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7046发布日期:2018-11-02 21:5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性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微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线性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线性马达在手机、手表、手环、平板、游戏手柄等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通过线性马达可以实现不同的振动效果。随着电子类产品技术的发展,对于线性马达振感的要求愈来愈高。这样,往往需要通过增加马达数量的方式实现,从而带来了线性马达整体体积大、装配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振感的线性马达,同时能实现结构简单、方便组装,节省安装空间。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性马达,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振子、第二振子、导磁隔板和线圈;所述导磁隔板设于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之间的且固定于外壳上,所述线圈设于所述导磁隔板的中心位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振子包括第一质量块、设于所述第一质量块上的第一组合磁体和连接所述第一质量块与外壳的第一弹性元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振子包括第二质量块、设于所述第二质量块上的第二组合磁体和连接所述第二质量块与外壳的第二弹性元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合磁体与第二组合磁体的布置位置相对于导磁隔板对称,所述第一组合磁体与第二组合磁体的磁极朝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合磁体包括第一左磁体和第一右磁体,所述第一左磁体和第一右磁体的磁极反向布置;所述第二组合磁体包括第二左磁体和第二右磁体,所述第二左磁体和第二右磁体的磁极反向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质量块与第二质量块的的密度相同,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相同,所述第一组合磁体与第二组合磁体的尺寸和剩余磁化强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质量块与第二质量块的的密度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合磁体与第二组合磁体的尺寸或剩余磁化强度不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性马达通过使设有线圈的导磁隔板设在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的中间,实现了第一振子与第二振子共用一个线圈,能够有效简化结构,方便组装,同时设置的两个振子可以有效提高线性马达的振感,提高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性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一组合磁体和第二组合磁体的磁极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性马达,包括外壳1、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第一振子2、第二振子3、导磁隔板4和线圈5;所述导磁隔板4设于所述第一振子2和第二振子3之间的且固定于外壳1上,所述线圈5设于所述导磁隔板4的中心位置上。这样,由于设有线圈5的导磁隔板4设在第一振子2和第二振子3的中间,因此实现了第一振子2与第二振子3共用一个线圈5,能够有效简化结构,方便组装,同时设置的两个振子可以有效提高线性马达的振感,提高产品竞争力。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子2包括第一质量块21、设于所述第一质量块21上的第一组合磁体22和连接所述第一质量块21与外壳1的第一弹性元件23。所述第二振子3包括第二质量块31、设于所述第二质量块31上的第二组合磁体32和连接所述第二质量块31与外壳1的第二弹性元件33。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其表示了本实施例中第一组合磁体22和第二磁体32的磁极布置示意图,所述第一组合磁体22与第二组合磁体32的布置位置相对于导磁隔板4对称,所述第一组合磁体22与第二组合磁体32的磁极朝向一致。具体地,所述第一组合磁体22包括第一左磁体221和第一右磁体222,所述第一左磁体221和第一右磁体222的磁极反向布置;所述第二组合磁体32包括第二左磁体321和第二右磁体322,所述第二左磁体321和第二右磁体322的磁极反向布置,即第一组合磁体22中第一左磁体221的N极朝向与第一右磁体222的S极朝向一致,同样地,第二组合磁体32中第二左磁体321的N极朝向与第二右磁体322的S极朝向一致;而第一组合磁体22与第二组合磁体32的磁极朝向一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左磁体221的N极与第二左磁体321的N极朝向一致,第一右磁体222的N极与第二右磁体322的N极朝向一致,这样能够有效加强磁场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质量块21与第二质量块31的的密度相同,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3与第二弹性元件33的弹性系数相同,所述第一组合磁体22与第二组合磁体32的尺寸与剩余磁化强度相同。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第一振子2和第二振子3的振动效果相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质量块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组合磁体22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一磁体容纳于所述第一质量块21上的凹槽中,同样地,所述第二质量块3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组合磁体32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二磁体容纳于所述第二质量块31上的凹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线圈5可以是成螺旋结构的导线,也可以是设有螺旋结构的走线的FPC,优选地,所述线圈5也可以是通过MID技术形成于所述导磁隔板4上的成螺旋结构的走线,这样布置的线圈5体积小,且不容易出现拉断的情况,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原理相同,结构类似,其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振子2和第二振子3的结构不完全相同,即可以是所述第一质量块21与第二质量块31的的密度不同,和/或,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3与第二弹性元件33的弹性系数不同,和/或,所述第一组合磁体22与第二组合磁体32的尺寸或剩余磁化强度不同,这样,可以有效实现第一振子2和第二振子3的振动效果不同,有效丰富了产品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