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1767发布日期:2019-04-16 22:41阅读:2161来源:国知局
光伏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缆敷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电缆桥架。



背景技术:

在光伏发电的过程中,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首先通过屋面电缆传输至智能汇流箱,然后再从智能汇流箱通过电缆传输至直流柜或逆变器。在敷设智能汇流箱至直流柜或逆变器的动力电缆时,一般是通过桥架进行敷设。同时,桥架内还需要敷设智能汇流箱至通讯管理器的通讯电缆。但是,桥架内部同时敷设动力电缆和通讯电缆,如果不对通讯电缆进行抗干扰处理,动力电缆会对通讯电缆造成较大的电磁干扰,致使通讯电缆的通讯信号不稳定。

现有的桥架在同时敷设通讯电缆和动力电缆时为了起到抗电磁干扰的作用,一般是在通讯电缆外部穿管或是采用双屏蔽通讯电缆,但是上述两种方法的抗干扰效果并不理想,且采用穿管或是双屏蔽电缆大幅度提升了电缆敷设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缆桥架,用以在提升光伏通讯电缆信号稳定性的同时降低电缆敷设的成本,所述光伏电缆桥架包括:两金属侧板、金属底板、金属隔板和金属盖板,其中:

所述两金属侧板对向设置于所述金属底板两侧,与所述金属底板构成一槽体;

所述金属隔板设置于所述槽体内部,与所述两金属侧板平行;

所述金属盖板设置于所述槽体顶部,与所述槽体和金属隔板构成第一隔室与第二隔室。

具体实施中,所述金属隔板与所述两金属侧板高度相等。

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隔室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隔室的宽度。

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隔室的宽度为50mm-100mm。

具体实施中,所述金属盖板外部还设置有多个防滑部件。

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隔室还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具体实施中,所述两金属侧板、金属底板、金属隔板和金属盖板为冷轧钢板。

具体实施中,所述两金属侧板、金属底板、金属隔板和金属盖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锌铁合金层。

具体实施中,所述金属盖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两金属侧板和金属隔板顶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电缆桥架,两金属侧板与金属底板构成一槽体,金属隔板设置于槽体内部,与两金属侧板平行;金属盖板设置于槽体顶部,与槽体和金属隔板共同构成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该光伏电缆桥架具有完全相隔的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在敷设动力电缆和通讯电缆时,可以将两种电缆分别敷设于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使得通讯电缆不受动力电缆的电磁干扰,敷设时不必在通讯电缆外部穿管或是使用特制的双屏蔽通讯电缆,在保证抗干扰效果的同时还大为降低了光伏电缆敷设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伏电缆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伏电缆桥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防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散热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具体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缆桥架,用以在提升光伏通讯电缆信号稳定性的同时降低电缆敷设的成本,所述光伏电缆桥架包括:两金属侧板101、金属底板102、金属隔板103和金属盖板104,其中:

所述两金属侧板101对向设置于所述金属底板102两侧,与所述金属底板102构成一槽体;

所述金属隔板103设置于所述槽体内部,与所述两金属侧板101平行;

所述金属盖板104设置于所述槽体顶部,与所述槽体和金属隔板103构成第一隔室105与第二隔室106。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电缆桥架的工作原理为:利用金属隔板103将两金属侧板101与金属底板102构成的槽体分割为两个相隔且独立的空间,并将通讯电缆和动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两个隔室内部,在将金属盖板104固定于槽体顶部后,便可以形成两个相隔且密闭的隔室,即第一隔室105与第二隔室106,密闭的隔室可以起到抗电磁干扰的作用,避免动力电缆对通讯电缆的信号造成影响。

具体实施中,所述金属隔板103的高度在设置时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为了使得该桥架的外观简洁且减小占用空间,所述金属隔板103可以与所述两金属侧板103高度相等。

具体实施中,第一隔室105和第二隔室106的宽度在设置时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2所示,在设置时可以利用第一隔室105敷设通讯电缆,利用第二隔室106敷设动力电缆,而通讯电缆的直径一般小于动力电缆的直径,因而为了匹配两种电缆的直径,所述第一隔室105的宽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二隔室106的宽度。进一步的,第一隔室105的具体宽度在设置时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根据光伏组件的不同,其通讯电缆的选用也不相同,通讯电缆的直径一般在50mm-100mm之间,因而为了保证通讯电缆的顺利敷设,敷设通讯电缆的第一隔室105的宽度可以为50mm-100mm。

具体实施中,由于在安装和检修设备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将桥架顶部的金属盖板104作为步道进行走动,因而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工作人员在行走时滑倒,所述金属盖板104外部还可以设置有多个防滑部件107。防滑部件107的选用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防滑部件107可以为多个间距相等的金属坎或橡胶坎,金属坎的凸起可以有效固定工作人员的足部,增大摩擦力,避免滑倒。再例如,所述防滑部件107还可以为覆盖于金属盖板104外部的胶质层,其可以有效增大金属盖板104外部的摩擦力,同样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在行走时滑倒。

具体实施中,由于动力电缆在光伏组件发电时会产生较大热量,还可以在敷设动力电缆的第二舱室设置散热装置。散热装置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隔室106还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08。进一步的,为了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提升桥架的美观程度,散热孔108可以设置于第二隔室的金属侧板101处,贯穿金属侧板101的内外表面;多个散热孔101可以均设置为矩形,各散热孔101之间的间距相等,以保证桥架整体的通风散热效果。

具体实施中,该光伏电缆桥架的两金属侧板101、金属底板102、金属隔板103和金属盖板104的材质的选用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由于桥架在工作时还需要承受检修的工作人员的重量,其对硬度要求较高,而冷轧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因而所述两金属侧板101、金属底板102、金属隔板103和金属盖板104可以为冷轧钢板。再例如,为了在减轻该光伏电缆桥架自身重量的同时保证其硬度,两金属侧板101、金属底板102、金属隔板103和金属盖板104还可以为铝合金板或是玻璃钢板。

具体实施中,由于该光伏电缆桥架在使用中长时间暴露于露天环境,为了提升其使用寿命,还可以在两金属侧板101、金属底板102、金属隔板103和金属盖板104的表面设置防腐蚀层。防腐蚀层的选用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所述两金属侧板101、金属底板102、金属隔板103和金属盖板104的表面可以设置锌铁合金层作为防腐蚀层。在设置锌铁合金层时,可以采用热镀锌法:将除锈后的桥架整体浸入600℃左右高温融化的锌液中,使桥架表面附着锌层,进一步的,对于5mm以下薄板锌层厚度不得小于65μm,对于厚板锌层厚度不小于86μm,从而起到防腐蚀的作用。热镀锌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金属防腐方式,其抗腐蚀年限达到10年以上。当桥架浸入锌液时,其铁基表面首先会被锌溶解从而形成一层锌铁合金相层,然后合金层中的锌离子会进一步向桥架基体扩散形成锌铁互溶层,而最终锌铁合金的表面还会包裹锌层。同时,在经过热镀锌处理的桥架相当于经历过一次退火处理,可以有有效改善钢基体桥架的机械性能,消除桥架焊接时的应力。进一步的,由于锌铁合金层仍然具有被腐蚀的可能,还可以通过喷塑处理在锌铁合金层表面设置喷塑层,以完善该桥架的防腐效果。

具体实施中,为了保证该光伏电缆桥架的强度,该光伏电缆桥架的两金属侧板101、金属隔板103与金属底板102之间的连接均是焊接而成;而金属盖板104由于需要在敷设电缆后才可以施工现场进行固定,因而金属盖板104需要可拆卸的固定于两金属侧板101和金属隔板103顶部。设置可拆卸的金属盖板104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所述金属盖板104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两金属侧板101和金属隔板103顶部。再例如,所述金属盖板104还可以通过卡扣固定于所述两金属侧板101和金属隔板103顶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电缆桥架,两金属侧板101与金属底板102构成一槽体,金属隔板103设置于槽体内部,与两金属侧板101平行;金属盖板104设置于槽体顶部,与槽体和金属隔板103共同构成第一隔室105和第二隔室106。该光伏电缆桥架具有完全相隔的第一隔室105和第二隔室106,在敷设动力电缆和通讯电缆时,可以将两种电缆分别敷设于第一隔室105和第二隔室106,使得通讯电缆不受动力电缆的电磁干扰,敷设时不必在通讯电缆外部穿管或是使用特制的双屏蔽通讯电缆,在保证抗干扰效果的同时还大为降低了光伏电缆敷设的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