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动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288发布日期:2019-10-15 18:15阅读:1017来源:国知局
马达制动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制动器结构,尤指针对设有手动松开刹车手把的机械式马达制动器结构。



背景技术:

马达制动器(又称刹车器)的主要功能在于:当马达需要停止、减速、保养或定位断电时,将其刹车固定,使其不因外力转动。现有马达制动器有二种主要结构:

(1)电磁式制动器:电磁式制动器向马达线圈释放电流,产生反向磁力,使马达减速或停止。

(2)机械式制动器:当马达断电停机时,机械式制动器以弹簧抵定于下刹车铁片,使上下刹车铁片夹定安装于马达轴尾的来令片,通过上下刹车铁片及来令片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断电刹车的功效。当马达通电启动时,机械式制动器中设置的线圈产生磁力吸引下刹车铁片,此时下刹车铁片压缩弹簧,与来令片分开,使马达可转动运行。

当马达需要维修、保养或定位时,马达轴心需处于能够转动的状态,以便进行相关检修程序。故机械式制动器通常设有一手动松开制动器刹车的刹车手把结构,在马达断电停机时,以使刹车手把强制将下刹车铁片退开,使其不与来令片接触,意即手动松开刹车。上述的结构,其实存在有缺点:马达进行检修、保养或定位完成通电启动后,若因操作疏忽忘记将刹车手把复位,会让该制动器维持手动松开刹车状态,导致当马达需进行下一阶段工作时,该制动器无法对马达作用。此时马达将因为负载惯性惯量而产生过转现象,其过转量远大于使用制动器停止马达时的过转量,且其马达失去动力后自然停止的过转量无法精确计算,可能造成工作安全事故、定位失准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为改进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制动器结构,其包含:

一刹车座,该刹车座中心具有轴孔,并具有一线圈容置空间、多个弹簧容置空间、至少一穿孔;

一下刹车铁片,该下刹车铁片中心具有轴孔、周围具有至少一固定孔,该轴孔具有内螺牙;

一线圈,其组设于该线圈容置空间,通电后产生磁力;

多个弹簧,其组设于该弹簧容置空间,抵定于该下刹车铁片;

一刹车轴心,其具有相对应该下刹车铁片内螺牙的外螺牙,该刹车轴心穿过该刹车座,咬合该下刹车铁片的内螺牙,将该刹车座及该下刹车铁片组合一体;

至少一固定螺丝,该固定螺丝穿过该刹车座穿孔,凸出于该下刹车铁片固定孔;

至少一套筒,其套于该固定螺丝尾端,卡定于该下刹车铁片固定孔,使该下刹车铁片能够随该刹车轴心移动,但不能随该刹车轴心转动;

一刹车手把,该刹车手把组设于该刹车轴心,转动该刹车手把时,能够使该下刹车铁片往该刹车座方向位移;

一限位件,其固接于该刹车座,用以限定该刹车手把转动弧度。

前述的马达制动器结构,其中,还设有一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第一端固接于该刹车座,第二端固接于该刹车手把。

前述的马达制动器结构,其中,于该刹车轴心还设有一复位件,该复位弹簧第二端固接于该复位件。

前述的马达制动器结构,其中,该复位弹簧第一端固接于该限位件。

前述的马达制动器结构,其中,还设有一止动环,该止动环套于该刹车轴心,并具有穿孔,该刹车手把穿过于该止动环,锁固于该刹车轴心。

前述的马达制动器结构,其中,还设有一止动环,该止动环套于该刹车轴心,并具有多个穿孔,该刹车手把及该复位件穿过于该止动环,锁固于该刹车轴心。

前述的马达制动器结构,其中,使该下刹车铁片不能转动的多个固定螺丝及套筒锁固于应用该制动器的马达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马达制动器结构,能够调整刹车的手把与制动器刹车铁片的相对距离,于马达通电启动后,使该手把自动复位,当制动器线圈断电再次失去磁力时,弹簧得以伸展将下刹车铁片抵定来令片,达到避免因人为疏失造成工作安全事故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马达呈工作状态刹车时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马达呈工作状态运转时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马达呈停机状态前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马达呈停机状态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马达初恢复工作状态时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刹车座

100 轴孔

101 线圈容置空间

102 弹簧容置空间

103 穿孔

11 下刹车铁片

110 轴孔

111 内螺牙

112 固定孔

12 线圈

13 弹簧

14 刹车轴心

140 抵定部

141 外螺牙

15 固定螺丝

150 套筒

16 刹车手把

17 限位件

18 复位件

19 复位弹簧

191 第一端

192 第二端

21 马达轴心

22 上刹车铁片

23 来令片

142 止动环

143 穿孔

H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涉及一种马达制动器结构,包含:一刹车座10,该刹车座中心具有轴孔100,并具有一线圈容置空间101、多个弹簧容置空间102、至少一穿孔103;一下刹车铁片11,中心具有轴孔110、周围具有至少一固定孔112,该轴孔110具有内螺牙111;一线圈12,组设于该线圈容置空间101,通电后可产生磁力;多个弹簧13,组设于该弹簧容置空间102,抵定于该下刹车铁片11;一刹车轴心14,具有一抵定部140及相对应该下刹车铁片11内螺牙111的外螺牙141,该刹车轴心14穿过该刹车座10,咬合该下刹车铁片11的内螺牙111,将该刹车座10及该下刹车铁片11组合一体;至少一固定螺丝15,该固定螺丝15穿过该刹车座穿孔103,凸出于该下刹车铁片11固定孔112;至少一套筒150,套于该固定螺丝15尾端,卡定于该下刹车铁片11固定孔112,使该下刹车铁片11可随刹车轴心14移动,但不可随刹车轴心14转动;一刹车手把16,该刹车手把16组设于该刹车轴心14,转动该刹车手把16时,可使该下刹车铁片11往该刹车座10方向位移;一限位件17,固接于该刹车座10,用以限定该刹车手把16转动弧度;一复位件18,组设于该刹车轴心14;一复位弹簧19,该复位弹簧19第一端191固接于该刹车座10,第二端192固接于该复位件18;一马达,具有一马达轴心21,组设一上刹车铁片22及一来令片23,该马达轴心21可与该刹车轴心14固接。

另外,可再有一止动环142,该止动环142套于该刹车轴心14,并具有多个穿孔143,该刹车手把16及该复位件18穿过于该止动环142,锁固于该刹车轴心14。

请参阅图3至图5,马达呈一般工作状态时,会有刹车及运转的需求。当需要马达刹车时,该线圈12是非通电状态,因弹簧13具有弹力,且抵定于该下刹车铁片11,得以使下刹车铁片11能与上刹车铁片22一起夹定来令片23,让马达停止运转;当需要马达运转时,该线圈12是通电状态,可产生磁力,能克服弹簧13的弹力,使该下刹车铁片11脱离夹定来令片23的状态,使马达得以继续运转。

请再参阅图6至图8,当马达呈停机、检修、保养或定位状态时,因该线圈12是非通电状态,该下刹车铁片11呈夹定来令片23的状态,需通过外力将下刹车铁片11脱离夹定来令片23,才可将制动器与马达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刹车轴心14,组设一刹车手把16,当旋转刹车手把16时,刹车轴心14随之转动,而刹车轴心14咬合的下刹车铁片11,被固定螺丝15固定不能转动,因此可让下刹车铁片11往刹车座10方向位移,脱离夹定来令片23,且与刹车座间能有间隙H,此时由于该刹车轴心14底定部140仍因弹簧13的弹力抵定刹车座10,故该刹车手把16能保持旋转后的状态;当马达初恢复工作状态时,因线圈12通电后产生磁力,该下刹车铁片11会被磁力吸引,再向刹车座10的方向位移间隙H的距离,而刹车轴心14亦退后间隙H的距离,使得刹车轴心14的抵定部140脱离抵定刹车座10的状态,该刹车手把16即可通过复位弹簧19的弹力回复原位,即回复图6的状态。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概念,该复位弹簧19是提供刹车手把16复位的力,因此该复位弹簧19两端组设的位置,只要能提供刹车手把16复位方向的力皆可。例如图6第一端191固接于该限位件17,第二端192固接于该复位件18;图9第一端191固接于该刹车座10,第二端192固接于该刹车手把16;图10甚至不需要复位弹簧19,通过刹车手把所受的重力复位。

本实用新型下刹车铁片11的固定孔112,作用在于让下刹车铁片被固定螺丝15卡定、不能转动,因此不限定固定孔的形状,只需要让固定螺丝15及套筒150穿过即可,可以是单纯的圆孔形状或是如图2中的凹槽形状。而固定螺丝15亦不限定仅能由刹车座锁固,亦可是锁固于应用该制动器的马达结构。

依据上述结构,可得下列功效、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可改变的刹车手把与刹车铁片相对距离,使制动器刹车手把于马达通电启动后可自动复位,使制动器线圈断电失去磁力后,使弹簧得以伸展将刹车铁片抵向并夹定来令片,达到制动器线圈通电与否便能控制弹簧对马达进行刹车作用的功效,避免因操作疏忽将刹车手把复位,造成工作安全事故或定位失准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有突破性的构造,且具有改进性的设计实用新型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当不能据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举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进行的均等变化与修饰,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