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转驱动电路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8659发布日期:2019-01-02 22:2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正反转驱动电路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正反转驱动电路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正反转驱动电路大多采用集成驱动芯片的驱动,且大多应用于电机驱动,以及一些小型化产品,但是集成驱动芯片的成本较高,并且其加工工艺要求相对较高,导致正反转驱动电路的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正反转驱动电路及电器设备,旨在解决正反转驱动电路大多采用集成芯片来实现时,集成芯片的加工工艺要求相对较高,成本也比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正反转驱动电路,所述正反转驱动电路包括:

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

第一隔离驱动开关和第二隔离驱动开关,分别与所述输入接口连接,两个隔离驱动开关被配置为,对接入的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并转换为对应的驱动信号;

第一隔离放大电路和第二隔离放大电路,两个所述隔离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隔离驱动开关连接,两个所述隔离放大电路被配置为,将接入的所述驱动信号进行隔离放大;

第一推挽电路和第二推挽电路,两个所述推挽电路的受控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隔离放大电路连接,两个所述推挽电路的输入端分别用于接入第一直流电源,两个所述推挽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接口连接;两个所述推挽电路被配置为,根据隔离放大后的所述驱动信号,输出正向电压或反向电压;

第一保护电路和第二保护电路,两个所述保护电路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推挽电路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端之间,两个保护电路被配置为,对两个所述推挽电路分别进行降压和限流保护。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离驱动开关的输出端互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导电端经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隔离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导电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离放大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受控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受控端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隔离驱动开关的输出端互连,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导电端经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二隔离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导电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一推挽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管及第六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受控端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推挽电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导电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第一保护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导电端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推挽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第二保护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导电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导电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二推挽电路包括第七开关管及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受控端和所述第八开关管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二推挽电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导电端与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的第一保护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一导电端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推挽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的第二保护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及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导电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二导电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可选地,所述正反转驱动电路对应每一所述推挽电路还分别设置有第一钳位二极管电路和第二钳位二极管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第一推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所述第二钳位二极管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第二推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可选地,所述正反转驱动电路对应每一所述推挽电路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去耦电容和第二去耦电容,所述第一去耦电容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挽电路的受控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去耦电容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二推挽电路的受控端与地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主控制器、用电负载及如上所述的正反转驱动电路;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正反转驱动电路的输入接口连接;所述正反转驱动电路的输出接口与所述用电负载的电源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正反转驱动电路设置输入接口,并通过输入接口接入外部主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隔离驱动开关和第二隔离驱动开关工作,并在第一隔离驱动开关接受到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将高电平的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并放大处理后,输出低电平的驱动信号至第一隔离放大电路,以使第一隔离放大电路根据该低电平的驱动信号驱动第一推挽电路输出0V电压。此时,第二隔离驱动开关接受到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并停止工作,从而使第一隔离放大电路受控端的驱动信号电压拉高,第一隔离放大电路根据该高电平的驱动信号驱动第二推挽电路输出第一电源电压,从而使输出接口输出的电压为为0-VCC2,也即为反向供电电压,反之在第二隔离驱动开关输入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隔离驱动开关输入的控制信号则为低电平时,第二推挽驱动电路输出0V电压至输出接口,第一推挽电路将第一直流电源VCC 电压至输出接口,从而使输出接口输出的电压为VCC1-0V,也即为正向供电电压。本实用新型推挽驱动电路均采用分立的电子元件来实现,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应用于电压力锅、电放锅、豆浆机等具有电机、LED灯板、电磁阀的电器设备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正反转驱动电路大多采用集成芯片来实现时,集成芯片的加工工艺要求相对较高,成本也比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反转驱动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正反转驱动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正反转驱动电路。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正反转驱动电路包括:

输入接口J1和输出接口J2;

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和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分别与所述输入接口J1 连接,两个隔离驱动开关被配置为,对接入的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并转换为对应的驱动信号;

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和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两个所述隔离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隔离驱动开关连接,两个所述隔离放大电路被配置为,将接入的所述驱动信号进行隔离放大;

第一推挽电路50和第二推挽电路60,两个所述推挽电路的受控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隔离放大电路连接,两个所述推挽电路的输入端分别用于接入第一直流电源VCC,两个所述推挽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接口J2连接;两个所述推挽电路被配置为,根据隔离放大后的所述驱动信号,输出正向电压或反向电压;

第一保护电路70和第二保护电路80,两个所述保护电路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推挽电路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VCC端之间,两个保护电路被配置为,对两个所述推挽电路分别进行降压和限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输入接口J1用于外接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经输入接口J1分别输出至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和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以分别控制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和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工作。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DSP、FPGA等主控制器,可以理解的是,单片机、DSP、FPGA等主控制器的电源电压一般为3.3V或者 5V等比较低的供电电压,因此其输出的控制信号的电压值一般也为3.3V或者5V。主控制器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均具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状态,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可以为脉冲信号,并且脉冲信号可以是频率相同的方波脉冲信号,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可调,可以为50%,但不限于50%。输出接口J2用于接入用电负载的电源端,该用电负载可以是电机、电磁阀或者LED灯板。第一直流电源VCC的电压可以为9V~18V之间的任意值,具体可以是12V,15V,18V。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和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可以采用三极管或者光耦来实现。为了提高主控制器的驱动能力,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和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将主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隔离放大后,分别输出至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和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从而使得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和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分别驱动第一推挽电路50和第二推挽电路60工作,并输出高于主控制器电源电压的供电电压至输出接口J2。

其中,在输入接口J1输出至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隔离驱动开关工作,并将高电平的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并放大处理后,输出低电平的驱动信号至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将该低电平的驱动信号进行隔离放大后,输出至第一推挽电路50,以使第一推挽电路50根据该低电平的驱动信号工作,并输出零电压,也即输出0V电压。

在输入接口J1输出至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隔离驱动开关停止工作,此时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受控端的电压被第一直流电源 VCC电压抬高,也即相当于接收到高电平的驱动信号,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 将该高电平的驱动信号进行隔离放大后,输出至第一推挽电路50,以使第一推挽电路50根据该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工作,并输出第一直流电源VCC电压,该电压记为VCC1。

在输入接口J1输出至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隔离驱动开关工作,并将高电平的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并放大处理后,输出低电平的驱动信号至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将该低电平的驱动信号进行隔离放大后,输出至第二推挽电路60,以使第二推挽电路60根据该低电平的驱动信号工作,并输出零电压,也即输出0V电压。

在输入接口J1输出至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隔离驱动开关停止工作,此时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受控端的电压被第一直流电源 VCC电压抬高,也即相当于接收到高电平的驱动信号,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 将该高电平的驱动信号进行隔离放大后,输出至第二推挽电路60,以使第二推挽电路60根据该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工作,并输出第一直流电源VCC电压,该电压记为VCC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推挽电路50和第二推挽电路60可以组成H驱动电路,在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输入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隔离驱动开关 20输入的控制信号则为低电平;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工作,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根据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输出的低电平的驱动信号工作,并驱动第一推挽电路50,第一推挽驱动电路输出0V电压至输出接口J2。在这个过程中,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停止工作,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根据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输出的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工作,并驱动第二推挽电路60将第一直流电源VCC电压至输出接口J2。此时输出接口J2输出的电压可以表示为0-VCC2,也即为反向供电电压。

在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输入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输入的控制信号则为低电平;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工作,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根据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输出的低电平的驱动信号工作,并驱动第二推挽电路60,第二推挽驱动电路输出0V电压至输出接口J2。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停止工作,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根据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输出的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工作,并驱动第一推挽电路50将第一直流电源VCC电压至输出接口J2。此时输出接口J2输出的电压可以表示为 VCC1-0V,也即为正向供电电压。

本实用新型正反转驱动电路设置输入接口J1,并通过输入接口J1接入外部主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和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工作,并在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接受到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将高电平的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并放大处理后,输出低电平的驱动信号至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以使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根据该低电平的驱动信号驱动第一推挽电路50输出0V电压。此时,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接受到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并停止工作,从而使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受控端的驱动信号电压拉高,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根据该高电平的驱动信号驱动第二推挽电路60输出第一电源电压,从而使输出接口J2输出的电压为为0-VCC2,也即为反向供电电压,反之在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输入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输入的控制信号则为低电平时,第二推挽驱动电路输出0V电压至输出接口J2,第一推挽电路50将第一直流电源VCC电压至输出接口J2,从而使输出接口J2输出的电压为VCC1-0V,也即为正向供电电压。本实用新型推挽驱动电路均采用分立的电子元件来实现,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应用于电压力锅、电放锅、豆浆机等具有电机、LED灯板、电磁阀的电器设备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正反转驱动电路大多采用集成芯片来实现时,集成芯片的加工工艺要求相对较高,成本也比较高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和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将主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隔离放大处理后,可以驱动功率较高的推挽电路工作,从而解决了驱动芯片的驱动能力有限,大多用于低电压驱动的应用场合,无法驱动供电电压较高的用电负载的问题。

在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电阻R1及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受控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受控端及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的输出端互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导电端经所述第二电阻R2 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VCC及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隔离放大电路 3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导电端接地。

本是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可以采用三极管,或者光耦来实现,本实施例可选第一开关管Q1为NPN型三极管,第二开关管Q2 可选采用PNP型三极管来实现。其中,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一开关管 Q1的受控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导电端,NPN 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导电端。其中,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二开关管Q2的受控端,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导电端,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导电端。第一电阻 R1及第二电阻R2用于为第一开关管Q1提供偏置驱动电压。

具体地,在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处于关断状态时,PNP型三极管截止,第一电阻R1及第二电阻R2为NPN三极管提供偏置驱动电压,NPN型三极管导通,并输出高电平的驱动信号至第一推挽电路50,从而驱动第一推挽电路50输出第一直流电源VCC电压。

在第一隔离驱动开关10处于打开状态时,NPN型三极管截止,PNP型三极管导通,并输出低电平的驱动信号至第一推挽电路50,从而驱动第一推挽电路50输出0V电压。

在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包括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受控端、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受控端及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的输出端互连,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导电端经所述第四电阻R4 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VCC及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导电端接地。

本是实施例中,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可以采用三极管,或者光耦来实现,本实施例第三开关管Q3可选为NPN型三极管,第四开关管Q4 可选采用PNP型三极管来实现。其中,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三开关管 Q3的受控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导电端,NPN 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导电端。其中,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四开关管Q4的受控端,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导电端,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导电端。第三电阻 R3及第四电阻R4用于为第三开关管Q3提供偏置驱动电压。

具体地,在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处于关断状态时,PNP型三极管截止,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为NPN三极管提供偏置驱动电压,NPN型三极管导通,并输出高电平的驱动信号至第二推挽电路60,从而驱动第二推挽电路60输出第一直流电源VCC电压。

在第二隔离驱动开关20处于打开状态时,NPN型三极管截止,PNP型三极管导通,并输出低电平的驱动信号至第二推挽电路60,从而驱动第二推挽电路60输出0V电压。

在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推挽电路50包括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受控端和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推挽电路50的受控端,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导电端与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一保护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 Q6的第一导电端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推挽电路50的输出端,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70的第二保护端连接。

本是实施例中,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可选采用三极管、MOS 管或者IGBT来实现,本实施例第五开关管Q5可选为NPN型三极管,第六开关管Q6可选采用PNP型三极管来实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五开关管Q5的受控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导电端, 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导电端。其中,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六开关管Q6的受控端,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六开关管 Q6的第二导电端,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导电端。

具体地,在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输出高电平的驱动信号时,PNP型三极管截止,NPN型三极管导通,并输出第一直流电源VCC电压至输出接口J2。在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输出低电平的驱动信号时,NPN型三极管截止,PNP 型三极管导通,并输出0V电压至输出接口J2。

在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保护电路7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及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VCC 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导电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导电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 的阴极接地。

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一般为0.7V,第一二极管D1串联设置于第五开关管Q5与第一直流电源VCC之间,第二二极管D2 串联设置于第六开关管Q6与地之间,以降低开关管的导通压降,第五电阻 R5为限流电阻,用于避免输出至第五开关管Q5的电流过大而烧毁开关管。

在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推挽电路60包括第七开关管Q7及第八开关管Q8,所述第七开关管Q7的受控端和所述第八开关管Q8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二推挽电路60的受控端,所述第七开关管Q7的第一导电端与所述第二保护电路80的第一保护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Q7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管Q8的第一导电端的公共端为所述第一推挽电路50的输出端,所述第八开关管Q8的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二保护电路80的第二保护端连接。

本是实施例中,第七开关管Q7及第八开关管Q8可选采用三极管、MOS 管或者IGBT来实现,本实施例第七开关管Q7可选为NPN型三极管,第八开关管Q8可选采用PNP型三极管来实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七开关管Q7的受控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七开关管Q7的第一导电端, 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七开关管Q7的第二导电端。其中,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八开关管Q8的受控端,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八开关管 Q8的第二导电端,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八开关管Q8的第一导电端。具体地,在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输出高电平的驱动信号时,PNP型三极管截止,NPN型三极管导通,并输出第一直流电源VCC电压至输出接口J2。在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输出低电平的驱动信号时,NPN型三极管截止,PNP 型三极管导通,并输出0V电压至输出接口J2。

在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保护电路80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及第六电阻R6,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VCC 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第七开关管Q7的第一导电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第八开关管Q8的第二导电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 的阴极接地。

第三二极管D3串联设置于第七开关管Q7与第一直流电源VCC之间,第四二极管D4串联设置于第八开关管Q8与地之间,以降低开关管的导通压降,第六电阻R6为限流电阻,用于避免输出至第七开关管Q7的电流过大而烧毁开关管。

在一可选实施例,所述正反转驱动电路对应每一所述推挽电路还分别设置有第一钳位二极管电路91和第二钳位二极管电路92;其中,

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电路91包括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第一推挽电路5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所述第二钳位二极管电路92包括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 的阴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及所述第二推挽电路6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接地。

本实施中,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用于将第一推挽电路50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VCC或者0V电压进行箝位,以避免第一推挽电路50输出的电流过而烧毁用电负载,或者用电负载的电流倒灌至第一推挽电路50。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用于将第二推挽电路60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或者0V电压进行箝位,以避免第二推挽电路60输出的电流过而烧毁用电负载,或者用电负载的电流倒灌至第二推挽电路60。

在一可选实施例,所述正反转驱动电路对应每一所述推挽电路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去耦电容C1和第二去耦电容C2,所述第一去耦电容C1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挽电路50的受控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去耦电容C2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二推挽电路60的受控端与地之间。

本实施中,第一去耦电容C1用于滤除第一隔离放大电路30中的杂波,以避免驱动第一推挽电路50中的开关管误导通。第二去耦电容C2用于滤除第二隔离放大电路40中的杂波,以避免驱动第二推挽电路60中的开关管误导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主控制器、用电负载及如上所述的正反转驱动电路。该正反转驱动电路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电器设备中使用了上述正反转驱动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电器设备的实施例包括上述正反转驱动电路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正反转驱动电路的输入接口连接;所述正反转驱动电路的输出接口与所述用电负载的电源端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器设备为电磁炉,或者电饭煲,或者电压力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