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组件、电机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3747发布日期:2018-11-27 23:1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定子组件、电机以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压缩机的电机中,定子和转子为核心部件,转子设置在定子的中心孔中,定子的线圈通电后可以通过电磁感应驱动转子旋转,从而带动活塞旋转。定子包括多个围绕转子设置的齿部,每个齿部沿径向延伸,并且每个齿部上缠绕线圈,线圈通电而产生磁场。多个齿部沿周向排列,相邻的齿部之间的槽口宽度对电机性能以及绕线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般地,为了方便绕线,定子槽口往往做得比较宽,而过宽的槽口会使得电机运行时候产生较大的磁压降,影响电机的输出转矩,尤其是使得齿槽转矩的脉动加大,而槽口过小则增加定子的绕线难度,难以在槽口中填满线圈,使得电机的槽满率降低,同样也会导致电机的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子组件,以解决定子齿部之间槽口大、转矩脉动大和绕线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其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环状的定子轭部、同轴地设置在所述定子轭部中的连接环以及从所述连接环的外周沿径向朝向所述定子轭部伸出的多个定子齿部,所述定子齿部设置有围绕所述定子齿部的线圈,所述定子齿部的径向外端设置有沿周向远离所述定子齿部延伸的止挡部,所述定子齿部和所述连接环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轭部轴向移动,所述定子齿部的径向外端与所述定子轭部彼此可拆卸地接合。

优选地,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和所述定子齿部的径向外端的端面中的一者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定位凹槽,另一者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定位凸筋,所述定位凸筋容纳在所述定位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定子齿部朝向所述定子轭部的表面和所述止挡部朝向所述定子轭部的表面与所述定子轭部的内周面紧密贴合。

优选地,所述定子齿部的外周面和所述止挡部朝向所述连接环的表面上设置有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连接环位于相邻的两个定子齿部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径向通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环位于相邻的两个定子齿部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沿轴向对齐排列的多个径向通孔。

优选地,所述定子齿部与所述连接环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定子齿部与所述连接环由多个沿轴向层叠的硅钢片连接形成,所述定子轭部由多个沿轴向层叠的硅钢片连接形成。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其中,所述电机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定子组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其中,所述压缩机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子齿部和定子轭部设置为彼此可拆卸的形式,在将定子齿部安装于定子轭部之前可以更容易地将线圈设置在定子齿部上,降低了线圈缠绕的难度,避免齿部间距过大造成的磁压降过大的问题,解决了绕线和转矩脉动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定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定子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线圈未显示;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定子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定子轭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定子轭部 2 定子齿部

3 连接环 4 线圈

11 凹陷部 111 定位凹槽

21 定位凸筋

51 套体 52 内端止挡片

53 外端止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其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环状的定子轭部1、同轴地设置在所述定子轭部1中的连接环3以及从所述连接环3的外周沿径向朝向所述定子轭部1伸出的多个定子齿部2,所述定子齿部2设置有围绕所述定子齿部2的线圈4,所述定子齿部2的径向外端设置有沿周向远离所述定子齿部2延伸的止挡部22,所述定子齿部2和所述连接环3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轭部1轴向移动,所述定子齿部2的径向外端与所述定子轭部1彼此可拆卸地接合。

如图1所示,连接环3设置在定子轭部1的中心孔中,可以为定子齿部2(图1未显示)提供支撑,使得多个定子齿部2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结构,定子齿部2从连接环3的外周朝向定子轭部1延伸,并且定子齿部2的径向外端与定子轭部1接合,因此,定子齿部2与定子轭部1组合为稳定的结构,并且定子齿部2和连接环3能够相对于定子轭部1轴向地移动,从而可以将定子齿部2从定子轭部1的孔中取出而彼此分离,在定子齿部2与定子轭部1彼此分离的状态下,可以便于将线圈缠绕在定子齿部2上,随后以同轴的方式将连接环3和定子齿部2插入到定子轭部1中,实现定子组件的装配。另外,止挡部22设置在定子齿部2的径向外端,并位于定子齿部2的周向两侧,可以防止线圈4从定子齿部2上脱落。

在本方案中,可以先在定子齿部2上缠绕线圈,随后将定子齿部2和连接环3插入到定子轭部1中,这使得线圈在定子齿部2上的缠绕安装操作更为简单易行,使得相邻的两个定子齿部间可以具有合适的距离,避免因齿部间距过大造成磁压降过高以及因齿部间距过小造成的绕线难度高,解决了转矩脉动大和绕线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轭部1的内周面和所述定子齿部2的径向外端的端面中的一者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定位凹槽111,另一者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定位凸筋21,所述定位凸筋21容纳在所述定位凹槽111中。另外,定子齿部2和定子轭部1通过定位凸筋21和定位凹槽111彼此配合,也可以抑制定子齿部2相对于定子轭部1转动,定位凸筋21可以在定位凹槽111中轴向移动,并且允许定子齿部2相对于定子轭部1轴向移动,实现安装或拆卸。优选地,定位凸筋21设置在定子齿部2的径向外端端面上(图2、图3、图4),定位凹槽111设置在定子轭部1的内周面上(图5),并且,可以仅在其中一个或多个定子齿部2上设置定位凸筋21,而不是全部的定子齿部2均设置定位凸筋21,当然,全部的定子齿部2均设置定位凸筋21也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进一步的,每个定子齿部2上可以设置多个定位凸筋21(或多个定位凹槽111)。

另外,所述定子齿部2朝向所述定子轭部1的表面和所述止挡部22朝向所述定子轭部1的表面与所述定子轭部1的内周面紧密贴合。如图2、图3、图4所示,定子齿部2和止挡部22朝向定子轭部1的表面大致形成为弧形,从而可以与定子轭部1的内周面紧密贴合,使得定子齿部2与定子轭部1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摩擦力保持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定子齿部2的外周面和所述止挡部22朝向所述连接环3的表面上设置有绝缘层。定子齿部2和止挡部22可以由金属、合金材料制成,而线圈为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铜、铝等,为了保证二者之间不导电,需要在定子齿部2的表面和止挡部22的表面上设置绝缘层,特别是止挡部22朝向连接环3的表面以及定子齿部2的外周面,这些表面可以与线圈接触,因此设置绝缘层可以使得定子齿部2和止挡部22与线圈绝缘而避免漏电。另外,止挡部22朝向定子轭部1的表面不设置绝缘层,保证止挡部22和定子轭部1之间能够导磁。

另外,所述连接环3位于相邻的两个定子齿部2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径向通孔。线圈围绕定子齿部2缠绕,通电后形成的磁感线在线圈的外部会穿过连接环3,即相邻的两个定子齿部2之间的连接环3,因此,可以在此位置设置径向通孔,以减少连接环3对磁感线的影响,减少漏磁。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环3位于相邻的两个定子齿部2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沿轴向对齐排列的多个径向通孔。在连接环3位于相邻的两个定子齿部2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多个沿轴向排列的径向通孔,这样的径向通孔可以设置一排或多排,在仅设置一排径向通孔的情况下,可以将径向通孔设置为与相邻的两个定子齿部2的距离相同。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条形的径向通孔,该径向通孔的长度方向对应于连接环3的轴向方向,并且也与相邻的两个定子齿部2的距离相同。

其中,所述定子齿部2与所述连接环3一体成型。如图2、图3、图4所示,定子齿部2与连接环3形成为一体结构,从而可以同步地插入定子轭部1中,或从定子轭部1中同步地抽出。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齿部2与所述连接环3由多个沿轴向层叠的硅钢片连接形成,所述定子轭部1由多个沿轴向层叠的硅钢片连接形成。每个硅钢片的形状可以与定子齿部2和连接环3的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硅钢片可以通过焊接连接,或者在层叠的硅钢片上(定子齿部2位置)通过冲压形成凸起部,即每个硅钢片均向同一方向凸出,作为板件也会在相反的表面上形成凹陷,凸起部可以卡装在凹陷中,从而将多个硅钢片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些硅钢片可以对应于连接环3在两个定子齿部2之间的位置形成缺口,以形成以上所述的径向通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其中,所述电机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定子组件。其中,连接环3的中心孔中可以容纳转子组件,并且转子组件可以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例如在定子组件的线圈4通电的情况下。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其中,所述压缩机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电机。所述压缩机可以为旋转式压缩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