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螺旋连接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4261发布日期:2019-04-09 21:2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基于螺旋连接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螺旋连接结构的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源模块和背板之间,一般采用金手指插拔方式形成电性连接,其很难保证电源模块与背板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容易出现松脱现象,导致接触不良,影响其正常使用。

因此,本发明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基于螺旋连接结构的电源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螺旋连接结构的电源系统,其通过电源模块与背板螺旋连接,保证电源模块与背板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螺旋连接结构的电源系统,包括有背板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具有凸柱和第一dc接触端,所述凸柱上设置有第一ac接触端,所述背板具有第二dc接触端和第二ac接触端;所述凸柱与背板螺旋连接,以达成第一ac接触端与第二ac接触端电性连接,同时,所述第一dc接触端与第二dc接触端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有pcb板,所述凸柱设置于pcb板上,所述pcb板上设有铜箔,所述第一dc接触端形成于铜箔上,所述铜箔与第二dc接触端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铜箔包括第一环形铜箔和第二环形铜箔,所述第一dc接触端包括正极接触端和负极接触端;所述正极接触端和负极接触端两者中,其一形成于第一环形铜箔上,另一形成于第二环形铜箔上;相应地,所述第二dc接触端具有正极接触适配端和负极接触适配端;

所述第一环形铜箔同心环绕于凸柱的外围,所述第二环形铜箔同心环绕于第一环形铜箔的外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铜箔通过弹性件与第二dc接触端电性连接,所述弹性件具有基板部和一体连接于基板部的弹性接触部,所述铜箔与弹性接触部电性连接,所述基板部电性连接背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辅助板,所述弹性件安装于辅助板上,且弹性件通过导电件电性连接背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件为铜柱,所述铜柱位于辅助板和背板之间,所述铜柱的两端分别与基板部、背板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板电性连接有导电套筒,所述导电套筒具有安装腔,第二ac接触端设置于安装腔的内端壁,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环绕于第二ac接触端的外围;所述凸柱的外周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ac接触端设置于凸柱的外端部,且,所述外螺纹围绕于第一ac接触端的外围;所述凸柱螺旋连接于安装腔内,所述外螺纹适配于内螺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板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导电套筒的一端装设于让位孔内且未伸露于辅助板外,所述导电套筒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背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外壳,外壳与背板通过第三螺丝固定,所述外壳套设于电源模块及电源模块与背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通过电源模块与背板螺旋连接,保证电源模块与背板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通过弹性件和辅助板的设计,保证背板和铜箔之间连接的紧密接触,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

再者是,通过铜柱,一方面对弹性件与背板之间起到导电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辅助板和背板之间起到支撑作用;

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各零件之间组装方便和牢固。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结构示意图(包括外壳);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电源模块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背板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辅助板、弹性件和导电件);

图5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背板11、第二ac接触端

12、弹片121、基板部

122、弹性接触部13、辅助板

131、让位孔14、铜柱

141、第一螺丝142、第二螺丝

15、导电套筒151、内螺纹

152、安装腔

20、电源模块21、凸柱

211、第一ac接触端212、外螺纹

22、风扇23、把手

24、pcb板241、第一环形铜箔

242、第二环形铜箔2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基于螺旋连接结构的电源系统,包括有背板10和电源模块20,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20为ac-dc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20具有凸柱21、第一dc接触端、把手23和风扇22,所述把手23设置于凸柱21的相对侧。所述凸柱21上设置有第一ac接触端211,所述背板10具有第二dc接触端和第二ac接触端11;所述凸柱21与背板10螺旋连接,以达成第一ac接触端211与第二ac接触端11电性连接,同时,所述第一dc接触端与第二dc接触端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20的内侧连接有pcb板24,所述凸柱21设置于pcb板24上,所述pcb板24上设有铜箔,所述第一dc接触端形成于铜箔上,所述铜箔与第二dc接触端电性连接。所述铜箔包括第一环形铜箔241和第二环形铜箔242,所述第一dc接触端包括正极接触端和负极接触端;所述正极接触端和负极接触端两者中,其一形成于第一环形铜箔241上,另一形成于第二环形铜箔242上,相应地,所述第二dc接触端具有正极接触适配端和负极接触适配端;所述第一环形铜箔241同心环绕于凸柱21的外围,所述第二环形铜箔242同心环绕于第一环形铜箔241的外围。

所述铜箔通过弹性件与第二dc接触端紧密电性连接,所述弹性件具有基板部121和一体连接于基板部121的弹性接触部122,所述铜箔与弹性接触部122电性连接,所述基板部121电性连接背板10上。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片12。

还包括有辅助板13,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板13对应第一环形铜箔241和第二环形铜箔242设置有相应的第一环形安装区和第二环形安装区,所述第一环形安装区和第二环形安装区上各设置有若干个弹性件,优选地,第一环形安装区和第二环形安装区上各设置有4个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安装于辅助板13上且弹性件通过导电件电性连接背板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为铜柱14,所述铜柱14位于辅助板13和背板10之间,所述铜柱14的两端分别与基板部121、背板10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铜柱14的一端通过第一螺丝141与背板10固定连接,铜柱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螺丝142与基板部121固定连接。

所述背板10电性连接有导电套筒15,所述导电套筒15通过第四螺丝固定于背板10的内侧。所述导电套筒15具有安装腔152,第二ac接触端11设置于安装腔152的内端壁,所述安装腔152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151,所述内螺纹151环绕于第二ac接触端11的外围,所述凸柱21的外周侧设有外螺纹212,所述第一ac接触端211设置于凸柱21的外端部,且,所述外螺纹212围绕第一ac接触端211的外围;所述凸柱21螺旋连接于安装腔152内,所述外螺纹212适配于内螺纹151。

所述辅助板13上开设有让位孔131,前述弹性件环绕布置于让位孔131的外围。所述导电套筒15的一端装设于让位孔131内且未伸露于辅助板13外,所述导电套筒15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背板10。

还包括有外壳25,外壳25与背板10通过第三螺丝固定,所述外壳25套设于电源模块20及电源模块20与背板10之间的连接结构外,且,把手23伸露于外壳25外。

本发明设计要点在于,其主要是电源模块与背板螺旋连接,保证电源模块与背板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通过弹性件和辅助板的设计,保证背板和铜箔之间连接的紧密接触,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

再者是,通过铜柱,一方面对弹性件与背板之间起到导电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辅助板和背板之间起到支撑作用;

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各零件之间组装方便和牢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