对于电子设备2a和2b的充电来说不是必要的,并且仅通过将电子设备2a和2b放置于馈电装置1的馈电表面s1上(或者将电子设备2a和2b布置成靠近该馈电表面s1)就能容易地开始充电(执行非接触式馈电)。这导致用户的负担减轻。

此外,例如,如图5所示,在这样的馈电操作中,馈电周期tp(对电池214的充电周期)和通信周期tc(非充电周期)以时分的方式被周期性地(或者非周期性地)执行。换句话说,控制部112和控制部216执行控制,使得馈电周期tp和通信周期tc以时分的方式被周期性地(或者非周期性地)设定。在本例中,通信周期tc是如下的周期:在该周期的期间内,使用送电线圈l1和受电线圈l2而在初级侧设备(馈电装置1)与次级侧设备(电子设备2a和2b)之间执行相互通信操作(用于设备之间的相互认证、用于馈电效率控制等的通信操作)(参见图2和图3中的箭头c1)。顺便提及地,此时的馈电周期tp和通信周期tc的时间比可以是:例如,馈电周期tp:通信周期tc=大约9:1。

此时,在通信周期tc的期间内,例如,可以通过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11来执行使用脉冲宽度调制的通信操作。具体地,基于预定调制数据来设定通信周期tc期间内的控制信号ctl的占空比,且因此执行了通过脉冲宽度调制的通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上述的通过送电部110和受电部210进行的谐振操作时理论上是难以执行频率调制的,所以使用这样的脉冲宽度调制以便容易地实现通信操作。

2.状态报告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馈电系统4中,用于将电子设备2a和2b各自的设备状态报告给外部的部件(状态报告部215)被设置于电子设备2a和2b各者中。状态报告部215基于从馈电装置1接收的受电电力(直接或者间接地使用受电电力)而将这样的设备状态报告给外部。

具体地,在本例中,状态报告部215根据发光元件215l的点亮状态(点亮的状态、熄光的状态和闪烁的状态)而区别地报告下列各状态:由充电电路213执行的对电池214充电的状态、充电完成之后的状态和电池214的异常状态。换句话说,例如,状态报告部215中的点亮控制部215a在充电状态下可以控制发光元件215l接通,在充电完成之后的状态下可以控制发光元件215l断开,并且在上述异常状态下可以控制发光元件215l闪烁。

具体地,例如,如图6所示,在除了稍后说明的负载22的启动时间以外的正常操作的时候,在对电池214的充电过程中,以下面的方式来执行操作。更具体地,首先,充电电路213基于从稳压电路212提供过来的电力p2而将电力p31提供给负载22。此外,同时,充电电路213使用剩余电力(电力p32)来对电池214执行充电,该剩余电力是通过从电力p2中减去由负载22消耗的电力(与提供给负载22的上述电力p31对应)而获得的。然后,点亮控制部215a检测出这种对电池214的充电,且然后将晶体管tr0设定成接通状态。于是,图6所示的电流i0流过发光元件215l,且因此使得发光元件215l进入点亮的状态。结果,将表明电池214正在进行充电的设备状态报告给外部。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常操作的时候,在本例中,控制部216控制稍后说明的晶体管tr1,使得晶体管tr1进入断开状态。

另一方面,例如,如图7所示,在上述正常操作的时候,在对电池214的充电完成之后以下面的方式来执行操作。具体地,首先,在充电完成之后,停止通过使用磁场而执行的从馈电装置1侧至电子设备2a和2b侧的送电,且与上述的充电过程中(充电完成之前)的操作不同的是,电力p2不被提供给充电电路213。因此,电力p31不会从充电电路213被提供给负载22,并且也没有执行通过使用来自充电电路213的电力p32(剩余电力)而进行的对电池214的充电。如图7所示,在充电完成之后,电池214中所存储的充电电力的一部分(电力p4)通过充电电路213而被提供给负载22。然后,点亮控制部215a检测出充电的完成且将晶体管tr0设定成断开状态。于是,上述电流i0停止流过发光元件215l,且使得发光元件215l进入熄光的状态。结果,将表明对电池214的充电已经完成的设备状态报告给外部。需要注意的是,在本例中,也是控制部216控制晶体管tr1,使得晶体管tr1进入断开状态。

在电子设备2a和2b中,通过状态报告部215来执行这样的状态报告操作,从而使得能够将那时的设备状态报告给用户等,这实现了用户等的实用性的提高。

顺便提及地,在如同本实施例的馈电系统4一样的非接触式馈电系统中,代表性地,在许多情况下,它的送电效率不如(低于)有线馈电系统(使用ac适配器的馈电系统)中的送电效率。例如,当通过使用同一usb2.0的主电源(2.5w最大值)来执行电力供给时,非接触式系统中的电力损失不可避免地大于有线系统中的电力损失。这是因为,在非接触式馈电系统中,直流电被转变成交流电一次且使用交流磁场来执行非接触式馈电,然后该交流电再次被转变成直流电,并且此时的“转变效率”的量变得有所损失。

作为示例,假定非接触式馈电中的送电效率是50%。在这种情况下,当该电力在有线系统中被接收时,允许从usb2.0的上述主电源接收到2.5w的电力,这是因为此时的送电效率大致接近100%。另一方面,在非接触式系统中,由于如上所述送电效率是50%,所以所接收的电力被降低至1.25w。

此时,当假定由电子设备(待馈电设备)消耗的最大电力是2.0w时,在有线系统中存在0.5w(=2.5w-2.0w)的余量(剩余电力)。另一方面,在非接触式系统中,出现了0.75w(=1.25w-2.0w)的电力短缺。在非接触式馈电系统中,为了补偿这样的负量(电力短缺),已充电的二次电池中的充电电力的一部分被提供给电子设备中的负载。由于在以这种方式使用充电电力的所述一部分的情况下不生成剩余电力,所以显然不能执行对二次电池的充电,并且类似于上述图7的情形(充电完成之后),使得扮演状态报告操作的角色的发光元件进入熄光的状态。

2-1.对比例

于是,例如,就跟图8所示的对比例一样,当在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中的负载被启动时,可能会出现下面的缺点。具体地,当频繁地出现其中电子设备中的最大消耗电力(与该图中的上述电力p31对应)超过通过使用磁场的非接触式馈电而获得的受电电力(与上述电力p2对应)这种情形时,会发生下面说明的由用户做出的对设备状态的错误判断。

具体地,如图8所示,当被供给的电力(电力p2)与消耗电力(电力p31)之间的大小关系频繁地颠倒时(在负载22启动时执行间歇操作的情形等),在其期间内生成了剩余电力的周期和在其期间内不生成剩余电力的周期交替地重复。换句话说,如图8所示,在其期间内生成了剩余电力(电力p32)且使得发光元件215l进入点亮的状态的周期(点亮周期ton)和在其期间内不生成剩余电力(电力p32)且使得发光元件215l进入熄光的状态的周期(熄光周期toff)频繁地重复。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当被供给的电力(电力p2)超过消耗电力(电力p31)并因此生成了剩余电力(电力p32)时(点亮周期ton),执行对电池214的充电,且因此使得发光元件215l进入点亮的状态。此外,这是因为,当被供给的电力(电力p2)低于消耗电力(电力p31)并因此不生成剩余电力(电力p32)时(熄光周期toff),电力p4从电池214被提供给负载22,并且不执行对电池214的充电,且因此使得发光元件215l进入熄光的状态。

结果,在报告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不自然的非连续状态(可能会出现间歇报告操作),并且会发生由用户做出的对设备状态的错误判断。具体地,当不管是否为正常的充电周期发光元件215l总被频繁且反复地接通或断开时,用户认为发光元件215l在闪烁,这会引起例如如下的误解:在电子设备2a和2b中出现了电池214等的异常状态。这样,在图8所示的对比例中,用户的实用性变劣了(降低了)。

2-2.实施例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馈电系统4中,以下面的方式来解决对比例中的上述缺点。具体地,当在对电池214的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电子设备2a和2b各者中的控制部216强制地将负载22的前一阶段侧的电力路径设定成预定状态。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控制部216强制地设定上述电力路径从而强制地将状态报告部215的报告模式固定化。换句话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部216执行控制以使得:不管由点亮控制部215a执行的点亮控制如何(不管晶体管tr0的接通/断开状态),都能够将发光元件215l的点亮状态固定化。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控制部216将状态报告部215中的晶体管tr1设定成接通状态且强制地使电力路径(在本例中,上述电流i1的路径)进入导通状态,从而将发光元件215l固定为点亮的状态。换句话说,控制部216控制晶体管tr1的栅极电位使得晶体管tr1进入接通状态且强制地让电流i1流过发光元件215l。

具体地,例如,就跟图9所示的实施例1一样,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在生成了上述剩余电力(电力p32)的周期的期间内以下面的方式来执行操作。具体地,首先,充电电路213基于从稳压电路212提供过来的电力p2而将电力p31提供给负载22,这类似于上述的在正常操作时的充电过程中。此外,同时,充电电路213使用通过从电力p2中减去负载22所消耗的电力(与电力p31对应)而获得的剩余电力(电力p32)来执行对电池214的充电。然后,点亮控制部215a检测出电池214正在进行充电中,并且将晶体管tr0设定成接通状态。此外,当从负载22获得且检测出表明负载22被启动的信息时,如上所述,控制部216将晶体管tr1设定成接通状态。结果,电流i0和电流i1均流过发光元件215l且使得发光元件215l进入点亮的状态。

另一方面,例如,就跟图10所示的实施例1一样,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在不生成上述剩余电力(电力p32)的周期的期间内以下面的方式来执行操作。具体地,在本例中,充电电路213同样基于从稳压电路212提供过来的电力p2而将电力p31提供给负载22。顺便提及地,在本例中不生成剩余电力(电力p32),不执行通过使用来自充电电路213的电力p32(剩余电力)而对电池214的充电。此外,为此原因,类似于上述的在正常操作时在充电完成之后,电池214中所存储的充电电力的一部分(电力p4)作为电力p31的一部分通过充电电路213而被提供给负载22。另一方面,点亮控制部215a检测出没有执行对电池214的充电,然后将晶体管tr0设定成断开状态。在本例中,当从负载22获得且检测出表明负载22被启动的信息时,控制部216同样将晶体管tr1设定成接通状态。因此,使得晶体管tr1进入接通状态且电流i1流过发光元件215l,同时使得晶体管tr0进入断开状态且电流i0不流动,并因此使得发光元件215l进入点亮的状态。如上所述,在不生成剩余电力的周期的期间内,控制部216将晶体管tr1设定成接通状态从而执行对阴极电位的控制(设定成地电位),同时点亮控制部215a不控制发光元件215l的阴极电位。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基于使用磁场而输送的电力(受电电力)来对电池214的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不管上述剩余电力的生成是否发生,负载22的前一阶段侧的电力路径被强制设定成预定状态。更具体地,控制部216将状态报告部215中的晶体管tr1设定成接通状态从而强制地使电力路径(电流i1的路径)进入导通状态,因此将发光元件215l固定为点亮的状态。于是,避免了对比例中的因充电过程中负载22的启动而造成的上述缺点。

具体地,避免了在报告操作中出现不自然的非连续状态(间歇报告操作),并且防止了由用户做出的对设备状态的错误判断。更具体地,能防止如下的情形:即使在正常的充电周期中,发光元件215l也看起来在闪烁;并且可以消除发生如下误解的可能性:在电子设备2a和2b中出现了电池214等中的异常状态。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不管在充电周期(充电完成之前的周期)期间内是否存在剩余电力的产生,发光元件215l始终(连续地)处于点亮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在电子设备2a和2b各者中在基于使用磁场而输送过来的电力对电池214的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负载22的前一阶段侧的电力路径被强制地设定成预定状态。因此,能够避免因充电过程中负载22的启动而造成的故障现象的发生。因此,当通过使用磁场来执行送电时,能够提高用户的实用性。

随后,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大致相同的部件,并适当省略了它们的说明。

第二实施例

馈电系统4a的构造

图11用框图和电路图的方式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馈电系统(馈电系统4a)的构造示例。馈电系统4a设置有电子设备2c和2d,电子设备2c和2d用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馈电系统4中的作为待馈电设备的电子设备2a和2b,并且其他构造与馈电系统4中的构造相同。

电子设备2c和2d均设置有下面说明的状态报告部215c,状态报告部215c用来代替电子设备2a和2b中的状态报告部215,并且其他构造与电子设备2a和2b各者中的构造相同。

状态报告部215c

状态报告部215c包括发光元件215l、点亮控制部215a以及作为开关元件的1个(1种)晶体管tr2(第二开关元件)。换句话说,状态报告部215c与其中包括了作为开关元件的晶体管tr2以替换晶体管tr1的状态报告部215对应,并且其他构造与状态报告部215中的构造相同。

在本例中,晶体管tr2是由n型fet构成的,它的栅极接收来自控制部216的控制信号,它的源极被连接至晶体管tr0的漏极,并且它的漏极被连接至发光元件215l的阴极。与晶体管tr1一样,晶体管tr2是如下这样的元件: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不管由点亮控制部215a执行的点亮控制如何(不依赖于晶体管tr0的接通/断开控制),晶体管tr2控制发光元件215l的点亮状态使其固定化。

顺便提及地,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如下面将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的控制部216将晶体管tr2设定成断开状态,并且强制地使电力路径(在本例中,电流i0的路径)进入截止状态从而将发光元件215l固定为熄光的状态。换句话说,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相反)的是,控制部216控制晶体管tr2的栅极电位使得晶体管tr2进入断开状态且强制地不让电流i0流过发光元件215l。

馈电系统4a的作用和效果

在具有这样的构造的馈电系统4a中,在电子设备2c和2d各者中,以下面说明的方式来执行状态报告操作。

在正常操作期间

首先,在正常操作时,例如,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2一样,以下面的方式来执行充电过程中的操作。具体地,首先,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充电电路213基于从稳压电路212提供过来的电力p2而将电力p31提供给负载22。此外,同时,充电电路213使用通过从电力p2中减去负载22所消耗的电力(与电力p31对应)而获得的剩余电力(电力p32)来执行对电池214的充电。然后,点亮控制部215a检测到对电池214正在进行充电,且然后将晶体管tr0设定成接通状态。此外,当从负载22获得且检测出表明负载22没有被启动的信息时,控制部216将晶体管tr2设定成接通状态。于是,电流i0流过发光元件215l,并因此使发光元件215l进入点亮的状态。结果,将表明电池214正在进行充电的设备状态报告给外部。

而且,例如,与图13所示的实施例2一样,在正常操作时在充电完成之后,以下面的方式来执行操作。具体地,首先,在充电完成之后,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停止通过使用磁场的从馈电装置1侧至电子设备2a和2b各者的送电,并因此电力p2没有被提供给充电电路213。因此,电力p31没有从充电电路213提供给负载22,并且也没有执行通过使用电力p32(剩余电力)的从充电电路213对电池214的充电。此外,同样地,电池214中所存储的充电电力的一部分(电力p4)通过充电电路213而被提供给负载22。然后,点亮控制部215a检测到充电的完成,并且将晶体管tr0设定成断开状态。因此,与上述充电一样,虽然晶体管tr2本身通过控制部216而被设定成接通状态,但是因为晶体管tr0处于断开状态,所以电流i0没有流过发光元件215l,并因此使发光元件215l进入熄光的状态。结果,将表明对电池214的充电已经完成的设备状态报告给外部。

在负载22的启动期间

另一方面,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例如,与图14所示的实施例2一样,在生成了剩余电力(电力p32)的周期的期间内以下面的方式来执行操作。具体地,首先,类似于上面说明的在正常操作时的充电过程中,充电电路213基于从稳压电路212提供过来的电力p2而将电力p31提供给负载22。此外,同时,充电电路213使用通过从电力p2中减去负载22所消耗的电力(与电力p31对应)而获得的剩余电力(电力p32)来执行对电池214的充电。然后,点亮控制部215a检测出对电池214的充电正在进行,且将晶体管tr0设定成接通状态。此外,当从负载22获得且检测出表明负载22被启动的信息时,如上所述,控制部216将晶体管tr2设定成断开状态。于是,不管晶体管tr0本身处于接通状态,电流i0没有流过发光元件215l,且使发光元件215l进入熄光的状态。

此外,例如,与图15所示的实施例2一样,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在不生成剩余电力(电力p32)的周期的期间内,以下面的方式来执行操作。具体地,在本例中,首先,充电电路213同样基于从稳压电路212提供过来的电力p2而将电力p31提供给负载22。然而,由于在本例中不生成剩余电力(电力p32),所以不执行通过使用电力p32(剩余电力)的从充电电路213对电池214的充电。此外,为此原因,与上面说明的在正常操作时在充电完成之后一样,电池214中所存储的充电电力的一部分(电力p4)作为电力p31的一部分通过充电电路213而被提供给负载22。另一方面,点亮控制部215a检测出没有执行对电池214的充电,并因此将晶体管tr0设定成断开状态。此外,在本例中,当从负载22获得且检测出表明负载22被启动的信息时,控制部216同样将晶体管tr2设定成断开状态。于是,电流i0没有流过发光元件215l,且在本例中,同样使发光元件215l进入熄光的状态。

如上所述,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同样避免了在报告操作中出现不自然的非连续状态(间歇报告操作),并且防止了由用户做出的对设备状态的错误判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反的是,不管在充电周期期间内是否存在剩余电力的产生,发光元件215l始终处于熄光的状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同样使得能够提高在使用磁场的送电中用户的实用性。

第三实施例

馈电系统4b的构造

图16用框图和电路图的方式图示了第三实施例的馈电系统(馈电系统4b)的构造示例。馈电系统4b设置有电子设备2e和2f,电子设备2e和2f用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馈电系统4中的作为待馈电设备的电子设备2a和2b,并且其他构造与馈电系统4中的构造相同。

电子设备2e和2f均设置有下面说明的状态报告部215e,状态报告部215e用来代替电子设备2a和2b中的状态报告部215,并且其他构造与电子设备2a和2b中的构造相同。

状态报告部215e

状态报告部215e包括发光元件215l、点亮控制部215a和作为开关元件的2个(2种)晶体管tr1和tr2。换句话说,状态报告部215e与设置有状态报告部215中的晶体管tr1和状态报告部215c中的晶体管tr2这两者的组合的部件对应,并且其他构造与状态报告部215中的构造和状态报告部215c中的构造相当。

具体地,在状态报告部215e中,晶体管tr2的栅极接收来自控制部216的控制信号,晶体管tr2的源极被连接至晶体管tr0和tr1各者的漏极,并且晶体管tr2的漏极被连接至发光元件215l的阴极。此外,晶体管tr1的栅极也接收来自控制部216的控制信号,并且晶体管tr1的源极被连接至接地。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控制部216设定晶体管tr1和tr2中的一者或两者(在本例中是两者)的接通/断开状态,并且强制地设定电力路径。于是,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一样,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15l的点亮状态同样被固定化。

馈电系统4b的功能和效果

在具有这样的构造的馈电系统4b中,在电子设备2e和2f各者中,以下面说明的方式来执行状态报告操作。

在正常操作期间

首先,在正常操作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在充电过程中和在充电完成之后执行状态报告操作。

在负载22的启动期间

另一方面,在负载22被启动时,例如,以图17所示的实施例3-1的方式来执行状态报告操作。具体地,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控制部216将晶体管tr1设定成接通状态从而强制地使电力路径(电流i1的路径)进入导通状态,因此将发光元件215l固定为点亮的状态。换句话说,控制部216控制晶体管tr1的栅极电位使得晶体管tr1进入接通状态,并且强制地让电流i1流过发光元件215l。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的示例中,控制部216执行控制以使得即使在负载22被启动时晶体管tr2也进入接通状态。

或者,例如,以图18所示的实施例3-2的方式来执行状态报告操作。具体地,与第二实施例一样,晶体管tr2被设定成断开状态从而强制地使电力路径(电流i0的路径)进入截止状态,并因此发光元件215l被固定为熄光的状态。换句话说,控制部216控制晶体管tr2的栅极电位使得晶体管tr2进入断开状态且强制地不让电流i0流过发光元件215l。

以这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一样,同样避免了在报告操作中出现不自然的非连续状态(间歇报告操作),并且防止了由用户做出的对设备状态的错误判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同样能够提高在使用磁场的送电中用户的实用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控制部216可以根据受电电力(与上述电力p2对应)的供给状态和负载22的对电力p31的消耗状态而将发光元件215l的点亮状态固定化。

更具体地,当剩余电力(电力p32)的出现周期是相对高的比率(高频率)时,与图17所示的实施例3-1一样,控制部216强制地使电力路径(电流i1的路径)进入导通状态从而将发光元件215l固定为点亮的状态。换句话说,由于在能够容易地生成剩余电力的状态下电池214的充电周期相对较长,所以控制部216将发光元件215l固定为点亮的状态从而积极地报告正在进行充电的事实。

另一方面,当剩余电力的出现周期是相对低的比率(低频率)时,控制部216强制地使电力路径(电流i0的路径)进入截止状态从而将发光元件215l固定为熄光的状态。换句话说,由于在难以生成剩余电力的状态下电池214的充电周期相对较短,所以控制部216将发光元件215l固定为熄光的状态从而积极地报告没有进行充电的事实。

如上所述,当根据受电电力的供给状态和负载22中的电力消耗状态而将发光元件215l的点亮状态固定化时,扩大了用于将点亮状态固定化的可选范围,并因此使得能够根据馈电系统的状态而更加积极地控制状态报告操作。

变形例

随后,将会说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共同的变形例。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部件大致相同的部件,并且适当地省略了它们的说明。

图19用框图和电路图的方式图示了变形例的馈电系统(馈电系统4c)的构造示例。馈电系统4c设置有电子设备2g和2h,电子设备2g和2h用来代替第三实施例的馈电系统4b中的作为待馈电设备的电子设备2e和2f,并且馈电系统4c的其他构造与馈电系统4b中的构造相同。

电子设备2g和2h分别对应于在状态报告部215e与负载22之间(充电电路213与负载22之间)的连接线上(在去往负载22的电力供给路径上)进一步设置了晶体管tr3(第三开关元件)的电子设备2e和2f,并且电子设备2g和2h的其他构造与电子设备2e和2f的构造相同。

在本例中,晶体管tr3是由p型fet构成的,并且它的栅极接收来自控制部216的控制信号,它的源极被连接至充电电路213的输出端子和发光元件215l的阳极,并且它的漏极被连接至负载22的输入端子。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当在对电池214的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控制部216将晶体管tr3设定成断开状态从而强制地使从充电电路213去往负载22的电力供给路径进入截止状态。换句话说,当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控制部216执行控制以使得不进行向负载22的电力供给(上述电力p31的供给)。

更具体地,与图20所示的实施例4一样,例如,在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的情况下,当电池214中的充电量低于预定阈值时,控制部216将晶体管tr3设定成断开状态。在这个示例中,当该图中所图示的电池电压vb低于预定的阈值电压vth(vb<vth)时,就执行这样的控制。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避免了由于因对电池214的充电过程中负载22的启动而导致被提供给负载22的电力发生短缺、由此引起的负载22的强制停止等。具体地,首先,在有线馈电系统中,通常设置了如下的保护电路:当二次电池的充电量不足时,该保护电路防止负载22被启动。然而,在有线系统专用的保护电路中,可想而知的是,该操作是在充电过程中被停止的,因为在对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很难猜测出充电量的短缺。然而,在非接触式馈电系统中,由于送电效率不如上述的有线系统的送电效率,所以即使在充电过程中当负载启动时,二次电池中的充电电力的一部分也被提供给负载。换句话说,在非接触式馈电系统中,即使是在充电过程中当负载启动时也可能会出现二次电池中的充电量的短缺,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强制地停止该系统(负载22)。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如上所述,当在对电池214的充电过程中负载22被启动时,晶体管tr3被设定成断开状态,并因此强制地使从充电电路213去往负载22的电力供给路径进入截止状态。结果,能够避免上述的因提供给负载22的电力发生短缺而造成的负载22的强制停止等。因此,在变形例中,同样能够提高在使用磁场的送电中用户的实用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变形例中,作为示例已经说明了如下的构造:其中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2e和2f各者还具有位于去往负载22的电力供给路径上的晶体管tr3,然而,该构造不限于此,并且例如,可以采用图21和图22所示的构造。具体地,例如,如图21所示,可以采用如下的构造:其中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2a和2b各者还具有位于去往负载22的电力供给路径上的晶体管tr3。此外,例如,如图22所示,可以采用如下的构造:其中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2c和2d各者还具有位于去往负载22的电力供给路径上的晶体管tr3。其他变形例

上面,虽然参照各实施例和变形例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但是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等,并且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等中,已经说明了各种线圈(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然而,允许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构造作为各线圈的构造(形状)。具体地,例如,各线圈可以被构造成诸如下列之类的形状:螺旋形、环路形、使用磁体的条形、通过将螺旋线圈折叠成两层而构成的α卷绕形、多层螺旋形、以及通过将线沿其厚度方向卷绕而构成的螺旋状。此外,各线圈不限于是由导电性的线材构成的卷绕线圈,并且也可以是由印制板或柔性印制板等构成的导电性的图案化线圈。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等中,虽然已经说明了电子设备以用作待馈电设备的示例,但是待馈电设备并不限于此,并且也可以与上述电子设备不同(例如,诸如电动汽车等车辆)。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等中,已经具体说明了馈电装置和电子设备各者中的部件。然而,并非必须设置所有的上述部件,并且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其他部件。例如,在馈电装置或电子设备中,可以提供有通信功能、控制功能、显示功能、用于认证次级侧设备的功能、用于判定次级侧设备是否被放置于初级侧设备上的功能、及用于检测诸如异种金属等的混入的功能,等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等中,主要地,作为示例已经说明了馈电系统包括多个(2个)电子设备的情况。然而,电子设备的数量不限于此,并且馈电系统可以只包括1个电子设备。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等中,作为馈电装置的示例已经说明了用于诸如移动电话等小型电子设备(ce设备)的充电托盘。然而,馈电装置并不限于这样的家用充电托盘,还可以被应用为各种电子设备的充电器等。此外,馈电装置并非必须是托盘,并且例如可以是诸如所谓的充电支架(cradle)等电子设备用充电座。

使用电场来执行非接触式电力输送的馈电系统的示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等中,作为示例已经说明了使用磁场来执行从作为初级侧设备的馈电装置到作为次级侧设备的电子设备的非接触式送电(馈电)的馈电系统的情况;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换句话说,本发明的内容可应用于使用电场(电场耦合)来执行从作为初级侧设备的馈电装置到作为次级侧设备的电子设备的非接触式送电的馈电系统,并且可以获得与上述各实施例等中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具体地,例如,图23所示的馈电系统可以包括一个馈电装置81(初级侧设备)和一个电子设备82(次级侧设备)。馈电装置81主要具有送电部810、交流信号源811(振荡器)和地电极eg1,送电部810包括送电电极e1(初级侧电极)。电子设备82主要具有受电部820、整流电路821、负载822和地电极eg2,受电部820包括受电电极e2(次级侧电极)。更具体地,该馈电系统包括两对电极,即送电电极e1和受电电极e2以及地电极eg1和地电极eg2。换句话说,馈电装置81(初级侧设备)和电子设备82(次级侧设备)各者中均具有由一对不对称的电极结构构成的天线,例如单极天线(monopoleantenna)。

在具有这样的构造的馈电系统中,当送电电极e1和受电电极e2彼此面对时,上述非接触式天线就彼此耦合(利用沿这两个电极的垂直方向的电场而彼此耦合)。于是,在这两个电极之间生成了感应场,并且相应地执行了使用电场的送电(参见图23中所示的电力p8)。更具体地,例如,如图24示意性地所示,所生成的电场(感应场ei)从送电电极e1侧向受电电极e2侧传播,并且所生成的感应场ei从地电极eg2侧向地电极eg1侧传播。换句话说,在初级侧设备与次级侧设备之间形成了所生成的感应场ei的环路路径。在这样的使用电场的非接触式电力供给系统中,通过应用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同样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以被构造如下。

(1)一种电子设备,它包括:

受电部,其被构造成接收通过使用磁场或电场而被输送过来的电力;

二次电池;

充电部,其被构造成基于由所述受电部接收的受电电力而执行对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

负载,其被构造成基于被供给的电力来执行预定操作;以及

控制部,其被构造成:当在对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所述控制部将位于所述负载的前一阶段侧的电力路径强制地设置成预定状态。

(2)根据(1)所述的电子设备,它还包括:

状态报告部,其被构造成向外部报告所述电子设备自身的设备状态,其中

当在所述充电的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所述控制部强制地设定所述电力路径从而强制地使由所述状态报告部执行的报告模式固定化。

(3)根据(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状态报告部以能够区分各状态的报告模式来报告作为所述设备状态的下列各状态:对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中的状态;和所述充电完成之后的状态。

(4)根据(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状态报告部包括点亮部和点亮控制部,所述点亮部被构造成根据点亮状态来报告所述充电过程中的状态和所述充电完成之后的状态,且所述点亮控制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点亮部的所述点亮状态,并且

当在所述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所述控制部执行控制从而使得:不管由所述点亮控制部执行的点亮控制如何,都能将所述点亮部的所述点亮状态固定化。

(5)根据(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状态报告部包括一种或多种开关元件,并且

当在所述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所述控制部设定所述一种或多种开关元件中的至少一种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状态并且强制地设定所述电力路径,从而使所述点亮部的所述点亮状态固定化。

(6)根据(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状态报告部包括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作为所述一种或多种开关元件,并且

当在所述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设置成接通状态且强制地使所述电力路径进入导通状态,从而将所述点亮部固定为点亮的状态。

(7)根据(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状态报告部包括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作为所述一种或多种开关元件,并且

当在所述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设定成断开状态,且强制地使所述电力路径进入截止状态,从而将所述点亮部固定为熄光的状态。

(8)根据(4)至(7)中任一者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在所述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受电电力的供给状态和所述负载的电力消耗状态来将所述点亮部的所述点亮状态固定化。

(9)根据(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剩余电力的生成周期是相对高的比率时,所述控制部强制地使所述电力路径进入所述导通状态从而将所述点亮部固定为点亮的状态,并且当所述剩余电力的所述生成周期是相对低的比率时,所述控制部强制地使所述电力路径进入所述截止状态从而将所述点亮部固定为熄光的状态,所述剩余电力是通过从所述受电电力中减去由所述负载消耗的电力而获得的,并且所述剩余电力被用在对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中。

(10)根据(1)至(9)中任一者所述的电子设备,其还包括:

第三开关元件,其被设置于去往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路径上,其中

当在所述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设定成断开状态从而强制地使作为所述电力路径的去往所述负载的所述电力供给路径进入截止状态。

(11)根据(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在所述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且当所述二次电池中的充电量低于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设定成所述断开状态。

(12)一种馈电系统,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且设置有馈电装置,所述馈电装置被构造成通过使用磁场或电场向所述电子设备输送电力,

所述电子设备分别包括:

受电部,其被构造成接收从所述馈电装置输送过来的电力;

二次电池;

充电部,其被构造成基于由所述受电部接收的受电电力而执行对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

负载,其被构造成基于被供给的电力来执行预定操作;以及

控制部,其被构造成:当在对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所述负载被启动时,所述控制部将在所述负载的前一阶段侧的电力路径强制地设置成预定状态。

本申请基于2011年12月22日和2012年4月17日分别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81215和日本专利申请no.2012-93837,且要求这两个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因此将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在本发明随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组合、次组合以及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