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马达定子线圈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8047发布日期:2019-03-30 08:2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伺服马达定子线圈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零件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伺服马达定子线圈组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伺服马达定子分成十二个小定子7,如图1所示,该小定子由线圈71和线圈骨架,该线圈骨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绝缘纸72和下绝缘纸73。该线圈骨架的一侧设有凸部74,另一侧设有与该凸部74相配的凹槽75。组装时,如图2所示,先将每个小定子7上的上绝缘纸72和下绝缘纸73弯折,使线圈的两个侧面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如图3所示,然后将十二个小定子7通过其凸部74和凹槽75的配合首尾相连在一起,组装成一个完整的马达定子。不足之处是:人工组装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伺服马达定子线圈组装机。

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伺服马达定子线圈组装机,包括机台、小定子上料组件、摆位组件、调转角组件以及组装定位组件,所示小定子上料组件包括小定子摆放台、第一电动滑台、第一气缸、以及第一气动手爪,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电动滑台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动手爪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摆位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动手爪、小定子放置块、以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小定子放置块铰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气缸铰接,所述第二气动手爪与所述小定子放置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小定子放置块铰接,所述小定子放置块设有凹字形凸部以及避空槽,所述调转角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滑台、第三电动滑台、第一步进马达、第一步进马达安装板、传动轴、以及第三气动手爪,所述第二电动滑台的滑块与所述第三电动滑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滑台的滑块通过第一步进马达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步进马达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步进马达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气动手爪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组装定位组件包括圆筒形组装件、六个顶块、以及六个顶杆,所述圆筒形组装件设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设有十二个定位槽,所述十二个定位槽的数位为奇数的六个定位槽为顶块定位槽,所述十二个定位槽的数位为偶数的六个定位槽为顶杆定位槽,所述顶块与所述顶块定位槽滑动连接,所述顶杆与所述顶杆定位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步进马达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传动轴转角校正组件,所述传动轴转角校正组件包括转盘、滑轨、与所述滑轨配合构成滑动副的滑动件、以及弹性件,所述转盘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外周面设有呈圆周阵列排列且间隔均匀的十二个V形槽,所述滑动件设有与所述V形槽配合的V形凸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组装定位组件还包括底板、导柱、第一移动板、以及第三气缸,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圆筒形组装件固定连接,所述导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导柱配合构成滑动副,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六个顶杆配合构成滑动副,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六个顶块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块的一侧面设有定位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顶块和所述顶杆的顶部均设有小定子定位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气动手爪安装板和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三气动手爪通过所述第三气动手爪安装板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三气动手爪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形组装件设有十二个呈圆周阵列排列且间隔均匀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导向孔配合构成滑动副。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圆筒形组装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三气爪安装板配合构成滑动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组装时,将要组装的小定子平放在小定子摆放台上,第一气动手爪抓取小定子,在抓取过程中,第一气动手爪对小定子两侧的上绝缘纸向下压直至弯折,然后第一气动手爪的两个爪靠拢直至夹紧小定子。通过小定子上料组件的作用,将小定子搬运到并平放在小定子放置块上。在平放过程中,小定子向下移动到凹字形凸部中定位,凹字形凸部的两边顶面对小定子两侧的下绝缘纸向上压直至弯折。小定子定位后,第二气动手指对小定子夹紧固定。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使小定子放置块转动90度,使小定子处于竖直放置状态。第三气动手指向下移动通过避空槽将小定子夹紧,第二气动手指松开。小定子通过调转角组件调整角度并移动放置在圆筒形组装件的十二个定位槽中。将小定子放置在顶杆的顶部上并放满六个,其中六个顶块的位置高于六个顶杆,这样才能将其余的小定子放置在顶块的顶部上,完成十二个小定子的组装。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人工组装,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小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小定子两边的上绝缘纸和下绝缘纸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将十二个小定子组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摆位组件结构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定子放置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与传动轴转角校正组件的结构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将小定子安装到组装定位组件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筒形组装件、第二导向柱、六个顶块、以及六个顶杆结构位置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筒形组装件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4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伺服马达定子线圈组装机,包括机台1、小定子上料组件、摆位组件、调转角组件以及组装定位组件,所示小定子上料组件包括小定子摆放台21、第一电动滑台22、第一气缸23、以及第一气动手爪24,所述第一气缸23与所述第一电动滑台22的滑块2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动手爪24与所述第一气缸2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摆位组件包括第二气缸31、第二气动手爪32、小定子放置块33、以及固定板34,所述固定板34与所述小定子放置块33铰接,所述固定板34与所述第二气缸31铰接,所述第二气动手爪32与所述小定子放置块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31的活塞杆与所述小定子放置块33铰接,所述小定子放置块33设有凹字形凸部331以及避空槽332,所述调转角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滑台41、第三电动滑台42、第一步进马达43、第一步进马达安装板431、传动轴44、以及第三气动手爪45,所述第二电动滑台41的滑块411与所述第三电动滑台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滑台42的滑块421通过第一步进马达安装板431与所述第一步进马达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步进马达43与所述传动轴44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气动手爪45与所述传动轴44固定连接,所述组装定位组件包括圆筒形组装件51、六个顶块52、以及六个顶杆53,所述圆筒形组装件51设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设有十二个定位槽,所述十二个定位槽的数位为奇数的六个定位槽为顶块定位槽511,所述十二个定位槽的数位为偶数的六个定位槽为顶杆定位槽512,所述顶块52与所述顶块定位槽511滑动连接,所述顶杆53与所述顶杆定位槽512滑动连接,还包括同步带传动机构6,所述第一步进马达43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6与所述传动轴44传动连接。其工作原理是:组装时,如图4所示,将要组装的小定子7平放在小定子摆放台21上,第一气动手爪24抓取小定子7,在抓取过程中,第一气动手爪24对小定子两侧的上绝缘纸72向下压直至弯折,然后第一气动手爪24的两个爪靠拢直至夹紧小定子7。通过小定子上料组件的作用,如图5所示,将小定子7搬运到并平放在小定子放置块33上。在平放过程中,小定子7向下移动到凹字形凸部331中定位,凹字形凸部331的两边顶面对小定子7两侧的下绝缘纸73向上压直至弯折。小定子7定位后,第二气动手指32对小定子7夹紧固定。第二气缸31的活塞杆伸出使小定子放置块33转动90度,使小定子7处于竖直放置状态。第三气动手指45向下移动通过避空槽332将小定子7夹紧,第二气动手指32松开。如图8所示,小定子7通过调转角组件调整角度并移动放置在圆筒形组装件的十二个定位槽中。将小定子7放置在顶杆53的顶部上并放满六个,其中六个顶块52的位置高于六个顶杆53,这样才有空间让第三气动手指45将其余的小定子7放置在顶块52的顶部上,完成十二个小定子的组装。

如图7所示,还包括传动轴转角校正组件,所述传动轴转角校正组件包括转盘81、滑轨82、与所述滑轨82配合构成滑动副的滑动件83、以及弹性件84,所述转盘81与所述传动轴44固定连接,所述转盘81的外周面设有呈圆周阵列排列且间隔均匀的十二个V形槽811,所述滑动件83设有与所述V形槽811配合的V形凸部831,所述弹性件84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83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84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轨82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传动轴44每转动30度时,第一步进马达43进行磁场激励,传动轴44可以自由转动,通过弹性件84的作用,滑动件83移动使V形凸部831与转盘81的V形槽811配合,导致转盘81转动,从而使传动轴55精确调整转动角度。

如图8所示,所述组装定位组件还包括底板54、导柱55、第一移动板56、以及第三气缸57,所述导柱55的一端与所述圆筒形组装件51固定连接,所述导柱55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54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56与所述导柱55配合构成滑动副,所述第一移动板56与所述六个顶杆53配合构成滑动副,所述第三气缸57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移动板56固定连接,所述六个顶块52与所述第一移动板56固定连接。由于六个顶块52的位置高于六个顶杆53,十二个小定子7组装后高低不一,通过上述结构,第三气缸57驱动第一移动板56向下移动,使六个顶块52的高度与六个顶杆53的高度一致,这样十二个小定子7组装后高度一致。

所述顶块52的一侧面设有定位凹槽,所述顶块和所述顶杆的顶部均设有小定子定位槽。通过上述结构,在先将小定子7放到顶杆53上后放到顶块52上的过程中,由于六个顶块52的位置高于六个顶杆,放到顶杆53上的小定子7,其凸部74与顶块的定位凹槽配合,其底部与小定子定位槽配合,这样小定子的放置更准确。

如图8所示,还包括第三气动手爪安装板451和第一导向柱91,所述第三气动手爪45通过所述第三气动手爪安装板451与所述传动轴4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91与所述第三气动手爪安装板451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形组装件51设有十二个呈圆周阵列排列且间隔均匀的第一导向孔513,所述第一导向柱91与所述第一导向孔513配合构成滑动副,还包括第二导向柱92,所述第二导向柱92与所述圆筒形组装件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92与所述第三气爪安装板451配合构成滑动副。通过第一导向柱91和第二导向柱92的双重导向作用,使第三气动手爪45将小定子7精确地放置到指定的位置上。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