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充电功能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4024发布日期:2019-04-05 19:1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具充电功能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充电功能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骑行时,经常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为方便人们骑行时使用手机,现出现了各种自行车支架。现有的自行车支架通常只能用于固定手机,其功能较为单一。而实际生活中,人们外出时为避免手机没电,经常会随身携带移动电源。而骑行时,若手机没电了,用户便无法方便的对手机进行充电,而只能停下来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充电功能的夹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充电功能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用于夹持移动装置的夹持组件、用于固定的固定组件及充电装置,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活动连接而可调整所述夹持组件的夹持方向,所述充电装置可拆卸的装设于所述夹持组件上,所述充电装置设有向外供电的第一充电接口和自身充电用的第二充电接口。

在所述夹持组件上设有长条形的卡槽,在所述充电装置的外壁上设有长条形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形状与所述卡槽的形状相匹配,其可装入所述卡槽而使得充电装置与夹持组件连接在一起。

所述卡槽包括贯通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安装部的形状配合,所述第二卡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部的长度,且第二卡槽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安装部厚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使用时,所述安装部可由第二卡槽沿第一卡槽方向移动而装入至第一卡槽内形成连接,且所述安装部可由第一卡槽方向沿第二卡槽方向移动而从第二卡槽内脱出。

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由夹持组件的表面向内凹陷而形成,在所述第一卡槽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平行间隔的导轨部,所述导轨部沿第一卡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轨部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部相间隔而形成可供安装部限位滑动的导轨。

所述安装部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突出形成于所述充电装置的外壁,其沿充电装置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其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卡持台阶;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导轨部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部厚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导轨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卡槽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

所述限位部呈圆柱状,其沿连接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其长度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一致,其均小于所述第二卡槽的长度。

在所述夹持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贯通的螺孔,在所述螺孔内螺纹连接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端部可抵住装于所述第一卡槽内的安装部。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设于所述充电装置的端面处,在所述充电装置的端部处设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活动连接于所述充电装置的端部而可遮盖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

所述防尘盖包括防尘部、线部及套装部,所述防尘部呈盖状,其可对合连接于所述充电装置的端部,所述线部连接于所述防尘部与套装部之间,所述套装部呈环状,其套设于所述充电装置上而可防止防尘盖丢失。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在所述活动件的一端设有球状的转动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夹持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设有贯通的活动孔,所述活动件的转动部嵌设于所述活动孔而无法脱出,所述活动件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活动孔外,所述转动部的外壁与所述活动孔的内壁相贴合,其之间形成紧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充电功能的夹持装置,其上设有可拆卸的充电装置,其不仅方便夹持移动装置时对移动装置进行充电,而且还可在其自身电量耗尽时取下而对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其使用十分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具充电功能的夹持装置,其可以进行万向调节,方便随意调节夹持方向,且其万向调节结构简单,利于生产并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具充电功能的夹持装置,其不仅功能实用、使用方便,而且结构简单,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充电装置和防尘盖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夹持组件10、主体件11、第一卡槽111、第二卡槽112、导轨部 113、爪扣件12、调节机构13、螺孔14、固定组件20、固定件21、活动孔211、第一抱箍件22、转动部221、支撑部222、第一抱箍部223、第二抱箍件23、箍圈24、充电装置30、安装部31、连接部311、限位部312、第一充电接口32、第二充电接口33、凹陷34、紧固件40、防尘盖50、防尘部51、线部52、套装部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充电功能的夹持装置,其包括夹持组件10、固定组件20和充电装置30。所述夹持组件10用于夹持移动装置,所述固定组件20用于将整个夹持装置固定在使用部位上,如自行车把手上。所述充电装置30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夹持组件10上,其用于为移动装置充电。

具体的,如图1~图7所示,所述夹持组件10用于夹持移动装置,如手机、平板等,其可以固定住移动装置而防止移动装置掉落,并且可以进行调节而方便取出移动装置。所述夹持组件10包括主体件11、爪扣件12及调节机构13。所述主体件11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设有可放置移动装置的放置平面。所述爪扣件12设于所述主体件11相对的两端,其与所述主体件11形成夹持位,用以夹持移动装置。所述爪扣件12的结构,及其与主体件11之间的连接结构均可参考公知技术,本实施例不具体介绍其结构。所述调节机构13用以调节夹持位的大小,换言之,其用于调节爪扣件12与主体件11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方便夹持住不同大小尺寸的移动装置,并可方便在需要时从夹持装置上取出移动装置。所述调节机构13的具体结构,及其与主体件11、爪扣件12之间的连接结构,均可参考公知技术,其可采用多种现有的公知结构进行实现,因此,本实施例不具体介绍其具体结构。

如图1~图7所示,为方便安装充电装置30,在所述主体件11的上设有长条形的卡槽。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设于所述主体件11的与放置平面相背的一侧表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长度方向与夹持位的调节方向一致。为方便充电,所述卡槽设于所述主体件11的靠近边缘的部位处。

如图1~图7所示,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2。所述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2相互贯通,且其延伸方向相同,其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卡槽111用于连接充电装置30,所述第二卡槽112用于方便拆装充电装置30。所述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2均由主体件11的表面向内凹陷而形成。所不同的是,在所述第一卡槽111的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平行间隔的导轨部113。所述导轨部113沿第一卡槽11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该导轨部113与第一卡槽111的底部相间隔而形成可限位滑动的导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部113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卡槽111的长度一致。

如图1~图7所示,在所述充电装置30的外壁上设有长条形的安装部 31,所述安装部31可装入至所述卡槽内而使得充电装置30与主体件11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安装部31可从所述卡槽内脱出而使得可从所述主体件11 上取下充电装置30。具体的,所述安装部31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311和限位部312。所述连接部311突出形成于所述充电装置30的外壁,其沿充电装置30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11呈长块状,其厚度小于所述导轨部113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在所述导轨部113之间进行活动。所述限位部312设于所述连接部311的端部,其与所述连接部311之间形成卡持台阶,从而可卡装在第一卡槽111内。所述限位部312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其呈圆柱状,其沿连接部31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312的横截面也可呈其他形状,如,方形、椭圆形、六角形,只要所述限位部312与所述连接部311之间形成卡持台阶即可。所述限位部312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而设置,为方便从卡槽内脱出,所述限位部312的长度应小于第二卡槽112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312的长度与所述连接部311的长度一致,其均小于第二卡槽 112的长度,并等于第一卡槽111的长度。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312 的长度、连接部311的长度、第一卡槽111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既可完全一致,也可不完全一致,或完全不一致。为方便拆装,所述限位部312厚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应大于所述导轨部113之间的距离,并小于所述第二卡槽112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安装时,所述安装部31可由第二卡槽112沿第一卡槽111方向移动而装入至第一卡槽111内,并无法直接从第一卡槽111内脱出,从而使得充电装置30与主体件11连接在一起。当需要从主体件11上拿取下所述充电装置30时,所述安装部31可由第一卡槽111方向沿第二卡槽112方向移动,从而可从第二卡槽112内脱出,实现主体件11与充电装置30的分离。

进一步的,为防止充电装置30掉落,在所述主体件11上还设有紧固件 40。具体的,在所述主体件11的侧壁上设有螺孔14,所述螺孔14与所述第一卡槽111贯通,本实施例中,所述螺孔14与所述第一卡槽111垂直贯通。所述紧固件40螺纹连接于所述螺孔14内,通过旋转所述紧固件40,便可使得所述紧固件40的端部伸入至所述第一卡槽111内而顶紧卡装在第一卡槽111内的安装部31,从而可防止充电装置30脱落。当需要取下充电装置30时,反向转动所述紧固件40,便可使得其端部不顶紧所述安装部 31,从而可滑动所述充电装置30而取下充电装置30。

如图1~图7所示,所述充电装置3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其整体呈圆柱状,所述安装部31突出形成于其圆周外壁上。

如图1~图7所示,为方便为移动装置充电,在所述充电装置30上设有第一充电接口32。为方便给充电装置30自身充电,在所述充电装置30上设有第二充电接口33。所述第一充电接口32、第二充电接口33的类型,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所述充电装置30的电路结构,可参考公知的移动电源技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口32和第二充电接口33设于所述充电装置30的端面处。为防止灰尘或雨水进入所述第一充电接口32和第二充电接口33,在所述充电装置30的端部设有防尘盖50。所述防尘盖50包括防尘部51、线部52和套装部53。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尘部51、线部52 和套装部53一体成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尘部51、线部52和套装部53也可是连接在一起的。所述防尘部51呈盖状,其形状与所述充电装置 30的端部形状相匹配,其可对合连接在所述充电装置30的端部上。所述线部52连接在防尘部51和套装部53之间,其呈长条状,其具有一定的柔性而可弯曲。所述套装部53呈环状,其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可进行弹性变形。本实施例中,所述套装部53可由橡胶材料制成。在所述充电装置30的端部外壁上设有一圈环形的凹陷34,所述套装部53可套装在所述充电装置 30端部的凹陷34处而不易脱落,从而可将防尘盖50与充电装置30连接在一起,防止防尘盖50丢失。

所述固定组件20用于将整个夹持装置固定在使用部位上,如自行车把手上。所述固定组件20包括固定件21和活动件。

所述固定件21用于固定在夹持组件1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1 固定于所述主体件11的与夹持位相背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固定件21呈块状,其可通过螺钉而固定在主体件11上。为方便活动连接所述活动件,在所述固定件21上设有活动孔211。所述活动孔211的形状与所述活动件的转动部221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活动件的一端设有球状的转动部221,其可嵌设在所述活动孔211 内,并在所述活动孔211内进行转动。由于所述转动部221呈球形,因此,为方便转动部221转动,所述主体件11的相应位置处应设置成与转动部221 形状相匹配的球型凹陷状,这样,活动孔221与主体件11的球型凹陷便可形成与转动部221相匹配的活动腔,方便转动部221转动。所述转动部221 的外壁与所述活动孔211的内壁、主体件11的外壁相贴合,从而使得三者之间形成紧配合,当无外力作用时,夹持组件10与固定组件20可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当对某一方施加外力时,转动部221便可相对活动孔 211进行转动,从而调节夹持方向。由于所述转动部221呈球状,因而其可以进行万向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抱箍件22 和第二抱箍件23。所述第一抱箍件22包括一体成型的转动部221、支撑部222和第一抱箍部223。所述支撑部222呈杆状,其连接于所述转动部221 与所述第一抱箍部223之间;所述支撑部222穿过所述活动孔211而伸出至活动孔211外。所述第一抱箍部223呈半环状,所述第二抱箍件23呈半状状,其两者对合连接可形成环状的箍圈24,从而可用于固定在柱状物体上。所述第一抱箍件22与第二抱箍件23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其可方便调节箍圈24的大小以适配不同尺寸的安装部31位。

籍此,便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具充电功能的夹持装置,使用时,可通过所述固定组件20的箍圈24而将整个夹持装置固定安装在柱状物体上进行使用,如车把手等。移动装置可夹持在夹持组件10上,安装在夹持组件10 上的充电装置30可用于为移动装置供电。当充电装置30自身电量耗尽时,可将所述充电装置30整体从所述夹持组件10上拆取下来而带回家进行充电。此外,固定组件20与夹持组件10之间活动连接,其可以进行万向调节,可方便调节夹持方向以利于使用。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