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3258发布日期:2020-01-03 10:4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保护套。



背景技术:

传统意义上的太阳能光伏组件,都有一圈铝合金边框作为保护,这套边框主要有以下作用:1、单独的太阳能光伏板无法抵抗自然状态下的大风强雪,在光伏板外层包裹一圈一定强度的铝合金边框可以增强组件机械强度;2、在组件安装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光伏板边缘和四个角落是比较碰伤导致组件破裂的区域,有了边框保护阻隔,将会杜绝破裂因边缘保护不力导致的损毁。

现有技术采用在光伏组件的四个角加装护套,能够有效防止电池衰减。但没有护套的光伏组件的边缘被撞击硬质物体时还是容易破裂,并且还有一定的水汽渗透风险。

采用在光伏组件四周加装铝合金边框,可以避免光伏组件的破裂。但由于铝合金边框增加光伏组件的重量、光伏组件绝缘性能下降,电池衰减风险提高,需要做金属接地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保护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设置有贯通槽,其横截面为u形,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另一端部连接,

所述第一或二部分能够设置于光伏组件的表面,其中,所述保护套的材料为绝缘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三部分为弯曲状,

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保护套开口端收缩,使得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有锯齿状的第一增粘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锯齿状的第二增粘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有第一止动件,所述第一止动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第二止动件,所述第二止动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止动件的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一止动件的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第三部分设置,

所述第二止动件的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二止动件的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第三部分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止动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止动件的第二端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止动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止动件的第一端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止动件的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部,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部为自由端;

所述第二止动件的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部,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部为自由端。

优选地,沿所述第三部分的内表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且向两端延伸,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所述第三部分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沿所述第三部分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透气孔,各所述透气孔为通孔。

优选地,各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大小为0.9~1.4mm,相邻两所述透气孔间隔30~50mm设置。

优选地,所述保护套的材料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光伏组件边缘以及角落的磕碰,避免光伏组件的受损;其次绝缘的保护套增加光伏组件的绝缘性能,不需接地,杜绝电池诱导衰减和光伏组件边缘水汽渗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保护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保护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套插入光伏组件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方向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套与光伏组件被组件压块装置处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保护套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保护套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保护套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保护套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保护套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轴测图;

图1-12中:1、第一部分,101、第一部分的第一端部,102、第一部分的第二端部,11、第一粘结结构,12、第一止动件,121、第一止动件的第一端部,122、第一止动件的第二端部;

2、第一部分,201、第二部分的第一端部,202、第二部分的第二端部,21、第二粘结结构,22、第二止动件,221、第二止动件的第一端部,222、第二止动件的第二端部;

3、第三部分,31、凹槽,32、透气孔;

4、光伏组件,41、第一玻璃板,42、第二玻璃板,43、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4、电池片;

5、粘性物质,6、组件压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保护套,设置有贯通槽,其横截面为u形,包括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和第三部分3。

第一部分1的一端部与第三部分3的一端部连接,第二部分2的一端部与第三部分3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一或二部分能够设置于光伏组件4的表面,其中,保护套的材料为绝缘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光伏组件边缘以及角落的磕碰,避免光伏组件的受损;其次绝缘的保护套增加光伏组件的绝缘性能,不需接地,杜绝电池诱导衰减和光伏组件边缘水汽渗透。

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光伏组件4包括第一玻璃板41、第二玻璃板42、两个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3和多个电池片44。

第一玻璃板41包括正面和背面,第二玻璃板42包括正面和背面。第一玻璃板41与第二玻璃板42均为矩形板。第一玻璃板41的外形轮廓大小与第二玻璃板42的外形轮廓大小相等。

第一玻璃板41的背面与第二玻璃板42的正面相向设置,且在其之间设置两个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3。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3为一矩形板,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3的外形轮廓与第一玻璃板41或第二玻璃板42的外形轮廓相同。

第一玻璃板41的背面下方对应设置一个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3,第二玻璃板42的正面上方对应设置另一个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3。

两个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3之间设置有多个电池片44。各电池片44均位于同一高度层。

参考图3,保护套的第一部分1包括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2,保护套的第二部分2包括第一端部201和第二端部202,保护套的第三部分3呈弯曲状。第一部分1的长度、第二部分2的长度和第三部分3的长度均相等。

第一部分1的第二端部102与第三部分3的一端部连接,第一部分1的第一端部101用于设置在光伏组件4的第一玻璃板41的正面上;第二部分2的第二端部202与第三部分3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二部分2的第一端部201用于设置在光伏组件4的第二玻璃板42的背面上。

保护套开口端收缩,使得第一部分1的第一端部101与第二部分的2第一端部201的距离小于使得第一部分1的第二端部102与第二部分2的第二端部202的距离,使得保护套呈一英文大写字母c形。

参考图4和5,保护套插入光伏组件4四周的边缘,光伏组件4的边缘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之间的间隙填充粘性物质5,用于粘接保护套和光伏组件4。

定义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接触的一面为内表面,反之为外表面。

参考图6,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在组件压块装置6的作用下,保护套的第一部分1的外表面和第二部分2的外表面被紧紧挤压,第一部分1的内表面与光伏组件4的第一玻璃板41的正面贴合,通过粘性物质5连接二者;第二部分2的内表面与光伏组件4的第二玻璃板42的背面贴合,通过粘性物质5连接二者,实现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的粘接。

上述的保护套结构,使得更多的粘性物质5填充于间隙空间,增加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粘接的牢固性。且在组件压块装置6的作用时,粘性物质5不容易流出保护套。

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照上述的光伏组件4,保护套的内表面、外表面以及保护套插入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

在第一部分1的内表面设置有锯齿状的第一增粘结构11,第一增粘结构11沿第一部分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向两端延伸。第一增粘结构11的长度与第一部分1的长度相等。

在第二部分2的内表面设置有锯齿状的第二增粘结构21,第二增粘结构21沿第二部分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向两端延伸。第二增粘结构21的长度与第二部分2的长度相等。

在组件压块装置6的作用时,第一增粘结构11与光伏组件4的第一玻璃板41的正面能够接触,增加两者粘接时的摩擦力,提高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粘接的牢固性;第二增粘结构21与光伏组件4的第二玻璃板42的背面能够接触,增加两者粘接时的摩擦力,提高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粘接的牢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增粘结构11可以为间隔式沿第一部分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增粘结构11的形状可以半圆形、正方形、梯形或者这些形状的组合形状,第一增粘结构1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第一增粘结构11的数量不限定只有一个,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多个,可以根据第一部分1的大小适当增减第一增粘结构11的数量。第二增粘结构21的说明内容同第一增粘结构11的说明内容相同。

参考图8,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照上述的光伏组件4,保护套的内表面、外表面以及保护套插入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

在第一部分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止动件12,第一止动件12沿第一部分1的长度方式设置,且向两端延伸。第一止动件12的长度与第一部分1的长度相等。

第一止动件12包括第一端部121和第二端部122,第一止动件12的第一端部121设置在第一部分1上。

在第二部分2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止动件22,第二止动件22沿第二部分2的长度方式设置,且向两端延伸。第二止动件22的长度与第二部分2的长度相等。

第二止动件22包括第一端部221和第二端部222,第二止动件22的第一端部221设置在第二部分2上。

第一止动件12的第二端部122靠近第三部分3设置,第二止动件22的第二端部222靠近第三部分3设置,且第一止动件12的第二端部122与第二止动件22的第二端部222的距离小于第一止动件12的第一端部121与第二止动件22的第一端部221的距离。

在组件压块装置6的作用时,第一止动件12被光伏组件4的第一玻璃板41的正面挤压,第一止动件12的第二端部122紧紧接触在第一玻璃板41的正面,第一止动件12的第一端部121接触在第一玻璃板41的正面,第一止动件12的第一端部121对第一玻璃板41的压力小于第一止动件12的第二端部122对第一玻璃板41的压力。利用倒刺原理,第一止动件12阻碍光伏组件4从保护套内拔出;此外,粘性物质5被第一止动件12阻挡,不容易流出保护套。

第二止动件22被光伏组件4的第二玻璃板42的背面挤压,第二止动件22的第二端部222紧紧接触在第二玻璃板42的背面,第二止动件22的第一端部221接触在第二玻璃板42的背面,第二止动件22的第一端部221对第二玻璃板42的压力小于第二止动件22的第二端部222对第二玻璃板42的压力。利用倒刺原理,第二止动件22阻碍光伏组件4从保护套内拔出;此外,粘性物质5被第二止动件22阻挡,不容易流出保护套。

需要说的是,第一止动件12也可以间隔式沿第一部分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止动件12的数量不限定只有一个,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多个,可以根据第一部分1的大小适当增减第一止动件12的数量。第二止动件22的说明内容同第一止动件12的说明内容相同。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第一止动件12的第一端部121设置于第一部分1的第一端部101的内表面,该端为自由端,没有与第三部分3连接;第二止动件22的第一端部221设置于第二部分2的第一端部201的内表面,该端为自由端,没有与第三部分3连接。

上述结构使得,保护套能够容纳更多粘性物质5,增加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粘接的牢固性。

参考图9,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照上述的保护套插入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

沿第三部分3的长度方向设置凹槽31,且向两端延伸。凹槽31位于第三部分的内表面上,凹槽31的长度与第三部分3的长度相等。

凹槽31增加了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之间的间隙空间,使得更多粘性物质5填充于其中,提高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之间粘接的强度;其次,在组件压块装置6的作用时,凹槽31有利于保护套的第三部分3的弯曲,使得第一部分1的内表面与第二部分2的内表面贴合于光伏组件4。

参考图10,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照上述的保护套插入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

自定义x、y、z轴,x,y轴相互垂直,y轴的方向为沿第三部分3的长度方向;x轴的方向为沿第一部分1的宽度方向或沿第二部分2的宽度方向,z轴设置于x、y轴的交点,且垂直于x、y轴,z轴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沿y方向设置多个透气孔32,透气孔32为通孔。各透气孔32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z方向上,各透气孔32均位于第三部分3的中间位置。

在组件压块装置6的作用时,粘性物质5渗透进入透气孔32。透气孔32增加了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之间的间隙空间,使得更多粘性物质5填充于其中,提高光伏组件4与保护套的粘接强度;流动的粘性物质5冷却后才能牢牢粘接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粘性物质5冷却时需要释放大量的热量,各透气孔32有助于散发热量,提高粘性物质5的冷却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透气孔32的形状也可以为三角形、矩形、梯形等或这些形状的组合。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各透气孔32的直径大小均为0.9~1.4mm,任意相邻两透气孔间隔30~50mm设置。

当各透气孔32的直径大小越大越好,有利于增加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之间的间隙空间与热量的释放,故选取透气孔的直径为1.4mm时最佳;相邻两透气孔32之间的间隔距离越小越好,有利于增加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之间的间隙空间与热量的释放,故选取相邻两透气孔3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0mm时最佳。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护套的材料为橡胶。橡胶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有效阻止光伏组件的边缘以及角落的磕碰,提高光伏组件的绝缘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塑料也可以作为保护套的材料。

参考图11和图12,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护套呈一英文大写字母c形,且设置有第一增粘结构11、第二增粘结构12、第一止动件12、第二止动件22、凹槽31和透气孔32。

第一增粘结构11、第二增粘结构12、第一止动件12、第二止动件22、凹槽31和透气孔32的设置方式,参考上述各实施例的设置方式。

该保护套有效防止光伏组件边缘以及角落的磕碰,避免光伏组件的受损;其次绝缘的保护套增加光伏组件的绝缘性能,不需接地,杜绝电池诱导衰减和光伏组件边缘水汽渗透。

参考图4-6,一种保护套的安装方法,采用上述任意一种保护套。保护套的安装方法如下:

1、参照上述的光伏组件4,设置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3的轮廓大小。设置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3的长度大于第一玻璃板41和第二玻璃板42的长度10mm,设置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3的宽度大于第一玻璃板41和第二玻璃板42的宽度10mm。

2、以上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处于未固定状态,即第一玻璃板41与第二玻璃板42之间没有固定。将保护套插在光伏组件4的边缘,经过层压机高温处理,高分子封装材料板43遇高温融化,流动的高分子封装材料作为粘性物质5,粘接保护套和光伏组件4。

3、将光伏组件4与保护套的组合体经过组件压块装置6处理,保护套被挤压,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固定连接在一起。

参考图4-6,另一种保护套的安装方法,采用上述任意一种保护套。保护套的安装方法如下:

1、上述光伏组件4经过层压机高温处理,光伏组件的第一玻璃板41和第二玻璃板42固定连接。

2、对光伏组件的边缘溢出的高分子封装材料用刀具清理干净。

3、在保护套的内表面涂抹一定容量的结构胶,结构胶作为粘性物质5。

4、将保护套插入光伏组件4的边缘,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的组合体经过组件压块装置6处理,保护套被挤压,保护套与光伏组件4固定连接在一起。

以上各实施例仅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