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电缆安装专用高效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4920发布日期:2020-06-17 00:3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电缆安装专用高效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安全型电缆安装专用高效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在电力工程中对线路的电力负荷计算、布线设计、放线施工等项目为关键技术。电力工程的实现需要多个部分的协作完成,根据建设方单位的电力使用需求,通过设计院进行对线轮进行专业的设计规划,制定项目的设计方案,交于施工单位后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的制定后,方可实施对电力工程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对电力线路的放线为电力施工最基础的施工内容,高压电缆从高压变电所中引出进行远距离输电,针对高压箱柜的安装施工、线缆的入户、线缆铜线头的安装等为电力施工的重要项目。

高压电缆进入变电所时,通常将电缆敷设于电缆通道,电缆通道的标高低于变电所基座的标高,达到变电所基座时,施工人员需人工站于电缆通道底部,将电缆进行向上翻折后送至与变电所中,完成高压电缆的入户。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缺陷:(1)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进入电缆通道底端,进行电缆辅助敷设,与其他高压电缆近距离接触,极易产生高压触电危险。(2)通过人力方式对较为粗壮、笨重的电缆进行拖拽敷设,且电缆进行有弧度的翻折困难,极其耗费人力,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型电缆安装专用高效固定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全型电缆安装专用高效固定结构,包括底板、底脚、固定杆、气压杆、拨片、连接杆、支撑架、转筒;所述底板呈薄板状结构;所述底脚设置于所述底板底面四角,与所述底板斜向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四角,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气压杆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所述气压杆底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拨片设置于所述气压杆顶端一侧;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气压杆上方,所述气压杆顶面与所述连接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每端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架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转筒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两端,呈对称设置,所述转筒包括筒体、滑轮架、滑轮;所述筒体呈圆筒状结构;所述滑轮架周向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壁,每个所述滑轮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每个所述滑轮两端与两个所述滑轮架通过轴实现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筒体外侧壁一端与两个所述固定杆顶端通过轴实现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筒体外侧壁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顶端通过轴实现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两端为“y”字形结构,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每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的设置间距与所述筒体的外径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所述转筒与所述底板呈同向设置。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架呈“匚”字形结构,每个所述支撑架两侧顶端的间距与所述筒体的外径相适应。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筒体的两端呈向外翻折结构,呈喇叭口状。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筒体内设置的滚轮数量为两圈,每圈所述滚轮周向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壁两端,每圈所述滚轮数量为六个。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喉箍、铆钉、膨胀螺丝、螺栓、螺母、螺钉、自攻螺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是:

针对变电所电缆入户使用时,按下拨片时,可对气压杆进行抬升调节,气压杆带动连接杆上升,支撑架随之抬升,两侧的转筒与支撑架、固定杆同时转动,转筒的一端筒口进行抬升;按压拨片同时按压连接杆时,气压杆进行下降调节,支撑架随之下降,两侧的转筒与支撑架、固定杆同时转动,转筒的一端筒口进行下降;通过对气压杆伸长量的调节,对两侧转筒的开合角度进行调节,当两侧转筒开合角度呈凹型时,停止对气压杆调节,接着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变电所入口处的电缆通道底端。

将电缆依次穿过两侧筒体,电缆通过两个转筒的转向作用后,呈有弧度的向上翻折状,施工人员分别电缆一端对电缆进行拖拽与电缆另一端进行输送,电缆与桶体的内各滑轮实现滚动,电缆被平顺的输送至变电所内,实现电缆的入户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针对高压电缆进入变电所施工过程中的难点,设计了一种电缆固定结构,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进入电缆通道底端,降低的高压触电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可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电缆进行翻折、滑动输送至变电站内,电缆敷设过程流畅,极大提升了施工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结构设计,可通过气压杆的伸长量调节两侧转筒的开合角度,当两侧的转筒处于钝角开合角度时,可对电线进行向上翻折敷设,如电缆出电缆通道、电缆进入变电所等情况;当两侧的转筒处于锐角开合角度时,可对电缆进行向下翻折敷设,如电缆进电缆通道等情况;针对不同的电缆敷设场景,均可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电缆进行辅助固定敷设,适用范围广。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套筒的形式,对电缆翻折处进行了有效保护,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筒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筒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底板1、底脚2、固定杆3、气压杆4、拨片5、连接杆6、支撑架7、转筒8、筒体8-1、滑轮架8-2、滑轮8-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固定结构均为胶粘、焊接、螺钉连接、螺栓螺母连接、铆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技术。

本实施列中所提及的拨片与气压杆为配套设备,所述气压杆为市场中可支架购买获得的通用部件,其结构原理为该领域人员所熟知的公知技术,在本实用新型中不进行赘述。

结合附图可见,一种安全型电缆安装专用高效固定结构,包括底板、底脚、固定杆、气压杆、拨片、连接杆、支撑架、转筒;所述底板呈薄板状结构;所述底脚设置于所述底板底面四角,与所述底板斜向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四角,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气压杆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所述气压杆底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拨片设置于所述气压杆顶端一侧;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气压杆上方,所述气压杆顶面与所述连接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每端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架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转筒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两端,呈对称设置,所述转筒包括筒体、滑轮架、滑轮;所述筒体呈圆筒状结构;所述滑轮架周向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壁,每个所述滑轮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每个所述滑轮两端与两个所述滑轮架通过轴实现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筒体外侧壁一端与两个所述固定杆顶端通过轴实现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筒体外侧壁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顶端通过轴实现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两端为“y”字形结构,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每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的设置间距与所述筒体的外径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所述转筒与所述底板呈同向设置。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架呈“匚”字形结构,每个所述支撑架两侧顶端的间距与所述筒体的外径相适应。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筒体的两端呈向外翻折结构,呈喇叭口状。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筒体内设置的滚轮数量为两圈,每圈所述滚轮周向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壁两端,每圈所述滚轮数量为六个。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喉箍、铆钉、膨胀螺丝、螺栓、螺母、螺钉、自攻螺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是:

针对变电所电缆入户使用时,按下拨片时,可对气压杆进行抬升调节,气压杆带动连接杆上升,支撑架随之抬升,两侧的转筒与支撑架、固定杆同时转动,转筒的一端筒口进行抬升;按压拨片同时按压连接杆时,气压杆进行下降调节,支撑架随之下降,两侧的转筒与支撑架、固定杆同时转动,转筒的一端筒口进行下降;通过对气压杆伸长量的调节,对两侧转筒的开合角度进行调节,当两侧转筒开合角度呈凹型时,停止对气压杆调节,接着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变电所入口处的电缆通道底端。

将电缆依次穿过两侧筒体,电缆通过两个转筒的转向作用后,呈有弧度的向上翻折状,施工人员分别电缆一端对电缆进行拖拽与电缆另一端进行输送,电缆与桶体的内各滑轮实现滚动,电缆被平顺的输送至变电所内,实现电缆的入户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针对高压电缆进入变电所施工过程中的难点,设计了一种电缆固定结构,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进入电缆通道底端,降低的高压触电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可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电缆进行翻折、滑动输送至变电站内,电缆敷设过程流畅,极大提升了施工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结构设计,可通过气压杆的伸长量调节两侧转筒的开合角度,当两侧的转筒处于钝角开合角度时,可对电线进行向上翻折敷设,如电缆出电缆通道、电缆进入变电所等情况;当两侧的转筒处于锐角开合角度时,可对电缆进行向下翻折敷设,如电缆进电缆通道等情况;针对不同的电缆敷设场景,均可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电缆进行辅助固定敷设,适用范围广。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套筒的形式,对电缆翻折处进行了有效保护,安全性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