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定子组件、定转子组件、电机、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9021发布日期:2018-12-25 20:3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电机定子组件、定转子组件、电机、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定转子组件、电机、压缩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滚子压缩机,定子与压缩机壳体采用热套工艺使定子与压缩机壳体过盈配合固定,上法兰可转动连接转子组件的转轴一端并固定连接泵体组件后通过上法兰与压缩机壳体焊接在一起,这种安装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定子与压缩机壳体采用热套工艺实现过盈连接,导致装配工艺复杂、组装困难;

(2)转子组件的转轴仅一端与上法兰限位可转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则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缺少必要支撑,为悬臂支撑结构,这在压缩机运转时,由于泵体内部高低压差及转子电磁拉力,使得转轴变形较大,降低转轴可靠性,同时影响定转子间隙,进而产生较大振动;

(3)上法兰与压缩机壳体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焊接过程伴随着高温(一般1500℃以上),造成法兰乃至压缩机壳体变形,导致泵体内部间隙及定转子间隙变化,影响压缩机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定转子组件、电机、压缩机,能够简化定子组件与电机或者压缩机壳体的组装工艺、降低组装难度,有利于保证定转子组件的定转子间隙的稳定,提升电机、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本体、连接部件、第一法兰、第二法兰,所述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连接部件三者形成具有中空部的框架结构,所述定子本体与所述第一法兰同轴设置,所述定子本体固定嵌装于所述中空部中。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若干连接杆,若干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外周壁部分嵌装于所述定子本体具有的叠片缺口中。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圈,所述第一支撑圈处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定子本体之间,和/或,还包括第二支撑圈,所述第二支撑圈处于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定子本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圈的外侧壁上具有第一弧形槽,所述连接部件能够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第一弧形槽内,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圈的外侧壁上具有第二弧形槽,所述连接部件能够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第二弧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法兰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对的第二配合面,所述连接部件处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定转子组件,包括上述的电机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电机定子组件同轴套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定转子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定转子组件、泵体组件,所述定转子组件为上述的定转子组件,所述泵体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一法兰背向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侧,所述定转子组件与所述泵体组件共用转轴,所述定转子组件与所述泵体组件处于所述压缩机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压缩机壳体过盈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定转子组件与所述泵体组件作为一个整体固定于所述压缩机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的外周壁具有若干第二缺口,若干所述第二缺口沿着所述第一法兰的周向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法兰的外圆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上具有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一导油孔贯穿所述第一法兰的厚度;所述第二法兰上具有第二导油孔,所述第二导油孔贯穿所述第二法兰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处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压缩机壳体具有的下盖组件之间,以使所述定转子组件与所述泵体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支撑于所述压缩机壳体内,和/或,所述减震组件处于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压缩机壳体具有的上盖组件之间,以使所述定转子组件与所述泵体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悬挂于所述压缩机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多个弹簧。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气液分离器组件,所述气液分离器组件通过吸气管与所述泵体组件的进气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气管包括沿着气路流向呈U形结构的U形段,或沿着气路流向呈螺旋结构的螺旋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定转子组件、电机、压缩机,所述的定子本体的位置被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连接部件三者形成的框架结构所固定,在需要与电机、空压机等装置进行装配时,仅需要将所述的第一法兰、第二法兰、连接部件、定子本体及必要的其他部件如转子组件、泵体组件提前组装为一体后,再与电机、空压机等装置的壳体进行过盈配合即可,由于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连接部件、定子本体、转子组件、泵体组件等部件在与所述电机、空压机等装置的壳体进行过盈配合之前已可以提前进行组装,所述框架结构的存在,使所述定子本体与转子组件之间的定转子间隙的均匀性稳定性得到保证,由于转子组件的转轴可转动连接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之间,从而杜绝了现有技术中的转轴仅一端固定可能带来的定转子间隙发生变化的问题;由于所述第一法兰在厚度上要远远小于所述定子本体的厚度,成为一体的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连接部件、定子本体、转子组件、泵体组件等部件仅需要通过第一法兰与所述电机或压缩机等装置的壳体进行过盈配合,因此,较现有技术中定子本体与壳体内壁热套的工艺更为简单,与现有技术的第一法兰与壳体焊接的方式相较,则能够极大减少壳体及第一法兰的变形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转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第一法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一支撑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定子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第二法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第二支撑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定子组件的连接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电机定子组件;11、定子本体;111、叠片缺口;12、连接部件;121、连接杆;122、筒体;13、第一法兰;131、第一配合面;132、第一导油孔;133、第二缺口;14、第二法兰;141、第二配合面;142、第二导油孔;151、第一支撑圈;1511、第一弧形槽;152、第二支撑圈;1521、第二弧形槽;2、转子组件;21、转轴;3、定转子组件;4、泵体组件;5、压缩机壳体;61、上盖组件;62、下盖组件;63、气液分离器组件;7、减震组件;8、吸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本体11、连接部件12、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所述连接部件12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13与所述第二法兰14之间,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连接部件12三者形成具有中空部的框架结构,所述定子本体11与所述第一法兰13同轴设置,所述定子本体11固定嵌装于所述中空部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件1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13与所述第二法兰14之间,这样便于所述定子本体11在所述中空部中的安装。根据该技术方案,所述的定子本体11的位置被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连接部件12三者形成的框架结构所固定,在需要与电机、空压机等装置进行装配时,仅需要将所述的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连接部件12、定子本体11及必要的其他部件如转子组件2、泵体组件4提前组装为一体后,再与电机、空压机等装置的壳体进行过盈配合即可,由于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连接部件12、定子本体11、转子组件2、泵体组件4等部件在与所述电机、空压机等装置的壳体进行过盈配合之前已可以提前进行组装,所述框架结构的存在,使所述定子本体11与转子组件2之间的定转子间隙的均匀性稳定性得到保证,由于转子组件2的转轴21可转动连接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之间,从而杜绝了现有技术中的转轴仅一端固定可能带来的定转子间隙发生变化的问题;由于所述第一法兰13在厚度上要远远小于所述定子本体11的厚度,成为一体的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连接部件12、定子本体11、转子组件2、泵体组件4等部件仅需要通过第一法兰13与所述电机或压缩机等装置的壳体进行过盈配合,因此,较现有技术中定子本体11与壳体内壁热套的工艺更为简单,与现有技术的第一法兰13与壳体焊接的方式相较,则能够极大减少壳体及第一法兰13的变形量。

当然,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连接部件12、定子本体11、转子组件2、泵体组件4等部件在组装时的误差,可以理解的是,对第一法兰13的第一配合面131、第二法兰14的第二配合面141及连接部件12的外周壁进行必要的粗糙度控制,优选地,粗糙度至少为Ra6.3,前述的第一配合面131、第二配合面141在进行组装时,两者彼此相对。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子本体11的上下端面分别与第一法兰13的第一配合面131、第二法兰14的第二配合面141紧密配合,所述定子本体11的外周壁与所述连接部件12紧密配合,从而使所述定子本体11能够位置稳定地处于所述中空部中,也即所述定子本体11是在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及连接部件12的夹持作用下实现了位置的固定,这能够尽可能的减小所述电机定子组件的尺寸,使包括有所述电机定子组件的电机或压缩机等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尺寸更小。

作为所述连接部件1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12包括若干连接杆121,若干所述连接杆1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螺栓连接,也即若干所述连接杆121彼此间隔地围绕在所述定子本体11的外周壁上,其上下端可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从而保证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连接部件12、定子本体11成为一体,该技术方案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更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定子本体11一般是由若干的叠片夹合而成,叠片具有叠片缺口111,此时,可以充分利用所述叠片缺口111的定位作用,将所述连接杆121嵌入所述叠片缺口111中,一方面能够对所述定子本体11的径向进行更加可靠的固定,另一方面,也能够明显降低所述框架结构的尺寸,当然,所述连接杆121的外周壁部分部嵌装于所述定子本体11具有的叠片缺口111中即可实现前述作用。

作为所述连接部件12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12包括筒体122,所述筒体1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螺栓连接,此时,所述连接部件12的结构更加简单,与采用连接杆121的方式相比较,能够更加方便框架结构的组装形成过程。

对于不同叠厚的定子本体11,其在轴向高度上一般会存在差异,另外,转子组件2中的转子在轴向长度上也有可能存在不同,为了保证所述电机定子组件的连接部件12对定子本体11型号或转子尺寸的适应性,更重要的,由于所述定子本体11上具有凸出于叠片端面的绕组,为了便利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的配合面设计(对绕组进行必要的让位及保证对定子本体11的夹合可靠),优选地,所述电机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圈151,所述第一支撑圈151处于所述第一法兰13与所述定子本体11之间,和/或,还包括第二支撑圈152,所述第二支撑圈152处于所述第二法兰14与所述定子本体11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圈151,和/或,第二支撑圈152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定子本体11在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之间的位置窜动,使定子本体11的位置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圈151的外侧壁上具有第一弧形槽1511,所述连接部件12能够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第一弧形槽1511内,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圈152的外侧壁上具有第二弧形槽1521,所述连接部件12能够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第二弧形槽1521内。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支撑圈151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弧形槽1511、第二支撑圈152的外周壁上设置第二弧形槽1521能够将所述连接部件12至少部分地嵌入,这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所述电机定子组件的总体外部尺寸,当然,这也利于保证所述连接部件12能够充分紧密配合在所述定子本体11的外周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定转子组件,包括上述的电机定子组件1、转子组件2,所述转子组件2与所述电机定子组件1同轴套装,所述转子组件2包括转轴21,所述转轴2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可转动连接。其有益效果,已在上文进行了充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具体组装方面,可以采用如下方式,首先将转轴21与第一法兰13可转动连接,然后在转轴21上同轴过盈套装转子,然后依次顺序放置第一支撑圈151、定子本体11、第二支撑圈152,然后将连接部件12嵌装于第一弧形槽1511或第二弧形槽152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弧形槽1511与第二弧形槽1521彼此对应,且应与第一法兰13上的连接部件12的连接孔对应)中,然后将第二法兰14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12与第一法兰13相背的一端,最后采用螺栓分别固定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定转子组件3,此时的定转子组件3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法兰13与电机壳体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定转子组件3与电机机壳组装时,无需套装配合即可实现对所述定子本体11的位置固定,简单高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5、定转子组件3、泵体组件4,所述定转子组件为上述的定转子组件,所述泵体组件4装设于所述第一法兰13背向所述连接部件12的一侧,所述定转子组件3与所述泵体组件4共用转轴21,所述定转子组件3与所述泵体组件4处于所述压缩机壳体5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气液分离器组件63作为压缩机的进气入口通过吸气管8与所述泵体组件4的进气口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13与所述压缩机壳体5过盈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定转子组件3与所述泵体组件4作为一个整体固定于所述压缩机壳体5内。由于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连接部件12、定子本体11、转子组件2、泵体组件4等部件在与所述压缩机壳体5进行过盈配合之前已可以提前进行组装,所述框架结构的存在,使所述定子本体11与转子组件2之间的定转子间隙的均匀性稳定性得到保证,由于转子组件2的转轴21可转动连接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之间,从而杜绝了现有技术中的转轴仅一端固定可能带来的定转子间隙发生变化的问题;由于所述第一法兰13在厚度上要远远小于所述定子本体11的厚度,成为一体的所述第一法兰13、第二法兰14、连接部件12、定子本体11、转子组件2、泵体组件4等部件仅需要通过第一法兰13与所述压缩机壳体5进行过盈配合,因此,较现有技术中定子本体11与压缩机壳体5的内壁热套的工艺更为简单,与现有技术的第一法兰13与壳体焊接的方式相较,则能够极大减少壳体及第一法兰13的变形量。

在所述压缩机运转时,高压气体会裹挟部分油气顺着出气方向流动,并在压缩机的上盖组件61处形成一定的沉积,此时需要将沉积的润滑油及时导流至压缩机的下盖组件62处的油池中,因此,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13的外周壁具有若干第二缺口133,若干所述第二缺口133沿着所述第一法兰13的周向均匀设置,此时,上盖组件61处沉积的润滑油能够经由所述第二缺口133回流至油池中,另外,由于第二缺口133的设置,将会使所述第一法兰13与压缩机壳体5过盈装配时更加便利,因为,第一法兰13会在第二缺口133处具备变形的缓冲裕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13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法兰14的外圆直径,该技术方案特别适用于所述连接部件12包括筒体122的时候,此时,在所述电机定子组件1与所述压缩机壳体5装配后,所述筒体122的外周壁与所述压缩机壳体5的内周壁之间将形成缝隙,而此缝隙藉由所述第二缺口133能够进一步将前述的沉积的润滑油及时回流到油池。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盖组件61处沉积形成的润滑油的回流,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13上具有第一导油孔132,所述第一导油孔132贯穿所述第一法兰13的厚度;所述第二法兰14上具有第二导油孔142,所述第二导油孔142贯穿所述第二法兰14的厚度,此时,部分沉积润滑油可以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导油孔132、第二导油孔142及时回流至下盖组件62处的油池中。

作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定转子组件3及泵体组件4的另外一种连接方式,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减震组件7,所述减震组件7处于所述第一法兰13与所述压缩机壳体5具有的下盖组件62之间,以使所述定转子组件3与所述泵体组件4作为一个整体支撑于所述压缩机壳体5内,和/或,所述减震组件7处于所述第二法兰14与所述压缩机壳体5具有的上盖组件61之间,以使所述定转子组件3与所述泵体组件4作为一个整体悬挂于所述压缩机壳体5内,优选地,所述减震组件7包括多个弹簧,多个弹簧可分为两组,一组处于所述第一法兰13与所述下盖组件62之间,另一组处于所述第二法兰14与所述上盖组件61之间,可以理解的是,两组弹簧中的各弹簧应尽量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一法兰13和或第二法兰14上,以使它们所支撑或者悬挂的所述定转子组件3及泵体组件4的受力更为均衡。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减震组件对所述定转子组件3及泵体组件4整体进行安装固定,避免了所述定转子组件3及泵体组件4与所述压缩机壳体5的接触,一方面防止对压缩机的损坏,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降低所述压缩机的机械振动,并能够起到隔离所述泵体组件4在运转时的噪音。

为了防止悬挂和或支撑状态的所述定转子组件3及泵体组件4在运转时的振动对所述吸气管8产生影响,优选地,所述吸气管8包括沿着气路流向呈U形结构的U形段,或沿着气路流向呈螺旋结构的螺旋段,采用具有U形结构或者螺旋结构的吸气管能够更大程度地抵抗所述定转子组件3及泵体组件4在运转时的振动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