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2538发布日期:2019-10-15 22:0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以外转子电机为例,转子和定子同轴设置,且转子套在定子的外周。转子包括磁轭,以及沿多个周向间隔设置在磁轭上的磁体(可以由具有较好磁性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制成)。由于磁体具有磁性,且转子上具有金属构件(如铁芯),当进行电机套装时,转子的磁体与定子会互相吸引,使得转子与定子之间出现局部的碰撞和吸附,导致转子和定子损坏,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电机套装工作的操作难度。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转子的磁体与定子互相吸引而导致的转子和定子在套装时易损坏以及套装操作难度增加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电机、风力发电机组以及电机的套装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转子的磁体与定子互相吸引而导致的转子和定子在套装时易损坏或套装操作难度增加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包括磁轭、端盖,以及多个磁极模块、压条和孔盖;在磁轭的轴向的两端中,一端设有凸缘,另一端与端盖连接;多个压条在磁轭的磁体安装面沿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压条之间设置有一个磁极模块;凸缘和端盖的至少一个中,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可供磁极模块穿过的磁体过孔;每个孔盖的一部分探入于对应的磁体过孔内,并与磁体过孔正对的磁极模块抵接,另一部分与凸缘或端盖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电机为发电机或电动机,该电机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转子。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发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

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应用于电机,在电机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磁轭、端盖和压条组装成磁轭组件,之后将磁轭组件、定子和轴系组件进行套装,使上述部件之间相对固定;然后再通过凸缘或端盖中对应磁体过孔,将磁极模块推至磁轭的磁体安装面上的相邻两个压条之间,使得磁极模块被压条固定在磁轭的磁体安装面,之后将孔盖的一部分探入对应的磁体过孔内,并与磁体过孔正对的磁极模块抵接,将孔盖的另一部分与凸缘或端盖连接,限制磁极模块通过磁极过孔滑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相邻两个压条能够将置入二者之间的磁极模块稳固地固定在磁轭的磁体安装面,为先组装磁轭组件后安装磁极模块的装配步骤创造了可行条件。由于在安装磁极模块之前,磁轭组件、定子和轴系组件已经进行套装,三个部件之间相对固定,磁极模块与定子之间的吸附力不会导致磁轭发生移动,避免了磁轭与定子发生撞击或吸附在一起;而且,此时磁轭的一端连接有端盖,端盖可以增加磁轭的结构强度,有效地避免了磁轭因磁体与定子之间强大的吸引力而导致的变形。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可以保证转子和定子的结构不受损坏,减少了部件修复工作的工作量,显著地降低电机套装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另外,对于分瓣式电机,在安装磁极模块之前,端盖就已经与磁轭连接在一起,在安装磁极模块时,端盖可以辅助磁轭抵抗磁极模块的吸附力,避免磁轭发生变形,有效地解决了分瓣式电机装配时易发生磁轭变形的问题,弥补了分瓣式电机的设计缺陷,有助于分瓣式电机的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大型化电机,同时也解决了大型化电机的运输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轭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的轴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孔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极模块、一种压条、孔盖和第一限位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6的主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的c向剖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0中的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的d向剖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极模块、另一种压条和孔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3的主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4中的e向剖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4中的f向剖视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极模块、又一种压条、孔盖和第二限位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8的主视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1的主视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9中的g向剖视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9中的h向剖视图;

图中:

1-磁轭;11-凸缘;101-磁体过孔;

2-端盖;

3-磁极模块;31-基板;311-第一探出部;312-第二探出部;

32-磁体;33-肋板;331-连接孔;

301-第一磁极侧面;302-第一磁极底面;

4-压条;41-凸起部;401-第一压条侧面;402-第一压条底面;

5-孔盖;51-盖板;52-凸台;521-第一板件;522-第二板件;

6-第一限位块;61-顶板;62-第一块体;63-第二块体;

601-第一限位侧面;602-第一限位底面;

7-第二限位块;701-第二限位侧面;702-第二限位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非分瓣式的电机,一般是先将磁体安装在磁轭上,组装成一个完整(或比较完整)的转子后,然后再将组装后的转子和定子套装成一个完整的电机。由于完整的转子包括磁体,进行电机套装时,转子的磁体与定子会互相吸引导致转子与定子之间出现局部的碰撞,撞击力导致转子和定子变形,同时也会破坏转子和定子表面的涂层(如防腐层或防护覆层),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工人人员的伤亡。而且,转子的磁体与定子一旦吸附在一起便很难分开,磁体也因此受到破坏,导致后续的套装工作很难继续进行,增加了套装工作的操作难度。另外,转子和定子损坏后需要进行修复,这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对于分瓣式的电机,在进行套装时,先将多个模块(例如磁轭模块和定子模块)组装成完成的磁轭和定子,然后完成磁轭、定子和轴系组件之间的套装工作。之后需要在安装端盖之前,将多个磁体安装在磁轭上。由于此时磁轭上未连接端盖,磁轭的结构强度较弱,磁体与定子之间强大的吸引力会导致磁轭变形,导致部分磁体与定子吸附在一起,磁轭与磁体均受到破坏且难以复原,增加了套装工作的操作难度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发现,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如果能够改变现有的电机的结构,使得该电机能够满足在转子、定子、轴系组件和端盖套装完成后,再将磁体安装在磁轭上,就可以避免磁体与定子之间的吸引力导致的转子与定子的碰撞以及磁轭的变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如图1至图3所示,转子包括磁轭1、端盖2,以及多个磁极模块3、压条4和孔盖5。在磁轭1的轴向的两端中,一端设有凸缘11,另一端与端盖2连接。多个压条4在磁轭1的磁体安装面沿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压条4之间设置有一个磁极模块3。凸缘11和端盖2的至少一个中,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可供磁极模块3穿过的磁体过孔101。每个孔盖5的一部分探入于对应的磁体过孔101内,并与磁体过孔101正对的磁极模块3抵接,另一部分与凸缘11或端盖2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应用于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磁体安装面是磁轭1的内周面,压条4设置在该内周面;对于应用于内转子电机的转子,磁体安装面是磁轭1的外周面,压条4设置在该外周面。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如图1和图3所示,对于用于应用于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端盖2为环形板,端盖2的外径与磁轭1的外径相匹配。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如果转子应用于内转子电机,则端盖2的结构和尺寸可以做适应性的改变。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轭1与端盖2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连接,例如,磁轭1与端盖2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是仅磁轭1的凸缘11中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磁体过孔101,也可以是仅端盖2中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磁体过孔101,还可以是凸缘11和端盖2中都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磁体过孔101。在图1至图3中,凸缘11和端盖2中都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磁体过孔101。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磁极模块3可以穿过的磁体过孔101,即磁极模块3可以通过磁体过孔101置于磁轭1磁体安装面上的相邻两个压条4之间,也可以将固定于相邻两个压条4之间的磁极模块3通过磁体过孔101取出。

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应用于电机,在电机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磁轭1、端盖2和压条4组装成磁轭组件,之后将磁轭组件、定子和轴系组件进行套装,使上述部件之间相对固定;然后再通过凸缘11或端盖2中对应磁体过孔101,将磁极模块3推至磁轭1的磁体安装面上的相邻两个压条4之间,使得磁极模块3被压条4固定在磁轭1的磁体安装面,之后将孔盖5的一部分探入对应的磁体过孔101内,并与磁体过孔101正对的磁极模块3抵接,将孔盖5的另一部分与凸缘11或端盖2连接,限制磁极模块3通过磁体过孔101滑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相邻两个压条4能够将置入二者之间的磁极模块3稳固地固定在磁轭1的磁体安装面,为先组装磁轭组件后安装磁极模块3的装配步骤创造了可行条件。由于在安装磁极模块3之前,磁轭组件、定子和轴系组件已经进行套装,三个部件之间相对固定,磁极模块3与定子之间的吸附力不会导致磁轭1发生移动,避免了磁轭1与定子发生撞击或吸附在一起;而且,此时磁轭1的一端连接有端盖2,端盖2可以增加磁轭1的结构强度,有效地避免了磁轭1因磁体32与定子之间强大的吸引力而导致的变形。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可以保证转子和定子的结构不受损坏,减少了部件修复工作的工作量,显著地降低电机套装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另外,对于分瓣式电机,在安装磁极模块3之前,端盖2就已经与磁轭1连接在一起,在安装磁极模块3时,端盖2可以辅助磁轭1抵抗磁极模块3的吸附力,避免磁轭1发生变形,有效地解决了分瓣式电机装配时易发生磁轭1变形的问题,弥补了分瓣式电机的设计缺陷,有助于分瓣式电机的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大型化电机,同时也解决了大型化电机的运输问题。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如图8、图15和图20所示,压条4包括两个第一压条侧面401。在相邻两个压条4中,一个压条4中的一个第一压条侧面401,沿磁轭1的周向与另一个压条4中的一个第一压条侧面401相对。如图5所示,磁极模块3包括两个第一磁极侧面301,两个第一磁极侧面301,分别与相邻两个压条4中每个压条4中的一个第一压条侧面401贴合。

如图8所示,压条4可以呈长条形,第一压条侧面401为压条4的长度方向的侧面,两个第一压条侧面401沿压条4的宽度方向相背对,压条4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磁轭1的轴向。如图5所示,磁极模块3大致呈长条板状,第一磁极侧面301为磁极模块3的长度方向的侧面,两个第一磁极侧面301沿磁极模块3的宽度方向相背对,磁极模块3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磁轭1的轴向。以图6和图7中靠左的磁极模块3为例,如图10至图12所示,该磁极模块3的一个第一磁极侧面301与左侧的压条4中的右侧的第一压条侧面401贴合,该磁极模块3的另一个第一磁极侧面301与右侧的压条4中左侧的第一压条侧面401贴合。

可选地,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压条4还包括第一压条底面402,两个第一压条侧面401分别位于第一压条底面402两侧。第一压条底面402正对并贴合于磁体安装面,第一压条侧面401与第一压条底面402之间构成第一预设角度,第一预设角度为钝角。磁极模块3还包括第一磁极底面302,两个第一磁极侧面301分别位于第一磁极底面302两侧。第一磁极底面302正对并贴合于磁体安装面,第一磁极侧面301与第一磁极底面302之间构成第二预设角度,第一预设角度与第二预设角度互为补角。磁极模块3的两个第一磁极侧面301,分别与相邻两个压条4中每个压条4中的一个第一压条侧面401贴合。

第一压条底面402为压条4的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底面,两个第一压条侧面401分别在第一压条底面402的左右两侧,与第一压条底面402相邻。第一磁极底面302为磁极模块的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底面,两个第一磁极侧面301分别在第一磁极底面302的左右两侧,与第一磁极底面302相邻。由于第一预设角度为钝角,且第一预设角度与第二预设角度互为补角,当第一磁极侧面301与第一压条侧面401贴合时,压条4能够同时在磁轭1的径向和周向限制磁极模块3的移动,使得磁极模块3被固定在磁体安装面。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如图5所示,磁极模块3包括基板31、以及设置于基板31的磁体32,基板31的两端在磁体32的长度方向分别超出磁体32,形成第一探出部311和第二探出部312。磁极模块3的第一磁极底面302为基板31的远离磁体32的底面,磁极模块3的第一磁极侧面301包括磁体32的侧面和基板31的侧面。

磁体32的侧面和基板31的侧面是共面的,且都属于第一磁极模块3的第一磁极侧面301的一部分。磁体32包括多个磁钢(图中未示出),多个磁钢沿基板31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利用罩壳(图中未示出)将多个磁钢包裹在一起,罩壳具有密封和防腐的功能,罩壳的内部间隙处可以填充胶体。

可选地,多个磁钢也可以沿基板31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两列,一列磁钢的极性与另一列磁钢的极性相反。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磁体过孔101的设置位置与磁极模块3安放方位之间的关系可以包括下述3种:

方式1:仅凸缘11中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磁体过孔101,所有的磁极模块3的第一探出部311沿磁轭1的轴向指向凸缘11,所有的磁极模块3的第二探出部312沿磁轭1的轴向指向端盖2。

方式2:仅端盖2中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磁体过孔101,所有的磁极模块3的第一探出部311沿磁轭1的轴向指向端盖2,所有的磁极模块3的第二探出部312沿磁轭1的轴向指向凸缘11。

方式3:凸缘11和端盖2中都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磁体过孔101,一部分磁极模块3的第一探出部311靠近凸缘11,该一部分的磁极模块3的第二探出部312靠近端盖2;另一部分磁极模块3的第一探出部311靠近端盖2,该另一部分的磁极模块3的第二探出部312靠近凸缘11。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如图1至图3所示,磁体过孔101的设置位置与磁极模块3安放方位之间的关系采用方式3。具体地,凸缘11上的磁体过孔101与端盖2上的磁体过孔101沿磁轭1的周向交错设置,假设存在一个基准面,该基准面垂直于磁轭1的轴向,将凸缘11上的磁体过孔101与端盖2上的磁体过孔101都投影的该基准面上,则凸缘11上的任意相邻两个磁体过孔101的投影之间,设置有端盖2上的一个磁体过孔101的投影。

对于相邻两个磁极模块3,一个磁极模块3通过凸缘11上的磁体过孔101置入相邻两个压条4之间,该磁极模块3的第一探出部311靠近凸缘11,该磁极模块3的第二探出部312靠近端盖2;另一个磁极模块3通过端盖2上的磁体过孔101置入相邻两个压条4之间,该磁极模块3的第一探出部311靠近端盖2,该磁极模块3的第二探出部312靠近凸缘11。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还包括多个第一限位块6,多个第一限位块6与多个磁极模块3一一对应。与同一个磁极模块3对应的孔盖5和第一限位块6,分别靠近该磁极模块3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限位块6连接于磁体安装面,沿磁轭1的轴向与对应的磁极模块3中的磁体32抵接,沿磁轭1的径向覆盖磁极模块3中的第二探出部312。

在图6和图7中,每个磁极模块3都有与其对应的一个孔盖5和一个第一限位块6,孔盖5靠近基板31的第一探出部311,第一限位块6靠近基板31的第二探出部312。孔盖5和第一限位块6分别与磁极模块3的两端抵接,限制了磁极模块3在磁轭1的轴向的移动。

可选地,第一限位块6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于磁轭1的磁体安装面,第一限位块6也可以直接焊接在磁轭1的磁体安装面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块6包括顶板61、第一块体62和第二块体63。第一块体62和第二块体63固定在顶板61的同一侧,并沿磁轭1的轴向相邻,且第一块体62的厚度大于第二块体63的厚度。

第一块体62和第二块体63,设置在相邻两个压条4中相对的第一压条侧面401之间。第一块体62贴合并连接于磁体安装面。第二块体63沿磁轭1的轴向与对应的磁极模块3中的磁体32抵接,沿磁轭1的径向覆盖磁极模块3中的第二探出部312。顶板61在磁轭1周向的两端分别超出第一块体62,顶板61超出第一块体62的部分,沿磁轭1的径向覆盖压条4的一部分。

由于第一块体62的厚度大于第二块体63的厚度,因此在装配过程中,当第一块体62贴合并连接于磁体安装面时,第二块体63与磁体安装面之间还存在间隙,磁极模块3的第二探出部312可以沿磁轭1的轴向置入该缝隙中,直至磁极模块3的磁体32与第二块体63沿磁轭1的轴向相抵接。同时,第二块体63能够沿磁轭1的径向覆盖磁极模块3中的第二探出部312,进一步配合压条4将磁极模块3固定在磁体安装面。

可选地,可以将第一块体62和第二块体63视作一个整体,将第二块体63中正对第二探出部312的底面作为该整体的第一限位底面602,第一限位底面602可以类比为磁极模块3的第一磁极底面302;将该整体中位于第一限位底面602两侧的侧面,作为该整体的两个第一限位侧面601,第一限位侧面601可以类比为磁极模块3的第一磁极侧面301。第一限位侧面601与第一限位底面602之间构成第二预设角度。第一限位底面602正对并贴合于磁体安装面,两个第一磁极侧面301,分别与相邻两个压条4中每个压条4中的一个第一压条侧面401贴合。

可选地,第一限位块6可以设置螺纹过孔,螺纹过孔贯穿顶板61和第一块体62。螺纹过孔可以供螺钉穿过,使得第一限位块6能够通过螺钉固定在磁轭1的磁体安装面。

可选地,第二块体63中正对磁体32的部位设置有柔性垫片(图中未示出),柔性垫片用于与肋板33抵接。由于凸台52中设置有柔性垫片,因此凸台52和肋板33之间为柔性接触,柔性垫片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凸台52和肋板33发生刚性磕碰。可选地,柔性垫片可以采用橡胶、特氟龙或尼龙等材料制作而成。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如图15所示,压条4的每个第一压条侧面401上设置有凸起部41。在相邻两个压条4中,一个压条4中的一个凸起部41与另一个压条4中的一个凸起部41,沿磁轭1的周向相对且相互靠近。基板31中第二探出部312设置在两个相互靠近的凸起部41之间,磁极模块3中磁体32沿磁轭1的轴向与两个相互靠近的凸起部41抵接。

以图15为例,压条4上设置有两个凸起部41,两个凸起部41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压条侧面401,并且两个凸起部41分别位于压条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对于磁体安装面上相邻两个压条4,在设置压条4的安装方位时,应当保证一个压条4中的一个凸起部41与另一个压条4中的一个凸起部41沿磁轭1的周向相对,使得这两个凸起部41相互靠近,进而使得该两个相互靠近凸起部41之间的距离小于磁极模块3中磁体32的宽度。如图13和图14所示,磁极模块3中第二探出部312的宽度应当小于磁体32的宽度,第二探出部312能够置入两个相互靠近的凸起部41之间。

如图17所示,孔盖5靠近磁极模块3的第一探出部311。如图13和图14所示,磁极模块3的第二探出部312设置在两个相互靠近的凸起部41之间,凸起部41与磁极模块3的磁体32抵接。由于孔盖5和凸起部41分别与磁极模块3的两端抵接,限制了磁极模块3在磁轭1的轴向的移动。

可选地,如图20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压条4的每个第一压条侧面401上设置有凸起部41。在相邻两个压条4中,一个压条4中的一个凸起部41与另一个压条4中的一个凸起部41,沿磁轭1的周向相对且相互靠近。如图18和图19所示,转子还包括多个第二限位块7,每个第二限位块7设置在对应的相邻两个压条4之间。磁极模块3中磁体32通过第二限位块7,沿磁轭1的轴向与相邻两个压条4中两个相互靠近的凸起部41抵接。第二限位块7沿磁轭1的径向覆盖第二探出部312的至少一部分。

如图20所示,压条4上设置有两个凸起部41,两个凸起部41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压条侧面401,并且两个凸起部41分别位于压条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对于磁体安装面上相邻两个压条4,在设置压条4的安装方位时,应当保证一个压条4中的一个凸起部41与另一个压条4中的一个凸起部41沿磁轭1的周向相对,使得这两个凸起部41相互靠近,进而使得该两个相互靠近凸起部41之间的距离小于磁极模块3中磁体32的宽度。

对于图15中的压条4和图20中的压条4,两种压条4的结构可以是完全一致的。当然,两种压条4的结构也可以略有不同,例如,图20中的压条4中凸起部41的凸出长度,大于图15中的压条4中凸起部41的凸出长度。

如图18和图19所示,每个磁极模块3都有与其对应的一个孔盖5和一个第二限位块7。如图24所示,孔盖5靠近基板31的第一探出部311,第二限位块7沿磁轭1的径向覆盖第二探出部312的至少一部分。孔盖5和第二限位块7分别与磁极模块3的两端抵接,限制了磁极模块3在磁轭1的轴向的移动。

第二限位块7可以采用质地较软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二限位块7采用特氟龙或尼龙制成。第二限位块7分别与磁体32和压条4中的凸起部41抵接,避免磁体32与凸起部41之间的刚性接触,防止磁极模块3被损坏。

可选地,如图21和图22所示,第二限位块7包括第二限位底面702、以及分别位于第二限位底面702两侧的两个第二限位侧面701。第二限位底面702正对并贴合于第二探出部312,第二限位侧面701与第二限位底面702之间形成第二预设角度。磁极模块3的两个第二限位侧面701,分别与相邻两个压条4中每个压条4中的一个第一压条侧面401贴合。

与图9所示的第一限位块6相比,图21和图22所示的第二限位块7不需要利用螺钉或焊接固定于磁体安装面,而是被压条4固定于磁体安装面。具体地,如图23和图24所示,压条4包括第一压条底面402和两个第一压条侧面401,两个第一压条侧面401分别位于第一压条底面402两侧。第一压条底面402正对并贴合于磁体安装面,第一压条侧面401与第一压条底面402之间构成第一预设角度,第一预设角度为钝角。由于第二限位块7的第二限位底面702正对并贴合于第二探出部312,且第一预设角度与第二预设角度互为补角,当第二限位侧面701与第一压条侧面401贴合时,压条4能够同时在磁轭1的径向和周向限制磁极模块3的移动,使得磁极模块3被固定在磁体安装面。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如图5、图6、图7、图13、图14、图18和图19所示,磁极模块3的第一探出部311上设置有肋板33,肋板33上开设有连接孔331,连接孔331与对应的磁体过孔101正对。结合图1可知,孔盖5探入于磁体过孔101的部分,沿磁轭1的轴向与磁体过孔101正对的磁极模块3的肋板33抵接。

肋板33上开设的连接孔331可以方便磁极模块3的拆卸。例如,连接孔331可以为螺纹孔,当磁极模块3需要进入磁体过孔101时,可以将端部带有螺纹的拉杆旋入肋板33中的螺纹孔,利用拉杆将磁极模块3送入磁体过孔101;同样地,磁极模块3需要通过磁体过孔101取出时,可以将端部带有螺纹的拉杆旋入肋板33中的螺纹孔,利用拉杆将磁极模块3取出。

可选地,肋板33上开设的连接孔33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图5中的肋板33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331。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如图4所示,孔盖5包括盖板51、以及设置在盖板51上的凸台52。结合图1可知,盖板51贴合于凸缘11或端盖2的表面。结合图1、图6、图7、图13、图14、图18和图19可知,凸台52探入于磁体过孔101内,沿磁轭1的轴向与磁体过孔101正对的磁极模块3的肋板33抵接,沿磁轭1的径向覆盖第一探出部311的至少一部分。

以在磁轭1的凸缘11上开设磁体过孔101为例,在安装磁极模块3前,保持孔盖5与凸缘11为分离状态。将磁极模块3通过磁体过孔101置于磁轭1磁体安装面上的相邻两个压条4之间,将凸台52探入磁体过孔101内并与磁极模块3的肋板33抵接,再将盖板51与凸缘11连接。孔盖5可以防止磁极模块3通过磁体过孔101滑出,同时配合磁体32固定部来限制磁极模块3沿磁轭1的轴向移动,防止电机运行时磁极模块3发生振动;另外,凸台52探入磁体过孔101后,可以将磁体过孔101密封,防止外界的水汽或其他杂质经过磁体过孔101进入磁轭1的内部与磁极模块3接触,避免磁极模块3被腐蚀。

可选地,如图4所示,凸台5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件521和第二板件522,第一板件5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超出第二板件522,形成两个台阶结构。也就是说,凸台52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大致呈t形。第一板件521和第二板件52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例如将一个板件中指定区域内的材料去除后,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台阶结构。当然,第一板件521和第二板件522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结合图4和图10可知,第二板件522的宽度,与相邻两个压条4相对的第一压条侧面401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孔盖5的凸台52探入磁体过孔101后,凸台52的第二板件522进入相邻两个压条4之间。在磁轭1的周向,第二板件522的一个侧面与其中一个压条4的第一压条侧面401贴合,第二板件522的另一个侧面与另一个压条4的第一压条侧面401贴合;在磁轭1的径向,第二板件522的顶面正对并贴合磁极模块3的第一探出部311;在磁轭1的轴向,凸台52与第一探出部311上的肋板33抵接。另外,在磁轭1的径向,第一板件521在其宽度方向超出第二板件522的部分,与压条4贴合。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轭组件中,孔盖5的材料可以为非金属。孔盖5可以采用塑料等非金属制成,能够减轻自身的重量,有助于电机的轻量化。当然,孔盖5也可以采用铁等金属材料制成。

凸台52中正对肋板33的部位设置有柔性垫片(图中未示出),柔性垫片用于与肋板33抵接。由于凸台52中设置有柔性垫片,因此凸台52和肋板33之间为柔性接触,柔性垫片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凸台52和肋板33发生刚性磕碰。可选地,柔性垫片可以采用橡胶、特氟龙或尼龙等材料制作而成。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还包括多个连接件(图中为示出)。孔盖5的盖板51,通过连接件与凸缘11或端盖2连接。连接件包括螺钉、螺栓或铆钉。

盖板51与连接件的接触位置、盖板51的边缘与凸缘11或端盖2的贴合处,覆盖有密封层(图中未示出)。密封层包括树脂层。

由于连接件需要穿透盖板51,因此盖板51与连接件的接触位置可能存在缝隙;盖板51是贴在凸缘11或端盖2表面,因此盖板51的边缘与凸缘11或端盖2的贴合处也可能存在缝隙,为了保证磁体过孔101的密封性,可以在上述接触位置和贴合处涂覆密封材料(如树脂)来填充缝隙,最终形成密封层(如树脂层)。

以连接件为螺钉为例。孔盖5的盖板51上开设有多个螺纹过孔。如图1和图2所示,磁轭1的凸缘11中每个磁体过孔101的四周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将孔盖5的盖板51贴合在磁轭1的凸缘11的表面,将螺钉穿过盖板51中的螺纹过孔并旋入凸缘11的螺纹孔中,实现盖板51与凸缘11的连接。同样地,端盖2中每个磁体过孔101的四周也可以开设多个螺纹孔,孔盖5的盖板51通过螺钉端盖2连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电机为发电机或电动机,电机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

可选地,电机具体包括:定子、轴系组件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定子、轴系组件和转子同轴设置,且定子和转子分别与轴系组件连接。

定子、轴系组件以及转子中的磁轭1和端盖2套装完成后,再通过凸缘11或端盖2中对应磁体过孔101,将磁极模块3推至磁轭1的磁体安装面上的两个压条4之间,使得磁极模块3被压条4固定在磁轭1的磁体安装面,此时磁轭1、端盖2和磁极模块3构成完整的转子。以外转子电机为例,轴系组件、定子和转子同轴设置,且由内至外依次套合。转子与轴系组件中的移动部件连接,定子与轴系组件中的非移动部件连接。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可以是分瓣式电机或非分瓣式电机。其中,分瓣式电机是基于方便制造和运输考虑,将电机的转子、定子和端盖2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割成若干模块,减小单个构件的体积和重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子为分瓣结构,包括多个定子模块(图中未示出),多个定子模块沿周向顺次连接。例如,定子模块可以为呈扇形块的形状,多个扇形块沿周向顺次连接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定子。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轭1为分瓣结构,包括多个磁轭1模块(图中未示出),多个磁轭1模块沿周向顺次连接。例如,磁轭1模块可以为呈扇形块的形状,多个扇形块沿周向顺次连接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磁轭1。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端盖2为分瓣结构,包括多个端盖2模块(图中未示出),多个端盖2模块沿周向顺次连接。例如,端盖2模块可以为呈扇形板的形状,多个扇形块沿周向顺次连接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端盖2。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备如下技术效果:

1、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应用于电机,在电机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磁轭、端盖和压条组装成磁轭组件,之后将磁轭组件、定子和轴系组件进行套装,使上述部件之间相对固定;然后再通过凸缘或端盖中对应磁体过孔,将磁极模块推至磁轭的磁体安装面上的相邻两个压条之间,使得磁极模块被压条固定在磁轭的磁体安装面,之后将孔盖的一部分探入对应的磁体过孔内,并与磁体过孔正对的磁极模块抵接,将孔盖的另一部分与凸缘或端盖连接,限制磁极模块通过磁极过孔滑出。

2、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中,相邻两个压条能够将置入二者之间的磁极模块稳固地固定在磁轭的磁体安装面,为先组装磁轭组件后安装磁极模块的装配步骤创造了可行条件。由于在安装磁极模块之前,磁轭组件、定子和轴系组件已经进行套装,三个部件之间相对固定,磁极模块与定子之间的吸附力不会导致磁轭发生移动,避免了磁轭与定子发生撞击或吸附在一起;而且,此时磁轭的一端连接有端盖,端盖可以增加磁轭的结构强度,有效地避免了磁轭因磁体与定子之间强大的吸引力而导致的变形。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可以保证转子和定子的结构不受损坏,减少了部件修复工作的工作量,显著地降低电机套装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对于分瓣式电机,在安装磁极模块之前,端盖就已经与磁轭连接在一起,在安装磁极模块时,端盖可以辅助磁轭抵抗磁极模块的吸附力,避免磁轭发生变形,有效地解决了分瓣式电机装配时易发生磁轭变形的问题,弥补了分瓣式电机的设计缺陷,有助于分瓣式电机的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大型化电机,同时也解决了大型化电机的运输问题。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及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