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外壳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359发布日期:2019-05-15 23:0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电机外壳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外壳及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扭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现有技术中的电机一般在电机外壳的外部设置有风扇,当电机运行时,风扇同时运转,以起到对电机内部的散热、降温作用。

然而,风扇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较差,当电机长时间工作时,经常由于电机内部热度过高而导致电机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外壳及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差而导致电机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外壳,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设于所述内壳体外,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连接,且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紧密贴合;

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有水路通道,所述水路通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以对所述内壳体进行冷却。

其中,所述内壳体外表面设置有凹槽;

所述内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外壳体套设于所述内壳体外,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内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紧密贴合,以形成所述水路通道;

所述水路通道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液口和排液口延伸出所述外壳体与外部供水装置连通。

具体地,所述凹槽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

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液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凹槽的起点位置相对应,所述排液口与所述凹槽的终点位置相对应。

具体地,所述凹槽呈环形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

所述水路通道相对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排液口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引入管和引出管;

环形的所述凹槽设有多个,多个环形的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所述外壳体套设于所述内壳体外,以形成多条所述水路通道;

多条所述水路通道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引入管连通,所述引入管上开设有所述进液口;

多条所述水路通道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引出管连通,所述引出管上开设有所述排液口。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环形的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连接槽,相邻两个环形的所述凹槽通过所述连接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槽平行设置。

具体地,所述外部供水装置包括泵、储存箱和冷却装置,所述泵通过管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储存箱通过管路与所述排液口连接,所述储存箱与所述冷却装置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的进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外壳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外壳,由于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水路通道,且水路通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可以为冷却水、冷却油等介质,因此,通过热交换,冷却介质可以对内壳体降温,以使内壳体温度较低,进而内壳体可以与电机外壳内部热交换,以进一步降低电机内部的温度,从而提高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避免由于电机长时间工作导致电机内部热度过高而降低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上述电机外壳。

所述电机与上述电机外壳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内壳体;11-凹槽;111-起点;112-终点;12-挡板;121-连接槽;13-第一固定部;2-外壳体;21-第一连接管;22-第二连接管;23-第二固定部;3-外部供水装置;31-泵;32-冷却装置;321-过滤网;33-储存箱;4-进液口;5-排液口;6-引入管;7-引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2,外壳体2套设于内壳体1外,外壳体2与内壳体1连接,且内壳体1与外壳体2紧密贴合;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设置有水路通道,水路通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以对内壳体1进行冷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由于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设置有水路通道,且水路通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可以为冷却水、冷却油等介质,因此,通过热交换,冷却介质可以对内壳体1降温,以使内壳体1温度较低,进而内壳体1可以与电机外壳内部热交换,以进一步降低电机内部的温度,从而提高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避免由于电机长时间工作导致电机内部热度过高而降低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其中,为了使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形成较好地水路通道,以对内壳体1进行高效地降温,从而使内壳体1可以与电机外壳内部热交换,以进一步提高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如图1和图3所示,内壳体1外表面设置有凹槽11;内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3,外壳体2远离第一固定部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3,外壳体2套设于内壳体1外,外壳体2远离第二固定部2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3连接,第二固定部23与内壳体1远离第一固定部13的一端连接,且外壳体2与内壳体1紧密贴合,以形成水路通道;水路通道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液口4和排液口5延伸出外壳体2与外部供水装置3连通。

外壳体2与内壳体1之间位于凹槽11周围可以设置密封垫,以确保外壳体2与内壳体1之间形成的水路通道的密闭性,确保冷却介质可以顺畅的在水路通道内流通而不会外溢。

可以在第一固定部13和外壳体2上与第一固定部13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后与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以将第一固定部13与外壳体2远离第二固定部23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第二固定部23和内壳体1上与第二固定部23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过第三安装孔后与第四安装孔螺纹连接,以将第二固定部23与内壳体1远离第一固定部13的一端固定连接。

水路通道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液口4和排液口5延伸出外壳体2与外部供水装置3连通,以使冷却介质可以循环使用,节省冷却介质的资源。

具体地,为了使冷却介质可以对内壳体1较好地冷却,以使内壳体1与电机外壳内部较好地热交换,从而提高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如图1和图3所示,凹槽11呈螺旋状设置于内壳体1的外表面;进液口4和排液口5设置于外壳体2,进液口4与凹槽11的起点111位置相对应,排液口5与凹槽11的终点112位置相对应。

凹槽11呈螺旋状设置于内壳体1的外表面,可以使内壳体1外表面更多地被冷却介质覆盖,从而可以确保冷却介质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更好。

进液口4和排液口5均与外部供水装置3连通,以使冷却介质在水路通道内连续、循环流通。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为了使冷却介质可以对内壳体1较好地冷却,以使内壳体1与电机外壳内部较好地热交换,从而提高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如图2和图4所示,凹槽11呈环形设置于内壳体1的外表面;水路通道相对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通过第一连接管21与进液口4连通;第二开口通过第二连接管22与排液口5连通。

进液口4和排液口5均与外部供水装置3连通,以使冷却介质在水路通道内连续、循环流通。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介质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如图2和图4所示,电机外壳还包括引入管6和引出管7;环形的凹槽11设有多个,多个环形的凹槽11设置于内壳体1的外表面,外壳体2套设于内壳体1外,以形成多条水路通道;多条水路通道分别通过多个第一连接管21与引入管6连通,引入管6上开设有进液口4;多条水路通道分别通过多个第二连接管22与引出管7连通,引出管7上开设有排液口5。

通过在内壳体1外表面紧密地设置多个环形的凹槽11,以形成多条水路通道,可以提高内壳体1外表面冷却介质的覆盖面,从而提高冷却介质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介质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如图3和图5所示,相邻两个环形的凹槽11之间设置有挡板12,挡板12上开设有连接槽121,相邻两个环形的凹槽11通过连接槽121连通。

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内壳体1外表面冷却介质的覆盖面,从而提高冷却介质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

外壳体2与内壳体1之间位于凹槽11和连接槽121的周围可以均设置密封垫,以确保外壳体2与内壳体1之间形成的水路通道的密闭性,确保冷却介质可以顺畅的在水路通道内流通而不会出现外溢的情况。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介质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如图3和图5所示,连接槽121设有多个,且多个连接槽121平行设置。

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内壳体1外表面冷却介质的覆盖面,从而提高冷却介质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使冷却介质可以在水路通道内连续、循环地流通,以节省冷却介质的用量,从而节约运营成本,且能够确保冷却介质在流通过程中的温度始终较低,以确保对电机内部的冷却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如图1-2所示,外部供水装置3包括泵31、储存箱33和冷却装置32,泵31通过管路与进液口4连接,储存箱33通过管路与排液口5连接,储存箱33与冷却装置32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却装置3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泵31连接。

泵31将冷却介质通过进液口4输送至水路通道,再经出液口流出至储存箱33,储存箱33内的介质流至冷却装置32,冷却装置32对介质进行冷却后又经泵31输送至水路通道,如此往复,从而实现对电机内部的良好降温效果。

冷却装置32可以为板式冷却器、风冷式冷却器等。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电机外壳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外壳中,如图1-2所示,冷却装置32的进口处设置有过滤网321。

冷却介质长期在水路通道和外部供水装置3内流通,会产生水锈等杂质,过滤网321可以阻挡杂质通过,防止杂质进入冷却装置32和泵31,对泵31造成损坏。

用户可以定期对储存箱33进行清理,以将杂质去除。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电机在运行时,不会由于电机外壳外部的风扇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差而导致电机使用寿命低的问题,电机可以包括上述电机外壳。

由于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设置有水路通道,且水路通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因此,通过热交换,冷却介质可以对内壳体1降温,以使内壳体1温度较低,进而内壳体1可以与电机外壳内部热交换,以进一步降低电机内部的温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避免由于电机长时间工作导致电机内部热度过高而降低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