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结构及相应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3696发布日期:2019-08-16 22:1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齿轮传动结构及相应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传动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齿轮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转动,从而驱动机器的运转,其中电机常常会通过连接减速机来降低转速并提升力矩,在现有技术中,减速机和电机一般是独立的两个设备,减速机与电机一般是通过后续装配形成连接,但在很多情况下,一种电机始终就是配对设定的一款减速机,独立设置不仅浪费了材料与资源,而且安装时,电机和减速机均需进行定位固定,增加了安装工序,更为费时费力,对安装环境也有更高的要求。

故需要提供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相应的电机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相应的电机,其通过齿轮板和盖板的对接从而形成设置有齿轮组的空间,齿轮组均通过连接柱转动设置在齿轮板上,结构紧凑且稳定,节省材料和成本,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和减速机独立设置不仅浪费了材料与资源,而且安装时,电机和减速机均需进行定位固定,增加了安装工序,更为费时费力,对安装环境也有更高的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其包括:

齿轮板,在所述齿轮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转子组件穿过以进行传动连接的避位孔;

多根连接柱,固定连接在所述齿轮板的板面上;

齿轮组,包括位于一端的输入齿轮、位于另一端的输出齿轮以及传动连接在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齿轮,所述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以及所述中间齿轮均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以及所述中间齿轮均环绕分布在所述避位孔的周侧;

输出轴,在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轴齿部,所述轴齿部与所述齿轮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齿轮包括第一输入齿部和第一输出齿部,所述输出齿轮包括第二输入齿部和第二输出齿部,所述中间齿轮包括第三输入齿部和第三输出齿部,所述第一输入齿部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输出齿部的齿数,所述第二输入齿部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输出齿部的齿数,所述第三输入齿部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三输出齿部的齿数,所述第一输入齿部、所述第二输入齿部以及所述第三输入齿部的高度位置互相错开,所述第一输入齿部与所述转子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输出齿部与所述轴齿部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齿轮组包括一个所述中间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部位于所述第一输出齿部的上方,所述第二输入齿部位于所述第二输出齿部的上方,所述第三输入齿部位于所述第三输出齿部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轴齿部和所述齿轮板之间形成有避位空间,所述第三输入齿部位于所述避位空间内,所述第三输出齿部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轴齿部的轴向长度,所述轴齿部的轴向长度大于两倍的所述第三输入齿部的轴向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子,在所述齿轮板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的加强定位孔,所述加强定位孔的深度大于所述齿轮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使用上述齿轮传动结构的电机,其包括:

机壳,为中空筒状,包括位于一端用于部件装配的开口以及位于一侧的避位口;

盖板,封闭连接在所述开口上;

固定柱,固定连接在所述机壳的内侧,与所述机壳的中轴线位置重合,一端与所述机壳内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限位连接;

定子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包括固定件以及绕制在所述固定件周侧的线圈,在所述固定件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

转子组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柱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孔内;

所述齿轮传动结构,所述齿轮板连接在所述定子组件上,所述转子组件的输出端穿过所述避位孔与所述第一输入齿部传动连接;

电路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避位口的一侧,用于电性连接所述线圈以及外部供电电源;以及

护线盒,包裹连接在所述电路板的外部以对所述电路板形成保护,所述护线盒同时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机壳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盖板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机壳定位连接的第一定位凸部和第二定位凸部,另外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机壳定位连接以及用于与固定物安装连接的凸耳;

在所述机壳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凸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槽以及与所述凸耳相对应的第三定位槽,在所述护线盒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凸部延伸定位至所述第四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所述输出轴穿出至外部的轴孔,在所述轴孔的周边延伸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用于加长所述轴孔的轴向长度,从而稳固所述输出轴的转动,所述输出轴通过轴套转动连接在所述轴孔内;

所述轴孔的位置位于两个所述凸耳之间的中部且靠近所述第一定位凸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子组件由中部的塑胶件以及包裹设置在所述塑胶件周侧的磁环组成,所述塑胶件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固定柱转动连接的贯通孔,所述塑胶件一端延伸设置有齿轮轴,所述塑胶件的一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机壳内的底面接触,所述齿轮轴与所述盖板限位接触,所述第一输入齿部连接在所述齿轮轴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输入齿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输入齿部的外径,所述第二输入齿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输入齿部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限位连接所述连接柱的限位孔;

在所述定子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孔,在所述齿轮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孔定位连接的定位凸包,通过对所述齿轮板的板体冲压形成所述定位凸包,在所述齿轮板上的顶部的两侧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所述齿轮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延伸板为弧形状,所述延伸板的外侧一面为凸面且与所述机壳的内壁面过盈贴合,在所述延伸板与所述齿轮板连接处的两端设置有卸荷缺口,以利于所述延伸板弯曲变形,进而与所述机壳的内壁过盈接触;

所述延伸板远离所述齿轮板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端块,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端块定位连接的长条形通孔,所述定位端块的长宽小于所述延伸板的长宽,以所述机壳的开口一端为顶部,所述延伸板顶部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一定位槽底部的高度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定位端块与所述长条形通孔定位连接时,所述盖板能对所述延伸板形成压固。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通过齿轮板和盖板的对接从而形成设置有齿轮组的空间,齿轮组均通过连接柱转动设置在齿轮板上,结构紧凑且稳定,节省材料和成本;

其中,第一输入齿部位于第一输出齿部的上方,第二输入齿部位于第二输出齿部的上方,第三输入齿部位于第三输出齿部的下方,三个面积最大的输入齿部在高度位置上错开设置,从而能节省空间,更好的避免部件之间的干涉,在轴齿部和齿轮板之间形成有避位空间,第三输入齿部位于避位空间内,结构非常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另外,输出轴穿出至外部的轴孔,在轴孔的周边延伸设置有加强部,加强部用于加长轴孔的轴向长度,从而稳固输出轴的转动,同时轴孔的位置位于两个凸耳之间的中部,输出轴不易影响凸耳与固定物的安装连接,轴孔靠近第一定位凸部设置,第一定位凸部与机壳上的第一定位槽之间的定位能为输出轴提供稳固的支撑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和齿轮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去除盖板后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技术中,减速机和电机一般是独立的两个设备,减速机与电机一般是通过后续装配形成连接,但在很多情况下,一种电机始终就是配对设定的一款减速机,独立设置不仅浪费了材料与资源,而且安装时,电机和减速机均需进行定位固定,增加了安装工序,更为费时费力,对安装环境也有更高的要求。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电机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7,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去除盖板后的俯视图。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电机,其包括机壳11、盖板12、固定柱13、定子组件14、转子组件15、齿轮传动结构18、电路板16以及护线盒17。

本实施例中的机壳11为中空筒状,包括位于一端用于部件装配的开口111以及位于一侧的避位口112,盖板12封闭连接在开口111上;

固定柱13固定连接在机壳11的内侧,与机壳11的中轴线位置重合,一端与机壳11内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盖板12限位连接。

定子组件14固定设置在机壳11内,包括固定件以及绕制在固定件周侧的线圈,在固定件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

转子组件15转动连接在固定柱13上,且位于连接孔内。

齿轮传动结构18包括齿轮板19、连接柱193、齿轮组以及输出轴181,齿轮板19连接在定子组件14上,转子组件15的输出端穿过避位孔与第一输入齿部611传动连接。

电路板16固定连接在固定件靠近避位口112的一侧,用于电性连接线圈以及外部供电电源。

护线盒17包裹连接在电路板16的外部以对电路板16形成保护,护线盒17同时与固定件和机壳11固定连接,电路板16通过电性插针固定连接在固定件的一侧,用于电性连接线圈以及外部供电电源,电性插针和线圈未标出,电性插针的位置可参照电路板16上的第二电性过孔162,线圈绕接在电性插针上,导电线连接电路板16上的第一电性过孔161,导电线穿过护线盒17上的线孔173穿出,导电线未在图中画出。

请参照图5、图7和图8,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齿轮板19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转子组件15穿过以进行传动连接的避位孔197,多根连接柱193固定连接在齿轮板19的板面上。

齿轮组包括位于一端的输入齿轮61、位于另一端的输出齿轮63以及传动连接在输入齿轮61和输出齿轮63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齿轮62,输入齿轮61、输出齿轮63以及中间齿轮62均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在连接柱193上,输入齿轮61、输出齿轮63以及中间齿轮62均环绕分布在避位孔197的周侧;

在输出轴181的一端设置有轴齿部41,轴齿部41与齿轮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输出轴181包括用于与对应设备连接的扁平段43,本实施例中的输出轴181的直条柱状的轴体为金属材质,所述轴齿部41为塑料材质。

具体的,输入齿轮61包括第一输入齿部611和第一输出齿部612,输出齿轮63包括第二输入齿部621和第二输出齿部622,中间齿轮62包括第三输入齿部631和第三输出齿部632。

第一输入齿部611与齿轮轴53传动连接,第一输出齿部612与第二输入齿部621传动连接,第二输出齿部622与第三输入齿部631传动连接,第三输出齿部632与轴齿部41传动连接,从而使得转子组件15带动输出轴181转动。

其中,第一输入齿部611的齿数大于第一输出齿部612的齿数,第二输入齿部621的齿数大于第二输出齿部622的齿数,第三输入齿部631的齿数大于第三输出齿部632的齿数,从而形成减速传动。

第一输入齿部611、第二输入齿部621以及第三输入齿部631的高度位置互相错开,三个面积最大的输入齿部在高度位置上错开设置从而能节省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齿轮组包括一个中间齿轮62,第一输入齿部611位于第一输出齿部612的上方,第二输入齿部621位于第二输出齿部622的上方,第三输入齿部631位于第三输出齿部632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齿轮61位于齿轮轴53靠近护线盒17的一侧,第二输入齿部621的外径小于第一输入齿部611的外径,第二输入齿部621的外径小于第三输入齿部631的外径,第二输入齿部621的外径做的较小,便于避开与卡位块214的干涉。

请参照图9,其中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结构的侧视图。

优选的,在输出轴18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子42,在齿轮板19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连接端子42的加强定位孔195,加强定位孔195的深度大于齿轮板19的厚度,输出轴181的扭矩与不稳定性最强烈,从而通过设置加强定位孔195来保证其转动的稳定性,在图9中的序号195具体是指形成加强定位孔的延伸环体;

在轴齿部41和齿轮板19之间形成有避位空间64,延伸环体与轴齿部41之间必然存在间隙空间,将该间隙空间增大形成避位空间64,第三输入齿部631位于避位空间64内,从而能最大限度的节约空间,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第三输出齿部632的轴向长度大于轴齿部41的轴向长度,轴齿部41的轴向长度大于两倍的第三输入齿部631的轴向长度,输出轴181的扭矩与不稳定性最强烈,因此将第三输出齿部632和轴齿部41之间的啮合长度设置得较大,从而能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3、图4和图7,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俯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盖板12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机壳11定位连接的第一定位凸部31和第二定位凸部32,另外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机壳11定位连接以及用于与固定物安装连接的凸耳33;

在机壳11靠近开口11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部31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槽113、与第二定位凸部32相对应的第二定位槽114以及与凸耳33相对应的第三定位槽115,在护线盒17靠近盖板12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定位槽171,第二定位凸部32延伸定位至第四定位槽171内,当盖板12与机壳11固定连接时,能对护线盒17形成压固。

在盖板12上的周侧凹陷设置有多个凹槽35,凹槽35用于避开机壳11端部的弯折以形成卡接,这里的卡接是指采用铆压工艺,将机壳11的板体端部压弯变形至凹槽35内,从而对盖板12形成限位固定。

另外,在盖板12上还设置有用于输出轴181穿出至外部的轴孔121,在轴孔121的周边延伸设置有加强部122,加强部122用于加长轴孔121的轴向长度,从而稳固输出轴181的转动,输出轴181通过轴套182转动连接在轴孔121内,轴套磨损后也便于更换,节省成本;

轴孔121的位置位于两个凸耳33之间的中部且靠近第二定位凸部32,输出轴181不易影响凸耳33与固定物的安装连接,轴孔121靠近第一定位凸部31设置,第一定位凸部31与机壳11上的第一定位槽113之间的定位能为输出轴181提供稳固的支撑环境。

在盖板12上设置有用于限位连接连接柱193的限位孔36。

请参照图6,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转子组件15由中部的塑胶件51以及包裹设置在塑胶件51周侧的磁环52组成,塑胶件5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与固定柱13转动连接的贯通孔54,塑胶件51一端延伸设置有齿轮轴53,塑胶件51的一端通过弹性件1A与机壳11内的底面接触,齿轮轴53与盖板12限位接触,使得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第一输入齿部611连接在齿轮轴53靠近盖板12的一端。

请参照图2,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和齿轮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包括位于顶部且靠近避位口112的一侧的连接部213,连接部213的两端设置有卡位块214,护线盒17的两端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上设置有用于与卡位块214固定连接的卡槽172,当卡位块214固定连接至卡槽172内时,护线盒17封闭避位口112;

护线盒17的两端还设置有卡位部174,延伸部卡接在机壳11的内壁面上,卡位部174卡接在机壳11的外侧面上,从而使得护线盒17紧固的连接在机壳11上,延伸部和卡位部174分别夹持在机壳11板体的两侧,从而使得护线盒17与机壳11形成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由叠层设置的上骨架21和下骨架22组成,上骨架21位于靠近开口111的一端,上骨架21的周侧设置有用于绕制线圈的第一线槽211,下骨架22的周侧设置有用于绕制线圈的第二线槽221;

定子组件14还包括上极板23、第一中极板24以及第二中极板25,上极板23位于上骨架21的顶部,第一中极板24和第二中极板25叠层设置在上骨架21和下骨架22之间,第一中极板24靠近上骨架21设置;

上极板23上设置有对位孔232,上骨架21上设置有定位凸柱212,从而可将上极板23和上骨架21进行定位配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中极板24与上骨架21之间,第二中极板25与下骨架22之间,以及上骨架21与下骨架22之间均可采用类似的对位孔与定位凸柱的配合进行定位。

上极板23包括延伸在上骨架21上的连接孔内的第二齿形部231,第一中极板24包括延伸在上骨架21的连接孔内的第三齿形部241,第二齿形部231和第三齿形部241交错分布在连接孔的内壁面上;

第二中极板25包括延伸在下骨架22的连接孔内的第四齿形部251,第四齿形部251和第一齿形部116交错分布在连接孔的内壁面上;

第一齿形板116与机壳11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仅能节约制作成本,而且节省了装配工序,同时一体式结构也使得结构稳定性更强,第一齿形部116由机壳11的底板通过切割弯折形成,同时在机壳11的底板上形成通孔,外置部件能穿过通孔挤压定子组件14,从而便于电机的拆卸;

第一齿形部116,第二齿形部231、第三齿形部241以及第四齿形部251均用于在线圈通电状态下产生磁场,以驱动转子组件转动。

在定子组件14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孔233,在齿轮板19上设置有用于与定位孔233定位连接的定位凸包194,通过对齿轮板19的板体冲压形成定位凸包194,使得定位凸包194的棱边为圆角边,便于与定位孔233进行连接。

在齿轮板19上的顶部的两侧设置有延伸板191,延伸板191与齿轮板19为一体成型结构,延伸板191为弧形状,延伸板191的外侧一面为凸面且与机壳11的内壁面过盈贴合,在延伸板191与齿轮板19连接处的两端设置有卸荷缺口196,以利于延伸板191弯曲变形,进而与机壳11的内壁过盈接触;

延伸板191远离齿轮板19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端块192,在盖板12上设置有用于与定位端块192定位连接的长条形通孔34,定位端块192的长宽小于延伸板191的长宽,以机壳11本体的开口111一端为顶部,延伸板191顶部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一定位槽113底部的高度位置,从而使得定位端块192与长条形通孔34定位连接时,盖板12能对延伸板191形成压固。

同时也就通过延伸板191对定子组件14形成压固,即通过盖板12的固定连接能加固内部各部件设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取绕制有线圈的上骨架21和下骨架22,并取第一中极板24以及第二中极板25,将第一中极板24和第二中极板25叠层固定在上骨架21和下骨架22之间;

之后,再取焊接有导电线的电路板16,将其通过电性插针焊接在固定件的一侧,将线圈电性连接在电性插针上,取上极板23将其固定设置到上骨架21的顶部,取转子组件15将其设置到定子组件14的连接孔内,取护线盒17将导电线穿过线孔173,并将护线盒17通过卡槽172卡接至卡位块214上;

再然后,取机壳11,在机壳11内的底部涂覆润滑脂,再取弹性件1A并装配至固定柱13上,取定子组件14、转子组件15以及护线盒17的连接组件结构,将其通过开口111装配至机壳11内;

装配过程中,由于定子组件14会优先与机壳11的内壁过盈配合,同时由于护线盒17已经与定子组件14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后续装配至机壳11的过程中,机壳11的板体也会顺利的滑接至延伸部24和卡位部25之间形成连接;

当连接组件结构滑动至与机壳11的底部限位接触时,表明装配到位。

接着,将齿轮板19连接至机壳11内,并通过定位凸包194与定子组件14顶部的定位孔233形成定位连接,同时齿轮板19两侧的延伸板191的外侧凸面与机壳11的内壁面过盈贴合;

再接着,依次安装输出齿轮63→安装中间齿轮52→安装输入齿轮61;

最后将输出轴181通过轴套182连接至盖板12上,将盖板12与机壳本体11连接,同时注意需将连接端子42连接至加强定位孔195内,其中盖板12先通过第一定位凸部31、第二定位凸部32以及凸耳33与对应的定位槽形成定位,此时,轴齿部41也与第三输出齿部632啮合连接;

最后通过机壳本体11的端部挤压弯折形成卡接部,卡接部弯折限位至凹槽35内,使得盖板12与机壳11形成固定连接。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机装配过程。

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机通过齿轮板和盖板的对接从而形成设置有齿轮组的空间,齿轮组均通过连接柱转动设置在齿轮板上,结构紧凑且稳定,节省材料和成本;

其中,第一输入齿部位于第一输出齿部的上方,第二输入齿部位于第二输出齿部的上方,第三输入齿部位于第三输出齿部的下方,三个面积最大的输入齿部在高度位置上错开设置,从而能节省空间,更好的避免部件之间的干涉,在轴齿部和齿轮板之间形成有避位空间,第三输入齿部位于避位空间内,结构非常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另外,输出轴穿出至外部的轴孔,在轴孔的周边延伸设置有加强部,加强部用于加长轴孔的轴向长度,从而稳固输出轴的转动,同时轴孔的位置位于两个凸耳之间的中部,输出轴不易影响凸耳与固定物的安装连接,轴孔靠近第一定位凸部设置,第一定位凸部与机壳上的第一定位槽之间的定位能为输出轴提供稳固的支撑环境。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